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項目:本文系河南省高校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一般項目“雙一流”建設背景下高校視覺傳達專業課程改革與實踐(2021-ZZJH-382)研究成果。
一、文化創意產品設計課程思政內涵和目標
(一)著力貫穿于“全鏈條”訓練的課程思政內涵
“文化創意產品設計”課程緊扣鄭州大學美術學院依托中原美術、服務地域文化、聚焦傳統文化傳承創新的辦學定位和視覺傳達設計專業“中原文化設計 + ”的專業特色,將思政內涵貫穿于教學與實踐全過程。
該課程作為視覺傳達設計專業第六學期的高階專業必修課,是對學生文化認知能力、文化自信、創意能力與綜合設計實踐能力的綜合訓練與提升。文化創意產品設計的核心特征是社會價值與文化價值的物質呈現。本課程遵循真題真做原則,確定真實設計主體,指導學生選擇適合的文化元素與創意角度,以獨立或團隊形式實施完成。按照前期調研、概念提出、設計實施、提交方案、甲方審定、生產制作、市場銷售的全鏈條訓練,達到全面提升設計專業學生項目執行力,利用專業能力實現文化創新,提升文化自信。
(二)立足于建立“文化自信”的課程思政目標
本課程的教學目的是宣傳中華優秀文化和傳統美德。中國傳統文化、中國形象、傳統手工藝、民間工藝美術與技藝是本課程的創意主題與設計素材。
本課程以構建“大思政課”的專業教學為導向,以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與接班人為使命。要求學生根據課程教學要求,選擇特色鮮明的設計主題,按照文化創意產品設計的基本要求進行全鏈條學習。通過對中原優秀傳統文化的深度了解達到文化認同、建立文化自信,并借助文化創意設計產品的物質形態傳播至更廣闊的社會層面,對優秀中國文化進行活化傳承和弘揚。在教師的引領下,學生確定具體的設計立足點,進行創意設計,完成設計過程轉換。課程教學及實踐結束后,在美術學院展廳舉辦“課程思政教學結課匯報展”,從而使課程設計成果轉化為成品,并依托學校及商業機構完成終端銷售。
二、課程思政融入“文化創意產品設計”的策略
(一)挖掘課程思政元素
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95周年大會的講話中強調:“文化自信,是更基礎、更廣泛、更深厚的自信。在5000多年文明發展中孕育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黨和人民偉大斗爭中孕育的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積淀著中華民族最深層的精神追求,代表著中華民族獨特的精神標識。”提升文化自信建設是一項重要的時代工作,更應是文創產品設計課程的指導思想。
中國傳統工藝美術是傳統文化中一顆璀璨的明珠,它蘊含著中國人民的智慧、民族氣質和文化素養。本課程聚焦河南傳統工藝美術,守正創新、傳承弘揚傳統工藝美術中蘊含的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把培養人才和強化愛國擔當相結合,實現“全程、全員、全方位”的育人理念,全面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文化創意產品設計”聚焦傳承弘揚中國傳統文化,強化文化自信教育,從而培養和激發設計專業學生的專業使命感。
(二)以中國傳統文化為內容的設計實踐
文化創意產品設計以中國傳統文化為內容,具體案例如圖1。
1.《洛陽八景》文化創意產品設計
剪紙作為普及度極高的傳統民間裝飾藝術形式,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承載著豐富的文化內涵,也是河南民間工藝美術的典型代表。剪紙歷史悠久,內涵豐富,形式多樣,民眾基礎深厚。學生選擇剪紙作為文化創意設計的主體元素,聚焦享有中國四大古都、十三朝古都之稱的洛陽,挖掘整理自古流傳下來諸多洛陽美景,以剪紙的形式語言再現史上古人眼中的八大美景,創作出“洛陽八景”內容包括裝飾畫、拉頁日歷、賀卡書簽、各類提袋、冊本封面、鼠標墊、掛牌鑰匙扣和卡套等廣為年輕受眾喜愛的系列文創產品。
