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短視頻的傳播特征為鄉村文化傳播創造了全新境遇,并對傳統的“口耳相傳”模式的價值生成機制構成前所未有的沖擊與挑戰。智媒時代鄉村文化價值構建要從過去單一維度的“線下傳播”向“線上+線下”模式轉換。鄉村文化傳播主體要確立短視頻的思維、理念與方法,利用豐富的影像資源及其相關關系揭示出的規律與趨勢,彰顯短視頻的文化傳承特性。要使生動的短視頻成為鄉村文化正向表達的工具,善用多樣化的影像資源換取社會的信任和善意,幫助鄉村在不斷被“文化記憶”補充完整的歷史中化解壓力,引領文化認同的形成。同時,堅持技術理性服務文化理性的目的,避免陷入“技術依賴”及“文化失真”的困局。
【關鍵詞】短視頻;鄉村文化傳播;功能變遷;價值建構
在推進鄉村全面振興的征程中,短視頻技術的迅速崛起不僅重塑了社會公眾對傳統鄉村生活的認知,還極大地擴展了鄉村文化的傳播邊界。作為一種新興的視聽業態,短視頻以其便捷性和廣泛的覆蓋力,成為鄉村文化傳播發展的新方向。不同于傳統的文化傳播方式,短視頻能夠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范圍,展示鄉村的自然風貌、傳統手工藝和地方節慶,從而為鄉村文化的保護、傳承及創新開辟新的可能路徑。短視頻的普及提供了一個展示鄉村真實生活的平臺,同時也受到消費主義、娛樂主義等不良因素的影響,出現了非理性敘事問題,影響了鄉村短視頻對鄉村全面振興功能的積極發揮。[1]因此,短視頻在鄉村文化傳播中的功能變遷,不僅僅是鄉村全面振興的重要助推力量,更是對鄉村文化傳播方式的一次深刻革命,成為當前新聞傳播學領域值得深入探討的課題。
一、短視頻在鄉村文化傳播功能變遷中的新境遇
短視頻技術的興起,標志著信息傳播方式的一次重大轉型,尤其在文化賦能鄉村全面振興中展現出了顯著的潛力和影響。這種新興媒介不僅快速廣泛地傳遞鄉村生活的真實面貌,還重塑了外界對鄉村文化的認知和接受方式。隨著短視頻的普及,傳統的鄉村文化傳播模式正逐漸適應新的數字化環境,既提供了一種新的敘事和展示方式,也改變了內容創作者與觀眾之間的互動模式。面對智媒技術和傳播環境的變革,需要策略性地思考如何最大化短視頻的文化賦能作用,同時降低其可能帶來的文化扭曲或表淺化的風險。
首先,短視頻技術在鄉村文化傳播中的運用不僅開啟了全新的信息傳達路徑,也是對傳統傳播模式的徹底顛覆,標志著鄉村文化傳播認識論與方法論的重大變革。短視頻的即時性、廣泛性和互動性,使得鄉村文化得以在更廣闊的舞臺上重新定位自身的價值與意義。短視頻技術的應用經歷了從簡單的娛樂工具到成為文化傳播媒介的重要演變。最初,短視頻被視為迅速吸引眼球的工具;隨后,其在日常生活中的普及使其成為傳遞生活方式的窗口;最終,短視頻開啟了一種新的文化傳播方式,即通過生動的視覺故事講述來描繪鄉村的優秀傳統文化。在鄉村文化傳播領域中,短視頻的普及改變了傳統的“故事講述”模式。通過展示鄉村生活的真實場景、節慶活動和日常習俗,增加了信息的真實感和緊迫感,使傳統鄉村文化與現代觀眾之間建立起直接而有效的情感聯系。短視頻技術的深遠影響體現在其通過視覺故事化的方式,將理論與實際應用相結合,使“數據講述”成為鄉村文化傳播的新基礎,既強調了鄉村文化的獨特性和價值性,也使其能夠以更新穎、更吸引人的形式呈現,進而促進鄉村文化的傳承與創新。因此,短視頻技術不僅是傳播技術的革新,更是對鄉村文化傳播功能的一次根本性重構。它要求重新思考如何利用這一新興技術來保護和促進鄉村文化的可持續發展,同時也對傳統鄉村文化傳播方式提出了新的挑戰。
