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本厚重的書《李白:融匯百川的思想家》,擺在了我的書案上。說它厚重,不僅因為它有30萬字,作者吳達云為此耗了十年心血。更重要的是,這本談李白的書,沒有談人們熟知的偉大詩人,而是獨辟蹊徑,從我們不熟悉的角度——思想家角度介紹李白。這個身份認定來自國家權威機構“中國思想家研究中心”。2005年,《中國思想家評傳叢書·李白評傳》出版,遂使李白的“中國思想家”身份,真正“名見于經傳”。
在李白被認定為中國思想家已3 6年、《李白評傳》已出版18年的今天,國內幾乎所有媒體和各種文化載體,甚至一些專門研究李白思想的專著,依然忽略這位思想家的存在,致使無數李白愛好者對于李白思想——包括其思想觀點和體系,對中國傳統優秀文化的貢獻,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契合,及其對中國精神文明建設的意義——的認知,至今茫然。
吳達云的這部著作,是《中國思想家評傳叢書·李白評傳》出版18年來,以專著系統論證李白“思想家”身份的第一部。
作者在序章開篇就綜述了學者對李白思想的研究成果。這個成果呈現了當代李白研究“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可喜局面。有趣的是,人們在占據同一材料的情況下,卻能“研究”出“眾說紛紜,莫衷一是”的結論,或者干脆斷言李白沒有什么思想,更沒有體系,稱不上思想家。
作者沒有從主觀的臆測和現成的結論出發,而是從微觀著手,小心翼翼地打開中國傳統思想文化的寶庫,爬梳諸子百家的思想源流,了解大唐的時代精神,分析盛唐的文人思潮,追蹤李白的生平事跡,審視李白的心路歷程,然后從李白1000多篇詩歌文章中遴選出100個“微觀”的支點,交叉觀照“思想家”李白的立體像。這樣大費周章——用了十年業余時間——的折騰,使他有了異常的發現:他發現那位無人不曉的天才詩人,其實亦是一位杰出的思想家。
作者認為,李白用詩的語言構筑了一個以“建功濟世”理想為主導,以“輔弼明主”“事君榮親”為途徑,以“安社稷、濟蒼生”和“大同社會”為目標,以“功成身退”為個人歸宿的思想體系。它涵蓋了勵精圖治的政治思想,富民強國的經濟思想,懷德綏遠的外交思想,慎重用兵的軍事思想,謀略制勝的強國思想,勤政廉潔的為官思愛國主義精神—匡時濟世,建功報國;英雄主義精神—經世安民,兼善天下;個性解放精神—風流飄逸,功成身退;人道人性精神—播揚人道,尊重人性;包容開放精神—不拘門派,學宗百家;勤奮苦學精神—博覽古今,三擬文選;自信自尊精神—自負當世,理想堅定;自由平等精神—平交王侯,蔑視權貴;追求理想精神—終生執一,不改初心;頑強奮斗精神—屢敗屢戰,百折不撓;勇于批判精神—批判傳統,揚棄諸子;創新創造精神—與時通變,推陳出新。
韓愈有詩云:
李杜文章在,光焰萬丈長。
不知群兒愚,那用故謗傷。
蚍蜉撼大樹,可笑不自量!
以愛國主義和英雄主義為核心的精神譜系,使李白的個性和才能在不同領域、不同時段、不同事件面前,都有不同凡響的表現。李白精神不但使他的詩文具有激動人心的力量,使他成為中國歷史上最受人民喜愛的偉人,也使那些惡搞和污蔑李白,企圖“撼大樹”的“蚍蜉”們黯然失色。
全面展示李白的精神面貌,洗刷蒙蔽李白精神的千年塵垢,是該書的又一貢獻。
該書還從現實針對性、行為導向性和歷史進步性三個維度,探索了李白思想體系和精神譜系的進步意義與價值。
李白的許多詩文是以文學作品為形式,以政治理念為內容,表達其治國政見之作。李白豐富而深遠的“治國理政”思想,不是空洞的理論,而是著眼于現實的務實政見。例如,往時許多人認為李白屢屢“言策”是“說大話”,而實際上李白一生在“謀策”中傾注了他高昂的政治熱情和偉大的愛國之心。該書表“謀略思想”一項所述“李白四策”,即安民富國的“經濟策”,強國弱敵的“五餌策”,見于未萌的“繞朝策”,克敵制勝的“龍韜策”,即涵蓋了具有現實意義的治國之方、克敵之計、先見之謀、用兵之略。
李白的思想和精神,是其全部行動的指南。其崇高政治理想和博大思想體系,不但為其坎坷的政治活動提供動能,而且為其旺盛的詩歌創作提供導向,是其文學成就登峰造極的強大支柱。李白詩歌以“奇”“氣”“豪”“逸”著稱,在中國文學史上獨步千載,無數人追蹤其成功之源,多從“莊騷”那里尋根。而該書發現李白詩文之成功,其兼收并蓄的多元思想和全面系統的文學思想之導向,最是關鍵之因素。
