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到小詹的果園,就嗅見了濃郁的桃香,從一張碩大無比的細孔防鳥網下鉆進去,小詹從桃樹的陽面摘了一個桃子遞給我。她種的水蜜桃玉色中微微透著暖黃,是正宗的水蜜桃。
從桃子的頂端撕開一小塊皮,濃厚的桃汁就流了下來,把人的指縫都粘住了。小詹介紹,這才是能打入精品超市的桃子,含糖量高,香氣的濃度恰到好處,更關鍵的是,果肉的軟糯度一流,吃起來水汪汪的。精品桃子的成熟度達到九分的時候,撕開小口,用力一吸,桃肉便如一股濃漿涌入,吸到最后,桃核上只著一層薄薄的桃皮。
能種出這樣的桃子,竟然是靠野鳥幫忙。
八年前,從苗圃基地引種這些桃樹后,第一年的收獲根本賣不上價錢,因為有的桃子口感寡淡生脆,有的桃子口感發艮,還有的桃子口感像“奶奶樂” 蘋果, 又面又沒有汁水……大家都有點傻眼:等了三年,桃樹才進入豐產期,沒想到,從數百公里的苗圃基地拉過來種的桃樹,結出的果實竟如此不統一。小詹將賣樹苗的老李拖來聲討。老李進到桃園,左看右看,每一棵桃樹上遺落的果子他都摘來嘗一嘗,最后,他建議說:“防鳥網搭得太高了,記得往下拉二十公分,基本上要兜緊樹冠。”
小詹反駁:“防鳥網搭得這么低,鳥精得很,鳥嘴從網眼中鉆進來,照樣啄破頂端的桃子。”
老李笑了:“你曉得不,鳥的嘴可比人還刁,鳥專挑口感好、汁水足、糖分高的桃子吃,你去看,哪些樹上的桃子被啄破,這些樹的新枝就可以做嫁接的插條;而那些‘鳥不理’的桃樹,可以鋸掉,做嫁接時的砧木。”
小詹依言而行,她發現,老李并沒有糊弄人。就算是苗圃基地從同一片桃園中育成的桃樹苗,也是“一娘生九子”,各有各的性狀。因為土壤、地勢、太陽光照的不同,每棵桃樹結出的果實,口感都會不一樣,發面、發艮、發脆,非常影響桃子的統一售賣。為了一年又一年地遴選出坐果率高、口感出色的桃樹,防鳥網也要留一些空子讓野鳥嘗一嘗。于是,小詹與工人們一起爬梯子,想法用小竹棍做支撐,把防鳥網在樹冠頂部綁成一個個“凹”字形,“凹”字中間的深槽,就是給鳥留的品鑒通道。喜鵲、烏鴉、白頭翁振翅飛入,有些桃子,它們不屑一顧,有些桃子,連已經啄破,只剩下大半個的,它們也吃得津津有味。
小詹特地買了一個望遠鏡,當她看到一只喜鵲啄破桃子,迸發的桃汁在陽光下閃閃發亮,鳥兒似乎被這飛濺的桃汁嚇了一跳,使勁搖晃著它的小腦袋時,她笑了:又一棵可以做嫁接的母樹找到了。
(離蕭天摘自2024年11月4日《今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