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一方面,有了智聯網、人工智能,教育的工具和方法會發生變化,學生能力培養會有變化,這些正需要與時俱進地進行改革。另一方面,對于學生的啟智、心靈的培養和基本的認知能力、解決問題能力的培養,是不能放松的?;竟€得有。
——習近平總書記在看望參加全國政協十四屆三次會議的民盟、民進、教育界委員并參加聯組會時強調
從當年的“兩彈一星”,到“神舟”“嫦娥”,再到5G、量子計算、DeepSeek,一代代中國人的奮斗從未止步,中國的科技強國之路越走越寬。哪里有封鎖,哪里就有突圍;哪里有打壓,哪里就有創新;暴風雨最猛烈的地方,恰恰是“哪吒鬧海”“一飛沖天”的舞臺??茖W技術不應成為編織鐵幕的工具,而應當是普惠共享的財富。
——外交部長王毅談中國科技發展
你不需要記住那么多的東西。但是你放心,如果真的看了,它會以各種各樣的方式存留在你的記憶中,重塑你這個人。
——文化學者蒙曼回應“書讀完記不住”
如果讓我設計一節體育課,我希望它像一扇打開的窗,讓孩子們看到運動的無限可能性,而非一堵標注成績的墻。我們要教會孩子的不是怎樣贏過別人,而是如何在運動中與身體對話,獲得持續一生的能量。
——游泳運動員張雨霏談青少年體育教育
合理使用AI 是大勢所趨,帶來高效、便捷的同時也要立好“規矩”:善用而非擅用,當助手而非槍手,才是打開AI 的正確方式。明確標準,厘清邊界,守住學術底線,才能更好擁抱技術前沿。
——@人民日報評“如何看待大學生用AI寫論文”
玉盤玉盤心頭光/ 月光月光亮汪汪/ 玉盤玉盤/ 那孩子正抬頭凝望/ 請仙鶴來訪直駕九天上……
——春晚歌曲《玉盤》爆火,引發網友二創
生活中,不讓別人煩惱是一種慈悲,不讓自己煩惱是一種智慧。
——張家界一位導游講解時“金句”頻出,走紅網絡
《2025年國務院政府工作報告》新鮮出爐,報告中提出2025年主要預期目標,國內生產總值增長5%左右,城鎮新增就業1200萬人以上,糧食產量1.4萬億斤左右。
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部長王曉萍表示,將實施“技能照亮前程”培訓行動,從2025年開始,連續3年,每年補貼職業技能培訓1000萬人次以上。
國家發改委近日表示,將持續推動高等教育提質升級,進一步增加雙一流高校本科招生規模,2025年力爭再增加2萬人。
在全國政協十四屆三次會議新聞發布會上,大會新聞發言人劉結一表示,全球189家“燈塔工廠”中,我國占79家,居世界第一?!盁羲S”被視為全球數字化智能制造的典范和工業互聯網深度應用的代表。
近日,國際電工委員會正式發布由我國牽頭制定的養老機器人國際標準《互聯家庭環境下使用的主動輔助生活機器人性能準則》。該項標準依據老年人生理和行為特點,為各類養老機器人的產品設計、制造等提供基準。
中國團隊開發的通用型AI智能體Manus日前爆紅出圈。不同于傳統AI的被動響應機制,它能主動調用工具,自主完成復雜任務。與側重對話和思考的AI(如DeepSeek)相比,DeepSeek類似“腦”,Manus類似“手”。
將人工智能融入機器人、新能源汽車等物理實體,為“大腦”賦予“身體”,使它們擁有像人一樣感知、學習和動態交互的能力。
近日,2025年第12屆世界運動會火炬“竹夢”在成都發布,這也是世界運動會歷史上首支火炬。“竹夢”意為“逐夢”,在設計上匯集了古蜀文明、公園城市、開拓創新、萬千氣象等核心理念。
DeepSeek爆火后, 很多年輕人把它當成了自己的情感搭子。和父母、朋友難以啟齒,得不到想要的回應,發朋友圈又不想顯得矯情……各種平時無處抒發的情緒現在都可以對DeepSeek傾訴。不管是“ 深夜emo”, 把DeepSeek當作情緒樹洞,還是傾訴學習、戀愛中的煩惱,向DeepSeek尋求建議,又或者是將自己天馬行空的想法與它交流,DeepSeek總能隨時給出回應。安全可靠、隨時在線、用戶第一的觀念、一定的理解和共情能力,讓DeepSeek 擔負起“情感導師”的角色,成為年輕人的情感搭子。
近日,中國科學院空天信息創新研究院月球與火星探測雷達研究團隊發現,位于火星北半球烏托邦平原南部“祝融號”著陸區的地下10至35米深處,存在多層傾斜沉積結構。這些地質特征與地球海岸沉積物高度相似。
這項研究不僅提供了火星北部平原曾存在古代海洋的關鍵地下證據,還揭示了火星經歷過長期溫暖濕潤的氣候期,這意味著火星可能曾長期維持適宜液態水存在的溫度和氣壓條件。此外,研究發現的海岸線沉積物電介質特性與地球上由細砂和中砂顆粒的介電常數一致,這也進一步證實了其海洋沉積物的性質。此次發現將火星液態水的證據從火星人跡罕至的極地地區,擴展到了更適合人類活動的中低緯度地區,證實了火星可能曾是宜居的。
著/荷小姐
女作家姍妮的幸福童年因母親被“大師”洗腦、騙走家產而破碎,她憤然與母親決裂。無家可歸的她在網上控訴母親,意外成為揭露原生家庭問題的流量博主。然而就在此時,母親的意外死亡使姍妮成為弒母嫌疑人,陷入輿論旋渦。姍妮能夠打贏這場輿論戰爭嗎?母親死亡的背后,有著怎樣撲朔迷離的隱情?一個人該如何真正與原生家庭和解?
這部好看的懸疑小說教會我們:寬恕別人,就是放過自己。真正的勇氣,或許不是執著于審判過去,而是以破碎之心重新相信光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