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添加配方,吃得更放心”“拒絕添加防腐劑”……近年來,隨著人們對食品安全的重視和對“科技與狠活”的深惡痛絕,“零添加”作為食品的一大賣點備受消費者青睞。但“零添加”真的更純粹嗎?是昭示健康還是營銷噱頭?一直以來并無定論。
2025年3月16日,國家衛生健康委、市場監管總局發布的《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預包裝食品標簽通則》(以下簡稱《通則》)給了“零添加”一記重拳,其中明確提出,預包裝食品不允許再使用“不添加”“零添加”等用語對食品配料成分進行特別強調?!啊锻▌t》釋放出新的信號,一方面要糾正企業不切實際的做法帶來的負面影響,另一方面要引導公眾基于科學對食品添加劑形成正確的認知,避免走極端?!鞭r業農村部食物與營養發展研究所研究員朱大洲告訴《瞭望東方周刊》。
“科學使用食品添加劑可以防止食品腐敗變質,改善食品的色香味形和質地等感官特征,保持或提高食品的營養價值。完全杜絕食品添加劑,也可能面臨其他風險?!敝齑笾拚J為,與其談“劑”色變,更重要的是學習食品安全和營養健康知識,學會看配料表,為長期體重管理、慢病管理和身體健康保駕護航。
在現代食品工業中,食品添加劑有力保障了食品的好看、安全、營養,并便于儲藏、運輸和銷售。
全麥貝果、無糖酸奶、五谷豆漿粉、堅果大禮包……以上這些,是自詡“資深養生青年”的市民曾曉日常必備的“零添加”囤貨。“我平時很注意健康飲食,會在方便和營養之中找到一個平衡。”她告訴《瞭望東方周刊》,最近她還發掘了幾款新產品,比如非油炸的燕麥干脆面,含有10種雜糧的便攜飯團,可以自制奶茶的純茶粉,“希望既不委屈胃,又盡量不給身體增加太大負擔。”
曾曉的做法,是不少現代人的常態。走進超市,總能看到消費者站在貨架前仔細挑選?!皝y七八糟的成分越少,產品越‘干凈’,給家人吃也比較放心?!笔忻穸畔壬鷮Ρ究浾弑硎?,自從有了孩子,自己買東西就格外注意,“會優先選擇有機食品和標注‘零添加’的食品”。
知名消費趨勢專家、知萌咨詢機構創始人兼CEO肖明超告訴《瞭望東方周刊》,“零添加”體現著消費者對成分和配方的關注,對健康、純粹食品的向往,以及對品牌透明度和安全性的追求?!皬南M心理角度來講,這其實也是一種認知的簡化?!彼J為,“零添加”對消費者具有吸引力,反映出大家對于復雜配料表的信任比較缺失。在社會對食品安全高度關注的當下,“零添加”易成為消費者避開風險的選擇?!巴瑫r,這也是現代生活方式的轉變——消費者在追求更健康、更純粹的產品中獲得了新的身份標簽。為了迎合消費者的這種心理,不少企業開始利用‘零添加’的手段來搶占高端市場。”
朱大洲介紹,食品添加劑的使用是一個技術活,大企業的熟練技術人員培訓后完全能夠勝任,但我國中小型食品加工企業數量眾多,從業人員素質參差不齊,這也對食品添加劑性質的認識和使用的準確把握提出更高要求,需防止造成超范圍使用或超量使用。“此外,還有個別企業為了降低成本惡意添加其他非法添加物,被曝光之后,易讓公眾對食品添加劑產生信任危機。在這種情況下,消費者會認為,加多了、加錯了、亂加都有風險,最好什么都不加,不加的風險最小?!?/p>
“零添加不是一個科學概念,沒有嚴格定義,需要厘清認識誤區。”科信食品與健康信息交流中心主任鐘凱表示。
如果從字面上理解,“零添加”就應該意味著“沒有任何額外添加物”,但實際上并非如此。“往往,商家的‘零添加’要表達的是:我公司在產品生產過程中‘沒有額外加入’食品添加劑,如果原料中本身就含有,那是不算作后添加的?!敝齑笾尢岬?,有些產品確實需要某種成分,商家就選擇帶有該成分的原料,這樣在最終生產環節“巧妙避開”了添加劑的使用,結果商家也打上“零添加”的標簽。
不久前,有品牌因使用“某某0”商標引起巨大爭議,這樣的“文字游戲”讓消費者在購買時下意識地將其與“零添加”聯系起來;還有一些企業在設計上以醒目字符或者圖形強調“零”和“無”,吸引消費者關注。對此,肖明超表示,商標的使用應該遵循公平競爭原則,不能通過一些誤導性信息來獲得市場優勢?!跋M者的消費態度越來越理性、求真務實,品牌也要用更加透明和真實的態度與消費者溝通,靠產品的核心價值來贏得市場認可?!?/p>
還有一些商家,會采取更隱蔽的營銷手段,對本來就不需要和不應該有的成分聲稱“零添加”。比如“0防腐劑酸奶”,事實上酸奶中的乳酸菌會自然發酵產生乳酸,這種酸性環境本身就有抑制其他微生物生長的作用,因此不需要額外添加防腐劑來延長保質期。還有“無防腐劑蜂蜜”,蜂蜜含糖量很高,高糖環境本身就具有防腐效果,因此蜂蜜保質期都比較長,也不需要額外添加防腐劑。“按照食品安全國家標準,有些產品是禁止添加食用香精和防腐劑的,比如純牛奶。但依然有企業在產品包裝上故意打上‘零添加’字樣,突出這些禁用成分,暗示其他未標注‘零添加’的產品有添加嫌疑?!敝齑笾藿榻B道。
