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彩是文化表達的重要媒介,能夠展現出獨特的視覺藝術風格,折射出地域文化的審美意趣。對于藏族而言,色彩的運用往往與宗教儀式和生命哲學密切相關,呈現出多維度的文化特征。探索這些特征,能夠深入理解藏族的世界觀、價值觀,揭示色彩如何在文化體系中發揮象征性作用,為當代文化研究提供新的思路。
1白色:純潔的象征
西藏因其獨特的自然環境,其本身就是一幅以白色為主的畫卷:雪山、冰川、河流和草原等自然景觀中,白色是主導色調。對于藏族人民而言,這種顏色是一種自然現象,又是對精神歸屬的永恒依托。藏族人民認為,雪山是大自然的庇佑,更是精神力量的源泉。因此,白色代表對自然力量的崇敬。藏族人民在祭山、祭水活動中,往往以白色的布帛或白色的食品作為蔡品,敬仰天地神靈。在藝術創作中,藏族人民經常使用白色傳遞獨特的美學追求。不管是在壁畫、唐卡,還是寺廟建筑的裝飾中,白色總是與其他顏色(金色、藍色)交織呈現,形成富有層次感的視覺效果。同時,對于藏族人民而言,白色既是生命的象征,又是死亡后的“再生”。藏族喪葬習俗中,白色常用于覆蓋遺體,或裝飾喪禮現場,象征著生者希望亡者能在另一個世界得到安寧的祝福,也暗示著死者將會重新“轉世”,進入一個更加純凈的存在狀態。
2黑色:深沉的敬仰
作為天地的基調之一,藏文化往往賦予黑色深刻的精神意義。在高原遼闊的天地之間,黑色展現出一種深邃且不可測的力量,映射著人們對未知的敬仰。藏傳佛教的護法神像通常為黑色。護法神大多具有強大的保護作用,而黑色作為主要色調,象征其驅邪降魔的能力,進一步突出其威懾性。這種顏色不僅讓神像顯得更加莊重,也讓信徒在禮拜時會更有敬畏之心。在佛教儀軌中,黑色的出現常與深奧的法門聯系在一起,其力量之大足以鎮壓惡念,驅散負能量,同時為修行者提供精神上的指引。在民俗層面,黑色同樣是一種不可或缺的文化符號,體現了藏族人民對生命的崇敬。西藏高原獨特的生態環境,使得黑色常與自然界中的某些動物或山脈聯系在一起。牦牛一—高原中的象征性動物,其深黑的毛色代表了力量,是藏族人民心目中無可替代的存在。牦牛有高原之舟的美譽,是西藏人民日常生產生活的重要工具,其顏色也被賦予了神圣的意義。黑色牦牛象征著繁衍,體現了人們對大自然的感恩之情。同時,西藏的高原山川遍希黑色的巖石和山體。藏族人民認為黑色的巖石與山體是神靈的居所,在朝圣時對山川頂禮膜拜,表達對自然的敬畏[2]。
藝術表現方面,藏族壁畫中的黑色既可用來表現深遠的背景或具有莊嚴感的形象,還經常與金色搭配,營造神圣氛圍。其中,“黑唐卡”作為一種獨特的藝術形式,以黑色為主基調,用細致入微的描繪勾勒出佛像的莊嚴。這種黑色與其他色彩形成對比,展現了西藏文化藝術創作技巧的博大精深,也反映了藏族人民對于黑色蘊含深意的理解。在傳統的舞蹈表演中,黑色的服飾或面具常用于代表某些威嚴或神秘的角色,這些角色多與守護、驅邪或調和天地能量有關。通過這種色彩的表達,藏族人民將黑色賦予了某種寓意深遠的儀式感,使節慶活動不僅是歡樂的場面,也成為一次情感與精神的深層表達。黑色在這些活動中成為溝通現實與神圣的重要媒介。黑色也深深融入了藏族人民的日常生活中,傳統的黑色陶器、羊毛制品以及服飾,不僅在功能性上表現優異,也折射出人們對黑色的審美追求。黑色陶器的古樸厚重,與高原地區的生活環境相得益彰,同時也承載了人們對大地饋贈的感恩之情。黑色羊毛制品則以其堅韌耐用耐臟的特點,已廣泛應用于制作帳篷或服裝,象征藏族人民強韌不屈的生存態度。
3金色:榮耀至尊的禮贊
