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當今世界,國際局勢風云變幻,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加速演進,安全風險因素復雜多樣,重大自然災害、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新型網絡攻擊等多種安全風險交織疊加,國家安全問題引起了世界各國的普遍關注。開展全民國家安全教育是貫徹落實總體國家安全觀的關鍵環節,也是維護國家安全的長久之計。加強大中小學國家安全教育,使廣大學生牢固樹立國家安全意識,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是黨和國家的一項基礎性、長期性、戰略性工程。
一、國家安全教育的提出及其意義
“國家安全教育”在我國可以說自古有之,比如古人提出的“居安思危”“長治久安”“有備無患”“安不忘危臣所愿,常思危困必無危”“古人大業成,皆自憂患始”“憂勞可以興國,逸豫可以亡身”“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亂”等文化思想,都是廣義的國家安全教育。
就教育系統而言,1997年,國家教委印發了《小學、初中國防教育綱要》(修訂稿);2007年,教育部出臺《中小學公共安全教育指導綱要》;2020年12月30日,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教育部發布通知,批準設立“國家安全學”一級學科……這都為我們應對國內外復雜的安全形勢和各類風險挑戰提供了理論支撐,同時,也對我們拓寬安全教育視野,探索安全教育內容路徑、方式方法,提出了新的要求。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安全法》要求“將國家安全教育納入國民教育體系”,教育部于2018年和2020年先后印發《關于加強大中小學國家安全教育的實施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和《大中小學國家安全教育指導綱要》(以下簡稱《綱要》)等文件,為我們深入貫徹落實總體國家安全觀、指導大中小學系統開展國家安全教育指明了方向。
二、國家安全教育的主要內容
國家安全的內涵隨著時代發展也在逐步完善。《綱要》分總論和重點領域兩大塊,詳細闡述了國家安全教育的內容,在具體實施中又分學段分學科予以解讀。
第一是學生身心健康和自我行為的安全,如身體健康、積極陽光,無磕碰摔滑自我行為傷害等。
第二是與他人、與事物、與環境友好和諧相處,從個體生命安全拓展到社會及環境的公共安全,如交往安全、事故災難等。
第三是與自身命運緊密相連及責任擔當的國家安全,如國家意識、國防教育、責任使命等。
第四是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大安全觀,涉及國際交流與合作、環境氣候全球化風險應對、公共衛生安全事件、智能化發展等人類共同面臨的風險挑戰。
這四個部分內容由淺入深、由點及面,既相互關聯,又一體貫通。在不同學段的工作安排上,我們要根據學生身心發育特征及安全教育需求,統籌考慮進行解讀整合,創新形式、循序漸進地開展好國家安全教育。
同時,隨著國家安全內涵的不斷豐富,國家安全教育的內容也需要適時調整和完善。國家安全教育要以提升學生國家安全素養為導向,即每個學生都要在珍愛生命、平安健康的前提下,在與人與事物、環境和諧共融的基礎上,增強防范意識、憂患意識、國家認同、國際理解和自覺維護國家安全的責任擔當。
三、實施國家安全教育的基本遵循
開展國家安全教育、構建新時代國家安全教育體系應堅持以總體國家安全觀為統領、以各級各類學校為主陣地、以提升學生綜合安全素養為導向、以多種教育教學實踐活動為載體作為基本遵循。
(一)以總體國家安全觀為統領
總體國家安全觀秉持大安全理念,將多領域安全統合把握。揭示了國家安全內涵的全面性、系統性、聯動性以及國家安全效果的可持續性。總體國家安全觀是立足于新發展理念,在把握國際國內新形勢新情況、深刻認識國家安全基本規律的基礎上提出的重大戰略思想,是高位統籌新時代國家安全教育的總綱領。
國家安全教育要以總體國家安全觀為引領,提升個體生命安全素養、厚植家國情懷、增強國家意識、樹牢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培育學生的正確認知與責任使命,使國家安全教育貫通融合、全面協調發展。
(二)以各級各類學校為主陣地
國家安全教育是全民教育,可以通過學校教育、社會教育、家庭教育等途徑得以不同程度的實現。我們強調構建以各級各類學校為主陣地,是高效實施國家安全教育的關鍵舉措和提升國家安全教育質量的必然選擇。
