驅車來到中國(天津)自由貿易試驗區(下稱“天津自貿試驗區”)機場片區入口處,自貿試驗區標志性大拱門猶如彩虹跨海。汽車駛過拱門,便進入了“自由貿易試驗區”的范圍。
天津自貿試驗區2015年4月掛牌,是中國批準成立的第二批三個自貿試驗區之一。其總面積約120平方公里,涵蓋了天津港片區、天津機場片區及濱海新區中心商務片區。十年前,這里開啟了中國北方土地上一場全新的對接高標準國際經貿規則改革試驗。
據統計,天津自貿試驗區在天津市1%的土地上,貢獻了全市26%的新設外資企業、38%的進出口額和16%的稅收收入。
這里,耕作的120平方公里改革“試驗田”,激活了天津乃至京津冀更大范圍的一池春水,成為改革開放新高地。
十年磨一劍。據了解,天津自貿試驗區一直在“規則”中突破“規則”,推出一系列引領性、標志性改革舉措;累計實施686項制度創新舉措,28項作為改革試點經驗和“最佳實踐案例”向全國復制推廣,215項制度創新成果在京津冀復制推廣。截至目前,天津自貿試驗區有各類經營主體近9萬戶,年均實際利用外資超20億美元,年均進出口總額保持在2000億元以上。十年來,這里形成了一批與國際投資、貿易通行規則相銜接的基本制度和監管模式,在汽車整車制造、金融服務、醫療服務、旅游服務等數十個開放領域實現一批全國首創項目落地。其間,很多創新經驗值得總結。
2025年4月15日,天津市委書記陳敏爾前往濱海新區,調研天津自貿試驗區建設情況。他強調,深入實施自貿試驗區提升行動,著力提升制度創新能力,努力塑造通道型、平臺型、海洋型、制度型、都市型開放新優勢。
4月18日,商務部自貿區港司司長孟華婷在商務部專題新聞發布會上表示,商務部將加強對自貿試驗區的分類指導,擴大對廣東、天津、福建等自貿試驗區的改革任務授權,賦予其新的改革試點任務。支持有條件的自貿試驗區圍繞生物醫藥、裝備制造、海洋經濟等重點產業,開展全產業鏈集成創新。站在十年的新起點上,天津自貿試驗區將重整行裝,向更高水平邁進。
走進天津市腫瘤醫院空港醫院(下稱“天腫空港醫院”),“北有空港、南有博鰲”的信息牌映入眼簾。這家醫院享受自貿試驗區政策紅利,開展了臨床急需進口藥品綠色通道試點,探索引進國外已上市、國內未上市的進口藥品,以解決腫瘤患者的燃眉之急。天津醫科大學黨委副書記、校長郝繼輝告訴《財經》,受自貿試驗區綠色通道政策支持,2021年開始臨床急需進口藥品的引進使用,這類藥品對有惡性腫瘤的患者來說是福音。目前已完成13批次申請,17名患者已經使用,最小2歲、最大73歲,治療效果很好。“患者到國外治療不僅花費高,而且衣食住行不方便。這類藥品讓患者不出國就醫,在天津就能享受到國外的優質醫療資源,據測算每名患者的治療費用約為國外的40%左右。”
據了解,這里審批流程簡化,從報審到獲批,最快三周患者就可以用藥。最早采取一人一報批,現在可以一次報批多人使用,一次報批多藥物使用。“醫院研究確定適用癥報審,立即啟動國家藥監局、衛生健康委等多部門聯席會議機制,三周走完流程。搶救生命,時間很重要。”郝繼輝表示。
近日,天腫空港醫院掛牌了天津自貿試驗區細胞治療中心基地。
制度創新挽救了生命,制度變革也探索出優化境內外聯動融資的新模式。
《財經》在天津調研了解到,天津自貿試驗區出臺政策,發揮FT賬戶(自由貿易賬戶)本外幣合一、賬戶內資金可兌換、跨境資金收付便利等優勢引資入津。發揮FT賬戶離岸、在岸“兩個市場”的融資優勢,聚焦融資租賃、新能源、發電、汽車等特色行業,持續為區內實體企業提供融資利率優惠和貸款支持。中國銀行天津市分行副行長孫勇對《財經》表示,該行充分利用FT賬戶的政策優勢,為租賃企業提供跨境融資、資金結算、資金匯兌等一站式金融解決方案。FT賬戶可以實現本外幣一體化,用戶可靈活選擇離岸或在岸匯率,增加了資金收益。也為跨國企業集團進行跨境資金調劑和歸集業務提供了便利。
據了解,天津自貿試驗區是北方唯一允許開設FT賬戶的區域,目前已為1200余家境內外企業開立FT賬戶,業務量累計超過6200億元人民幣,業務范圍涵蓋離岸匯兌、跨境融資、全球現金管理等多個領域。2024年為7700余戶進出口企業辦理國際貿易結算268億美元,結算量同比增長5.14%,投放進出口貿易融資5.4億美元、220億元人民幣。
政策創新便利的不僅是企業跨境融資,也促進了供應鏈金融平臺對上下游產業鏈的精準輸血。
