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增強學生的化學知識點應用能力,培養其化學學習思維,并進一步鞏固其化學學科素養,教師需采用創新的教學方式。鑒于傳統的機械記憶法已難以滿足現代教育發展的需求,教師有必要引入思維導圖這一高效學習策略。思維導圖的應用,能夠使學生更為直觀地把握化學知識的內在邏輯與結構,助力其構建出一個全面且系統的化學知識框架。此舉不僅有助于提升學生的理解力和記憶力,還將顯著提升其解題速度和準確性。
一、思維導圖與問題化學習
思維導圖作為一種以知識點為核心,利用圖形化手段直觀展示知識架構與內在聯系的學習方法,近年來在教育界贏得了廣泛的認可與應用。同時,問題化學習模式,其核心理念在于以問題為驅動,鼓勵學生主動探索、解決問題,并在這一過程中促進知識的轉化與能力的提升,正逐步成為教師關注的焦點。鑒于化學學科知識體系龐大、結構復雜,且各知識點間相互交織、緊密相連的特點,思維導圖為教師提供了一種有效的工具,用于幫助學生將散落的知識點串聯成網,構建起清晰、系統的知識框架。在高中化學教學實踐中,教師可以通過巧妙設計兼具層次性與挑戰性的問題,激發學生的探索欲與求知欲。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學生不僅需調動并運用已掌握的化學知識,還需拓展思維邊界,實現知識的遷移與應用。將思維導圖與問題化學習有機融合,能夠顯著增強學生的化學學習體驗與成效。一方面,通過思維導圖,學生能夠直觀地把握知識間的邏輯聯系與整體脈絡,從而深化對化學學科結構的理解;另一方面,在問題化學習的推動下,學生得以在解決實際問題的情境中不斷鞏固與拓展自身的知識體系,進而提升其化學素養與綜合能力。在此模式下,學生不僅能夠自主地進行知識的梳理與整合,還能逐步掌握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與解決問題的關鍵技能
二、運用思維導圖開展“問題化學習\"實施策略
(一)基于思維導圖提出具體問題
在高中化學教育的實施過程中,思維導圖作為一種高效的學習輔助手段,展現出其卓越的能力,協助學生構建系統化的化學知識體系,并清晰表達復雜概念。為進一步優化學生的學習成效,教師可采用思維導圖為基礎,精心構思并提出一系列具體問題,以此作為促使學生進入問題導向學習模式的起始點。此策略通過確立清晰的問題框架,旨在激發學生的探索精神與求知欲望,進而提升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與主動性。
以人教版必修1教材中第三章“金屬及其化合物\"的教學為案例,教師可首先構建一個以“元素化合物”為核心的思維導圖框架,作為整個教學活動的基石。在此框架下,應鼓勵學生自主創作問題導向的思維導圖,引導學生從物質的物理、化學性質、制備工藝及實際應用等維度進行思考與拓展。在深入探索金屬單質特性的過程中,學生需聚焦于“金屬的顏色特征、密度大小、導電與導熱性能,以及其在化學反應中的活性表現\"等關鍵要素,設計并完善個人問題導圖,以圖形化方式清晰展現其探究路徑。待學生完成個人問題導圖的建構后,教師應組織開展小組討論與組間交流環節,鼓勵學生展示自己的學習成果,分享思維碰撞的火花,共同解答彼此提出的疑問。這種基于思維導圖的問題導向學習模式,不僅能加深學生對已學知識的記憶與理解,還能有效激發其探索未知的熱情,促進新問題的生成與知識體系的不斷擴展與深化。
(二)結合思維導圖開展問題分類
在化學教育領域,采用思維導圖進行問題分類構成了一種卓有成效的教學策略。教師需深入剖析學生的學習狀況與知識掌握水平,進而精心策劃并設計出一系列具有差異性和挑戰性的問題。經由這些問題的系統化歸納與分類,教師旨在促進學生思維的廣度與深度發展,深度挖掘并揭示各個知識要點的核心價值與深層含義。
以人教版必修1第三章第一節的教學內容為例,教師可針對金屬的化學性質,精心設計四個層次的問題,以確保教學目標的全面覆蓋與深入實施。首先,基礎層問題聚焦于金屬單質及其化合物的基本性質,這是學生后續學習的基石,旨在通過強化記憶與復述,確保每位學生對基礎知識掌握牢固。進而提升層問題深化探究,要求學生深入理解金屬的氧化、腐蝕機制,并掌握相應的防護措施,以此促進學生對金屬性質理解的深化與拓展。此階段,教師可通過比較分析不同金屬性質的教學方法,幫助學生構建更為完整的知識體系。隨后,延伸層問題將理論與實踐緊密結合,聚焦于金屬在溶液配制等實際應用中的表現,旨在提升學生的實踐應用能力與問題解決能力。在此環節,教師應創設具體情境,引導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從而增強其學習的實用性與有效性。最后,拔高問題則著眼于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與問題解決能力,要求學生了解金屬的工業制備方法,并鼓勵學生進行獨立思考與判斷。在這一階段,教師應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鼓勵其勇于探索、敢于創新,以培養其高級思維能力與綜合素質的全面提升。
(三)利用思維導圖明確考點信息
在高中化學教學階段,教師應深刻把握考試的核心要點,并靈活運用思維導圖這一高效工具,旨在提升學生的學習效率與復習質量,同時激發學生的思維能力。為實現此目標,教師應首先對學生的學習狀況進行全面而深入的了解,并據此精心構建問題體系,以此激勵學生開展自主學習與復習,并鼓勵他們勇于提出問題。針對學生提出的問題,教師應進行系統性整理,引導學生自主解決其中較為基礎的部分,而對那些復雜難解的問題及疑惑點,則應組織學生進行深入細致的探討,從而循序漸進地提升學生的學習層次與深度。