李白思想與精神之最大意義,在于提出了積極進步、領先時代的價值觀體系。李白于公元8世紀建立的思想體系和精神譜系,不但對比其同時代的其他詩人具有毫無疑義的先進性,而且對比正陷于“中世紀黑暗”(5-14世紀)的歐洲與全世界,更具有巨大的進步意義。李白思想與精神穿越1200多年的時空,直接與當代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體系相契,表現了李白思想在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中的特殊地位和價值。因為今天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12項理念,無論是國家層面的價值目標(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社會層面的價值取向(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公民個人層面的價值準則(愛國、敬業、誠信、友善),全為1200年前的李白所認同、贊美、謳歌和踐行。指出李白思想和精神的歷史進步性,應是該書的第三個貢獻。
該書還揭示了李白成為杰出思想家的三大秘籍。
一曰開放包容、兼收并蓄。李白憑此使其“覽千載、觀百家”的“有字書”,“萬里行”而讀的“無字書”,以及家庭教育、成長環境、業師教導、友朋切磋,社會潮流、時代精神的影響,都成為其開放型思想體系的組成部分。該書梳理的李白10位思想政治導師,10位軍事謀略導師,15位詩歌詞賦導師,為李白的這一秘籍作了最好的腳注。
二曰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李白善于圍繞自己的政治理想和人生目標,從“萬物皆備于我”的高度,用自己的獨立審視和選擇,對各種思想進行“取其精華、去其糟粕”的“揚棄”和改造,從而形成立異標新、風騷獨具的思想體系。李白對儒學、道學和道教、縱橫家、俠士、墨家、釋家以及魏晉名士等傳統的繼承,都是有選擇的“取舍”并用。而其作為思想家的進步性,正從其選擇性中體現出來:他睿智地選擇和吸收了中華民族傳統文化中具有進步價值的一面,又勇敢地批判與拋棄了其消極落后的另一面?!叭∑渚A、去其糟粕”無疑是繼承歷史和傳統之最正確的方針,令人訝異的是,誕生于1300多年前的李白,竟然已自覺而熟練地做到了這一點。
三曰吞吐百川,融匯一體。李白善于對互相“排他”的“諸子”思想進行“熔鑄”“融匯”和“加工”,從而使各種優秀思想以“結晶”的形式“統一”于自己的思想體系。李白思想中許多著名的觀點理念都有明顯的多元結晶特色,例如他的積極入世、建功報國思想,來源于盛唐昂揚的精神狀態以及儒家、縱橫家、俠士等思想的綜合;他的寄望際遇、布衣卿相思想,是基于卓越才能的自信,以及縱橫家、俠士之風、姜太公、諸葛亮等歷史榜樣的鼓勵;他的立功不居、功成身退思想,不但有道家、名士、英雄意識的背景,更有范蠡、魯仲連等高士之榜樣和當朝現實教訓的加持;他的平交王侯、蔑視富貴思想,追求自由、及時行樂思想,等等,無不呈現多元結晶、百川融匯的內涵。尤其寶貴的是,許多傳統思想經李白的“融匯”“加工”而得到升華與凈化,上升為中華文明庫中一顆顆新的“明珠”,例如縱橫家思想,即被升華為大濟蒼生的英雄主義,以魯仲連為“形象大使”見于李白歌詩之中。
道出李白成為杰出思想家的要訣,是該書對李白研究的第四個貢獻。
吳達云是我浙江江山的同鄉,我們既同是李白思想和詩歌熱愛者,又同是書法愛好者。他一生二十多年在軍旅,十多年搞教育,后來四分之一世紀在做企業管理,直至今天還在一個大型企業供職。我過去聽說他想讀李白,后來卻在2021年初收到他的《李白:匡時濟世的悲劇政治家——兼談李白在詩文以外的卓越才藝》一書,觀點奇葩,令我詫異。此次又有新著付梓,真是可喜可賀。
李白的思想和精神是一個寶庫,弘揚李白思想精神的正能量,是新時代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的一項重要工程。但是,中國人研究李白思想100年了,有誰論證過李白的思想體系嗎?沒有。從宋人算起,貶損李白形象的謬論橫行1000年了,有誰認真拿事實系統批駁過這些謬論嗎?沒有。權威機構認定李白思想家身份36年了,有誰探討過李白思想體系的進步意義、研究過李白價值觀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關聯嗎?也沒有。 一個古稀老翁,憑著對李白的熱愛,敢于涉足專家學者們“莫衷一是”的話題,不惜用十年時間來學習和鉆研,最后以實錘展示李白思想精神的偉大,駁斥對李白的種種“隔膜”認知,掃除李白長期蒙受的污泥濁水,察其用心,實在難能可貴。
(作者系新華通訊社原副社長,第十屆全國政協委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