藏族人民將金色視作太陽的化身,象征著光明,認為金色的光輝可以驅散黑暗與寒冷,為大地帶來溫暖。因此,在與自然共生的過程中,金色逐漸成為藏民族文化體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代表著人們對天地自然的感恩之情,對生命力量的贊頌。金色作為藏族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貫穿了宗教、社會、藝術和生活等方方面面。在藏族獨特的文化體系中,金色超越了物質的意義,成為藏族與天地自然之間的紐帶。金色在藏傳佛教中具有至高無上的地位,是神圣與權威的象征。在佛教經典中,金色常應用于描繪佛陀的光芒,暗示佛陀的智慧如同太陽般普照方物。藏傳佛教寺廟中隨處可見的金頂和金色佛像正是這種崇高信仰的具象化體現。金頂閃耀的光芒,仿佛與天際相連,使得寺廟成為連接天地的橋梁,能生發人的敬畏之心。這種色彩的選擇彰顯出佛教信仰的莊嚴,也將金色提升為精神的象征,啟迪人們追求內心的平和。在許多宗教儀式中,金色法器更是增強了儀式的神圣感,使參與者感受到一種與天地萬物相融的莊重氛圍[3]。
在藏族社會中,金色與高階僧侶及貴族階層緊密聯系,成為身份與地位的標志。高級僧侶所穿的法衣、使用的器物往往帶有金色的裝飾,以此彰顯其在宗教中的崇高地位。這種象征反映了金色在宗教領域的影響力,也表達了人們對領導階層的尊崇之情。金色作為皇權的象征,還體現在藏王宮殿的設計中,金色裝飾點綴其間,營造出莊嚴與輝煌的氛圍。唐卡藝術中,金色的運用尤為頻繁,無論是佛像的衣飾還是背景的裝飾,金色的出現賦予了畫作莊嚴和神圣感。畫師在描繪時,往往以精湛的技藝將金箔或金粉融入其中,使作品在光線的映射下呈現出光彩熠熠、明光艷艷的獨特美感。金色在唐卡中不僅是視覺的亮點,更是藏族精神追求的深層次表達,其象征著智慧與覺悟,同時也代表著信仰的至高境界。
4紅色:雙重的象征
在藏族文化的語境中,紅色常常與血肉、殺戮緊密聯系,是危險和暴力的象征。因此,藏族人民在一定程度上排斥紅色。對紅色的這種理解體現出了藏族人民對生命本質的思考。鮮血的顏色與生命的消逝直接相連,因而藏族人民心中,紅色擁有一種令人畏懼的力量。在藏語中,紅色的轉義已超越了視覺層面的單一感受,而是延展為與兇殘或苦難相關的象征。民間諺語提到“在作惡者的眼中,后世的道路都是紅的”,生動地展現了藏族對紅色的文化解讀。紅色不僅代表著惡行的結果,也隱喻了罪惡與懲罰之間的緊密聯系,提醒人們時刻謦醒,以免步入邪道。
盡管紅色在藏族的世俗生活中不受推崇,但其在宗教場景中卻具有另一種特殊的意義。在寺廟中,絳紅色成為僧侶日常服飾的主要色彩。僧侶選擇這種顏色,不是出于對其審美價值的認可,而是以此傳達超越世俗的精神意志。絳紅色被視為一種“不正色”,象征著世俗的苦難。然而,僧侶身著這一顏色,表達自己立志遠離塵世的決心。絳紅袈裟是身份的標志,同時也是苦修精神的具體體現。僧侶借助這種色彩,與世俗的浮華形成對比,以突出自己在精神追求上的毅力。這種象征背后隱藏的是一種對紅色的重新定義,將其轉化為一種拒絕欲望、追求內在清凈的象征。在藏傳佛教的寺廟建筑中,紅色同樣占據著一席之地,以護法神殿外墻的深紅色最具代表性。這種色彩選擇與煞神的威嚴相契合,賦予了紅色一種神秘而莊嚴的力量。深紅色的墻面暗示了護法神殿所具有的保護功能,體現了紅色在宗教場景中的神圣性。與世俗生活中紅色所代表的罪惡、血腥不同,寺廟中的紅色象征著宗教信仰的至大至剛,其成為護法神威力的視覺表達,也為信徒提供了一種精神支持。在此基礎上,紅色在藏文化中的雙重意義,反映了這一民族深刻的文化智慧與生命哲學。
