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gnificance,Challenges and Realization Path of New Quality Productive Forces Empowering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MBAEducation
KONG Weina
0(Antai College of Economics amp;. Management, Shanghai Jiao Tong University,Shanghai 2OoO3o,China)
Abstract: MBA education,as an important avenue for cultivating high-end business talents,has its educational quality and standard directly linked to the core competitiveness of both nations and enterprises.New quality productive force,embodying the advanced state of productivity in accordance with the new development paradigm,not only drives the optimization of economic structures and industrial upgrading but also poses new demands on MBA education. This study aims to explore the significance of the times,challenges,and practical pathways for new quality productive force to empower the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MBA education. It proposes that the practical pathway for new quality productive force to empower the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MBA education necessitates comprehensive approaches encompassing educational models,curriculum systems,practical teaching,and industry-academia-research integration. By continuously enhancing the quality and standard of MBA education through these approaches,the study strives to cultivate more high-level business management talents with innovative spirits and practical abilities for society.
Key words: new quality productive force; MBA;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realization path
馬克思在《資本論》中指出:“生產力,即生產能力及其要素的發展。\"“新質”是新的質態。新質生產力就是新質態的生產力,是由技術革命性突破、生產要素創新性配置、產業深度轉型升級而催生的當代先進生產力。它以勞動者、勞動資料、勞動對象及其優化組合的質變為基本內涵,以全要素生產率提升為核心標志。育才造士,為國之本。教育是是社會重要的子集,新質生產力必定會為教育的高質量發展帶來新的挑戰和機遇。工商管理碩士(MBA)教育作為教育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已成為我國培養高層次管理人才的重要渠道,對我國的改革開放和經濟社會發展做出了重要的貢獻。新質生產力賦能MBA教育高質量發展,結合新質生產力,通過技術創新,提高教育質量,培養出更多擁有創新精神的高素質管理人才,實現高校MBA教育的高質量和可持續發展。面對新時代的發展要求,MBA教育需要適時做出調整,但對新質生產力和高校MBA教育如何互相影響的研究還不夠充分。因此,研究新質生產力賦能高校MBA教育高質量發展的意義、實踐路徑等具有重要的理論意義和實踐價值。
1新質生產力賦能MBA教育高質量發展的時代意義
1.1推動MBA教育模式創新
