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月2日,特朗普宣布美國“解放日”,舉起關稅大刀,四處發動關稅突襲,宣稱要奪回“美國經濟主權”,重振制造業,削減貿易逆差。一時間,全球貿易風起云涌,主觀認定、隨意加碼的高額關稅迫使各國不得不緊急評估貿易損失,尋找可能的解決路徑。
作為全球貨物貿易第一大國,中國受此經濟全球化“逆風”的迎風面最大,毫無疑問不會不受影響。但面對美國的單邊主義和保護主義做法,中國并未選擇視而不見或退避三舍,而是再次站出來,以清晰的態度和堅決行動,直接回應和駁斥美國的邏輯錯誤和霸凌行徑,在以世界貿易組織(WTO)為代表的多邊、以自貿協定為代表的雙邊和以金磚國家、上合組織為代表的諸邊平臺上,闡釋應有的國際規則、秩序,以及美國行動對全球發展帶來的負面沖擊。
中方的觀點和行動獲得了諸多貿易伙伴的響應,為加強國際協同合作、穩定全球供應鏈提供了更為穩定的預期和空間。
作為制造業大國,工業企業的表現對經濟有著重要意義。1—2月,扣除價格因素,中國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實際增長5.9%。其中,2月又比1月有所加快。三大門類中,制造業增長最快,1—2月的增加值同比增長6.9%,采礦業同比增長4.3%,電力、熱力、燃氣和水的生產和供應也增長了1.1%。盡管制造業增長較快,但相關能源要素的增長不高,說明經濟發展的質量有所提高。
作為全球制造業門類最為齊全的國家,中國在41個制造業大類中有36個實現了1—2月行業增加值的同比增長。其中,增幅較高的分別有鐵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運輸設備制造業增長20.8%,電氣機械和器材制造業增長12.0%,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制造業增長10.6%。這些工業制成品增加值的增長,不僅為中國經濟的高質量發展提供了支持,也可以為全球經濟的發展創造有利條件。
事實上,中國與相當多國家的貿易中,機械和電氣機械的貿易額都占較高比重,中國生產的這些產品,不僅滿足了廣大消費者對于品質、價格和創新的需求,而且越來越深度參與了各國產業鏈,作為中間品為各國工業化的發展提供了必要的支持。
近年來,中國的消費市場保持穩定復蘇,消費者需要更為高品質的商品滿足消費升級的需求,各國最終消費品生產者也爭奪消費市場。1—2月,全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83731億元,同比增長4.0%。除汽車以外的消費品零售額76838億元,同比增長4.8%。全國網上零售額22763億元,同比增長更是高達7.3%。其中,實物商品網上零售額18633億元,增長5.0%,占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比重超過五分之一,達到22.3%。電商新業態有效加速了供需對接的速度,豐富了消費者的選擇,也推動農村地區的消費增速整體高于城鎮。
在外貿出口面臨壓力的情況下,京東宣布通過大規模采購支持外貿企業轉內銷,新零售平臺盒馬也面向百貨品類的外貿企業開放入駐,以助其開拓國內市場。在商務部的組織下,永輝超市、華潤萬家、聯華超市等多家零售企業啟動扶持計劃,幫助外貿型企業開拓國際市場。
值得注意的是,這項舉措并非因為“對等關稅”才啟動的臨時之舉,而是近年來內外貿一體化工作的延續。通過減少內外貿業務之間的差異,雙循環得以更好地推進,為提高資源利用效率、優化企業競爭環境、創造可持續發展模式提供了更好的條件。
面對關稅帶來的沖擊,紐約聯儲行長、擁有美聯儲公開市場委員會(FOMC)決定基準利率投票權的約翰·威廉姆斯在發言中預判,美國GDP增速將顯著放緩,2025年可能降至1%以下(2024年是2.8%),失業率將從目前的4.2%上升至年底的4.5%—5.0%,通脹將升至3.5%—4.0%。
密歇根大學發布的4月美國消費者信心指數比上月下降11%,比去年12月下降30%。同時,消費者通脹預期升至1981年以來的最高水平。
