
姥姥快七十歲了,可人老心不老, 衣服顏色鮮艷,還常換最新款式的,原本有些灰白的頭發,總是染得烏黑油亮。聽媽媽說,姥姥年輕時曾在鎮上的廣播站當過廣播員,那時的她愛唱愛跳,還負責挑選歌曲放音樂。現在姥姥跳不動舞了,可依然和年輕時一樣愛唱歌。
如今網絡發達了,姥姥把愛聽歌、唱歌的興趣愛好也轉移到網上了。去看望姥姥時,總會看到她舉著手機,跟著網上的歌唱應用程序,錄制自己唱的歌,然后上傳。雖然操作不是很熟練,但看到自己唱的歌有人點贊,她會開心地笑,還得意地指給我們看,說:“我也有粉絲了。”
周末,媽媽帶著我和妹妹去姥姥家玩。一進門,我照例給姥姥一個大大的擁抱。
姥姥把我拉到一邊,擺出一副小學生虛心學習的姿態,問我:“丫頭,聽說現在有專門聽歌的節目,可以把自己喜歡的歌曲攢到一起,來回播放,你給我弄一個唄。”
姥姥習慣把手機里的應用叫作“節目”,我滿口答應:“這個我知道,但是現在聽歌應用都要收費加入會員,你為這個專門開會員交錢,有些不值當的。”
姥姥一聽要交錢,撇了撇嘴,平時買菜討價還價的勁頭上來了,連連搖頭說:“交錢就不弄了,你們給充值也不弄,要是免費的還行。”
老人家就這么個愛好,我不忍打擊她的積極性,琢磨了一下,突然想到了什么,說:“我記得聽歌應用有個共享會員,反正我已經有會員了,咱們共享一下,你就可以免費聽歌了。”
姥姥一聽能薅免費的羊毛,轉而高興起來,連連催促我說:“那敢情好,趕緊給我弄一個。”
從此,我跟姥姥共用一個聽歌應用。我還貼心地幫姥姥建立了個人歌單,于是,蔣大為、閻維文等藝術家的歌曲,紛紛進駐了姥姥的歌單。
可我忽略了一個重要的問題,如今在應用里聽歌都是算法推薦,自從幫姥姥建立了個人歌單,原本我喜歡聽英文搖滾風格歌曲,如今逐漸變了套路。每次打開應用,聽了幾首英文歌后,中間突然會插入一首悠揚的男高音民歌,或者歡快的廣場舞歌曲,讓我的耳朵猝不及防。我趕緊點“不感興趣”,或者直接劃過這首歌,試圖把算法調校過來。可過一段時間,“ 在那桃花盛開的地方”“ 有一個美麗的傳說”,依然不緊不慢地從歌單中彈了出來。
幾次之后,我便放棄了,既然共享了賬號,就共享一下姥姥的興趣偏好吧。
去年過年前的幾個月,我忙著復習考試,很長時間沒去姥姥家。那天打開聽歌應用,聽了很長時間,突然感覺有些不一樣,仔細看歌單發現,這次應用沒有給我推薦姥姥喜歡的那些老歌。我想了半天也沒明白,是姥姥也開始聽英文歌了,還是推薦算法失靈了?
我突然有了不好的預感,給媽媽打了一個電話,問了問姥姥的近況。這才知道,幾個月前姥姥膝蓋積水,做了個手術,至今沒有好利索。原來, 被病痛折騰的姥姥,一直沒有心情聽歌、選歌,所以我的歌單又回歸了自己的風格。
得知這些,我內心有些愧疚,這么長時間沒有關心姥姥,她心里的痛苦,竟然是算法通知了我。于是我趕緊給姥姥打電話,除了安慰她,還專門告訴她:“姥姥,多聽你喜歡的音樂,對身體恢復有好處。”
再后來,聽歌應用里又出現了那些熟悉的老歌,我知道,那是姥姥從病痛中恢復了過來。我默默聽著算法給我推薦的年代歌曲,在舒緩的民歌吟唱中, 我發現,聽這些歌曲,竟然比那些英文搖滾歌更帶勁了。
(摘自《山東青年》2024年第11期,德德德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