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改革開放40余年,中國經濟社會的發展獲得了世界矚目的輝煌成就。隨著中國日益走近世界舞臺的核心,國際社會不斷形成認識和研究中國的熱潮。中國管理學的適時提出和推進研究,既有助于世界更好地了解中國,也有助于中國更好地為世界做出貢獻,推動文化交流互鑒,為繁榮世界管理學百花園注入生氣和文化力量。
習近平在哲學社會科學工作座談會上指出:“哲學社會科學的特色、風格、氣派,是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是成熟的標志,是實力的象征,也是自信的體現。”
當前是構建中國管理學自主知識體系最好時期,在核心內容、方法、路徑、實踐經驗總結等方面的規律性認識和把握更加清晰明確,積淀了更加充足的自信和底氣。
毋庸諱言,目前尚未形成中國管理學自主知識體系,主要是翻譯引進和按照西方主流學術體系編寫和創作的書籍和教材。所以適時構建中國管理學自主知識體系是堅定文化自信,鞏固文化主體性的重要體現,也是實現學理上獨立自主的重要表征。中國管理學的知識自主最根本的是要堅持自信自強、守正創新,以我們正在做的管理實踐為中心,用中國管理實踐總結好中國管理經驗,把中國管理經驗提升為中國管理理論,彰顯中國特色、中國風格、中國氣派,既不能盲從各種教條,也不照搬國外學術思想和方法,而是發展出屬于自己的研究范式、思想體系、核心價值。
構建中國管理學必須以中國管理實踐為基點,以中國管理哲學為導向,以現代管理科學為模板,走向體系化、學理化、具象化,逐步形成結構完整、層次分明的系統架構。這是中國管理學成熟的標志。習近平在哲學社會科學工作座談會上強調:“只有以我國實際為研究起點,提出具有主體性、原創性的理論觀點,構建具有自身特質的學科體系、學術體系、話語體系,我國哲學社會科學才能形成自己的特色和優勢。”中國管理學的建設與發展有其特定的內在規律,重要的一條就是要體現系統性、專業性,構建全方位、全領域、全要素的中國管理學體系。為此,要把構建中國管理學標志性概念、原創性理論為主干的中國管理學自主知識體系作為關鍵抓手,凝練出有學理性的新理論,概括出有規律性的新實踐,助力于中國式現代化建設。構建中國管理學包括完善中國管理學研究的方法。形成科學研究方法是一個學科成熟的表現。具體而言,構建中國管理學可以從三個維度深化研究的認識。
首先,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國管理學研究的根基。習近平向世界中國學大會·上海論壇致賀信指出:“溯歷史的源頭才能理解現實的世界,循文化的根基才能辨識當今的中國。”中華文明是世界上唯一綿延不斷且以國家形態發展至今的偉大文明。如果拋開五千余年的中華文明,就失去了中國管理學的根。中華文明的形成與發展是中國管理學研究中非常重要的母題。應從中華文明演進的歷史長河中探討中國社會的延續與變動,并反觀今日社會以考察中國經濟社會發展中的變與不變。與此相適的是,中華民族有關管理的思想,貫穿于中華文明的起源與發展,對中國管理思想進行深入研究是推進中國管理學研究的重要方面。應從儒、釋、道等傳統思想學說把握傳統中國的精神圖景,觀察和研究經濟管理領域精神傳統的演變與發展,并以此展開對傳統中國管理學的討論及其在現實中國管理實踐中的應用。如傳統的儒、釋、道三教“歸心”:儒家從孟子的“心之官則思”到王陽明的“心學”,凝練成“正心”“誠其意”“致知在格物”等,強調通過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來實現道德圓滿;佛家主張“明心見性”,通過禪修等方法,達到“萬物皆空”的人生哲學,修煉正確的行為和健康的心態;道家主張“致虛極,守靜篤。萬物并作,吾以觀復”。通過內心的寧靜洞察世間變化背后的不變之道。這是一種修煉心靈的方法論,也是對宇宙自然法則的深刻理解。這些基于“心”的理念和繁衍,都對當今的“心·管理”產生影響,成為中國管理學的精神圖景之一。
此外,中國管理學自主知識體系的構建,還要橫跨人類學、歷史學、政治學、中醫學等,在深刻理解中國傳統經典的基礎上,對文化遺產、管理實踐等國內外研究者關注的“點”進行討論,在不斷突破學科框架的過程中尋找新的學術增長點。進而以中國語境下的新概念、新表述深入探討中國管理思維、理念、行為的獨特性,發掘蘊藏其中的人文精神、價值觀念、道德規范。
其次,中國管理學研究的重點是中國式現代化進程中的管理實踐。進入新世紀,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的國際影響力日益增強,國際社會對當代中國的關注度越來越高。中國管理學要在深入研究中國管理思想基礎上,更要關注當代中國的壯麗氣象,向世界講好中國式現代化進程中管理實踐的精彩故事,深刻總結其中蘊含的管理實踐經驗,為解決世界性的問題提供思路和方法。
最后,中國管理學研究的主旨和方向是促進中國管理學與世界各國管理學互鑒。當前,世界多極化、經濟全球化、社會數智化、文化多樣化深入發展。中國管理學應更加重視中國與世界對接,把中國管理學與世界各國管理理論與實踐進行比較研究,在推動不同文明的交流互鑒中拓展研究的深度和廣度。 .
面向未來,中國管理學研究要清晰把握學科發展的脈絡和時代定位,促進中外學者的深度交流與合作。通過構建中國管理學自主知識體系,準確把握中國式現代化的歷史沿革和實踐要求,在理論與實踐中解答時代提出的新問題,彰顯管理學在中國現代化進程中的學理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