對未來收入增長缺乏信心和對關稅帶來通脹的恐慌導致大量美國消費者抓緊搶購,以備未來商品價格的上漲。而這種行為形成的“羊群效應”則進一步加劇了商品供不應求的困境,更為迫切需要進口國外商品進行補貨。
特朗普認為,美國逆差是吃了虧。但這種拿著紙印的綠票子(美元)買不到實物的情況或許使得眾多美國消費者“想吃虧”的機會都被美國政府強行剝奪了。
“貿易戰沒有贏家”,雖然這是多數經濟體的共識,但隨意采取單邊主義破壞規則的做法不應被無視和縱容。美國的關稅,收割的是外貿企業和消費者的直接利益,破壞的是人們對于國際經貿秩序的信心和對美國的信任。

在美國實施包括“對等關稅”在內的各種單邊關稅的威脅下,中國、歐盟、加拿大等貿易伙伴迅速表達了強硬的反制態度。其中,中國的措施數量多、反應快,不僅相應提高了對自美進口商品的關稅,還在達到一定反制關稅水平后停止后續再加高關稅,不陪美國玩“數字游戲”。一系列相關措施的實施,顯示出中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對外貿易法》等法律法規,反對霸凌的堅定態度和切實行動,也道出了廣大受欺壓國家的心聲。
必須認識到,美國的加稅措施只是其脅迫其他國家做出讓步的籌碼和工具,相關國家在做出反應時很可能會間接破壞了現有的多邊秩序。商務部部長王文濤在與WTO總干事伊維拉視頻通話時,伊維拉強調世貿成員應共同捍衛開放和以規則為基礎的多邊貿易體制,在世貿組織框架下通過對話合作妥善解決分歧。她特別強調,各方與美國磋商達成的結果應遵守世貿組織最惠國待遇規則。這句話非常重要,任何世貿成員如果對美做出關稅減免,理應在最惠國待遇的規則下對所有其他成員做出同樣的關稅減免。
經濟全球化進入新的時期,現有的經貿規則或許出現新的變化。但是,技術進步和商業模式創新帶來的全球溝通成本下降和相互關聯增加的趨勢很難發生逆轉。
數字經濟時代,各類資源要素的全球流動變得更為便捷和迅速,助推產業內協同發展和創新的加速。以新能源汽車為例,近年來的爆發并非偶然。各方對減少溫室氣體排放以應對氣候變化有著廣泛共識,中美在相關產業領域的競爭和合作加速了創新發展的速度,技術進步疊加市場擴容,使得新能源汽車迅速成為全球制造業中亮眼的明星,推動包括自動駕駛、電池、車聯網等一系列相關產品和服務的加速商業化。
如果美國通過高關稅限制國外生產的新能源汽車進入美國市場,確實在短期內能夠為美國國內生產商提供一定的市場空間,但也會因此產生至少三個得不償失的不利后果。
一是美國消費者將在選擇上受限,無法獲得國際最先進的產品,同時不得不花費更多資金。當然,消費者可能會因此放棄從燃油車向新能源車換代的想法。但作為車輪上的國度,消費者的群體行為將產生大量的溫室氣體,對全球應對氣候變化的努力形成直接沖擊。

二是美國新能源汽車廠商因為關稅保護而減弱了創新的動力。企業因為競爭減弱,不愿意投入研發資金和努力。而作為新興產業,快速迭代才能吸引優秀的人才。美國國內發展市場受限反過來減弱了對全球優秀人才的吸引,使得美國汽車廠商在技術水平上與全球領先水平的差距進一步擴大。
三是新能源汽車全球產業鏈分化發展。汽車產業依賴于全球化協同配合,為參與各方都帶來了重要發展動力支持。缺乏全球化配合、產生不同技術路線和標準的發展路徑分化,長遠下去將產生相當不利的負面影響,不利于實現規模經濟,甚至因缺乏跨邊界協同產生更大的交通安全風險。
過去幾十年的發展經驗證明,無論外部環境多么復雜嚴峻,中國經濟大船始終穩定向前。這種經濟韌性來自尊重多邊秩序積極開展國際合作的篤定,來自履行開放承諾的堅持,來自政府與市場的良性配合,來自企業家不服輸的勁頭和勇于創新、探索未知空間的好奇心。不論特朗普關稅帶來的風暴有多么猛烈,身經百戰的中國外貿企業都能夠以最快速度做出調整和響應,為全球需求的滿足、經濟產業的升級和創新技術的高效應用發揮領航員和生力軍作用,與有意愿和中國加強產業鏈供應鏈合作的伙伴一起,通過基于規則和承諾的互利合作,共享更新、更有韌性和更為和諧的未來發展。
作者為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美洲與大洋洲研究所副所長、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