坐落在天津自貿試驗區中心商務片區的中企云鏈股份有限公司(下稱“中企云鏈”)致力于打造產融數字化平臺。中企云鏈平臺以互聯網技術打破產業端和金融端的信息不對稱,助力龍頭企業實現信用傳遞,幫助鏈上中小企業降低融資成本。中企云鏈創新出“N+N+N”(核心企業-金融機構-供應商)的供應鏈金融平臺模式,將核心企業、核心企業上下游、銀行等金融機構等“匯聚”于互聯網平臺之上,再以流程標準化、工業化的理念組建現代“金融工場”,成立專業的風控團隊、融資審核團隊、電銷客服團隊等,結合AI、OCR(光學字符識別)、NLP(自然語言處理)等技術應用,實現自動化、集約化運營,有效幫助企業和金融機構降低人力成本,提升放款效率,實現金融“活水”的精準滴灌,助力企業聯動發展。
調研發現,天津自貿試驗區堅持首創性、差異化制度型開放創新,先后實施外商投資準入負面清單、跨境服務貿易負面清單、數據出境負面清單。出臺全國首個保稅貨物倉單質押融資業務監管辦法,創新“全功能型跨境人民幣資金池”等金融政策,在50個行業實行“一企一證”綜合改革,實施“高效透明”管理措施……助力企業的新商業模式不斷涌現。


十年來,天津自貿試驗區已成為推動天津城市轉型的“催化劑”和北方對外開放新高地,亦是助力京津冀協同發展的引擎。
京津冀三地自貿試驗區對標國際高標準經貿規則,解決數據跨境流動、平等參與政府采購等,正在由推動商品和要素流動型開放向制度型開放轉變。三地自貿試驗區各自創新、協同聯動,成為國內國際雙循環的鏈接點、區域性制度開放的樣本。
天津自貿試驗區憑借要素資源豐富、區位優勢突出,在京津冀協同發展中發揮著創新突破的作用。北京自貿試驗區則依靠科技創新賦能強化服務業擴大開放、數字經濟發展,輻射京津冀。河北自貿試驗區擁有與京津產業互補、資源要素豐富的優勢,在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和京津科技成果轉化、建設新型工業化基地等方面發揮著作用。
天津市商務局副局長王亞剛向《財經》介紹,目前京津冀自貿試驗區聯席會議機制已經運行四年,三地共同推出六批230項自貿試驗區政務服務“同事同標”事項,拓展國際貿易“單一窗口”京津冀協同專區功能,集裝箱年吞吐量突破2300萬標準箱,60%以上的外貿貨物來自“一帶一路”沿線國家。
比如,2023年12月,北京、天津、河北三省市在雄安新區召開京津冀自貿試驗區聯席會議,發布了“1+5+18”系列協同創新成果,提出要從貿易投資自由化便利化、港口協同發展、金融創新協作、產業融合發展、資源便捷流動等方面實施16條具體措施。2024年10月,京津冀自貿試驗區聯席會議又發布15項協同創新成果。
天津自貿試驗區管理委員會專職副主任、濱海新區副區長梁益銘介紹,天津自貿試驗區圍繞建設京津冀協同發展高水平對外開放平臺的戰略定位,攜手北京、河北自貿試驗區打造協同發展新樣板。2021年以來已舉辦三屆京津冀自貿試驗區聯席會議,共同發布京津冀自貿試驗區協同發展報告、外商投資指引等成果,累計發布協同創新實踐案例46個。
目前,三地自貿試驗區以制度創新為核心,打破了行政區域界限,除了建立京津冀自貿試驗區聯席會議機制,還實施了共建知識產權快速協同保護合作機制、涉企信用征信鏈平臺—京津冀征信鏈等改革措施。
十年來,一大批具有較強競爭力的現代產業集群在天津自貿試驗區里生根發芽,不僅給自貿試驗區注入了發展動能,也激發了全國產業鏈的活力。
天津自貿試驗區在全國率先推行第三方檢驗結果采信、“兩證合一”等便利化措施,降低企業成本、提升物流效率。創新進口汽車“隨卸隨檢”的新模式,解決了部分進口車輛因無法提前提供VIN信息影響通關問題。
森揚國際汽車城集團運營總監宋娜娜告訴《財經》,森揚汽車城十年來試點平行貿易汽車,從倉儲、物流、通關、商檢、售后服務,落地征稅等,已經形成了一套特有的便利流程。過去,平行進口汽車“落地即征稅”,給企業資金周轉帶來很大壓力。現在政策調整為售前保稅,大大降低了資金成本。“客戶提車也快,從打款到提車,過去最快十多天,如今,自貿試驗區推出系列便利化政策,客戶當天完成各種手續,上午打款,下午提車開走。”
