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以下簡稱《指南》)指出,幼兒教育要以游戲活動課程為主,在集美育、勞動、素養、知識等為一體的大框架下實施教育,要注重活動的內涵與評價。本文強調“以評價促發展”,依據《幼兒園保育教育質量評估指南》中的自評、他評、師評、互評等評價方式,以PBL問題導向理念為路徑,以創設活動中的預設問題、預設任務的完成度、參與積極性、完成效率、達成的教育目標等,判斷幼兒在活動中的學習與收獲。通過幼兒完成的PBL導向問題的結果反饋,來及時調整游戲活動的后續教育內容與目標,從而實現更高質量、更全面的幼兒教育。
一、本文觀點:以PBL為內容,以評價為途徑,以成長為目的
《指南》指出,“遵循幼兒的發展規律和學習特點,珍視幼兒生活和游戲的獨特價值,創設豐富的教育環境,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滿足幼兒通過直接感知、實際操作和親身體驗獲取經驗的需要,注重學習與發展各領域之間的相互滲透和整合,從不同角度促進幼兒全面協調發展,而不要追求某一方面或某幾方面的發展”。
幼兒游戲活動不是組織設計“單純的游戲”,而具有豐富的教育價值、多能力培養的價值。在游戲活動中融入勞動、美育、團隊合作等,設置科學探究、小實驗嘗試等,能更好地兼顧幼兒們成長所需的知識、技能、情感、能力等。
依照《指南》要求創設的游戲活動,有著更多的跨領域元素以及教育目標的穿插。要想實現這么多的元素與目標,并確保幼兒能通過游戲活動有所收獲,對幼兒在游戲活動中的參與興趣、活動收獲、成長進步等的評價尤為重要。以多元評價、動態評價確保幼兒在游戲活動中的每一個環節中能收獲知識、技能、情感等。
因此,本文形成了“通過評價,促進幼兒全面發展,賦能兒童成長”的觀點,強調了評價在教育實踐中的核心價值,超越了傳統意義上對幼兒學習成果的簡單衡量,成為推動幼兒全面發展的關鍵動力。
通過評價可以判斷幼兒在參與過程中的能力發展、情感發展、知識發展等情況。《幼兒園保育教育質量評估指南》為開展評價提供了思路,通過游戲活動中的幼兒自評、幼兒互評、師生互動等多種形式實現評價;PBL理念給予了串聯起動態、持續、全過程參與的思考方向,通過PBL理念下的任務驅動、項目任務學習、問題導向等,使幼兒能全程參與問題的探索與解決。
二、實施策略:PBL的設置,評價的內容與形式,活動的開展
(一)游戲活動設計
游戲活動設計應充分考慮幼兒階段的能力與年齡特點,充分結合全面發展要求進行。幼兒階段并不是全程“游戲化”,還要考慮游戲的教育內涵,強調幼兒的動手能力、思考能力、科學探究能力、色彩認知能力、勞動能力等,穿插不同的跨領域內容,培養幼兒的情感與能力,讓幼兒在寓教于樂中學習和成長。
教師應充分考慮幼兒是否對游戲感興趣,是否具備完成的能力。游戲活動中要設置PBL導向問題與項目任務,所涉及的內容如果超出幼兒的能力,那么幼兒的主動性、能力發展、興趣度等都會大幅降低。以戶外種植游戲活動為例,在種植中幼兒可以通過觀察、親身體會、簡單勞作來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在簡單的活動內容中穿插問題導向,讓幼兒能在收獲知識的前提下參與整個游戲活動,收獲自信與快樂。
(二)PBL導向問題的設置
在PBL導向問題設置中,最重要的就是依據《指南》要求,確定幼兒教育發展的目標,按照活動的屬性與特征,設置幼兒能解決的問題,并串聯所有導向問題形成梯度性進步的層級,問題解決的最后需要指向幼兒的教育發展目標。
以戶外紫角葉種植游戲活動為例。這個種植游戲活動的PBL導向問題的設置可以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為基礎階段的導向問題與任務,如種子應如何篩選才能保證發芽、松土應達到什么效果、播種應怎么進行。第二階段為發芽到成長期的導向問題與任務,如:紫角葉發芽的周期是多久;經歷多久才會出現明顯的菜葉;菜苗生長過程中除草和澆水以及施肥的重要性;菜苗成長期會有哪些病蟲害。第三階段為收獲與感悟階段的導向問題和任務,如:紫角葉收獲的技巧;紫角葉的加工技巧;在紫角葉種植過程中有什么樣的感受;日常應怎么節約糧食;吃不完的紫角葉可以怎么儲存。
在活動中,三個階段的問題導向與任務形成串聯,共同指向大自然植物生長規律的發現、科學探究的過程、記錄與觀察的習慣、勞動的技巧收獲、勞動品質素養的形成、樂于幫助的行為、節約糧食的習慣等內容,不僅實現領域之間的跨越,還融入了幼兒全面成長所需的必備能力。
