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危機、小行星撞擊……過去的一兩個月里,科幻小說里常見的世界末日啟動器(溫和版)以熱點新聞的姿態輪番襲來,從性能超群的開源大模型DeepSeek-R1到撞擊概率大于1%的小行星2024"YR4,不知道大家會不會覺得往日只存在于小說中的科學幻想離我們越來越近了呢?
@是雨木木:
Hello啊,小雪!已經好久沒有給你發過郵件了,上次發好像還是半年前,還是一個高三牲,靠課余時間看看SFW來跳脫那個密不透風的學習氛圍。現在我已經坐在大學的宿舍里面和你娓娓道來了。上了大學還是會懷念高三,翻翻相冊里的視頻,驚喜地翻到我和兩個舍友在宿舍聊著新出的SFW的文章,聊得熱火朝天、如火如荼,因為投稿的邊欄上了刊而興奮好久。但是目前在大學里暫時還沒發現科幻迷(超級努力地尋找了),總之真的超級超級懷念有SFW和懂SFW的朋友陪伴的高三。今年是我從高中生榮升為大學生的一年,超級超級感謝有SFW的陪伴,祝SFW越辦越好啊啊啊!
@Morgan言:
2023年看完《流浪地球2》后垂直入坑,成為一名幻迷。現在SFW已經有小小一摞了(驕傲)!略微遺憾2023年10月成都世界科幻大會因高中學業繁忙沒去成,直呼錯過一個億,巨型笨笨……待我2026年高考結束來朝圣!
話說我入坑的過程較為曲折,從小就喜歡看科普書籍,記得五年級時看《流浪地球》電影時和周圍一眾同學熱烈討論,隨之讀了大劉的《流浪地球》《三體》等,卻遲遲未發現SFW這片圣土,錯過數年,終相遇,所幸不晚。
入駐SFW打破了我(一名高二文科女)原有對科幻的局限認知:科幻是向上仰望,是向內剖析;是理工科技,也是人文哲思;還可以是對未來的想象,對過去歷史的反思;是悲壯的,也是浪漫的……科幻無論是電影還是小說,我相信都深深影響了一代又一代幻迷,它在我們心中播下一顆小小的種子,悄無聲息地改變我們人生的航線(有點像引力彈弓的作用?),有的人成了科學家,成了電影人,更多的人或許干著與其不相關的工作,但他們都熱愛著科幻,秉持著科幻那種大膽想象、勇敢去做的精神,擔當起屬于自己的時代責任。正如2024年10月刊《造星》中所言:“每一個活在這個時代的人,都是我們的榮耀。”(此篇中有小破球的身影耶,激動!)

上一期說到2025年“回聲”欄目大改版,各板塊之間會流動起來,呈現更多樣的面貌,這不,本期就給大家端上了很多幻迷在“回聲”郵箱里心心念念很久的編輯部游戲、動畫、電影……推薦!小雪會收集編輯們小說之外的科幻“心頭好”播報出來,同時也歡迎大家給“回聲”郵箱投稿安利喜歡的作品,我們會吃下合適的安利并向全世界廣播的~
《S4U:都市朋克2011和愛的重拳》
推薦人:單"反
這是一個今年初發行的國產獨立游戲,畫風和敘事模式很像經典獨立游戲《VA-11"Hall-A:賽博朋克酒保行動》。主角是個兼職做賽博嘴替的建筑師,主要玩法就是完成主角的兼職工作——代替他人用鍵盤敲字,做出人生決斷(很難想象我會用打擊感來形容一個扣鍵盤模擬器)。在平行時空的2011年,人們同樣地在和生活對線,在掙扎著放棄或者追逐夢想,在和愛的人告白或者告別。這或許會給在現代社會中掙扎的大家帶來一點安慰,又或許不會,誰知道呢?
《巴別塔圣歌》(Chants"of"Sennaar)
推薦人:燒"水
乍一看,《巴別塔圣歌》和科幻并無關系,但隨著游戲推進,除了劇情里的科技樹逐級攀升,游戲細密的邏輯也浮出水面。游戲以《圣經》中“巴別塔”傳說為藍本:“上帝”分化人類語言,阻隔文明交流。主角需要攀登五層高塔,每層對應一個語言迥異的族群——信徒的虔誠符號、戰士的直白祈使、詩人的晦澀隱喻……與傳統解謎游戲不同,《巴別塔圣歌》將“學習語言”本身作為核心機制。玩家將通過場景線索和NPC互動逐步掌握語法規則(甚至可以結合現實的語言邏輯來推定),最終實現跨語言對話……不劇透了,反正玩到最后你一定會驚嘆于這個美術風格獨特、故事架構精致的解謎游戲是如何呈現這個經典命題的:當族群因語言隔絕而分裂,文明如何重建聯結?

眾所周知,幻迷到社打卡是科幻世界的一項傳統活動,為此,雜志社特別設立了一面留言墻,供來訪幻迷留下對科幻世界的寄語。所以——回聲特別策劃:幻迷留言板襲來!小雪每期會選擇留言墻上一些有趣的留言刊登到雜志上,一起來看看親自到雜志社打卡的幻迷有什么話想說吧!

特別附上雜志社地址:四川省成都市人民南路4段11號科幻世界雜志社(地鐵1號線、8號線到倪家橋站),到社參觀還有贈刊、贈書和編輯領逛雜志社的福利~請不要猶豫把想問的問題砸向編輯吧!還有可能隨機掉落作者捕捉和各類活動,請隨時關注科幻世界公眾號和讀者俱樂部動向哦!(請在工作時間參觀)
著名科普科幻畫家,科幻世界雜志社前美術副編審,四川省科普作家協會榮譽理事,“四川省科普作家協會創會40周年杰出貢獻獎”獲得者向際純,于2025年2月6日在成都逝世,享年83歲。他的離去不僅令雜志社的同仁們悲痛萬分,也讓整個科幻繪畫界失去了一位重要的開拓者。

向際純于1980年加入科幻世界雜志社,其間創作了大量的科普科幻畫,并鼓勵和支持科幻畫畫家,在刊物上發表他們的作品,其中不少都已成為現今中國科幻美術界中堅力量。



向際純終生都在不斷探索新技術繪畫創作。AI輔助繪畫技術面世以來,他夜以繼日地研究、創作,并利用這些新技術生成圖像、視頻、電視劇和動漫故事,八十高齡仍活躍在創作一線,展現出超前的藝術理念。
沉痛哀悼并深切緬懷向際純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