其次,智媒時代政府有能力通過短視頻平臺將農村生活場景呈現給廣大群眾[2],實現鄉村居民積極參與鄉村文化振興。在智媒時代,短視頻平臺的數據收集功能不僅僅是記錄用戶行為,而是可以通過分析用戶互動和觀看習慣,勾勒出鄉村文化需求和偏好全貌。從底向上的數據流使得文化政策更加貼合實際需求,從而使政策的制定和實施更加精確和有效。當前,短視頻技術的發展讓政府在確保內容真實和適宜的前提下,向公眾開放更大的表達和反饋渠道,同時允許民間組織通過短視頻平臺文化倡議,使公眾成為鄉村文化傳播和保護的重要力量。短視頻平臺的技術手段和創新思維彌補了傳統鄉村文化傳播的局限,促進了更廣泛公眾對于鄉村文化的認知和參與。公眾也能更深入、更直觀地體驗和感受鄉村文化的獨特魅力和價值,這正是鄉村文化振興和“鄉村美好生活”話語建構的社會基礎。
再次,短視頻技術的可視化和即時性使鄉村文化傳播更富針對性,提升了不同人群對于鄉村文化的感知度與認同度,不僅重塑了信息傳播的速度和范圍,而且改變了傳統鄉村故事的敘述方式,使之更加生動和直觀。短視頻在鄉村全面振興中不斷積淀與凝練成具體的文化表達,有效地傳遞和強化著鄉村地區的文化特色和社會價值。在鄉村文化傳播功能建構中,要針對不同個體偏好及差異化需求,實現吸引公眾主動趨向其精神感召與文化引領。短視頻平臺通過算法推薦系統,可以根據用戶的歷史觀看行為和偏好提供定制化的內容,從而提升用戶的參與度和滿意度。短視頻技術通過提供關于鄉村生活和文化更詳盡的視覺數據,規避了傳統鄉村文化傳播中的地域和時間限制,篩選并推送的文化內容是在排除了無關和過時的信息后,能夠契合不同個體興趣點和聚焦方式,并對不同個體發揮引導、感召和教育的作用,有力地提升了鄉村文化價值在不同群體中的感受性與感染力。
最后,短視頻技術通過其廣泛的覆蓋和快速的信息傳播能力推演預測未來,契合鄉村文化振興的前置性特征,更有利于鄉村文化傳播的效應發揮。這種技術不僅使信息更加透明和易于獲取,而且通過實時反饋機制,增強了文化活動的參與度和互動性,從而在鄉村社區中促進了更廣泛的公眾參與和文化價值的重塑。短視頻的影響力體現在其能夠直觀傳達和強化鄉村地區的文化特色,有助于進行文化保護和鄉村全面振興的價值引導與行為矯正。一方面,通過短視頻展示鄉村地區的真實生活、傳統藝術和手工藝等,加深了人們對傳統文化的理解和尊重。另一方面,鄉村文化活動的組織者可以利用觀看數據、用戶互動和反饋來抽取有價值的洞察,與傳統的文化活動反饋數據比對,梳理出文化活動受歡迎的元素,以此作為未來文化活動規劃的參考依據。短視頻技術對鄉村文化的傳播和振興的預測功能,必將強化組織者和參與者自我糾偏的認知,進而內化為文化自豪感和歸屬感,實現從“文化遺忘”向“文化復興”的轉化。
二、短視頻技術對鄉村文化傳播功能變遷的影響分析
短視頻的低門檻創作與快速傳播能力,已經使得“即時文化展示”成為可能,對傳統鄉村文化傳播方式產生了前所未有的沖擊。短視頻技術不僅改變了信息的流動速度,也改變了信息的接收和處理方式,使得鄉村文化能夠以更直接、更生動的方式呈現于全球觀眾面前。然而,短視頻技術的廣泛應用也帶來了“數字監控”的普遍現象,時刻潛藏著個人隱私泄露的風險。更重要的是,短視頻技術的主導地位可能無意中弱化了地方文化的多樣性,成為鄉村文化傳播功能建構的潛在破壞力和解構性力量。