(三)評價內容與形式的選擇
評價是推動幼兒全面發展的關鍵動力。評價不應局限于靜態的、終結性的結果評估,而應是一個動態的、持續的、全過程的參與和反饋機制。評價的內容與形式都會隨著游戲的內容與PBL內容的改變而改變。例如,在紫角葉種植游戲活動中,根據游戲的設計,需要評價的內容包括勞動技能是否掌握、科學解決問題的能力程度、情感收獲的程度、社交與團隊協作的能力情況、是否深刻認識勞動素養、是否養成獨立自主的勞動意識、是否形成健康健全的心理等。這些評價的內容完全隨著教育目標的實現而實現。而在確定了評價內容后,教師應采取何種評價方式。
大多數教師認為觀察和結果評價最重要。其實不然,觀察可以應用于活動過程中多個階段,但是涉及PBL任務問題的探索、游戲活動過程中的自主性、探究問題的能動性等方面,觀察不能完全概括幼兒的能力與收獲。在一些必要的環節,師生互動評價、幼兒的自評、幼兒之間的互評等遠高于觀察評價的成效。通過師生互評,教師可以深度掌握幼兒現階段的能力情況,還可以了解幼兒面臨什么問題,更可以用師生互動的方式為幼兒提供幫助,引導幼兒思考問題解決的方法。而幼兒的自評、幼兒之間的互評,能激發幼兒向他人學習的心理,能促進幼兒之間的相互學習、相互研究、相互交流。
因此,在全面成長視野下,以評價促進幼兒發展需要充分考慮游戲活動的屬性以及其對應的教育目標、PBL導向問題以及任務對應的教育目標。通過教育目標、PBL導向問題去串聯整個過程中的評價內容、目標、形式,摒棄單一的評價方式,采用多元的內容評價、參與評價、興趣評價、任務完成評價、能力收獲評價等實現反饋,并據此反饋進一步完善下一次的游戲活動設計、PBL導向問題,從而實現良性的教育循環。
三、案例呈現:以上文戶外紫角葉種植游戲活動為例
(一)活動案例簡介
戶外紫角葉種植游戲活動,是一個典型的戶外游戲活動。根據季節氣溫變化,選擇種植紫角葉。其具有種植期短的優勢,在一個系列種植活動中,教師可以引領幼兒多次種植,以便穿插各種探究活動。組織幼兒們分成小組,通過對種子的認識、播種、除草施肥、養護觀察、病蟲害防治、收獲、感悟這些內容,實現全面的知識、技能、情感、社交等能力的提升。
此游戲活動開展按照小組形式進行,其目的是培養團隊協作、小組合作、社交交流能力。
此游戲活動在戶外進行,其目的是增強自然科學認知、親近自然、開闊視野、放松心理、增強趣味。
此游戲活動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種子,第二階段生長期,第三階段收獲與總結。其目的是培養科學探究的能力、科學探究的意識、實驗動手的能力、觀察與記錄的科學習慣、勞動技能收獲、問題的解決能力、問題的反思能力、勞動精神、健康心理。
(二)PBL下的評價明細
1.第一階段:種子階段
筆者先使用科普動畫引導幼兒大致了解種植活動內容,向幼兒們交代了本次活動注意事項,大概涉及哪些內容。隨后分發了一個盆栽小裝置,要求幼兒們按照小組合作的形式,領取兩個盆栽小裝置,并分發每一組20顆紫角葉種子,兩個小盆栽的紫角葉種子種植數量由小組的幼兒們自行決定,但是要設置幾個PBL導向任務,要求幼兒們通過觀察、記錄、實驗、動手來找到答案,如表1所示。
2.第二階段:生長期階段
小組把盆栽實驗成活的經驗用于再一次篩選種子上,每一組篩選出30顆種子,用于小菜地種植。小組成員各司其職,開展松土并播種,再按照順序進行澆水,靜靜地等待紫角葉苗發芽。在這個階段,幼兒們需要詳細地記錄菜苗的成長過程;在菜苗的生長期間,要通過PBL問題與任務的探究(如表2所示),掌握除草、施肥、病蟲害認知、病蟲害防治等知識與技巧。在這個過程中,教師要注重培養幼兒的積極參與性與解決問題的能力。
3.收獲與總結階段
小組對即將成熟的紫角葉進行收割,并在家長的幫助下,開展紫角葉烹飪與加工的技能學習,進行種植活動的總結,分享探究經驗與種植技巧,引導幼兒們思考剩下的紫角葉應該怎么處理。最后由教師進行總結,引導幼兒們開展“蔬菜進食堂”的活動,從而從種植、勞動、科學探究等層面上升至分享、幫助、節約等精神與行為上,如表3所示。
四、結語
通過本文的分析與案例陳述,以評價促進幼兒全面發展是非常重要的,PBL理念可以串聯起評價的實施,讓評價的內容和途徑更多元。在具體實施過程中,評價的內容、形式是動態的、互動的、形成性的,評價要有深度,要從游戲活動的創設、要達到的教育目標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