新質生產力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質量的特征,為MBA教育模式創新提供了強大動力。MBA教育作為教育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通過新質生產力的賦能,面向時代發展、市場需求與國家戰略,持續創新教學內容、方法和工具。促使MBA教育更注重創新與實踐,通過引入前沿科技課程、加強校企合作、組織實踐項目等方式,培養具備創新思維和實踐能力的高素質高層管理人才。這種創新不僅提升了MBA教育的實用性和前瞻性,還促進了教育與產業、創新與發展的深度融合,為培養適應新時代需求的商業領袖奠定了堅實基礎。
1.2培養理論結合實踐的高層次管理人才
在全球化和信息化快速發展的今天,市場環境瞬息萬變,競爭日益激烈,企業對高素質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斷變化。新質生產力的出現,為MBA教育提供了全新的視角和動力。MBA教育不僅要培養學員具備扎實的理論知識,更要具備將理論應用于實踐、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通過新質生產力的賦能,MBA教育更注重培養學員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通過引入大數據、人工智能等前沿技術,讓學員在掌握傳統管理知識的同時,也能了解并應用最新的科技手段,從而在實踐中不斷提升自己的創新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強調理論和實踐有機結合,培養出具備應對復雜多變市場環境能力,企業所急需的高素質高層次管理人才。
1.3促進產學研深度融合
產學研作為一種新的教育方式體現在思想和觀念以及組織運作上的創新。在MBA教育中,產學研融合是一種重要的教育模式,通過將教育、科研和產業三者緊密結合,共同推動工商管理人才的培養和產業的發展。新質生產力的出現,為產學研融合提供了新的契機和平臺。通過與企業、科研機構的合作開展實踐教學、科研項目等活動,MBA教育可以加強與企業、科研機構的聯系和合作,推動產學研深度融合和協同創新。這種合作模式不僅可以為學員提供更多的實踐機會和平臺,也可以為企業和科研機構提供更多高素質管理人才和創新資源,從而實現共贏和共同發展,為經濟社會發展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撐和智力支持。
2新質生產力賦能MBA教育高質量發展的問題挑戰
MBA教育作為工商管理領域的高層次教育形式,旨在培養具有國際視野、戰略思維和卓越領導力的商業精英。然而,在當前快速變化的商業環境中,MBA教育正面臨著多方面的挑戰,這些挑戰不僅源自外部環境的變化,也涉及教育內部結構的調整與優化。
2.1市場環境劇變:理論與實踐無縫對接的新要求
市場環境的變化對MBA教育構成了嚴峻考驗。隨著全球化和信息化的加速推進,市場環境日益復雜多變,企業面臨的競爭壓力空前增大。這種變化不僅要求MBA學員具備扎實的理論基礎,更強調其實踐能力、創新思維和快速適應市場變化的能力。因此,MBA教育必須緊跟市場步伐,不斷更新教學內容,引入前沿的商業理念和管理實踐,以確保學員所學能夠緊貼市場需求。教學方法需要不斷創新,采用案例分析、模擬實戰、商業計劃競賽等多元化教學手段,提升學員的實戰經驗和問題解決能力。
2.2技術革新浪潮:創新教學方式的探索與實踐
新技術的不斷涌現為MBA教育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機遇與挑戰。大數據、人工智能、云計算等技術的快速發展,為MBA教育提供了豐富的教學資源和便捷的教學平臺。然而,如何有效利用這些新技術,將其融人MBA教育的各個環節,提高教學效果和學習體驗,成為了一個亟待解決的問題。這要求教育者不僅要具備深厚的教育理論功底,還要具備對新技術的敏銳洞察力和應用能力,能夠設計出符合MBA學員特點和學習需求的新技術教學方案。
2.3學員需求多元化:個性化教育服務的構建與優化
學員需求的多樣化也是MBA教育面臨的一大挑戰。隨著社會的快速發展和人們職業需求的多樣化,MBA學員的背景、目標和期望也呈現出多元化的趨勢。有的學員希望提升管理能力,有的希望拓展國際視野,還有的則希望通過MBA學習實現職業轉型。因此,MBA教育必須充分尊重學員的個性化需求,提供多樣化的課程選擇和學習路徑,以滿足不同學員的學習需求和職業發展目標。這要求教育者不僅要具備豐富的課程設計和教學經驗,還要具備敏銳的市場洞察力和學員需求分析能力,能夠精準把握學員需求,提供定制化的教育服務。
3新質生產力賦能MBA教育高質量發展的實踐路徑
在當今全球經濟一體化、科技日新月異的時代背景下,MBA教育作為培養高層次工商管理人才的重要途徑,正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挑戰與機遇。為了應對這些挑戰并抓住機遇,MBA教育必須積極引入新質生產力,用新技術助力MBA教育轉型升級,推動MBA教育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為此MBA教育要創新教育模式、優化課程體系、強化實踐教學以及推動產學研融合等多維度路徑,實現高質量、可持續發展。
3.1創新教育模式:科技引領,個性化發展
3.1.1引入前沿技術與教學方法