首先,短視頻技術的快速演化,不僅引發了鄉村文化傳播中價值構建方式的轉移,也對傳統的“面對面交流模式”形成了前所未有的沖擊與解構。短視頻的特征不僅體現在其“即時性”和“廣覆蓋”上,而且在于其從簡單的娛樂工具到深度文化傳播媒介的轉變,引入了一種新的質態,即利用視覺效果強化的方式對未來文化傳承的預測與構建,導致鄉村文化傳播的“面對面交流模式”逐漸轉向“虛擬互動模式”和“數字內容承載”。同時,傳統模式中為特定目的而創造的文化節目和活動,在新技術的作用下,難以保持其原有的地域限制和影響力。盡管傳統的鄉村文化價值仍有其不可或缺的功用,短視頻技術刻錄下的鄉村生活場景及其變化過程展現出更清晰的價值邏輯與發展趨勢。短視頻使得鄉村文化的傳播不再依賴傳統的地域和時間限制,而是通過創新的表現形式和全球性的觀眾接觸,從而強化了鄉村文化的傳播效果和社會價值的現代轉譯。
其次,短視頻技術的普及和應用,不僅引發了鄉村文化傳播方式的轉移,也對傳統的文化傳遞模式形成了前所未有的沖擊與解構。短視頻的特征不僅體現在其快速、直觀的傳播能力,而且在于其從單向傳遞到互動參與的轉變,引入了一種新的質態,即強大的視覺沖擊力和參與度對鄉村文化價值的預測與構建。導致傳統的文化教育模式的關鍵功能逐漸轉向更加現代化的“數字化承載”。同時,傳統模式中為特定文化保護而創造的故事性細節,在新技術的作用下,難以保持其原有的影響力和功能,因為短視頻帶來的全景展示和即時性使得其細節無法如過去那樣構造或保持。盡管鄉村的傳統文化和故事仍有其不可或缺的角色,但短視頻刻錄下的鄉村生活及其變化過程展現出更清晰的文化邏輯與發展趨勢。這種“合規律性”的趨勢,因為有了短視頻的視覺和情感支撐,而更易被社會廣泛接受和認同。短視頻技術通過可視化的方式,實現了文化價值與現代傳播技術的統一,讓鄉村文化在新時代中煥發新生,同時也提供了一個關于如何保護和傳承鄉村文化的新視角。
最后,短視頻技術的普及和依賴已經改變了鄉村文化傳播的核心機制,導致價值傳遞的工具理性化。這種依賴弱化了鄉村社區成員的主體地位,對鄉村文化的傳統故事模式形成了前所未有的沖擊。在信息爆炸的時代,內容的真實性并不總是可靠的,容易讓人們產生過度依賴視覺信息的錯誤判斷。盡管短視頻平臺能夠通過算法推薦系統揭示消費趨勢并精準定位用戶興趣,有效推廣鄉村文化和特色,但傳統鄉村文化傳播中的“人際互動”和“口耳相傳”的故事模式,仍有其不可替代的社會精神和文化價值。這些傳統方式在鄉村地區的人類精神價值世界中具有深遠的影響力和支配作用,短視頻技術尚未能完全取代它。然而,隨著短視頻技術在鄉村全面振興中的廣泛應用和廣受贊譽,它正逐漸被視為一種全能的“數字神器”。短視頻通過強大的數據分析能力,提供了一種似乎更安全、更高效的文化傳播“新模式”,從而使得鄉村文化的每一個細節都能被捕捉和放大,但同時也使得鄉村的個性化文化故事難以保持其多樣性和獨特性。
三、鄉村文化傳播功能建構的短視頻思維與方法
盡管短視頻技術不能被完全神化,但其從簡單的娛樂工具到深刻的文化傳播介質的轉變,正深刻地影響和改變著鄉村文化傳播功能建構。短視頻對傳統鄉村文化傳播的“祛魅”作用更加突出,其所揭示出的新文化傳播規律與趨勢不斷影響著人們的價值選擇與行為方式。傳統鄉村文化傳播模式依然重要,但遠不足以適應短視頻技術帶給文化傳播領域的變革。為此,確立短視頻思維、理念與方法,讓“視覺故事”發聲,推進鄉村文化傳播功能建構,是短視頻技術背景下的必然要求。
