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威夷果是堅果里吃起來比較麻煩的一種,買這種帶殼的夏威夷果多數都有附贈的小撬刀,沿著預先處理好的縫隙撬開,如果自己砸,那可太費勁了。沒有完全去殼是因為留著殼能更好地保留果實的鮮度。市面上常見的夏威夷果分生熟兩種,我常買生的回來按照自己的想法加工。生夏威夷果有一股淡淡的奶油味,并不難吃。我見過直播帶貨的夏威夷果農在地里直接摘來生果,他們吃得津津有味。
如果有閑暇時間,我喜歡把夏威夷果稍微處理一下。拿一個厚底平底鍋(也可以用烤箱),把夏威夷果仁放進去,要用中小火翻炒,翻炒200下就倒出來,攤開晾涼,即使不太熟,我也不會讓它們炒到火大,火大的結果當然是味道發苦。然后將炒熟的果仁放進料理機加一點鹽,打成花生碎大小,然后一定要裝進密封罐,一周之內吃完。怎么吃呢?沙拉里加一勺,小米粥里加一勺,面包片、饅頭片上涂一層酸奶、加一層夏威夷果碎,不等吃厭、不等氧化,讓它一罐見底。當然,如果是用來做果仁豆漿,那么生果仁會比烤熟的果仁口感更加細膩。
有趣的是這個被叫作夏威夷果的堅果的家鄉卻是澳大利亞。在澳大利亞被叫作昆士蘭果或粗殼澳洲堅果,學名叫四葉澳洲堅果,另外還有三葉澳洲堅果,三葉的有的能吃,有的不能吃。
夏威夷果之所以好吃,是因為含油量在堅果中是最高的。經過多年的發展,夏威夷便成了目前全球最大的夏威夷果產地之一。雖然夏威夷果是從澳大利亞引進的,但澳大利亞形成產業卻是在夏威夷之后,同時南非、墨西哥等國也是夏威夷果的主要產地。在我國云南、海南、廣東、廣西等地也有種植,尤其是廣西,一個夏威夷果農場動輒幾千畝。
植物界里好多類似的趣事,像以前我寫過的《小蒼蘭不是蘭》;還有我們把番茄叫西紅柿,直接說明原產地不是中國;胡荽、胡蘿卜名字里的“胡”,也說明自己的老家在哪。我們通常不會把番茄說成中國茄,把香菜說成中國菜,可見我們在享受果蔬帶來美味的同時也充分尊重他們的家鄉。
如果春季到廣州一帶,偶爾能看到開著粉色、淺黃或者白色串串花的夏威夷果樹,它們被當作綠化樹種在城市里。讓人不禁感嘆,能結出美味果實的夏威夷果樹竟然還是顏值擔當。
(編輯·謝奇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