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現在還有沒有同學對學農學有刻板印象,認為學農學就是學種地,自動腦補“面朝黃土背朝天”的辛勞畫面。實際上,農學可不是只教你種地。中國農業大學(下文簡稱“中國農大”)作為中國農業科學的“天花板”,從基因編輯到智能農機,從食品安全到生態環境,已經做到了將農業與科技緊密結合。
中國農大人始終秉持著“解民生之多艱,育天下之英才”的校訓,從小麥“東方紅1、2、3號”到玉米“農大108”,從我國一號專利到智能農機、智慧農業……他們持續引領我國農業發展,在時代變遷中書寫了服務“三農”的輝煌篇章。
誰說我們土,我們可太“潮”了!
從2023級本科生起,中國農大實施全新的本科人才培養方案,構建“通識→大類→專業”三層次課程體系,在強調寬口徑、厚基礎、通專平衡全面發展的基礎上進一步突出了農、理、工、文等學科知識的深度交叉融合。
在中國農大的課堂上,學生可以品美酒、吃奶酪、聽相聲、公費游覽北京市熱門景點、探討關于愛情的種種困惑……這些“神仙課程”可以啟迪學生們的家國意識、三農情懷、人文素養、科學精神、批判思維。中國農大以獨有的浪漫陪伴學生們成長。
下課去逛圓明園、頤和園
中國農大坐落于學習、科研氛圍濃厚,高校云集的北京市海淀區。校園分為東西兩個校區。東校區位于學院路;西校區位于圓明園西路,臨近有“萬園之園”之稱的圓明園和有“皇家園林博物館”之稱的頤和園,名勝古跡與自然美景觸手可及。
就算你不走出校門,坐在教室里也能看到百望山森林公園,感受著它的生機活力、綠意盎然。
世界首個以飼料為主題的博物館,你來過嗎?
校園里有博物館的高校不少,但是以飼料為主題的博物館,還真是只有中國農大校園里才有。
飼料博物館的功能主要有4個方面:1.教學。由原來的書本教育、課堂教育轉變為現場教學與理論教學一體化,探索動物營養學與飼料加工工藝學的有機結合。2.科研。從宏觀和微觀兩個層面展示飼料行業在蛋白質工程和能量轉換中的地位,為培養創新性人才奠定基礎。3.科普。讓社會了解飼料行業,讓飼料行業走向社會。4.文化傳承。繼承傳統,直面現實,古為今用,洋為中用,引領未來,豐富校園文化。
在飼料博物館里,你可以接觸與飼料生產的相關設備,各色各樣的飼料原料和飼料添加劑必能讓你大飽眼福。如果你成了中國農大的一員,未來也有機會將自己的創新成果放到館里展出哦!
“賽博種菜”成為現實?
“賽博朋克”風格的集裝箱,輕觸屏幕便可以隨心調控溫度、濕度、光照等關鍵生長要素。這不是科幻電影中的場景,而是中國農大水利與土木工程學院學生在比賽中的實踐。在2024光明多多垂直農業挑戰賽暨第四屆“多多農研科技大賽”中,中國農大水利與土木工程學院植物環境生理研究室的CyberFarmer隊(賽博農人隊)以卓越的表現脫穎而出,榮獲大賽冠軍。
CyberFarmer隊將占地面積僅為14.4m2的20GP集裝箱改造成栽培面積為30m2的小型LED植物工廠,生產效率提升至0.33 kg/m2/d,單位耗電量降至12.25 kW·h/kg,達到行業國內外領先水平。團隊貫徹“與植物對話”的智能環控理念,致力于提升LED植物工廠的智能化技術水平。“賽博種菜”成為現實,AI技術助力創新,中國農大人始終走在強農興邦的路上。
食堂上新的食材,充滿著中國農大老師的“科技與狠活”
土豆換新裝,好吃又好看!彩色土豆之所以能呈現出豐富的色彩,是因為其內含的花青素。花青素是當今人類發現的最有效的抗氧化劑。彩色土豆含有遠超一般土豆的花青素,還含有較高的蛋白質含量、維生素含量。將彩色土豆這般新奇又健康的食品帶進學校食堂的人,是水利與土木工程學院教授王鳳新。王教授說:“我本身的研究方向是農業節水機理,土豆只是實驗材料。然而隨著研究開展,我逐漸發現土豆這一蔬菜常常被大眾誤解。實際上它不但營養豐富,而且具有巨大的生產價值,因此對土豆的培育產生了濃厚興趣。”
這一口青蘿卜,安全滿分!青蘿卜來自中國農大的涿州教學實驗場,是由植物保護學院高靈旺教授課題組指導種植的。涿州教學實驗場里,作物的播種、發芽、開花、結果都重點運用了蔬菜病蟲害綠色防控技術,未施用任何化學農藥。青蘿卜最純粹、最原本的那口清甜脆嫩得以保留。
在月球上種植蔬菜,讓綠色鋪滿寂靜的銀海,這聽起來像科幻小說,但在中國農大,這就是現實。歡迎同學們報考中國農大,開啟不一樣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