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中央一號文件錨定推進鄉村全面振興、建設農業強國目標,為做好今年“三農”工作指明了方向。文件通過技術、政策、人才多維度布局,推動農業機械向智能化、綠色化、高效化方向升級。這些要求不僅服務于糧食安全與農業現代化,還為農機行業帶來新的發展機遇。在“推進農業科技力量協同攻關”等部分,特別提出“推動農機裝備高質量發展,加快國產先進適用農機裝備等研發應用”部署要求,充分體現了黨和國家對農業機械化的高度重視。未來,我們應繼續深化對農業機械化重要性的認識,不斷探索和創新河南農業機械化發展模式,為農業強國建設奠定堅實的基礎。
一、農機裝備制造業的技術變革
(一)農機智能工廠技術的發展
智能工廠實現了生產過程的智能化、柔性化以及高效化。這種生產方式不僅提高了生產效率、降低了生產成本,還顯著提升了產品質量和市場競爭力。2025年中央一號文件提出,農機裝備要科技創新。目前農機市場需求出現多樣化、高端化趨勢,要求產品質量可靠,智能化技術水平高。農業裝備智能工廠技術的發展成為這一變化的核心驅動力。洛陽一拖公司新型輪式拖拉機柔性智能工廠,作為中國首批卓越級別的智能工廠,技術水平在國內處于領先地位。通過桁架機械手和高檔數控機床,實現了關鍵零部件的自動線加工生產。集成MES(生產執行系統)、PLM(產品生命周期管理)、ERP(企業資源計劃)等信息技術控制和管理智能工廠制造過程,提升了生產效率和產品質量,實現了多系列、多機型的精益生產,滿足了市場多樣化需求。
(二)河南省農機智能工廠發展趨勢
第一,將物聯網、大數據、云計算等先進技術深度整合至農機裝備的設計、制造及管理環節,以實現生產過程的全面數字化與智能化。第二,引入柔性制造、計算機集成制造以及虛擬與網絡制造等技術,使農機裝備制造業能夠迅速應對市場變化,滿足個性化和小批量生產的需求。第三,智能工廠的建設和運營需要大量具備農機技術與智能制造知識的復合型人才。河南農業大學、河南科技大學以及國內多家高校相繼開設了農業智能裝備工程專業,將為農機裝備制造提供人才支撐。同時也要求高校產教融合、優化課程設置,培養適應智能工廠需求的專業人才。第四,政府會出臺相關政策,提供資金、稅收等方面的優惠政策,鼓勵和支持農機企業建設智能工廠。農機裝備智能制造技術要根據產品類型、企業實際積極推廣、逐步推進,打造不同代表性的應用場景。第五,在全球化背景下,各國在智能制造領域的技術、經驗和資源各具特色。因此,應加強國際合作與交流,以實現優勢互補,共同推動智能工廠技術的創新與發展。
二、河南省農業機械化生產技術發展現狀
作為農業大省和農機利用大省,河南省的拖拉機、配套農機產量位居全國第一,農機總動力位居全國第二,稻麥聯合收獲機、玉米收獲機、花生收獲機產量位居全國第一方陣。農機裝備制造是河南省28個產業鏈中發展較好的產業之一。特別是洛陽一拖的輪式拖拉機柔性智能工廠,顯著提升了生產效率和質量,標志著河南省農機生產技術的重大進步。智能化生產將加強河南省在農業機械化領域的領導地位,并為全國農業現代化提供技術與產業支持。
近年來,河南省農業機械化的技術創新取得了顯著成效。2023年,全省農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率已達 88.1% ,高于全國平均水平14個百分點。小麥生產、玉米生產、花生生產基本實現全程機械化。全省試點推廣農機自動導航系統4000余臺,北斗導航輔助駕駛的農機已規模化應用。“河南農機云平臺”上線運行,實現作業面積核算、作業軌跡查詢、農機精準調度和維修服務等。全省擁有農機服務組織1.38萬個,從業人員15.4萬人,其中農機合作社7640家。農機社會化服務領域不斷拓展,服務組織的數量和質量均有顯著增長,有效提升了農機使用效率和作業水平。這些數據不僅展示了河南省在農業機械化方面取得的成就,也預示了其未來發展的巨大潛力。
在農業機械化技術的創新方向中,智能化、綠色化和自動化成為關鍵。河南省率先推廣應用農機管理智能化管理平臺技術,農機裝備具備了信息共享和管理調度、作業信息獲取等功能,極大地提高了生產效率和精準度。在智能化農機裝備方面,積極研發并推廣智能農機,如無人駕駛拖拉機、智能化谷物聯合收獲機、植保無人機和智能節水灌溉系統等。通過物聯網和大數據的應用,農機設備能夠進行實時監控和數據分析,從而優化農業生產流程。自動化、智能化技術的引人不僅降低了勞動強度,還提升了操作的精確性和一致性,確保了農作物種植過程中的高效和穩定。這些舉措不僅改善了農田生態環境,也促進了農業可持續發展。
三、推動河南省農業機械化事業持續健康發展的方向及對策建議
深入貫徹2025年中央一號文件提出的“要推進農業科技力量協同攻關”的要求,以科技創新引領先進生產要素集聚,因地制宜發展農業新質生產力。
(一)推動河南省農業機械化事業持續健康發展的方向
鞏固國家糧食安全基礎是農業機械化技術創新的自標和方向。在河南省農業機械化發展的探索過程中,提升糧食生產機械化水平仍然是重中之重。為達成此目標,必須持續推動耕地質量提升工程。同時,加速選育適宜機械化作業的糧食品種,促進良種與良機的協同發展。此外,還需著力解決機械收獲、高效植保、產地烘干、秸稈處理等環節的技術難題,將糧食作物機收減損工作常態化,以突破主要農作物生產全程機械化的瓶頸,提升經濟作物機械化生產關鍵環節和關鍵技術裝備問題上的技術支撐和裝備保障。此外,還應培育和壯大農機社會化服務組織,通過作業補貼、購買服務、培訓指導等方式,鼓勵引導農機合作社等農機社會化服務組織承擔糧食生產示范區域農機作業。
(二)推動河南省農業機械化事業持續健康發展的對策建議
一是強化科技創新。隨著物聯網、人工智能等技術的成熟應用,智能農機裝備是農業機械生產的趨勢。二是推動綠色農業機械化生產技術的應用,堅持綠色生產、環境友好發展理念,建設美麗中國、美麗河南。三是加大對農機裝備技術研發的投資,促進新一代信息技術與先進制造技術的深度融合。四是強化人才培養和引進。農業機械化的發展需要大量高素質的技術和管理人才,應加強與高校、科研機構的合作,重視智能農機裝備人才的培養,以“育才 + 引才”為核心,為農業機械化發展提供堅實的人才支持,助力農業農村現代化。五是強化政策支持。鼓勵和支持農機企業進行技術創新和產業升級,通過財政補貼、稅收優惠等政策措施,降低企業的創新成本和風險。同時,加強規劃引導和市場監管。
總之,提升農業裝備技術水平和增強現代農業創新效能是一個系統工程,需要政府、企業和社會各界的共同努力。只有不斷加強科技創新、人才培養和引進、政策支持,才能持續增強現代農業創新效能,推動中國農業機械化事業持續健康發展,為推動鄉村全面振興和農業農村現代化作出更大貢獻。
[責任編輯:朱松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