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圖分類號:G641 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2095-9052(2025)04-0007-03
引言
推進習近平文化思想融人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要以把握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的發展導向、文化內涵、文化觀念和重要保障為著力點,融入習近平文化思想的政治方向、主體要求、原則遵循為主要內容,在知識講授、觀念引領、思想啟迪和行為培養中達到教學目的,完善系統規劃、強化理論基礎、貫通課程特點,從而達到系統性、科學性、整體性的融入效果。
一、習近平文化思想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價值內涵
深化習近平文化思想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要從落實思想政治理論課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深化習近平文化思想宣傳教育以及樹立新時代高校大學生理想信念三個方面來明晰其價值內涵。
(一)落實思想政治理論課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內在要求
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始終堅持立德樹人為根本任務,深刻闡釋“培養什么人”“怎樣培養人”“為誰培養人”這一重大時代課題,以培養堅定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為培養目標[1]。當前,中國進入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的重要征程,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已成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必由之路,堅定文化自信已成為每位公民更深層次的認同。習近平文化思想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充分踐行了筑牢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的指導地位、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教育方向以及貫徹黨的人才培養路徑的原則要求,貫徹了新時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理論拓展與外化的發展遵循。將這一思想轉化性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能夠進一步深化思想政治理論課立德樹人的核心內涵,筑牢思想政治理論課這一鑄魂育人的主陣地,推動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程體系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促進思想政治理論課理論內化與實踐外延的效能提升。
(二)深化習近平文化思想宣傳教育的應有之義
“理論在一個國家實現的程度取決于理論滿足現實的需要程度,理論作用發揮的效度取決于理論見諸實踐的深度[2]。”習近平文化思想誕生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發展實踐,根植于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究其本源是要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事業建設所服務,是要為廣大人民群眾實現美好生活需要所服務。深化習近平文化思想融入思政課教育,正是這一思想理論真理性與實踐性的充分展現。在這一過程中,高校作為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載體應發揮其重要的育人功能,但當前高校對于習近平文化思想的融入教育的切實推進依然存在問題。例如:政策的全方位落實,不同年齡的群體的效能轉換、人才隊伍的培養、各部門協同推進的機制不夠完善等都成了這一工作的現實困境。這就更加需要高校發揮其主體責任,使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成為習近平文化思想內化與外延的有效載體,不斷通過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完善的培養體系深化習近平文化思想,能夠切實發揮習近平文化思想的真正效能。此外,高校大學生的發展階段是個人思想價值樹立的重要階段,學生特性強烈突顯,需要發揮習近平文化思想引導培育作用。綜上所述,習近平文化思想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已經具備了良好實踐基礎,是育人成才之需與立德樹人之需的深刻實踐。
(三)筑牢新時代高校大學生理想信念的重要抓手
當前,我國正處于社會發展變革的重要轉型期,面對當前意識形態多樣性的傳播。文化領域也成為沖擊高校大學生理想信念的重要突破口之一,習近平文化思想正是高校大學生防范外來思潮影響,堅定理想信念的核心力量。習近平文化思想對于文化領域的價值觀念、理想信念問題有著最明確的回答,深刻揭示了樹立什么、反駁什么、傳播什么、抑制什么。例如,習近平文化思想進一步明晰了文化形態后的政治理念,使廣大學生更加理解國家的文化價值與文化理念是由本國國情所決定的客觀規律,從而更加堅定每位學生內心的文化自信;習近平文化思想充分剖析了資本主義文化制度的屬性與特征,引領學生進一步明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方向與發展方式。
二、習近平文化思想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內容體系
