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毒品危害的赤裸呈現、以身入局的瘋狂報復、拳拳到肉的打斗場面、過山車一般的反轉設計,加之張家輝、阮經天“影帝級”的表演,這些讓電影《重生》贏得不俗反響。
“做局與入局”貫穿了該片的始終。從影片甫一開場,毒販們設局用啤酒讓張耀的妻子阿玉染上毒癮,到張家輝所飾演的張耀與阮經天所飾演的緝毒隊長安渡暗中合作以聯手做局鏟除毒害;再到安渡以張耀為棋子做下局中局,最后再次反轉才發現“局中更有局中局”……而躬身入局者,不僅有類似于安渡的“野心家”,還有那些張耀等被毒品所毒害的家屬們。故此,從整體結構、情節設定而言,影片劇本的打磨確實費了一番心思。在細節方面,影片也有值得一提之處。就算是簡單的白描手法,也能以細節展現出毒品給吸毒者自身及家庭帶來的罪惡與危害。與之相對的,是毒販與“保護傘”相互勾結的肆意狂歡——截然不同的人生背后,讓觀影者很快就直觀感受到毒品的危害,對毒販的憎恨之情也油然而生。此外,為了營造更酣暢淋漓的觀影感覺,影片在打斗的動作設計、槍戰的視覺效果方面下了不少功夫。
然而,影片的短板顯而易見,尤其在一些情節的銜接方面過于刻意、過于用力,三番五次、絮絮叨叨,難免會影響流暢感。比如一而再、再而三地用上“我來跟你講講我(我們)的故事”,緊接著生硬地插入一段回憶,似乎只有如此才能印證反轉的可行性。一些超乎常理的設定也讓人難以理喻,某些生硬設置拉低了整體水平。
所幸,影片中“影帝級”的演技彌補了一些欠缺,無論是張家輝所飾角色假扮黑幫之子沙旺展現出的癲狂與暴力,還是阮經天所飾角色黑暗心理的扭曲呈現,都將人物形象立體呈現,成為影片的加分項。而張耀在穆坤彌留之際告知“我不是你的兒子”及其子已死的真相,完成對毒梟的“最后一擊”,這種冷酷的報復與穆坤的無力感形成鮮明對比,可以說“滿滿都是戲”。
影片如“棋局”,只是一些人將自己作為“棋手”,將他人作“棋子”生殺予奪,即便到垂死也絲毫沒有悔罪意識,比如,有些角色奉行所謂的“叢林法則”——“只要你有權有勢,任何人都能被你踩在腳底下”。受迫害的人難道永遠無法成為“棋手”嗎?不過,在影片中,他們最終賭上自己的一切,甘愿成為一顆顆的“棋子”,挑戰毒販及背后的“保護傘”。令人印象深刻的一幕是受害者家屬們在下水道中默契搬運炸藥和待銷毀的毒品,一起完成“最終的報復”,通過個體特寫和前后對比,告訴觀眾們原來鋪墊早已埋在影片之中。
在以暴制暴、小人物聯手“逆襲”的敘事之下,劇情迎來終章。但影片中毒品問題的根源并未解決,有限的查禁力度、巨大的利潤空間,依舊是毒梟、黑警滋生的土壤。倘若源頭沒有根絕,毒品的罪惡生意不會就此終結。如何讓逝者安息、生者奮進?“破局”,要思考的還有很多,要做的還有很多。
編輯:張宏羽" " zhanghongyuchn@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