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關于全面實施學校美育浸潤行動的通知》要求,將美育融入課堂教學,融入實踐活動,融入校園文化,融入社會生活,全面提升學生的審美素養。本文以統編小學語文一年級教材為例,來談一談如何將美育融入語文課堂教學,培養學生健康向上的審美情趣。
一、從語言中感受美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言文字既是文化的載體,又是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學習語言文字的過程也是學生文化積淀與發展的過程?!币虼?,語文教師要帶領學生在品讀中去感受美。
課文中,擬人化的表達增加了趣味性,能夠讓學生更容易與文本產生情感共鳴。如《四季》《青蛙寫詩》《雨點兒》等,學生通過分角色讀、男女生對讀、拍手讀、表演讀等多種形式,可以更好地體會其中的情感。比喻句能夠生動形象地描繪出事物的特點,《雪地里的小畫家》運用比喻的手法,形象地寫出了小動物在雪地里留下的不同腳印;《小小的船》抓住“月”與“小船”形狀相似的特點進行比喻,增強了語言的生動性。學生在閱讀中理解比喻的修辭手法,可以更好地感受語言的魅力。
音韻美是詩歌重要的藝術特征,如《江南》一詩,學生在個人讀、分組讀、對讀、賽讀后的過程中,能夠更好地體會其中的音韻美,享受快樂的閱讀體驗。
二、從自然中欣賞美
統編小學語文一年級教科書中的課文多是以圖文結合的方式呈現,生動的畫面、有趣的文字會引導學生走進大自然去欣賞美、體驗美。
教學《秋天》時,教師可帶領學生走出教室,去欣賞秋天的美景,還可以組織學生制作葉畫,體驗秋天的美好;教學《四季》時,可結合課文中的插圖,讓學生邊讀邊欣賞,還可以帶領學生進行表演誦,讓學生在誦讀表演中欣賞美。《小青蛙》《動物兒歌》《荷葉圓圓》等課文都充分展現了大自然的美,教師要引導學生在看、聽、讀、說中感受美、體驗美、熱愛美。
三、從情感中涵養美
統編小學語文一年級教材的課文,處處洋溢著人性之美。如,希望自己快快長大卻又離不開父母的《大還是小》;在兒童的心中種下美好愿望的《我多想去看看》;為每個季節畫不同顏色太陽的《四個太陽》;由孤單到快樂生活的《樹和喜鵲》;表現積極樂觀生活態度的《怎么都快樂》;在爸爸的幫助下,小作者由膽小變勇敢的《夜色》;通過豐富的想象,傳遞關愛的《彩虹》……教師要引導學生體會文章的情感和內涵,提高人文素養和美學素質。
四、從傳統文化中傳承美
統編小學語文教科書中包含著豐富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對學生進行情感態度價值觀教育的有效載體。
教材中的插圖,不僅能夠讓學生感受到中國傳統文化的魅力,還能在潛移默化中培養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認同感。如,以水墨畫為背景的《天地人》《金木水火土》,以京劇人物形象為插圖的《口耳目》,以傳統水墨畫配圖的《江南》《畫》,插圖以扇形圖畫呈現、文字內容體現了中國傳統蒙學讀物特點的《春夏秋冬》,插圖營造了正月十五孩子們猜燈謎氛圍的《猜字謎》……這些富含傳統文化元素的課文,教師在教學中可通過多種教學活動,引導學生將中華文化浸潤于心,樹立文化自信,承擔弘揚責任。
統編小學語文一年級教科書共編排了13首古詩,在讀正確、讀通順、讀出節奏、讀出韻味、讀出畫面等的梯級目標帶動下,教師要鼓勵學生多積累、多背誦,體驗詩詞之美。
五、從語感中表現美
讀好標點符號。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在第一學段“閱讀與鑒賞”中提出這樣的要求:認識課文中出現的常用標點符號,在閱讀中體會句號、問號、感嘆號所表達的不同語氣。例如,《比尾巴》通過一問一答的形式,指導學生讀好問句。課堂上,可以采用范讀、接讀、男女生對讀、表演讀等形式,讓學生感受問號與句號語氣的不同?!秳游锿鯂_大會》一課要求讀出疑問句和感嘆句的語氣,可創設師生對話情境來引導學生讀好疑問語氣,感嘆句出現在狗熊4次發布通知的內容上,可進行對比讀,抓住關鍵詞重讀。
讀好長句子。一年級下冊第二單元的“學習要求”明確指出,在朗讀上,要繼續讀好詞語和句子的節奏,注意不要連讀、唱讀、讀破句。如,學了《四個太陽》后,教給了學生朗讀長句子的方法;在《端午粽》一文第二自然段的朗讀訓練中,教師從粽子的色、香、味來引讀,教學生抓方位詞、關聯詞來停頓。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上把長句進行了分解,提高了語言表達能力。
讀好對話。有了前面讀好標點、讀好長句子的積累,再進行對話訓練就有了一定的基礎。如教學《文具的家》,可利用插圖,讓學生觀察圖中人物動作、神態,聯系實際體會人物心理,從而讀好對話。
分角色朗讀。在進行分角色朗讀課文時,教師要做好朗讀指導,由易到難,層層遞進。以《要下雨了》一課為例,第一步讓學生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熟悉故事內容;第二步指導讀好感嘆句、問句的語氣;第三步體會連續動詞,讀好長句子:第四步借助插圖和提示語,讀好對話:第五步分配好角色,進行分角色朗讀訓練。
學生在一次次的朗讀中學到了文化符號,在一次次的對話中獲得了情感體驗,在一次次的表演中展現了文化美感。
六、從想象中創造美
小學生具有較強的模仿能力,教師可讓學生對文中的句式結構進行模仿,鼓勵學生大膽想象,嘗試表達創造,從而培養審美意識。
《四季》一文課后第二題提出了這樣的要求:你喜歡哪個季節?仿照課文說一說。課堂上,教師可設計讀、說、練、演等環節,讓學生體驗創作和分享的樂趣,提高語言表現力。讀一讀:選四個小組分別代表春夏秋冬進行表演讀:說一說:選擇有代表性的事物說四季的特點:練一練:同桌交流,創編兒歌,在小組內展示:演一演:小組推薦一個優秀作品上臺展示。
綜上所述,統編小學語文一年級教材從內容到形式都蘊含著許多美育元素和美育價值。教學中要深入挖掘、利用這些美育元素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提升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
(本文系河南省教育科學規劃2024年度一般課題“五育融合視域下的美育浸潤實踐研究”的研究成果,課題編號:2024YB1081)
(責編 佳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