第一,確立短視頻思維,充分利用短視頻的高傳播性和互動性對鄉村文化傳播的價值演化規律的揭示與預測,彰顯短視頻在鄉村全面振興領域的人文價值建構功能。短視頻作為一種新興的媒體形式,其快速、直觀的特性使得其在鄉村文化傳播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影響力。既然短視頻產生的“視覺沖擊力”和“即時互動”的價值形態將在現代傳媒時代發揮巨大的影響力與作用力,那么,更應該重視短視頻內容的策劃與制作,厘清內容創意的創新和質量過程,梳理觀眾的反饋與互動,從而更精準地把握短視頻在鄉村文化傳播功能建構中揭示出來的價值演化規律與趨勢。具體而言,作為鄉村文化傳播的執行主體,文化傳播者和內容創作者應更加重視短視頻平臺的選擇與內容優化,保障鄉村文化傳播的質量和廣度,深化使用短視頻的實踐,總結、評估、系統分析觀眾數據及其反饋,并進一步提出強化短視頻內容創新的措施。一是創作者要成為短視頻的“策劃者”,轉變傳統的長篇幅敘述為符合短視頻特性的快速吸引用戶注意的內容,整合文化、社會、教育各個領域的知識點,留存富有教育意義和文化價值的短視頻信息,為實現文化傳播提供保障。二是創作者要成為短視頻的“創新者”,從單一的展示升級為互動式的內容分享,將視頻內容與公眾生活更緊密關聯起來,更加注重挖掘地方文化的獨特價值,提高內容的吸引力和教育意義。三是創作者要成為短視頻的“推廣者”,主動推廣具有文化引導力的短視頻內容,展開基于短視頻平臺的趨勢引領與價值引導,提升公眾對鄉村文化的認同感,擴大鄉村文化在數字媒體環境下的影響力。
第二,樹立短視頻共享共創的理念,使自由共享的短視頻內容引領鄉村文化的現代化轉型。短視頻技術通過其易接入性和高互動性,打破了地理和物理限制,讓鄉村文化的元素得以在更廣闊的平臺上展示,從而加速了文化價值的現代傳播與重塑。短視頻平臺的全覆蓋特性讓全社會看清了鄉村文化的各個細節,有效推廣了鄉村文化的價值構建功能。當鄉村生活的每一個角落都可以通過短視頻得以真實呈現時,人們不再需要依賴過去籠統或模糊的描述,而是可以直接觀察和體驗鄉村的真實狀態,很大程度上促進了文化自信和文化傳承。政策制定者需要改變以往單向度的文化推廣思維,更加注重短視頻內容的真實性和教育價值的甄別與權衡。在充滿活力的短視頻中,那些能夠增強公眾對鄉村文化價值的認知、提高社會對鄉村文化認同感、激發年輕人參與鄉村全面振興興趣的內容,才能被認為是具有高價值的信息。政府和文化部門應圍繞鄉村文化振興的核心使命提供支持,選擇能夠深化公眾對鄉村文化重要性的理解、激發創造和保護鄉村文化動力的短視頻內容進行主動推廣。
第三,完善短視頻傳播策略,利用其豐富的視覺效果和廣泛的用戶接觸面,使之成為鄉村文化價值正向表達的工具。短視頻的快速傳播能力幫助鄉村故事和文化得到更廣泛的認知和欣賞,從而有效化解傳統鄉村文化在現代社會中可能被邊緣化的風險,引領鄉村文化的現代轉型。在短視頻盛行的新媒體時代,其直觀和互動性讓用戶能夠深入了解鄉村生活的每一個細節,顯著地壓縮基于傳統媒體的鄉村故事的構建空間。當鄉村生活的細節通過短視頻實時呈現時,編織或夸大故事的需求自然減少,但這也提出了一個新的挑戰:如何在真實展示的同時,依然保持鄉村文化的獨特性和吸引力。政策制定者和文化工作者應利用短視頻作為信息的樞紐,不斷優化內容創作和傳播方式,主動推送包含教育性、娛樂性和信息性的高質量短視頻內容,強化鄉村文化的價值觀念和美學特征,提升公眾對鄉村全面振興活動的認同感和參與度。