5藍色:神圣的精神寄托
西藏位于青藏高原,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高海拔地區的空氣密度較低,大氣層較薄,陽光穿過大氣層時,散射作用減弱,藍光的波長較短,更容易被散射,因此天空顯得格外藍。廣袤的藍色與天地間的雄渾大氣交相呼應,仿佛為萬物提供了一種精神庇護。在藏族文化中,藍色象征著神圣、純凈和永恒。西藏的天空不僅是一種自然現象,也被賦予了深厚的文化意義。藏族人民認為,藍天是神靈的居所,是神圣不可侵犯的。在宗教語境中,藍色擁有極高的地位,是神圣的象征。藍色的曼陀羅是常見的宗教意象,象征著宇宙的無邊疆域。這種色彩往往出現在唐卡藝術中,成為諸佛背后光環的基礎色調,以表達智慧。藍色在這種場合中引導人們超越物質的界限,向著更高的覺悟邁進,是一種絕對的純粹。同時,這種色彩也具有驅散負面能量、平息內心沖突的象征力量,人們通常佩戴有藍色元素的護身符,尋求內心的安寧。在藏族文化中,藍色往往具有一種深刻的祝福意味。無論是寺廟周圍飄揚的經幡,還是高原風中獵獵作響的藍色布條,都傳達了人們對神圣力量的敬畏。這些飄動的藍色,不僅象征著對天空的崇敬,更是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紐帶。在藏族人民的觀念中,藍色是一種凈化的色調,其能夠承載祈愿,跨越空間將善意傳遞到廣闊的天地之間。這種文化實踐將藍色的意義深深植入了藏族的信仰系統,使其成為一種觸手可及的精神寄托。
西藏高原的天空往往呈現出一種純粹的深藍色,仿佛沒有一絲雜質。對于生活在這里的人們來說,藍天既是自然的饋贈,也是宇宙秩序的象征。在這一廣袤的色彩下,藏族人民習慣于仰望天空,將自己的情感愿景托付其中,認為藍天連接著人類的生存空間與神靈的領域,是溝通凡俗與超越的橋梁。正因如此,藍色逐漸成為一種超脫物質局限的象征,承載著人們對高遠境界的向往。在藝術創作中,藍色以其獨特的表現力,成為許多藏族作品中不可或缺的色彩之一。唐卡繪畫中,藍色用于構筑神圣的空間背景。畫師還借助細膩的筆觸展現了自然與超自然之間的聯系。無論是湖泊、河流還是天空,藍色總是能以一種無聲的方式,傳遞深邃而平和的力量。畫師對藍色的運用并非單純的裝飾,而是深刻理解其象征意義后的審慎表達。這種對藍色的偏愛,讓藝術品散發出一種令人敬畏的力量,使觀者能夠感受到一種跨越時空的寧靜。
6結語
綜上所述,藏族文化常用色彩承載了豐富的精神內涵,展現出藏族人民對自然、生命與信仰的深刻思考。這些色彩不僅是視覺上的呈現,更是傳統觀念、價值取向、精神追求的映射。白色的純潔、黑色的莊重、金色的榮耀、紅色的雙重象征、藍色的靈魂寄托,共同構筑了藏族文化獨具特色的色彩體系。這些色彩塑造了藏族文化的獨特氣質,更成為連接人與自然、物質與精神的紐帶,彰顯了藏族的生命哲學。■
引用
[1]賈子葉,趙依葦.探析藏文化的色彩藝術展現——以藏面具為例[J].天工,2023(5):12-14.
[2]董玉兵,仲兆竹.藏文化資源巧運用[J].思想政治課教學,2022(5):60-61.
[3]希娜吉.藏文化傳統吉祥圖案數字化傳播研究[].西藏科技,2021(7):78-80.
[4]楊陳茹晗,徐蓉.西藏傳統色彩在文創設計中的應用研究J].大眾文藝,2020(11):119-120.
作者簡介:卓瑪加(1997一),女,青海同仁人,碩士研究生,就讀于青海民族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