他還特別談到了食品中的“零添加蔗糖”陷阱。健康中國行動倡導要“減油、減鹽、減糖”,其中,“減糖”是指各年齡段人群都應減少添加糖(或稱游離糖)的攝入,不包括天然水果中的糖和主食中的天然碳水化合物?!疤砑犹鞘侵溉斯ぜ尤胧称分械奶穷悾哂刑鹞短卣?,包括單糖和雙糖。常見的有蔗糖、果糖、葡萄糖等,日常生活中的白砂糖、綿白糖、冰糖、紅糖都是蔗糖?!敝齑笾藿榻B,在“減糖”的發展趨勢下,酸奶、飲料等產品特別喜歡宣稱“零蔗糖”。“一些產品雖聲稱未添加蔗糖,但為了保持甜味,會使用其他糖類,比如葡萄糖、麥芽糖、果糖、乳糖、半乳糖、蜂蜜、麥芽糖漿、果葡糖漿、玉米糖漿等,或者赤蘚糖醇、甘露醇、木糖醇、山梨糖醇等代糖,以及阿斯巴甜、甜蜜素、安賽蜜等甜味劑。糖尿病人群在選擇這類食品時,要格外注意。”
按照國家標準規定的范圍和用量使用食品添加劑,規范化生產, 這叫作科技改變生活;只有為了謀取不正當利益違反法律法規、國家標準要求,濫用食品添加劑, 或者加入非法添加物,才是“科技與狠活”。
朱大洲同時提醒,代糖甜度高、能量低,由于其理論上能控制總能量攝入和增加飽腹感,如今迅速流行。從物質研究層面來講,當前研究更多集中在單一代糖,而市面上銷售的近半數使用代糖的產品中添加了2種或以上的代糖,多種代糖混合暴露對人體的健康效應尚不明確?!皬漠a品層面來講,關鍵在于使用量,只要按照食品安全國家標準的要求來使用,就能保證其安全性。與其糾結代糖是否安全,哪些代糖更安全,不如直接少吃甜食,改變嗜甜口味,嘗試清淡、酸、甜、苦、辣、咸多種口味,實現食物多樣化,培養健康的飲食習慣?!?/p>
事實上,很多食品是非常容易腐敗變質的。在現代食品工業中,食品添加劑一定程度上保障了食品的好看、安全、營養,并便于儲藏、運輸和銷售?!罢嬲闾砑印氖称罚徊捎没瘜W手段保鮮,雖然避免了濫用、亂用化學物質,但往往更易腐敗變質?!敝齑笾尢嵝?,“各種生鮮食品和高蛋白食品如不能及時加工或加工不當,會很快腐敗,食用后將對人體健康造成嚴重危害。例如在香腸等肉制品的加工中可能存在肉毒桿菌,毒性極強,合理添加防腐劑可以防止由微生物引起的腐敗變質,延長食品保質期?!?/p>
自己做過面條、餃子皮、餛飩皮、燒麥皮的人都知道,這些面制品放置半天就會變得干燥。而在工業化生產時,不可能現做現吃,必然要經過儲存運輸,這時候就會用到食品添加劑。朱大洲介紹,像是丙二醇,可以在面制品的加工過程中起到保濕和抗菌作用,有效防止其在儲存和運輸時因水分散失而變得干燥,從而保持柔軟度和口感。此外,食品加工制造的過程常常會造成一部分營養成分損失,添加劑可以保持或提高食品的營養價值?!氨热绾椭叩氖称吩诒4孢^程中容易被氧化,可加入一些抗氧化劑,延長其保質期;糧食加工過程中維生素B會大量損失,可加入食品營養強化劑,從而提高其營養價值?!彼忉專€有一些添加劑的使用,是為了滿足食品加工工藝的需要,“比如,大家都知道用鹵水點豆腐,鹵水中的主要成分氯化鎂就是食品添加劑的一種——食品凝固劑。而在葡萄酒、啤酒和味精的發酵過程中,會產生大量氣泡,則需要使用消泡劑?!?/p>
對個人而言,與其“談劑色變”、盲目追求“零添加”,不如去獲得更多食品安全知識,學會看配料表,了解每一項成分。例如,要警惕“隱藏”的糖,果葡糖漿、麥芽糖漿、蜂蜜看似是健康糖源,但它們本質上都是糖,攝入過多同樣對健康不利;有些配料表中可能沒有直接標注食鹽,但可能有鈉的“替身”,比如蝦皮、干貝、豆醬、腐乳等,這些原料中鈉的含量比較高。朱大洲特別提到,還有一些配料表的套路是縮小計量單元,“依然以鈉為例,通常標示的都是‘每100g’食品中鈉元素的含量,對于有些含鈉高的食品,廠商為了讓數值看起來小一點,故意改用小計量單元,改成‘每50g’‘每20g’‘每10g’。乍一看鈉含量不高,但如果折算到100g,會發現比同類產品高很多?!?/p>
對食品經營者而言,保證原材料、供應鏈的透明,規范食品添加劑的使用,確保沒有非法的添加物,并能公開成分來源和制造過程,才是重中之重。肖明超表示,企業可以通過加強自身質量控制和第三方檢測機構的檢測,來確保產品符合相關標準,建立消費者的信任?!傲硗?,食品經營者也要對食品的制作過程和加工工藝開展更多的科普,讓消費者明確知道‘零添加’是理想狀態,僅適合少部分產品、少部分場景;對于大部分食品,都要采用各種化學的、物理的、生物的現代科技,來提高其安全性和品質,按照國家標準規定的范圍和用量使用食品添加劑,規范化生產,這叫作科技改變生活;只有為了謀取不正當利益違反法律法規、國家標準要求,濫用食品添加劑,或者加入非法添加物,才是‘科技與狠活’?!?/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