習近平文化思想明確了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的政治方向,深刻闡釋為什么要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建設什么樣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等一系列時代之問[3]。落實習近平文化思想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要深刻理解其理論意蘊,形成理論鮮活,學生認可的內容體系,在情感共鳴、理論傳授、實踐培養中實現教學目標。
(一)明確文化發展的政治方向,融入立場原則引導教育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堅持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的指導地位,堅守中華文化立場,堅持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領文化建設。”可以看到政治方向是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的核心關鍵,落實習近平文化思想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基礎就是融人立場原則導向教育。首先,要融入黨的領導地位這一核心要義。通過思想政治理論課讓學生感悟到黨提出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這一宏偉藍圖的高瞻遠矚與堅定決心,進一步提升每位學生對于黨的信任感、認同感。其次,融入習近平文化思想中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立場。習近平文化思想堅持馬克思主義唯物史觀為基礎,淬瀝于黨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偉大實踐,具有鮮明政治屬性。通過融入思想政治理論課不斷讓高校大學生深層次感悟我國全面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堅持以人民美好生活向往為奮斗目標,將個人價值與社會價值緊密聯系。最后,融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道路的核心意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道路是黨的領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方針、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體系等核心要義的集中表現,要通過思想政治理論課充分明確我國國情與發展方向,掌握我國文化發展的歷史脈絡,客觀評判世界各國的文化價值與發展道路,在多種思潮充斥中筑牢文化自信。
(二)把握文化守正創新的主體要求,融入文化道德啟迪教育
文化的屬人性決定了文化作為人類歷史發展的特有產物,其生成、豐富皆取決于主體素養,主體素養也決定了文化的內涵與特性,因此文化的守正創新要以提升主體素養為前提,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明明德,首先要明大德、立大德,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者明大德、立大德就要有信仰、有情懷、有擔當,樹立高遠的理想追求和深沉的國家情懷[4]。” 中國優秀文化內涵包含個人道德理念的樹立,從文化與道德的關聯來看,道德與文化都是人們的思維意識表現,都起到引導個人行為的作用,道德是文化的集中體現,展現一種文化的深層次內涵,人們對文化的認可、對道德的遵守,究其根本是對文化所包含的正確思維、道德價值的認可。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通過融入文化之中的心懷國家、服務人民的大德,遵紀守法、恪守自省的私德,養成崇德向善的文化理念,提升學生文化認知與道德準則,以道德自覺彰顯文化價值,以文化價值筑牢道德認知。
(三)明確文化建設的基本原則,融入行為實踐引導教育
文化的價值在于能夠將文化內涵、文化思維、文化理念轉換為人們自覺的行為實踐,做到理論與實踐的融會貫通。習近平總書記反復提到全面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的核心保障與核心力量,要提高文化創新、文化轉化、文化思辨能力,做到理論與實踐的相統一。融入實踐引導教育,要發揮好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橋梁作用”,一是融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價值的理論基礎與政策認識,以現實生活為起點,培養文化觀念,思考文化脈絡、探究文化影響、樹立文化價值體系,在行為實踐中堅持科學性、多樣性、包容性的價值觀念。二是融入正確實踐理念,引導學生在學習生活中堅持正確文化行為,以文育人,以文化人,營造良好的社會文化環境。三是融入辯證思維,唯物辯證法是馬克思主義哲學的核心理念,也是我國治國理政的根本遵循。當今時代多種思潮競相充斥,更加需要引領學生從習近平文化思想中領悟其辯證思維,明晰錯誤理念與模糊認知,在復雜環境中更加堅定社會主義文化價值。
三、習近平文化思想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實踐路徑
習近平文化思想融人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核心在于解決“如何實現”的現實問題。針對習近平文化思想的重要特征以及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特殊屬性,要開展系統規劃、強化理論積淀、把握課程定位,從而達到系統性、科學性、整體性的融入效果。
(一)開展系統規劃,實現系統性融入
