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圖分類號:F275 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2095-9052(2025)04-0098-03
引言
根據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數據顯示,2023年中國數字經濟規模達到56.1萬億元,同比增長約11. 75% 。根據國家稅務總局數據顯示,2023年中國數字經濟核心產業銷售收人同比增長8. 7% ,較2022年增長2.1% ,占全部銷售收入的比重達到12. 1% ,表明數字經濟核心產業已經成為經濟增長的重要引擎,推動各行業加速數字化轉型[1]。在中國數字經濟持續發展背景下,如何利用數字化驅動企業變革,成為全社會關注的熱點問題。企業財務部門作為掌握核心數據和引領信息化建設的關鍵部門,要積極應對數字化轉型挑戰,充分利用數字技術提升財務管理水平,實現降本增效、風險管理和業務創新,在數字經濟時代獲得新的競爭優勢,實現可持續發展。
一、企業財務數字化轉型的重要性
(一)驅動企業革新與效率提升
在全球經濟加速向數字化轉型背景下,企業財務數字化轉型是企業應對外部環境變化、提升內部管理效率的必然選擇。財務管理是企業經營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而數字化轉型能為財務管理注入新的生命力和活力,以實現財務數據的實時采集和分析,進而提升財務管理的精準度和效率[2]。數字化技術如大數據、人工智能、區塊鏈和云計算的應用,使財務部門能夠更好地預測和應對市場變化,優化資源配置,降低運營成本,從而提升企業整體的運營效率。此外,財務數字化轉型還能實現財務流程的自動化和智能化,從根本上解決傳統財務管理中存在的數據滯后、信息孤島和手工操作繁瑣等問題,使財務管理更具前瞻性和科學性[3]。
(二)提升企業戰略決策能力
企業的戰略決策依賴于對大量財務數據的準確分析和判斷。傳統財務管理模式由于數據處理能力有限,往往無法及時提供高質量的決策支持信息,財務數字化轉型可以通過智能化的財務分析工具和平臺,實現對財務數據的深度挖掘和多維度分析,提升財務數據的利用價值。數字化財務系統不僅可以快速生成多種財務報表和分析報告,還能通過數據可視化技術,直觀展示企業的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幫助管理層更好地理解財務數據背后的業務邏輯,從而做出更加科學和合理的決策[4]。特別是在大數據和人工智能技術的支持下,財務數字化轉型能夠實現財務預測、預算管理和風險控制等方面的智能化管理,大幅提升企業的戰略規劃和風險應對能力,助力企業在復雜多變的市場環境中保持競爭優勢。
(三)實現業財融合與推動企業價值創造
財務數字化轉型不僅是財務部門內部改革,也是企業整體數字化轉型重要組成部分和推動力。想要加大企業數字化轉型實現業財融合,財務部門可以與業務部門更加緊密地協作,形成一個高效協同的工作體系,全面提升企業的管理水平和價值創造能力。應用數字化技術將財務數據與業務數據進行無縫對接,打破傳統管理模式的信息壁壘,使財務信息能夠實時反映業務運營狀況,支持業務決策和優化。業財融合不僅提高了企業的運營效率,還能通過全面的數據分析,發現潛在的市場機會和業務增長點,推動企業不斷創新和發展[5]。此外,財務數字化轉型還能提升企業的透明度和合規性,建立完善的數字化財務管理制度和流程,實現對企業財務活動的全程監控和風險預警,確保企業的經營活動符合相關法律法規要求,降低企業的運營風險。由此可見,財務數字化轉型不僅是提升企業管理水平的有效途徑,更是推動企業實現高質量發展和可持續增長的重要保障。
二、企業財務數字化轉型的主要影響因素
(一)法規完善
近年來,國家出臺了一系列旨在推動數字經濟發展的政策文件,如《國務院關于積極推進“互聯網+”行動的指導意見》《國家信息化發展戰略綱要》和《促進大數據發展行動綱要》等,從戰略層面為企業數字化轉型指明了方向。不僅如此,完善的法律法規體系也在保護企業在數字化轉型過程中的合法權益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降低了企業在轉型過程中可能面臨的法律風險。政策支持下為企業提供資金、技術、培訓等多方面資源,降低企業數字化轉型的成本和風險,加速了企業的轉型進程。