以人教版必修1第二章第二節“離子反應\"的教學內容為案例,教師應針對該節核心知識點,設計關于離子間反應或離子共存的相關問題。在解答這些問題時,學生需綜合考量溶液的酸堿性質、離子的顏色特征、離子的獨特性質及其反應活性等多方面因素。為促進學生深人理解與解答,教師可引導學生構建思維導圖,將解題過程直觀化,同時在圖中明確標注考試的重點內容。鼓勵學生圍繞“離子共存判斷”主題,自主設計問題導圖,詳細列舉出判斷離子共存所需考慮的全部要素,如離子間的相互作用、溶液的酸堿環境等,并據此制定詳盡的解題策略。此舉不僅有助于降低學習難度,還能使學生對該知識點形成更為系統化的掌握。教師也可借助思維導圖工具,幫助學生梳理離子反應的考試要點,如離子方程式的正確書寫方法、離子共存的條件判定等。通過將考點以思維導圖形式展現,學生可更直觀地把握考試要求,進而開展更具針對性的復習備考工作。
(四)借助思維導圖設計合作學習
合作學習作為教育教學中一種核心且高效的學習方式,其對于增強學生的探究能力與團隊協作能力具有顯著作用,進而提升了解決問題的效率。在化學學科的教授與學習環節中,教師可采用策略性地融入思維導圖這一輔助工具,積極倡導并組織學生參與分組合作學習活動。此模式不僅促進了學生間互助合作的學習風尚,還極大地推動了知識資源的共享與深層次的學術交流。
在教學過程中,以人教版“化學與技術\"第二單元課題1為核心內容,教師應依據學生的實際學習狀況,科學劃分學習小組,并有針對性地提出問題,如向學生闡述:“自然界中的水體常含有細菌等雜質,這些雜質的主要構成部分包括蛋白質,基于你們的生活實踐,請思考并提出有效的殺菌方法。\"隨后,各學習小組需緊密圍繞此問題展開深入探討,對各種潛在的消毒滅菌手段,如化學軟化法、混凝法等進行分析,同時比較這些方法的應用條件及其各自的獨特優勢。在討論期間,小組內部成員應協作完成一份詳盡的思維問題導圖,以圖形化、結構化的形式清晰展現討論內容及成果,確保思維導圖內容的準確性和完整性。完成思維導圖繪制后,各小組之間應開展廣泛的交流與分享活動,共同探索多樣化的解題思路與策略。這一過程旨在有效鍛煉學生的開放性思維能力和創新意識,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全面提升。
(五)使用思維導圖解決實際問題
化學知識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極為廣泛,教師在教學環節中融入貼近生活的實際問題,可顯著提升學生的解題技巧與學習積極性。為促進學生有效融合理論知識與現實生活,教師應立足于學生視角,精心挑選與學生生活緊密關聯的教學材料。
基于人教版“化學反應原理\"第四章第二節“化學電源\"的教學內容,教師可以精心構思問題,引導學生深入探究化學電源在日常生活中的核心作用。在授課之前,教師可向學生提出如下問題:“在你們的日常生活中,有哪些設備或工具是依賴于電池的?與其他能源相比,電池具備哪些獨特而顯著的優勢?\"此類問題旨在貼近學生生活實際,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和探索興趣。當學生圍繞這些問題展開熱烈討論時,教師可巧妙地引入思維導圖工具,指導學生在討論過程中,同步在思維導圖上記錄下電池應用的廣泛場景,包括但不限于遙控器、手電筒及各類電子產品等。同時,教師引導學生歸納電池相較于其他能源的優勢,如便攜性、環保特性及高效能等。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詳盡闡述電池在能量供應穩定性方面的卓越表現,即如何在不同環境條件下保持持續穩定的電力輸出;在更換便捷性方面,強調電池即插即用的特點,無須特殊技能或知識;在能量轉換效率方面,深入講解電池如何將化學能高效轉化為電能,以滿足各類設備對電力的需求。通過上述方式,學生不僅能夠深刻理解電池的優勢及其廣泛應用,還能在思維導圖的輔助下,建構起系統化的知識體系。
三、結束語
綜上所述,思維導圖作為一種高效的教學工具,在高中化學教學領域內已得到了廣泛的認可與應用。通過與多元化教育理念的深度融合,其應用效果得到了充分的保障與顯著的提升。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依托思維導圖這一核心教學手段,通過提出問題、進行分類、明確考試要點、設計合作學習環節、解決具體實踐問題以及歸納總結教學內容等方式,有效提升學生學習的趣味性與效率。
【參考文獻】
[1季麗娟.高中化學問題驅動式教學方法的應用[J.中學化學教學參考,2023(30):3-5.
[2]吳顯婭.高中化學新課程教學中問題情境創設策略解析[J].廣東化工,2021,48(8):322-323.
[3]劉化毅.基于核心素養的高中化學問題情境選擇[J]大連教育學院學報,2021,37(1):37-39
[4]傅雪青,方向東.可以用數學方法解決的幾個高中化學問題[J].化學教育(中英文),2020,41(7):101-105.
[5]史鵬園,劉玉榮.基于項目學習的高中化學教學設計與實踐:以“探究食品脫氧劑中的化學問題”為例[JI.化學教育(中英文),2020,41(5):66-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