第四,堅持短視頻平臺的工具理性服務于鄉村文化振興的價值理性目的,避免陷入“內容淺顯化”及“觀看率依賴”的困境。盡管短視頻已經展示出前所未有的傳播效率和廣泛的覆蓋能力,為鄉村文化傳播提供了即時和動態的內容展示,但仍需謹慎地對待其影響力。短視頻的功能再強大,也不能完全依賴其指導。要利用短視頻技術來升華社會公眾的認知和理解,而非迷失于表面的娛樂效應,讓內容的淺層化支配鄉村文化的傳承。短視頻的關鍵在于平衡“娛樂吸引力”與“教育信息價值”。在短視頻的應用問題上,對鄉村文化主體性的強調始終應當放在首位。倘若過于追求點擊率,并在其影響下忽視內容的深度和文化價值,那么以鄉村文化傳播為特征的文化價值構建必將受到限制。因此,短視頻技術背景下鄉村文化傳播方式的轉換,并不是從一個極端走向另一個極端,而是要改變過去單一維度的“娛樂依賴”,使之走向“娛樂”與“教育”的有機融合,相互觀照與證成,最終促進“娛樂性”價值與“教育性”價值的統一,進而有效地推動鄉村文化振興和可持續發展。
四、結語
短視頻不僅僅是技術革新的產物,更是社會文化動態的一部分,它在重塑鄉村社區的思維、工作與生活模式方面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這種影響力延伸至鄉村地區的每一個角落,促使傳統與現代的價值觀在數字化浪潮中相互碰撞與融合。作為信息載體,信息內容生產和信息內容服務始終是短視頻應用競爭的核心因素。[3]然而,這也帶來了對鄉村社區主體性的挑戰和重構需求。鄉村地區的居民需要找到適應這種新興傳播媒介的方法,在保留地方特色和傳統價值的同時,利用新工具來增強自身的可持續發展能力。最終,必須謹慎地平衡短視頻帶來的便利與其可能造成的社會影響。通過教育和適當的政策引導,可以最大化短視頻的正面影響,確保其成為促進鄉村全面振興和文化傳承的橋梁,而非單純的信息洪流。
[本文為福建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2022年年度項目“全方位推進福建省城鄉公共文化服務一體化高質量發展超越研究”(項目編號:FJ2022XZB065);福建省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2024年度一般項目“‘兩個結合’在青年群體中的實踐樣態與理論闡釋研究”(項目編號:FJ2024XZB013)的階段性成果]
參考文獻:
[1]魏景霞.鄉村短視頻中的非理性敘事及其矯正路徑[J].新聞愛好者,2023(9):110-112.
[2]楊丹.“三農”自媒體短視頻內容特色與傳播策略研究[J].新聞愛好者,2023(12):101-103.
[3]劉鳴箏,張鵬霞.短視頻用戶生產內容的需求及滿意度研究[J].新聞與傳播研究,2021(8):77-94.
作者簡介:官文娟,閩江學院圖書館副研究館員(福州 350118);范五三(通訊作者),復旦大學新聞學院博士后(上海 200433),福建理工大學副教授(福州 350118)。
編校:董方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