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網絡文學積極投身海外市場,成為中華文化“走出去”的新增長點。但盜版侵權現象的存在,嚴重制約了其在海外市場的開拓與發展。網文海外版權保護問題的產生是多種因素交織的結果。借助新技術追蹤侵權行為、減輕企業維權負擔、因地施策,是因應之策。

近年來,中共中央、國務院相繼出臺《關于推進實施國家文化數字化戰略的意見》《“十四五”文化發展規劃》等政策文件,旨在推動具有中國特色、承載中國文化價值的產品走向國際市場。在此背景下,網絡文學憑借自身豐富多元的題材、獨特的文化魅力以及龐大的作品存量,積極投身海外市場,成為中華文化“走出去”的新增長點。然而,在網文出海呈現繁榮景象的同時,版權保護問題卻逐漸凸顯,亟待深入分析其原因并探尋有效的因應之策。
隨著全球化進程加速以及互聯網技術的迅猛發展,中國網絡文學在海外市場取得了顯著發展,實現了從向海外出版機構售出版權,到網絡文學翻譯平臺大量涌現,再到近五年海外傳播產業鏈逐步成熟的轉變,完成了從作品出海到生態出海的重要轉型。根據中國作家協會網絡文學中心數據,2021年我國網文出海作品數量已達上萬部,海外受眾接近1.45億人,遍及世界150多個國家和地區,海外市場規模突破30億元。隨著網文出海的繁榮,大量優秀作品不斷涌現并走向海外市場,但同時也吸引了盜版侵權者的目光。為獲取流量和利益,盜版侵權者無視版權法規,未經許可授權大量翻譯與傳播中國網文作品。艾瑞咨詢統計數據顯示,僅以上海閱文集團旗下網站“起點中文網”排名前100部的網文作品為例,遭受海外流量排名前10的盜版網站的侵權盜版率就高達83.3%。相較于對網文內容的直接侵權,網文IP周邊衍生產品由于涉及設計、生產、銷售等多個環節,維權復雜性與難度更大,侵權現象更為嚴重,極大損害了網文企業及相關權利方的合法權益,嚴重制約了其在海外市場的進一步開拓與發展。
梳理網文海外版權保護問題的外在表現,不難發現,這些問題的產生是多種深層次原因相互交織的結果。
其一,侵權識別困難?;ヂ摼W技術在極大拓展網文傳播方式的同時,也因其虛擬特質,為侵權主體的身份隱匿創造了條件。這一困境在網文出海中尤為凸顯。與國內相比,海外網絡環境下有更多種類的代理服務器等工具可供侵權人選擇用以偽裝IP地址,使得侵權人可以更加輕松地在不同的地區和網絡環境中實施侵權行為,逃避監管與打擊。這不僅增加了網文企業發現、識別侵權行為的難度,也給后續行政機關的調查和執法工作帶來了阻礙。
其二,維權成本高昂。版權制度法規專業性較強,且不同國家的版權保護規定與要求存在差異。網文企業在進行維權時,一方面需要花費大量時間和精力去了解當地的版權制度與政策,明確版權維權舉報方式、程序與方法,并準備提交符合當地標準的證據資料——此過程涉及信息與證據資料的搜集、翻譯以及協調溝通、交通等各種費用支出;另一方面,一旦提起訴訟,通常還需要支付高昂的律師費用,聘請國外專業化法律團隊,獲得相應訴訟代理服務支持,同時還要面臨漫長的訴訟周期以及不測的敗訴風險。因此,很多網文企業遭遇侵權后,往往會因為高昂的維權成本而選擇放棄自身合法權益。
其三,各國立法迥異。版權保護具有地域特色,如美國、歐盟等地,雖然版權保護水平較高,在法律體系、執法力度及民眾版權意識等方面均較為完善,但成本也相應較高。根據美國版權法要求,前置性的版權登記是版權人主張法定損害賠償的必要條件,而我國版權登記為自愿,對版權人勝訴并獲賠償的影響相對較小。
借助新技術,有效追蹤識別侵權行為。我國企業應強化區塊鏈、人工智能等數字版權追蹤與監控技術的研發與應用,實現對海外網絡及應用商店侵權行為的智能追蹤監測與識別。在版權確權追蹤層面,利用區塊鏈技術的公開透明、不可篡改特性,將網文作品的權利歸屬、授權使用等信息即時存證在區塊鏈上,并分配唯一的哈希數字版權標識,作為網文作品與作者的唯一對應依據。當網文作品在海外網絡或應用商店傳播、流轉時,相關信息均會記錄在區塊鏈上,由此實現對網文作品全生命周期的可追溯式監控管理。在版權侵權識別層面,立足人工智能侵權識別模型的開發,建構包含多種語言和文化背景的大型訓練數據集。該數據集不僅涵蓋多種類型的網文作品,還包括各種侵權案例,尤其是海外常見的侵權模式和偽裝手段的實例。通過該數據集的深度學習,人工智能模型將能更有效地識別具有地域特征的侵權行為。與此同時,基于海外網文作品可能涉及的不同主題、情節、人物特征以及文化元素等,還可以開發先進算法并將其嵌入人工智能模型之中,以提高模型對復雜侵權行為的智能識別精度。一旦識別到對網文作品的侵權行為,人工智能模型可以立即進行分析研判并向權利人發出預警信號,便于其快速鎖定與保留證據。
多措并舉,減輕網文企業維權與糾紛應對負擔,具體包括以下三個方面:一是鼓勵保險機構開發并推廣海外版權侵權損失險、版權侵權責任險、版權許可保險等保險業務品種,將版權訴訟辯護費用、敗訴所需支付的賠償費用、專家證人費用等納入保險范圍,保證網文企業有足夠的財務支撐以應對高昂的維權成本。二是加強海外法律援助體系建設。搭建海外版權保護信息服務平臺,持續收集與發布網文出海重點地域的相關版權制度、維權案件等實務信息,降低網文企業的信息獲取成本。組建由資深專家和國內外專業律師組成的專家庫,為網文企業提供海外版權風險調查、版權海外布局、版權維權與訴訟應對的專業支持,減少網文企業在海外搜索、尋求版權保護的專業咨詢或服務資源的成本。三是積極發揮網絡文學行業組織在引導與支持網文企業應對海外版權糾紛方面的作用,促成同領域企業成立網文出海版權糾紛應對聯盟。一方面,可以整合應訴資源、共享信息,一定程度上分攤應訴費用,減輕單個企業的應訴負擔;另一方面,可以通過聯合應訴,共同與侵權人抗衡,增加海外版權訴訟贏面。
因地施策,針對性做好出海所在國的版權保護工作。網文企業在出海之前務必深入研究目標國家和地區的版權保護制度,并擬定針對性的版權策略,實施相匹配的版權保護舉措。如在美國、歐盟等版權保護水平較高的區域,企業應深刻認識當地版權訴訟流程以及對證據保存、版權登記的嚴苛要求,提前構建完善的證據保存體系,確保在遭遇侵權糾紛之時能夠迅速呈獻有力證據。在東南亞的新加坡等版權保護建設相對完備的國家,企業應積極與當地的版權管理機構、法律機構、網絡文學平臺以及創作者等開展合作,攜手打擊侵權行為,推動網絡文學市場的良性發展。對于尚未加入《伯爾尼保護文學和藝術作品公約》的國家,企業可配合政府的文化交流活動,參與舉辦版權保護研討會等,助力當地版權保護意識的提升。
(陳超系南京理工大學國防知識產權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員;本文獲江蘇高?!扒嗨{工程”項目支持)
編輯:張鈺梅" " zhangclaire08@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