2.《豫見面膜》文化創意產品設計
以河南豫劇為設計主題的文化創意產品《豫見面膜》,將河南優秀地方戲“豫劇\"的傳統經典劇目《穆桂英掛帥》《卷席筒》《七品芝麻官》和《朝陽溝》中的典型角色作為設計元素,聚焦當代年輕人的生活需求,制作成識別度極高的“文化面膜”。這使遠離豫劇的年輕一代不僅能重新關注到豫劇的豐富文化內涵,而且還在輕松愜意的生活日常中體味蘊含其中傳遞的精忠報國、關愛弱小、廉潔奉公和奉獻青春的滿滿正能量。
3.《商丘古城》文化創意產品設計
商丘是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有著豐富的文化旅游資源和自然旅游資源,是河南最具特色旅游城市之一。學生通過對商丘古城文化歷史的研習梳理,以及對各景點旅游文化價值的調查分析,確定了七個景點進行IP形象設計,并圍繞IP形象展開系列文化創意產品設計,使古都景色熠熠生輝。
4.《菩薩石頭》文化創意產品設計
以鄭州博物館典藏文物中出土于榮陽大海寺遺址的石頭菩薩像為原型,精選4個具有代表性的形象,以水彩和書法的表現方式進行設計創意,呈現四個不同色調的佛頭圖案,并以文化創意型紙膠帶及配套包裝的形式呈現。將紙膠帶這種使用率特別高的文具用品,作為最受文化類文創產品青睞的載體。
5.《佛系表情包》文化創意產品設計
河南擁有白馬寺、相國寺、少林寺、大海寺、福祿寺等諸多名寺,在中國佛教歷史上占有極其重要的地位,這些寺院至今仍然有大量保存完好的佛像存世。佛教文化中的積極向善也是值得宣揚的正能量。學生們從審視自身開始,對90后同齡人生活中的喜好進行微觀分析,并鎖定傳播性極強、被廣泛使用的“表情包”作為文化創意設計的載體。這些表情包中的佛祖形象一改昔日的莊重與威嚴,憨態可萌萌噠,使人倍感輕松愉悅,看似自嘲與自黑,細細品味,談諧幽默中充滿著自信與奮斗精神,反映出當代大學生積極樂觀的心態和向上進取的精神。
(三)全鏈條式教學方法
任課教師通過多媒體教學設備觀看視頻,邀請大師講授河南傳統工藝美術的相關知識,如鶴壁浚縣的泥咕咕、周口淮陽的泥泥狗、安陽地區的絹藝、南陽熔畫、南陽鎮平玉雕、洛陽豫西剪紙、開封朱仙鎮木版年畫等。同時,課程依托校內外專家資源,提升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專業知識與思政信息的融通能力;綜合學生的關注內容,提出多個設計選題;通過交流討論等互動,學生們自主組隊后反復協商并確定一個設計主題,分工協作完善相關信息材料。在完成專業設計技能學習的基礎上,學生們開始進行用戶與市場調研,并進行創意設計,同時還會給同學們講授有關生產制作加工技術、知識產權法律法規、品牌策劃市場營銷、文旅融合全域旅游等方面的知識,完善全流程的相關信息學習,構建全鏈條教學模式。


商丘古城表情包《菩薩石頭》文化創意產品設計


在三周的課堂教學中,充分發揮團隊協作、優勢互補完成設計方案,并且每位學生至少上臺一次代表本組匯報階段性方案或最后提案。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教師處于問題拋出與發問方,從思政設計和視覺呈現兩方面不斷提出問題,引導學生深入思考。學生作為問題解決與回答方在教師的一次次發問中思考、自己尋找并獲得問題解決的路徑。而不是常規課堂教學中老師直接給出答案和修改意見,真正實現課堂翻轉。在最后一節的提案匯報環節,邀請企業設計師和輔導員列席課堂觀摩,從專業設計機構和思政角度檢驗教學過程,聽取大家的反饋意見,以便優化下階段的課程教學。
(四)綜合性考核指標及權重
“文化創意產品設計”課程嚴格遵守過程考核的成績評價方式,考勤成績占 40% ,專業成績占 60% 。而專業成績由教學過程中的三次方案匯報單獨評分組成。這個評分細化到方案匯報時學生的積極主動程度,例如按照舉手要求匯報的順序,從第一位上臺匯報同學開始到最后一個匯報同學,取中間人為基準分,向兩端逐漸加分和減分。同時還會把設計方案提交給使用方聽取意見反饋,把客戶和市場的意見作為評價學生課程成績的一個主要因素。切實做到課程成績能全面客觀并且務實準確反映出學生的學習效果。

三、課程思政教學效果分析與評價
(一)課程思政教學效果分析
