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動力域的智能控制時代已經撲面而來。2024年10月長安汽車發布智慧新藍鯨3.0,實現了動力、底盤、智艙、云平臺的跨域聯動和融合,讓動力系統的性能表現不再局限于動力性和經濟性,還與客戶的互動感知融為一體。硬件筑基、軟件賦能,智慧新藍鯨3.0不僅向業界整體展示了長安汽車在電氣化、智能化時代強大的技術實力,更預演了未來千人千面的混動系統發展趨勢。
近日,上海交通大學汽車工程研究院院長、“中國心”年度十佳發動機及混動系統評選專家委員會主任許敏、汽車與運動雜志社總編輯楊建軍,來到位于重慶的長安汽車全球研發中心,與長安汽車新動力開發部總經理鄧偉,圍繞動力域智能化創新、汽車動力全球化發展等業內熱點話題展開了深入交流與探討。通過此次訪談,我們能清晰地感受到長安汽車研發團隊正在加速動力域的智能化創新,讓未來汽車出行越來越智能。
除了對發動機燃燒系統技術的極致追求,智慧新藍鯨3.0在動力域智能控制方面的表現也可圈可點。鄧偉介紹,智慧新藍鯨3.0獨創的智慧動力控制系統實現了能耗算法、駕駛算法和智慧算法的全面進階。采用PDCU動力域控制器,融合發動機和機車集成控制,不僅能實現從微秒級到毫秒級的升級,讓動力的響應更快,可靠性更高,還能夠通過智能場景識別,全局規劃并實時優化能量分配,確保發動機與電機均在高效區運行,實現智慧用電、高效用油。
“智慧新藍鯨3.0采用了很多行業前沿創新技術,將軟件與混動系統進行了深度融合。更好地適應了當前動力電氣化的時代需求。”許敏表示。
對此,鄧偉表示贊同。“這次迭代最大的變化就是把軟件與動力系統進行深度融合,也就是軟件定義動力,讓它能夠既實現動力系統的標定,同時在云端可以根據路況、地形情況分配電池能量和進行熱管理,確保行駛里程中能耗最低。”鄧偉還表示,即使在不同的動力構型中,這套控制系統也可以根據運行工況的特點進行相應的針對性標定,充分釋放其極致性能潛力。“智慧動力控制系統能夠融合云端數據與自學習功能,根據每個人的行為習慣進行大模型預測,得到千人千面的專屬控制算法,收集用戶的駕駛習慣后推薦給客戶,使其能夠按照自己的風格駕駛車輛。”鄧偉表示。
在談到當前技術領域的無序內卷時,鄧偉認為盲目追求單一技術指標并不可取。“技術領域的內卷不應卷指標,而是應該卷技術。企業有責任通過硬件設計、軟件和標定技術賦能,將最好的產品交付給用戶,讓用戶真正從內燃機技術進步中受益。”
隨著中國汽車大規模走向全球市場,基于不同區域的動力需求規劃,已經成為眾多車企產品布局里的重要一環。
“全球汽車動力需求的發展取決于很多因素。比如當地的基礎設施建設,當地的氣候條件、地理條件以及能源結構和能源價格等,這也意味著多樣化的動力組合更符合全球市場的需求。”鄧偉進一步闡述了自己對全球市場動力需求的看法:俄羅斯很長一段時期仍然會是以傳統燃油動力為主的市場:而在歐洲HEV的市場需求更強:在南美特別是巴西,乙醇燃料發動機和HEV可能更符合當地市場需求。“東南亞汽車市場可能會跟隨中國市場電動化發展趨勢,而對于地廣人稀的澳大利亞,采用光伏+電動化的動力和能源解決方案可能更好。”他說。
對此,許敏表示贊同。他認為中國發展新能源汽車有其獨特的優勢。“中國不僅電價便宜,而且供電基礎設施建設上也十分先進。但在海外市場,很多國家和地區并不具備中國這樣的條件。”
許敏認為,汽車動力出海不僅要考慮當地能源結構、能源價格的需求,還要充分考慮當地用戶駕駛需求。“歐美市場的用戶對車輛動力性的需求很高,而當前國內市場上絕大部分是1.5L及以下的小排量發動機。我們需要一個2.0T發動機的平臺,能夠兼顧國際市場上對混合動力專用需求以及傳統燃油動力的需求。車企在2.0T發動機平臺上,通過電池、電機、發動機的動力組合,完全可以替代3.0T、3.5T的動力產品,滿足全球市場中對于高動力的需求。”
根據長安汽車“海納百川”計劃,長安汽車將加快布局歐洲、美洲、中東及非洲、亞太、獨聯體五大區域市場,2030年之前將進入全球90%以上的市場。“目前公司在東南亞、中東市場的布局已經展開。”鄧偉認為當前中國車企進軍海外市場,最重要的還是要充分發揮自身的差異化競爭和成本競爭優勢。
“在當前行業技術、產品趨同化的環境下,企業該如何應對瞬息萬變的市場需求?”楊建軍問道。
“作為企業,我們的做法是把選擇權交給用戶,無論是傳統燃油動力還是HEV,PHEV,REEV,只要市場需要我們就提供。”鄧偉介紹,目前長安的發動機集中在1.5L自吸、1.5T和2.0T三個細分領域,通過系列化、積木式的動力模塊化組合,適配所有客戶需求。“長安汽車會基于旗下不同的品牌、產品的定位搭配不同動力,為用戶提供多樣化的動力解決方案。”他說。
“當前市場熱銷的增程式及P1+P3的混動路線,實際上就是用戶主動選擇的結果。目前很多車企也是選擇了多元化的路線滿足市場需求,不過每家都有自己的打法,很多技術甚至成為其品牌形象的標簽。”許敏認為,當前電驅控制技術直接影響駕乘體驗,在追求性能的同時要兼顧駕乘的舒適性和安全性。
“確實如此,我們的一部分車型還在研發階段時,有交給英國中心進行駕評,專家們也反饋電車加速曲線太陡,并不符合當地用戶對于汽車動力響應的預期。所以會針對性地進行優化調校。長安汽車未來出口歐洲的車型會需要做加速曲線等方面的調整,讓動力的輸出更加線性,以滿足不同國家和地區的客戶需求。”鄧偉說。
楊建軍在采訪結束后表示,長安智慧新藍鯨3.0,集成了長安汽車在動力領域深耕十余年的創新成果,將混動技術從追求單一的能效,升級到為用戶提供更全面、智能的駕乘品質。在長安智慧新藍鯨3.0,我們感受到動力域智能化帶來的新氣象。
智能化、電動化、全球化,已經成為中國汽車業發展的三大戰略方向。在國內AI智能的科技浪潮下,中國汽車企業在智能化這條賽道上將迎來更多發展機遇。而在動力域的智能控制領域的創新,可能才剛剛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