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教育理念的不斷更新和社會對人才需求的多元化,跨學科教學已成為當今教育的一個重要趨勢。跨學科教學是指打破學科界限,融合兩個或多個學科的知識和技能,以解決復雜的現實問題或完成特定的學習任務。教師可以通過跨學科教學來幫助學生深化對數學知識的理解和掌握,體驗數學的應用價值。
一、小學數學跨學科教學符合新課標的素養導向
《義務教育課程方案(2022年版)》提出:“加強課程內容與學生經驗、社會生活的聯系,強化學科內知識整合,統籌設計綜合課程和跨學科主題學習。”小學數學作為基礎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教師也需要不斷探索跨學科教學的方法和途徑,根據不同學段與學情,運用主題式學習和項目式學習的方式開展跨學科教學實踐,從而提高教學質量,培養學生的綜合素養。
二、小學數學跨學科教學設計的應用舉例
在\"綜合與實踐\"領域,教師可與其他學科內容結合,設計實施跨學科主題式教學,提高學生的綜合應用能力和興趣。例如:
(一)數學 + 歷史
“雞兔同籠\"等是小學數學中的經典問題之一。在教學中,教師可以讓學生嘗試用現代數學方法解決古代的數學難題,感受數學的發展和傳承;向學生介紹中國古代的數學成就,激發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和對數學的熱愛。
(二)數學 + 道德與法治
在教授百分數和小數知識時,結合道德與法治學科,創設情境,在班級布置模擬購物場景,讓學生身臨其境體驗消費中的數學,在提高了數學計算能力的同時,培養學生的理財意識和正確的消費觀念。
(三)數學 + 自然
在學習測量和數據統計時,教師帶領學生利用校園植物資源,學生分組并選擇不同的植物,定期觀測植物高度、葉片數量等,并進行跟蹤記錄。通過繪制圖表、計算平均值、增長率等數據,分析觀測植物的生長情況,通過植物生長中的數學培養學生觀察和探索自然的興趣。
(四)數學與語文
在教授“度量衡的故事”土圭之法的故事等內容時,教師讓學生根據所學的數學知識發現相關的成語,例如“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一寸光陰一寸金”等,運用數學概念和邏輯思維理解成語。
三、跨學科教學實例研究—“最美中軸線”跨學科教學設計與實施
在人教版小學數學教材的框架下,將數學知識融入實際情境,數學知識與與科學、藝術、歷史、語文等學科內容通過“跨\"與“融\"進行有機結合,使學生在綜合學科背景下學習數學,從而加深對數學概念的理解和應用。在教學實踐中,小學數學跨學科教學可重點關注“主題選取\"和“設計實施\"兩大關鍵環節與步驟下文以人教版四年級數學下冊第七單元《圖形的運動(二)》軸對稱》教學為例進行實踐探索
(一)主題選取:切近生活實際,凸顯育人意義
綜合與實踐重在解決實際問題,以跨學科主題學習為主,結合數學教材和其他學科內容,選擇具有綜合性和現實意義的主題。首先,跨學科教學的主題和內容要具有一定的綜合性和趣味性,才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其次,在選擇教學主題和內容時,可結合學生的生活實際和社會熱點問題,選擇一些具有現實意義的主題。
人教版四年級數學下冊第七單元《圖形的運動(二)》軸對稱》教學設計,可以數學學科為主導,鏈接“一事 + 一物 + 一景”,借助多媒體技術,融合“數學
歷史 + 地理
藝術\"等學科,嘗試開展“最美中軸線\"跨學科教學。其中,“一事”—2024年7月“北京中軸線”申遺成功這一社會熱點問題,“一物”—歷史文化遺產古厝這一極具地域特色的\"身邊之物”,“一景”校園中具有軸對稱特征的一處景觀。
(二)目標設定:導向素養化,多學科融合設計
“最美中軸線\"跨學科教學中,將數學與歷史、地理、藝術、語文等學科相結合,讓學生了解中軸線的歷史文化背景、地理位置以及建筑藝術特色,從而激發學生對數學學習的興趣。自標設定有助于明確學生應掌握的數學知識和技能,以及在其他學科方面應獲得的素養和能力提升。
