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養是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形成的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能為學生的終身學習和可持續發展提供重要保障。鑒于此,在課程改革發展不斷深化的過程中,核心素養理念一經提出,就成為學科教學的重要理論指導,培養學生學科核心素養也成了學科教學的終極目標。而作文教學一直以來都是初中語文教學中的重點與難點,學生日益提升的學習需求對其提出了更嚴格的教學要求,使初中語文作文教學急需擺脫傳統教學模式的束縛,實現創新性突破。因此,在具體的初中語文作文教學中,教師應以先進、科學的核心素養理念為指引,圍繞學生語文核心素養培養進行初中語文作文教學策略的多元化探究,以此開拓初中語文作文教學的創新性路徑,為學生今后的語文學習奠定堅實的基礎。
一、基于語言運用培養的初中語文作文教學
語言素養是語文核心素養體系中最基礎的維度,旨在培養學生正確、規范運用語言文字的意識和能力,引導學生形成良好的語感。而作文作為學生通過語言構建與運用,有效表達自身思想情感的重要途徑,能促進學生語言運用素養的形成與發展。因此,在核心素養視角下的初中語文作文教學中,教師就應從語言運用素養這一維度出發,進行初中語文作文教學策略的多元探究,使學生能在有效的作文教學指導下,進行語言運用能力的鍛煉與培養。
(一)創設良好情境,激發學生語言運用熱情
在初中語文作文教學中,學生只有具備了良好的語言表達意識,才能更有效地獲得自身語言運用能力的提升。因此,教師可以結合具體的作文寫作主題,來創設具有引導性、感染力的寫作教學情境,以此來深化學生的情感認知,激發學生語言表達積極性,為學生語言運用素養的形成做好鋪墊。
如七年級語文上冊第六單元的寫作教學主題為“發揮聯想和想象”,為了進一步激發學生的想象思維、拓展學生的聯想空間,教師就可以精心選擇科幻影片中的經典片段,以此向學生展現人們想象中的世界。這樣就有效地激發了學生的思維積極性,使學生能在教師科學的引導下,展開豐富的想象,并以寫作的方式進行自身想象場景的描述及展現,積極參與相關的寫作訓練,并在這一過程中,獲得自身語言運用素養的形成與發展。
(二)實施讀寫結合,增強學生語言運用能力
在初中語文教學中,閱讀與寫作存在著相輔相成的關系,通過閱讀學生不僅能獲得更加豐富語言知識的積累,也能學習到良好的語言運用能力。由此可見,在初中語文教學中,讀寫結合策略對學生語言運用素養的培養起著非常重要的促進作用。因此,在具體的初中語文作文教學中,教師就應積極地進行讀寫結合策略的實施,使學生能以有效的閱讀為基礎,進行自身語言運用素養的培養。
如在七年級語文下冊第三單元“抓住細節\"的寫作教學中,教師為使學生更加有效地掌握“抓住細節”的寫作技巧,就可以將作文教學與本單元的閱讀教學進行結合,引導學生在《阿長與lt;山海經gt;》一文的閱讀中,感受魯迅是如何通過細節的描寫及詳略得當事例的描述,向讀者展現生動、立體的“阿長\"這一人物形象的。結合這一閱讀感受,教師就可以圍繞寫作教學主題,鼓勵學生以仿寫的形式通過細節描寫的方式,進行人物形象的塑造。這樣,學生就在模仿中獲得了相關語言構建及運用能力,為自身語言運用素養的培養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二、基于思維能力培養的初中語文作文教學
在語文學科核心素養體系中,之所以將思維能力納入其中,主要是因為需要學生養成積極思考的習慣、形成靈活性、深刻性、批判性及獨創性的思維品質。而作文作為語言表達的重要形式,與創作者的思維有著較深的聯系,創作者只有具備了良好的思維才能更有條理地進行表達。由此可見,作文教學是促進初中學生思維能力形成與發展的重要途徑。因此,在核心素養視域下的初中語文作文教學中,教師就應積極進行教學策略的優化與創新,使學生能在更具引導性的作文教學中,獲得良好思維品質的培養。
如在七年級語文上冊第四單元的習作教學主題為“思路要清晰”,其旨在幫助學生在進行寫作構思中,形成良好的邏輯思維能力,有條理地進行事情過程的描寫。因此,在這一單元的作文教學中,教師就給出了“他/她是一個_ 的人\"的寫作主題,要求學生以小組合作探究的方式,進行這一作文寫作思路的探尋。首先,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通過關鍵詞的確定,對作文思路進行整體性構建。若有的小組將關鍵詞確定為“勤勞”,那么學生就可以通過小組探究羅列一系列有關“勤勞\"的事例,確保作文內容能始終圍繞“勤勞”這一主題。其次,在明確了寫作主題及相關事例后,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進行作文寫作順序的探究。這樣學生就能從時間或空間等角度出發,進行所選事例的串聯,富有邏輯、條理地進行相關寫作材料的整合。最后,教師可要求學生以作文寫作提綱的撰寫,直觀、形象地進行小組合作探究學習成果的展示。這樣學生就能結合這一寫作提綱,具有條理性、邏輯性進行作文的構思與寫作,以此實現自身寫作思維能力的提升及寫作思路的清晰構建。