習近平文化思想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實踐必須有完善的系統布局,實現有據可依、有理可循、做到理論深度與現實高度的相統一[5]??偟膩碚f,要以下三點為實施方向。第一,以我國大政方針與制度為根本導向。“十四五”文化發展規劃等政策文件為習近平文化思想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提供了理論依據與實踐路徑。高校要以上述文件為根本遵循,以思想政治理論課為主體,以課堂建設為核心,深化管理系統性、優化科研導向性、細化人才專業性、提升培養科學性。第二,發揮現有資源的多方效能。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要實現多方合力,發揮黨委領導機制、三全育人機制、交叉學科融合機制等多種重要機制的效能,實現推進習近平文化思想教育的進階式提質;以思政課程、課程思政、網絡思政為重要載體,實現推進習近平文化思想教育的多元式賦能;要結合時代導向,拓展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內涵深度,拓展思想政治課知識體系,實現推進習近平文化思想教育的全面增效。第三,針對不同學情學生制定教學目標和內容。思想政治理論課面對的學生群體范圍較廣,認識能力與實踐能力的層次有所區分,一方面要注重學生的知識基礎,做好文化理論知識學習的銜接,避免教學目標與學生需求產生偏差。另一方面要考慮習近平文化思想教學內容的占比,合理安排理論與實踐教學的課時、考試分值的分布、學生自主學習成果的比例。
(二)強化理論基礎,實現科學性融入
實現習近平文化思想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順利實施,離不開思政課教師發揮的重要作用。思政課教師要將習近平文化思想講準確、講鮮活、講透徹就必須擁有良好的知識積淀與儲備,這就對思政課教師提出了更高的標準與要求。首先,要拓展自身理論儲備,掌握習近平文化思想的經典著作與重要文獻,時刻知曉關于習近平文化思想的最新論述。明確掌握核心理論的價值意蘊、來源進程、實踐路徑。其次,要從全局角度把握習近平文化思想的整體性。習近平文化思想是一個完善的理論體系,其講授必須完整準確,杜絕尋章摘句,尋行數墨的教授方式,避免導致習近平文化思想整體性的割裂,造成本末倒置。此外講授過程中還應該整體性聯系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理論、馬克思主義文化理論,從而形成全方位,多層次教學體系。
(三)把握課程特性,實現整體性融入
當前,我國思想政治課的教學內容雖有所區別,但整體教學目標及教學效果有著相通性。推進習近平文化思想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課,要充分發揮不同科目的載體作用,實現多角度闡釋、多層次明晰、多形式講解。首先,毛澤東思想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體系概論課程知識體系中包含大量有關習近平文化思想的知識點,例如我國新民主主義的文化綱領、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等,而相關知識點正是習近平文化思想形成的基礎,授課過程中要讓學生把握習近平文化思想的深厚底蘊以及發展邏輯。其次,中國近現代史綱要課程,課程中更加系統講解了中華文明發展歷史以及對于世界發展的重要意義,引導學生從歷史邏輯中體會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深刻價值,深入理解習近平文化思想的科學性與必要性。再次,“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與“思想道德與法治”兩門課程,前者可以通過“社會制度與社會意識形態”講解社會發展與文化的關系以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道路的特征。后者可以聯系中國精神以及個人價值等知識點,拓展習近平文化思想的深刻內涵,講授新時代青年的文化使命。最后,針對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概論課程,課程內容聯系性更加緊密,其中第十章設置“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專題,系統介紹習近平文化思想的重要內容與邏輯體系,本門課程的講授要結合時代特征、把握課程體系,推進更加深刻、更重情感的教學實施。
結語
習近平文化思想融人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是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教育不可或缺的實踐載體,蘊含著重要的理論意義與實踐意義。高校作為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陣地,必要且必須明確責任、把好方向、嚴格落實,既要系統規劃、科學實施也要各盡其責、協同發力,使習近平文化思想的重要價值與高校思想政治課卓越的效能充分融合,為習近平文化思想深化“鑄魂”、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育人”。
參考文獻:
[1]陸衛明,黃佳慧,王子宜.習近平文化思想的生成邏輯、理論蘊涵及時代價值[J].交通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4,44(02):8-19.
[2]張小平,王超.習近平文化思想融入高校“大思政課”探[J].中國高等教育,2023(23):30-33.
[3]張光哲,徐艷玲.習近平文化思想的生成邏輯、科學內涵和價值意蘊[J].思想教育研究,2024(02):3-10.
[4]《黨的二十大報告讀本》編寫組.黨的二十大報告輔導讀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
[5]王卓,胡海波.習近平文化思想融入高校思政課芻議[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24(05): 65-67+81
(責任編輯:張秀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