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風深吻木棉紅,一次一次,輕輕地,像母親不忍驚擾孩兒沉酣的香夢。
獨自漫步在珠海S366省道金灣區南水段,我小心抬腳,生怕踩疼路中嫣紅的碩朵。路邊一樹樹紅如火焰的木棉花開得正盛。仰望天青色的背景,繁枝如撐開手指的巨大手掌,五片花瓣的木棉花讓我想起閃亮的五角紅星。一朵木棉在我跟前飄落,像從天而降的精靈俏皮地拍了一下我的頭頂。我蹲身拾起木棉花,一朵一朵擺成大大的心形。
在我心中,木棉樹就是披肝瀝膽的英雄。
當我走進珠海博物館,看到張張黑白照片中的英雄,楊匏安、蘇兆征、林偉民……讀著他們的生平簡述和他們給親人的書信,眼淚總是悄悄滑落,歷史的煙云在眼前不停翻涌。
楊匏安像黑暗中的一盞明燈,連看押他的監獄士兵也贊嘆他是個鐵人。舊中國的民眾處于水深火熱中,他團結工人,宣傳革命,犧牲時年僅35歲,卻留下“忠公不可忘”“慷慨登車去,臨難節獨全”的壯言豪語。林偉民與蘇兆征、楊匏安并稱為珠海“紅色三杰”,他出身貧農,帶病參與和領導工人運動,病逝時才40歲。廣州鹽船工人冒著極大的危險,集資收葬了他的遺體……
這些人民英雄,前仆后繼,視死如歸。他們的奮斗換來了我們今天的幸福生活。
有一次,我與文友聚餐中,一個文友講起“白頭春聯”的故事。抗戰時期,粵軍九十多萬人出征,僅三千人歸鄉。春節時家家掛上紅對聯,為了緬懷這些為國捐軀的先烈,他們在貼春聯時,特意在春聯頂部留下一寸白綾。這獨特習俗,被稱為“白頭春聯”。
陽春時節,廣東處處可見木棉紅。我默默凝視著自己擺放的心形木棉花,晨曦剛好穿過云層灑下暖色金光,那是一顆賦予中華魂的紅心,正撲通撲通跳動著永不屈服的最強音。
(編輯·謝奇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