三、基于審美創造培養的初中語文作文教學
作為一種最基礎的文學創作活動,作文像音樂、美術等藝術創作活動一樣,對學生審美創造能力的培養與提升有著非常重要的促進作用。這就使作文教學與學生審美創造素養的培養具有高度的契合性。因此,在初中語文作文教學中,教師應圍繞審美創造素養培養這一目標,進行初中語文作文教學策略的有效設計。首先,教師可以結合寫作主題,整合豐富的多媒體資源,如繪畫、音樂、電影等,以此深化學生對寫作主題的情感認知、拓寬學生的文化視野,進一步形成學生的審美意識。同時,教師還應積極鼓勵學生參與多文體的寫作創作活動,使學生能在寫作創作的實踐中獲得創新意識及能力的培養與提升,以此促進學生審美創造素養的綜合、全面發展。
如八年級語文下冊第三單元中以“學寫讀后感”為寫作教學主題,其旨在引導學生通過自己的語言深刻分析閱讀內容,個性化表達自己對閱讀內容的理解。在這一初中語文作文教學中,教師就可向學生推薦路遙的《平凡的世界》要求學生在整本書閱讀中,進行文中現實主義描寫風格的體會、人物性格特點的感悟及文章社會背景的了解。然后,教師就可以鼓勵學生將自己的閱讀感悟通過讀后感進行表達,引導學生可以從文中的某個片段入手,通過文中文本內容的引用,細致地分析文本寫作風格;也可以從文中人物入手,探究人物性格特點及社會經歷。這樣,學生就通過讀后感的寫作,進一步深化了對閱讀文本的理解,從而實現了自身語言審美能力及文學創作意識的提升,為自身語文綜合素養的全面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四、基于文化自信培養的初中語文作文教學
在語文學科素養體系中,文化自信是語文核心素養的重要組成部分。學生能通過漢語言的學習與運用,深刻感受其中蘊含的傳統文化因素,并在對中華傳統文化產生有效認同的基礎上,獲得文化自信品質的形成與培養。而作文作為學生對漢語言進行綜合運用的重要平臺,對于學生文化自信品質的培養起著不可忽視的促進作用。因此,在具體的初中語文作文教學中,教師不僅應系統性地融入傳統文化元素,讓學生更加廣泛、深刻地了解傳統文化,形成正確的文化意識。同時,教師還應設計以傳統文化為主題的寫作訓練活動,使學生能以作文的方式,表達自身文化認知。這樣,學生就會在文化輸人與輸出的過程中,構建堅實的文化底蘊,實現文化自信的形成與發展。
如在八年級語文上冊第三單元酈道元《三峽》一課的教學中,教師就可以結合本單元“學習描寫景物”的寫作教學主題,引導學生通過作文表達的方式來與古人一起共同探討“山川之美”。首先,教師可以在本課的閱讀教學中,引導學生精讀,使學生能從“兩岸連山,略無闕處。重巖疊嶂,隱天蔽日\"的精細描寫中,形象地感受三峽山水的特征。然后,教師就可以結合閱讀教學內容引出作文主題,要求學生在作文構思與表達中,深刻感受古人文學手法的精妙。“通過對文章的閱讀,你們對三峽的景物有了初步的認知,那么古人對景物的描寫,是否符合真實情況呢?下面我們可以通過觀看這些視瀕,仔細觀察三峽景物,以此感悟古人景物描寫的表現力和感染力。如果讓你來進行三峽景物的描寫,你又會如何來描寫呢?”通過這樣的啟發與引導,學生的文化認知及寫作積極性就得到了有效地激發,使學生在對景物的觀察、想象及描寫中,進一步進行文章內容的對比,以此深刻感悟祖國山河的壯美及古代文人高超的語言表達技能。這樣學生就會對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產生由衷地感嘆,以此獲得文化自信的培養。
五、結束語
綜上所述,在課程改革逐步深入的教育背景下,核心素養的培養已成為初中語文各板塊教學共同追求的新方向、新目標。而作文教學作為初中語文教學中的重要板塊,在培養學生語文學科核心素養方面發揮著重要的促進作用。因此,教師應在核心素養視域下,進行初中語文作文教學的有效探究,讓學生在創新性的作文教學引導下,培養語言運用能力、思維能力、審美創造能力以及文化自信,為自身的終身學習和可持續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王錦芳.核心素養視域下初中語文教學評價體系重構[J].試題與研究,2024(19):40-42
[2]賀妮,李欣怡,尚雪梅.核心素養視域下的初中語文大單元教學設計路徑探析[J].新智慧,2024(13):75-77.
[3]鄭芳芳.核心素養視域下初中語文古詩詞教學策略研究[J].名師在線,2024(9):62-64.
[4]黃榮玉.核心素養視域下初中語文群文閱讀教學策略[J].亞太教育,2024(5):52-54.
[5]賴林貞.核心素養視域下初中語文閱讀教學高效課堂構建策略研究[J]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教學與研究,2024(1):76-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