發展航空維修產業是培育“航空先進制造業”發展動能的關鍵一環。如何實現“為全球修飛機”?如何推動航空維修行業技術升級?天津自貿試驗區先行先試,出臺相關實施辦法,發布了保稅維修和再制造業務環境保護監管辦法,作為全國保稅維修再制造產業集聚高地,該辦法的出臺對于國家推進保稅維修再制造業務擴圍以及國家法律法規的完善,具有借鑒意義。目前,天津自貿試驗區機場片區累計共有十余家企業獲批開展保稅維修再制造業務,業務范圍涵蓋航空、船舶、海工裝備、工程裝備、安檢設備等。
走進位于機場片區的天津海特飛機工程有限公司(下稱“天津海特”),大屏幕跳動的數據引起記者注意:其境外業務收入從2019年的200萬美元增長到2025年預計的1550萬美元。天津海特的保稅維修業務產值逐年增長,成為具有競爭力的飛機維修企業。
從天津海特的故事可以讀到,創新政策帶來的產業躍遷曲線。這家公司五年前主要聚焦國內業務,境外業務僅占總收入的10%。在自貿試驗區政策的加持下,公司的境外業務增長很快,目前占比已超六成。
過去,這家企業開展國際業務,需要租賃外部保稅倉庫,每架飛機客改貨時都需要先繳納約1000萬元的保證金,大約九個月之后完成業務才能退還。后來,天津自貿試驗區探索改革,出臺了支持和鼓勵航空保稅維修再制造產業發展的若干措施。現在,天津海特無需再提交保證金,境外飛機在國內降落后可直接飛到天津海特開展保稅維修業務,保稅料件也可以在公司自有倉庫保稅區域管理存放,每月可節省租金等費用約50萬元人民幣。五年來,天津海特已保稅維修交付了國內外50多家客戶的700余架次飛機。
據了解,目前天津自貿試驗區機場片區的飛機保稅維修與天津港東疆片區的飛機租賃兩大產業已經形成了上下游聯動之勢。
汽笛長鳴,列車啟動。載有輪胎、紡織品等貨物的列車從天津新港北鐵路集裝箱中心站駛出,通過二連浩特出境。天津新港北集裝箱中心站第二線束工程運營后,進一步擴大了天津港集裝箱海鐵聯運比例和鐵路集疏港能力。
近年來,天津自貿試驗區依托區位優勢和港口資源,推動中歐班列常態化開行,通過優化服務網絡、創新運營模式,加速推進集結中心建設。2024年,天津共開行中歐(亞)班列611列,運量6.5萬標箱,主要貨類包括:汽車整車及配件、家具家電、日用百貨等。目前,班列平臺公司擁有中通道圖定中歐班列計劃每周1列,班列組織方面堅持開行公共班列,最大程度滿足市場個性化運輸需求,得到了市場積極反饋。
東疆片區作為天津中歐班列集結中心的核心區域,目前擁有設施完備的鐵路集裝箱中心站、現代化大型國際集裝箱碼頭、傳統海港優質的集疏運配套體系,正在推進建設海鐵聯運特色鮮明的中歐班列集結中心。此外,天津中歐班列強化海鐵聯運功能,深化港口和鐵路功能聯動,發揮海陸雙向資源優勢,實現“天津—阿斯塔納”海鐵聯運班列首發,拓展“天津—霍爾果斯—中亞”方向線路,豐富了中歐班列西通道開行線路。
東疆片區位于天津港東北部,緊鄰渤海灣,是三面環海的半島式港區。這些年,依托東疆跨境租賃優勢,推動天津東方郵輪公司和藍夢國際郵輪發展公司成功落戶東疆片區。截至2024年12月底,聯合多家租賃公司為郵輪提供融資租賃服務累計超200億元。推動國內知名郵輪供應商曉熹國際落戶,2024年創新“國內采購+保稅供船”模式,完成多單郵輪物資配送供船業務,2025年4月完成境外物資整柜進倉、分批次保稅供應新模式落地。現已完成郵輪物資供應122個航次,累計食品供應金額達1.03億元。2025年一季度,完成“夢想號”郵輪18航次物資供應,物資供應金額約990萬元。東疆片區在文旅+租賃、郵輪+租賃方面不斷探索,助力產旅融合。據悉,全國首單帆船保稅經營性租賃業務落戶東疆片區,是保稅租賃業務模式首次在帆船領域的探索實踐,填補了天津在該領域空白,助推船舶融資租賃高質量發展。工銀、國銀等金融租賃公司新增船舶項目均落戶東疆片區。片區2024年完成209艘船舶、4座海工平臺租賃業務,已成為國內最大的船舶海工租賃中心。
一粒種子,可以播撒希望的田野。一片改革“試驗田”,可以讓更多創新復制到全國。在國際經貿規則深刻變化、全球治理秩序重構的當下,自貿試驗區成為中國主動融入全球經濟治理格局、對接高水平國際經貿規則的抓手,承擔著“雙循環”發展的重要使命。
凡是過往,皆為序章。近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關于實施自由貿易試驗區提升戰略的意見》,對自貿試驗區建設工作作出新的部署。天津自貿試驗區在建設十年這一重要節點,也將開啟新的探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