(二)經濟環境變化
經濟環境下市場需求快速變化、經濟政策調整和行業競爭態勢變化,直接影響企業的財務策略和數字化轉型決策。企業必須具備靈活應對這些變化的能力,以確保財務數字化轉型的有效性和可持續性。通過數字化轉型,企業可以實現財務管理的實時化和智能化,提高對市場變化的反應速度和決策的科學性,進而增強自身的競爭力和市場適應能力。
(三)技術進步與創新
隨著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區塊鏈等新興技術的快速發展,企業財務管理技術基礎得到了極大提升。例如,大數據技術能夠從海量數據中提取有價值的信息,幫助企業進行精準的財務預測和決策;云計算技術通過提供高效的數據存儲和計算服務,使企業能夠靈活調配資源,降低信息系統的維護成本;人工智能技術的應用使財務機器人和智能財務系統得以實現,提高了財務流程的自動化程度。此外,區塊鏈技術通過其去中心化和不可篡改的特性,提供了高度安全和透明的財務數據管理方案,技術創新不僅改變了企業財務管理方式,還推動整個財務管理體系變革和優化,使財務數字化轉型成為可能。
(四)企業文化與組織變革
傳統的企業文化往往注重經驗和直覺,而數字化轉型要求企業以數據驅動決策,強調科學性和系統性。因此,企業需要通過培訓和宣傳,提升員工的數字化意識和技能,形成支持和推動數字化轉型的企業文化氛圍。此外,以往財務管理模式通常以財務部門為核心,而數字化轉型要求財務與業務的深度融合,需要建立跨部門的協同工作機制。同時,高層管理者的推動和支持是企業文化變革和組織調整的關鍵,只有高層管理者樹立數字化轉型的戰略目標,并將其融入企業的發展規劃,才能在全企業范圍內形成統一的行動力,確保財務數字化轉型順利實施。
三、企業財務數字化轉型的實現路徑
(一)樹立大數據工作理念,提升應用和服務意識
在企業財務數字化轉型過程中,企業管理層應高度重視大數據的重要性,通過戰略宣導和培訓活動,使全體員工認識到數據在企業經營管理中的核心價值。管理層應積極推動數據文化的建設,將數據驅動決策融入企業的日常運營和管理流程,形成人人重視數據、人人使用數據的良好氛圍。為實現這一目標,首先要建立健全的數據治理體系,確保數據的質量、完整性和安全性。因為數據治理不僅涉及數據的采集、存儲、處理和分析,還包括數據的安全保護和隱私管理,確保數據在整個生命周期內的可用性和可靠性,能夠為決策提供準確的依據。其次要注重數據人才的培養和引進,組建一支具備大數據分析能力的專業團隊,熟練使用大數據工具和技術,具備較強的業務理解能力,能將數據分析結果轉化為業務洞察,支持企業的戰略決策和運營優化。
在樹立大數據工作理念的基礎上,提升大數據應用和服務意識是企業財務數字化轉型的重要方面。財務部門要不斷提升數據服務意識,主動為業務部門提供高質量的數據支持和服務。財務部門應與業務部門緊密合作,了解業務需求,提供定制化的數據分析報告和決策支持建議,并建立數據共享機制,打破信息孤島,實現財務數據與業務數據的互通互聯,提升數據的利用效率和價值。
(二)構建數字化財務體系,提升財務管理效率
1.構建大數據財務內控體系
企業要積極利用大數據技術實時監控和分析海量財務數據,從而發現潛在風險并采取預防措施。打破財務內控體系依賴定期審計和抽樣檢查的固有模式,通過數據挖掘和分析,實時檢測異常交易和異常行為,及時預警財務風險。例如,企業可以利用大數據技術建立財務數據監控系統,對所有財務交易進行自動化異常檢測,發現可疑的財務活動,提升內控體系的響應速度和覆蓋范圍,確保財務數據的真實性和完整性,防范財務舞弊和違規行為。
2.完善財務信息化管理體系
企業需要建立統一的財務信息化平臺,實現財務數據的自動采集、處理和分析,提高財務數據的處理速度,確保數據的一致性和準確性,減少人為錯誤的發生。此外,財務信息化管理體系還可以實現財務數據與其他業務數據的集成和互通,打破信息孤島,提升數據的利用效率和價值。例如,企業可以通過財務信息化平臺實現與供應鏈、生產和銷售等業務系統的無縫對接,實時獲取各業務環節的財務數據,進行全面的財務分析和決策支持。
3.構建智能共享財務體系
企業財務管理部門可應用人工智能技術構建財務機器人和智能財務系統,提高財務流程的自動化程度。例如,企業可以通過智能共享財務系統實現自動化的財務報表生成和分析,提高財務報告的時效性和準確性。此外,智能共享財務體系還可以通過數據挖掘和分析,提供精準的財務預測和決策支持,提升企業的戰略規劃和運營管理能力。