首先,依托學校開展國家安全教育具有發展的前瞻性和需求的迫切性。青少年學生是國家的未來、民族的希望,只有從小培養具有國際視野、胸懷祖國的大安全觀理念的人才,才能為國家的未來建設挺膺擔當。
其次,學校教育既具有職能的專門性和組織的嚴密性,又具有教育的全面性和內容的系統性,還具有手段的有效性和形式的穩定性。它不僅能夠依據學生身心發展規律開展教育,還能夠發揮學校的教育資源優勢,從而實現國家安全教育的系統化和常態化有效實施。
再次,以學校為國家安全教育的主陣地,可以充分發揮文化輻射和示范引領作用,積極推動學校、家庭和社區協同參與、共建共享的立體化國家安全教育新生態的形成。
最后,以各級各類學校為國家安全教育主陣地,也是國家安全教育政策落地的必然要求。《意見》《綱要》等系列國家安全教育政策文件對以學校為主陣地的國家安全教育提出了明確要求。新時代國家安全教育系列政策的頒布與實施,將不斷推動以各級各類學校為主陣地的國家安全教育向常態化、制度化、規范化方向健康發展。
(三)以提升學生國家安全素養為導向
國家安全素養是指個體為維護自身、社會及國家利益免受人為因素和自然因素威脅,在教育及其他社會因素的作用下,形成的一種內在綜合品質和能力,也是一個人必備的生命品格和關鍵能力,它包括國家安全意識、國家安全知識和國家安全能力等。國家安全意識是在學生頭腦中建立起來的對國家的認知與態度,包括國家認同、憂患意識、家國情懷、國際視野等:國家安全知識指學生對國家安全相關知識的基本了解,包括國家安全基本知識,如生命安全與健康知識、政治安全知識、網絡安全知識等;國家安全政策法規知識如《國家安全法》《保守國家秘密法》《反間諜法》等和國家安全相關操作性知識,如逃生與急救知識、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對知識等;學生具備的國家安全能力能夠保護自己、救護他人,辨別、防范和應對各種安全風險或威脅,主要包括安全風險辨別能力、防范能力與應急應對能力等。國家安全意識、知識和能力三者緊密相連、相互促進,貫穿于國家安全素養形成的全過程。全面提升學生國家安全素養,是各級各類學校落實黨和國家教育政策法規的必然要求。
(四)以多種教育教學實踐活動為載體
《綱要》和《意見》都提出,要堅持以多種多樣的方式,構建中國特色國家安全教育體系,各級各類學校要充分利用多種資源,在豐富多彩、學生喜聞樂見的教育教學實踐活動中融合國家安全教育,提升學生國家安全意識,提高維護國家安全能力,強化責任擔當,筑牢國家安全防線。
四、國家安全教育的實施路徑
要高效實施國家安全教育,一方面要立足學校主陣地,用好教育教學活動載體,另一方面還要做好實施路徑的規劃,實施路徑可以概括為“1112”。
第一個“1”是用好一個資源——充分利用好專家團隊資源。我國的國家安全教育目前的普及度還較低,專業人才較少,因此要從“點”做文章,從“種子”培育,利用國家級、省級安全教育指導委員會專家建立工作站、設立實驗校(區),帶隊伍、育種子,以點帶面,為逐步普及開展好國家安全教育打基礎。
第二個“1”是落實一個培訓——做好國家安全教育的師資培訓。要高質量完成國家安全教育任務,需要開展兩個教師梯隊的繼續教育培訓。第一梯隊包括教育管理者、學校政工人員、思政課教師:第二梯隊包括班主任、各學科教師和其他崗位教職員工。
第三個“1”是做好一個整合——強化頂層設計,明確大中小學各學段國家安全教育目標,落實相關法律法規要求。國家安全教育的推進需要一個過程,要統籌整合各領域各學科國家安全教育內容,先行編制分學段國家安全教育教學參考指導用書,利于教師開展國家安全教育有依據、有抓手,逐步形成縱向銜接、橫向配合、有機融入常態安全教育樣態。
“2”是抓好課上課下、校內校外。一是在落實國家安全教育進課堂的基礎上,充分利用好課下時間,如班團隊會、升旗集會、專題講座、墻報、廣播、電視等載體和參觀、觀影、網絡模擬學習、板報和演練方式,多途徑、全方位地開展國家安全教育。二是在抓好學校教育主陣地的基礎上,不斷拓展安全教育視野,與司法、國安、黨團等部門組織建立聯系,與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紅色教育基地、普法教育基地、國家安全教育實踐基地等開展合作,聘請有關人員擔任校外輔導員,根據各學段學生特點開展國家安全教育。
總之,自2014年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總體國家安全觀以來,我國國家安全體系建設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視和發展。同時,國家安全教育是一個嶄新而迫切的課題,需要我們不斷厘清國家安全教育的具體目標內容,統整國家安全教育資源,豐富國家安全教育方式,選準各級各類學校國家安全教育的主要切入點、著力點,做到精準、明確、系統,創新實踐、循序漸進,以不斷提升國家安全教育的有效性,培育富有國家安全責任意識和擔當精神的一代新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