隨著大數據、人工智能等前沿技術的蓬勃發展,MBA教育應充分利用這些技術,推動教學模式的智能化和個性化。通過構建智能化的教學平臺和學習系統,如在線學習平臺、智能推薦系統等,為學員提供定制化的學習資源和輔導服務。這些技術不僅能夠根據學員的學習進度和能力提供個性化的學習計劃,還能通過數據分析實時反饋學習效果,幫助學員及時調整學習策略,提升學習效率。
3.1.2打造多元化學習生態
構建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教學模式和多元化的學習平臺,是MBA教育適應現代學員學習需求的關鍵。除了傳統的課堂教學外,還應開設豐富的在線課程、講座、研討會等活動,為學員提供多樣化的學習資源和交流機會。此外,還可以利用虛擬現實(VR)增強現實(AR)等先進技術,打造沉浸式學習場景,增強學員的學習體驗和參與度。
3.1.3深化實踐教學改革
實踐教學是MBA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于提升學員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至關重要。通過企業實習、案例分析、商業計劃競賽等形式,加強實踐教學環節的設置和實施。同時,還可以引人模擬企業運營、商業模擬游戲、行動學習工作坊、私董會等創新實踐方式,讓學員在模擬環境中體驗真實的商業決策過程,培養其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
3.2優化課程體系:緊跟時代,跨界融合
3.2.1持續更新教學內容
面對快速變化的市場環境和不斷涌現的新技術,MBA教育必須不斷更新教學內容,確保學員能夠掌握最新的工商管理理論和實踐。通過引入最新的科研成果、行業動態和案例研究,讓學員緊跟時代步伐,保持對前沿知識的敏銳洞察。
3.2.2強化跨學科整合
在全球化、數字化的時代背景下,跨學科整合能力已成為MBA學員的重要素質之一。因此,應加強跨學科課程的設置和實施,建立跨學科團隊和合作機制,并培養具有強跨學科思維和能力的師資隊伍。通過跨學科課程的學習,學員能夠具備跨學科的知識和技能,更好地適應復雜多變的商業環境。
3.2.3 引入國際先進課程
國際化是MBA教育的重要發展方向之一。通過引人國際先進的MBA課程和教學方法,如哈佛商學院、斯坦福商學院等頂尖商學院的課程,提高MBA教育的國際化水平。同時,還可以成立國際合作項目,聘請國際知名學者和企業家授課,為學員提供國際化的視野和思維方式。
3.3強化實踐教學:實戰演練,能力提升
3.3.1 深化企業實習合作
與企業合作開展實習項目,是MBA教育提升學員實踐能力的重要途徑。通過與企業建立緊密的合作關系,為學員提供豐富的實習機會和崗位實踐。在實習過程中,學員可以深入了解企業的運營和管理流程,學習并掌握實際工作中的工商管理知識和技能。
3.3.2開展案例分析與研討
案例分析是MBA教育中常用的教學方法之一。通過引人真實的商業案例,讓學員在案例分析與研討中學習和掌握工商管理知識和技能。通過案例分析的討論和交流,培養學員的批判性思維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時提升其團隊協作和溝通能力。
3.3.3舉辦商業計劃競賽與創業實踐
商業計劃競賽和創業實踐是MBA教育中培養學員創新精神和團隊協作能力的重要手段。通過舉辦商業計劃競賽等活動,激發學員的創業熱情和創新思維。為學員提供創業指導和資金支持,幫助其將創意想法轉化為實際的商業項目。
3.4推動產學研融合:協同創新,服務社會
3.4.1加強與企業的合作交流
產學研融合是MBA教育提升社會影響力和服務能力的關鍵。通過與企業合作開展實踐教學、科研項目等活動,加強與企業的聯系和交流。這些活動不僅有助于提升學員的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還能為企業帶來新的思想和解決方案,實現雙贏。
3.4.2建立產學研合作平臺與機制
為了推動產學研深度融合和協同創新,需要建立產學研合作平臺與機制。這些平臺可以為MBA教育與企業、科研機構的合作提供支持和保障,如信息共享平臺、技術研發平臺等。通過這些平臺的建立和實施,可以促進各方資源的共享和優化配置,推動產學研深度融合和協同創新發展。
3.4.3推動科研成果轉化與應用
科研成果的轉化和應用是MBA教育服務社會的重要方式之一。通過推動科研成果的轉化和應用,將MBA教育的智力成果轉化為實際的生產力,為經濟社會發展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撐和智力支持。同時,這也有助于提升MBA教育的社會影響力和認可度。
主要參考文獻
[1]懷進鵬.深化教育綜合改革[N].人民日報,2024-08-21(09).
[2]沈開艷,何暢.發展新質生產力[N].解放日報,2023-12-19(09).
[3]張利濤.以新質生產力牽引教育高質量發展[N].教育導報,2024-03-19(3).
[4]周文,許凌云.論新質生產力:內涵特征與重要著力點[J].改革,2023(10).
[5]趙永新.加強科技創新培養發展新質生產力的新動能[N].人民日報,2024-03-31(02).
[6]殷益蓉.新質生產力視角下的跨學科協同育人內涵特征、邏輯演變與路徑選擇[J].揚州大學學報,2024,2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