4.改革財務風險評價體系
在數字化轉型過程中,企業要引入大數據和人工智能技術,實現動態、實時的財務風險評價體系,提升風險識別和預警能力。例如,利用大數據技術對市場環境、行業動態和企業內部運營狀況進行全面分析,構建多維度的風險評價模型,及時識別和評估潛在的財務風險。同時建立健全風險管理機制,確保風險評價結果能夠及時傳遞到決策層,支持風險應對和決策優化。
5.構建科學的成本管理體系
企業要利用大數據技術對成本數據進行全面分析,識別成本結構和成本動因,發現成本節約和優化的空間,進行成本控制和優化。在此過程中,可以建立成本管理信息系統,實現成本數據的實時采集和處理,提高成本管理的效率和準確性,并借鑒先進的成本管理方法,如作業成本法和目標成本管理,提升成本管理的科學性和系統性,提升企業盈利能力和市場競爭力。
(三)創新財務分析方法,提高財務分析時效性
一是企業要利用大數據技術對海量財務數據進行深度挖掘,提取有價值的信息,支持財務決策。例如,企業可以利用數據挖掘技術,分析銷售數據、成本數據和市場數據,發現潛在的業務機會和風險點。二是建立實時財務分析系統,自動采集和處理各類財務數據,生成實時的財務報表和分析報告,幫助管理層及時了解企業的財務狀況,做出快速、準確的決策。三是進行智能化財務分析。例如,智能化財務分析系統可以根據歷史銷售數據和市場動態,預測未來的銷售趨勢和收入情況,幫助企業制定科學的預算和銷售策略,同時可以識別異常財務行為和風險,提供及時的預警和應對措施。四是定制化財務分析。例如,針對特定業務單元的財務分析,提供更加細致和深入的財務洞察,提高財務分析的針對性和實用性,增強財務分析對業務的支持力度。
(四)健全大數據財務制度,規范財務管理流程
為了充分發揮財務軟件的作用,企業必須建立完善的財務軟件使用制度。首先,企業應選擇適合自身需求的財務軟件,并確保其具備先進的功能和良好的兼容性,財務軟件的選擇應考慮到企業的業務規模、行業特點和未來發展需求。其次,企業應制定詳細的財務軟件使用規范,包括軟件安裝、操作流程、數據輸入、數據備份和維護等方面的要求,確保財務軟件在使用過程中安全、高效。此外,企業應定期對財務軟件進行更新和升級,確保其功能和安全性始終處于最佳狀態。財務人員必須經過專業培訓,熟練掌握軟件操作技能,確保數據錄人的準確性和及時性。通過建立健全的財務軟件使用制度,企業可以提高財務管理的效率和準確性,減少人為錯誤和操作風險,提升整體財務管理水平。
此外,企業應制定財務信息系統管理制度,覆蓋系統開發、維護、使用和安全管理等各個環節。首先,企業應確保財務信息系統的開發和維護符合行業標準和安全規范,建立嚴格的權限管理機制,控制系統的訪問和操作權限,防止未經授權的人員訪問財務數據。其次,企業應制定數據備份和恢復計劃,定期對財務數據進行備份,確保在系統故障或數據丟失時能夠迅速恢復。此外,企業應建立應急響應機制,及時應對系統突發故障,定期進行系統安全評估和風險排查,及時發現和修補安全漏洞,防范網絡攻擊和數據泄露風險。
結語
在數字經濟迅猛發展的今天,企業唯有積極推進財務數字化轉型,才能在瞬息萬變的市場環境中始終保持競爭力,有效應對外部環境的變化。財務數字化轉型不僅是技術的革新,更是管理理念和文化的深刻變革,企業必須以長遠的眼光和堅定的決心,推動財務管理向更高效、更智能、更科學的方向邁進。
參考文獻:
[1]王玉玲,黃凌波.數字化對創業板上市公司財務風險的影響與對策[J].中南民族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24,44(03):132-139+186-187
[2]李立威,黃藝涵.數字化與組織變革組態如何破解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悖論[J].科技進步與對策,2023,40(24):101-110.
[3]董明晴,張嘉偉.數字化轉型與管理層信息披露行為——信息傳遞還是印象管理[J].山西財經大學學報,2023,45(10):113-126.
[4]張志元,馬永凡.危機還是契機:企業客戶關系與數字化轉型[J].經濟管理,2022,44(11):67-88.
[5]劉夢莎,邵淇,阮青松.數字化轉型對企業債務融資成本的影響研究[J].財經問題研究,2023,(01):63-72.
(責任編輯:王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