1.數學知識目標
讓學生在實踐中深入理解軸對稱圖形的概念和性質。
2.跨學科目標:
(1)了解北京中軸線、閩南古厝的歷史文化價值、提升美術表現能力等。
(2)培養學生的觀察力、創造力和團隊合作能力。
(3)通過跨學科的方式,將數學與美術、歷史等學科相結合,拓寬學生的知識面。
(三)活動準備:素材多樣化,“數字 + ”整合資源
軸對稱圖形不僅具有數學美,還具有建筑美、藝術美和文學美。因此,在教學過程中可以嘗試設計實施“軸對稱知識和建筑美學等相關知識\"的跨學科項目式主題課程。對數學概念的精準理解便于軸對稱圖形的繪制,在對相關具有軸對稱性質的圖片或建筑的觀察和感知中積累的經驗可從感性的角度加深對數學概念的理解。在活動實施的過程中,為使教學內容更加豐富多彩,要進行充分的活動準備。
1.教師準備
(1)文字內容。熱點中的數學:2024年7月“北京中軸線\"申遺成功(北京中軸線的歷史、建筑、文化內涵);生活中的數學:身邊的軸對稱圖形(歷史文化遺產古厝、最美校園建筑與景觀)。
(2)多媒體資源。相關的軸對稱圖形圖片、北京中軸線的視頻資料和圖片、閩南古厝的視頻資料與圖片。
(3)繪畫工具。如畫紙、彩筆、鉛筆、直尺等。
2.學生準備
預習軸對稱圖形的知識。
(四)活動過程:以主題為核心,設計連貫的教學環節
在教學過程中,可以按“情境導人一知識講解—實踐活動一展示與分享一總結與拓展”來開展實施,注重多學科知識融合,在各教學環節自然地引人其他學科的知識和方法;組織學習活動安排小組討論、實地考察等多樣化的學習活動,讓學生在實踐中探索和應用知識。“最美中軸線\"跨學科教學具體設計和實施如表1所示。

(五)教學反思:學生主體,跨融共生
“最美中軸線\"作為一個具有豐富歷史文化內涵的主題。總體而言,從本節“最美中軸線\"跨學科主題教學的實際情況和效果來看,學生在學習數學的同時,了解歷史文化、地理環境和藝術特色,提高自己的空間想象能力、邏輯思維能力以及歷史文化素養、地理知識水平和藝術鑒賞能力等,為學生的全面發展奠定了基礎。更好地鏈接和整合課程內容,實現學生的主體地位,促進他們的綜合素養和創新能力發展。
在未來的教學設計中還可以更好地鏈接和整合課程內容,重視學生的主體地位,在以下三個方面進行優化與提升。
1.學生的主體性,主要是全過程的參與性,中高年段的學生具備一定的自主學習探究能力,因此在開展“綜合與實踐活動領域\"在跨學科主題式或項目式教學時,在確定主題之前,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進行頭腦風暴,選取幾個優秀的主題內容,通過投票等方式確定最后的跨學科主題。
2.優化問題設計,教師在創設真實情境,引導學生進人跨學科主題學習,要結合更具有針對性和啟發性的問題,引導學生更快跨學科主題學習中,并通過環環相扣層遞上升的問題設置引發學生進行主動且由淺入深的思考,讓學生“解決問題”自然發生。
3.提供更多恰當的跨學科的學習項目,在數字 + 時代為小學數學跨學科教學提供了更多的資源與媒介,教師可以嘗試更多學科知識的“跨\"與“融合\"與科學、自然、音樂、信息教育等學科想結合,讓學生從多角度理解和應用數學。
四、結束語
傳統的數學教學往往比較枯燥乏味,容易讓學生產生厭學情緒。小學數學跨學科教學是一種創新的教學模式,它可以將數學與其他學科相結合,將數學與歷史、地理、藝術等學科的知識相互滲透、相互補充,使教學內容更加豐富多彩,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促進學科之間的融合
【參考文獻】
[1張雪.小學科學教學中融合數學知識的探索與實踐[J.教書育人,2023(10):22-24.
[2]朱啟仙.基于跨學科理念的小學數學“綜合與實踐\"主題教學設計探究[J.考試周刊,2024(29):63-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