“文化創意產品設計”課程是美術學院藝術設計專業的核心課程之一,學生完成的文化創意產品設計在參加各級各類設計比賽中獲獎數量與級別最為突出,設計方案被采納和實施的設計轉化率最高。“文化創意產品設計”課程自2018年起,就已經按照課程思政的教學思路設計教學內容、組織教學,并取得突出成果。例如,組織學生將課程作業提交參加2018中國·洛陽(國際)創意產業博覽會暨第六屆“三彩杯”創意設計大賽,5個參賽團隊斬獲5個大獎(盧慧霞團隊平面類金獎5000元、李丹陽團隊平面類銀獎2000元、丁天團隊創意類銀獎5000元、寧倩團隊創意類銅獎2000元、程明團隊創意類銅獎2000元)。任課老師王曉予獲得大賽10位“優秀指導教師”之一。°在2021“綠地杯”第八屆河南省博物館文創大賽中,張雅楠的作品《元氣將軍印章》、李亞倫的《熊貓 × 繪彩陶坐姿仗樂潮玩》、林穎茜的《博物館奇妙夜》均入圍復賽。
(二)課程思政教學效果評價
視覺傳達設計專業始終堅持中原文化保護挖掘、傳承創新的專業辦學定位,在文化創意產品設計課程中踐行專業技能學習與樹立文化自信并重的教學理念,增強學生的價值認同,積極構建設計專業一流人才培養體系,形成了針對全體學生的全過程全方位育人模式。學生們的精神狀態越來越好,對傳統文化的興趣越來越高,研究熱情和設計運用率較之前大幅度提升。真正樹立了文化自信和家國自豪感,育人成效突出。
學生評教分數高居學院專業課程前列,表1展示了2018年以來,學生評教平均分(平均94.49分)。在課程評價條目中,得分較高的是對任課老師在立德樹人、教書育人、教學水平等方面的綜合評價;教師教學過程中給予學生思考、聯想和創新啟迪;增加了知識,提高了能力,培養了素質,確有收獲等等。在學生反饋中,學生的留言有自主提到對設計以及傳統文化相關的學習,如“學到很多文創產品的相關知識,如何定義文化內涵、選取載體到最后的落地性,感謝老師”,“在這門課中,老師的指導讓我受益匪淺,深人了解到在對于文創設計方面,實地調研的重要性”,“老師對學生非常負責,在老師這里也能學到更綜合更高層次的設計思維,謝謝老師”。超過半數學生認為在教學過程中有融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國情與社會時政熱點教育、愛國主義與理想信念教育,感悟較深。
四、課程創新特色
(一)鮮明的全鏈條教學模式
本課程突破傳統教學僅注重學術知識和專業技能講授的內容設計,構建全鏈條式的文化創意設計教學。將文創產業研習、設計主題選定、設計前期調研、創意設計實施、產品生產技術、法律法規解讀和品牌市場營銷全部納入教學安排,實現全鏈條文創產業教學新模式。
(二)立足高校,以傳統文化服務河南文旅
鄭州大學作為河南省唯一一所部省合建高校和“雙一流”建設高校,承載著服務區域發展、為地方建設培養人才的重任。鄭州大學眉湖小屋是鄭州大學“求是、擔當”的校園文化的展示窗口與平臺,主要用于展覽和出售鄭大校園文化相關的文化創意產品。如鄭州大學美術學院王曉予文化創意研究室與鄭州大學招生辦公室聯合出品的《鄭州大學校園手繪地圖》、系列校園文創文具、各式包具和設計研究方向研究生設計印制的校園手繪明信片等。課程的教學成果進入鄭州大學眉湖小屋銷售,作為全鏈條式文化創意產品設計課程教學實踐的最后一步,構成了從前期調研、概念提出、設計實施、提交方案、甲方審定、生產制作、到市場銷售的全鏈條訓練,構建全員、全程、全方位育人體系,實現“潤物無聲,立德樹人”的教育效果。
五、結語
“文化創意產品設計”課程聚焦河南地域傳統文化和民間工藝美術文化元素的創新性設計,探索出有效的全鏈條文創產業創意設計途徑。結合課程思政背景,將豐富的河南傳統工藝美術元素應用在文化創意產品設計中,以藝術設計助力河南文旅事業,推進實施“行走河南”、打造特色文化國際旅游目的地,全面提升文化自信。
注釋:
轉出自《洛陽日報》(2018.08.22)澎湃第一動力。本報首席記者張銳鑫。通訊員:任姣姣、化雅楠。
參考文獻:
[1]習近平,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95周年大會上的講話[J].求是,2021(14):4-14.
[2]新文科背景下課程思政融入數字法治人才培養的實踐路徑[J]河南科技學院學報,2024(2):61.
作者簡介:王曉予,鄭州大學美術學院教授。研究方向:視覺傳達設計理論與實踐、策展及展示設計、文化遺產保護傳承及民間工藝美術創意開發應用研究。
實習編輯:張艷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