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圖分類號:G527 文獻標志碼:A
新質生產力超越了傳統生產力的概念范疇,是新一輪科技革命爆發、生產要素創新性配置、產業深度融合升級所催生的一種先進生產力質態。自2023年9月習近平總書記在黑龍江考察期間首次提出“新質生產力”一詞之后,其理論內涵、價值意蘊和實踐作用不斷深化。在2024年2月召開的二十屆中央政治局第十一次集體學習上,習近平總書記明確論述了新質生產力的概念內涵、顯著特點和具體要求,并強調要依據新質生產力的發展要求,“完善人才培養、引進、使用、合理流動的工作機制”[1]??傮w來講,新質生產力呈現出社會生產力發展的新標準、新結構和新趨向,具有更高質量、更高科技水平、更高生產效率、更加綠色低碳的發展要求,著力凸顯信息化、數字化、智能化、高效化、產業化和綠色化的顯著優勢,不僅作用于科技自主創新和產業轉型升級,而且影響著人才培養模式和人們的生產生活方式。在農業領域內,智慧農業、綠色農業、特色農業、農村電商作為農業新質生產力發展的關鍵領域,其現有的農業科技人員在數量、結構和管理機制等方面仍難以滿足發展要求。因此,要以農業新質生產力發展為導向,以《關于進一步加強青年科技人才培養和使用的若干措施》等政策為依據,以智慧農業、農村電商、綠色農業、有機農業等為重點,明確高素質農業科技人才培養的重要作用,不斷提升農業從業者的專業技能、數字素養和創新能力,積極探索一條培養高素質農業科技人才的可持續發展道路。
一、新質生產力視域下高素質農業科技人才培養的價值意蘊
從新質生產力視角看,高素質農業科技人才培養主要針對農業技術推廣人員、農業科技創新人員、農業創新創業人員的系統教育和專業化培養。不斷強化高素質農業科技人才的培養,不僅能夠推動農業農村人才隊伍建設,解決“領軍型”高素質農民缺失等問題,還有助于推動農村產業轉型升級和農村生產技術躍升,為農業經濟發展提供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進一步推動農業農村現代化和農村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一)提升鄉村人才隊伍質量的有效途徑
新質生產力前提是“新”,關鍵是“質”。“新”是新科技、新經濟、新模式、新要素等;“質”是高質量發展、發展方式質變等。就農業領域而言,良種繁育、智慧農機、智能牲畜檢測、“ 5G+ 智慧農業管理”、農產品電商、無人機噴灑農藥、農業災情監測等方面,都是農業新質生產力發展的具體表現形式。顯然,農業新質生產力對農業從業者的知識結構、專業技能、創新能力等方面具有較高要求,迫切需要一批知識結構新、創新創業能力強、綜合素質高的農業“新質”人才?!?]然而,在城市化和工業化進程中,農村知識分子、大學畢業生、青壯年勞動力等紛紛涌入城市,導致農村人口結構老齡化、農村人才質量持續降低。例如,在許多中西部經濟欠發達地區,留守農村的多是老人、婦女、兒童等,這些群體缺乏專業技能且受教育程度低,難以適應農業新質生產力發展的內在要求。在這種情況下,只有培養一大批高素質農業科技人才,才能有效緩解農村“新質”人才缺失問題,從整體上提高農村高素質人才隊伍的質量。
(二)推動農業生產方式變革的重要力量
從發展新質生產力的視角來看,衛星傳感、智慧裝備、遙感技術、智能檢測等新科技手段是推動農業生產方式變革的根本動力,也是提升農業生產效率、優化農業生產要素的重要工具,更是綠色農業、智慧農業、觀光農業等農業新形態發展的重要引擎。農業生產方式變革離不開科技鏈、創新鏈和人才鏈的深度融合,也離不開掌握新質生產工具和先進農業技術的高素質農業科技人才。只有培養一大批“領軍型”農民、農業“科學家”、農村創業者,才能為農業新質生產力發展提供堅實的人才支撐。其一,高素質農業科技人才多是良種繁育、質量檢測、智慧農業、農業電商等領域的從業者和創業者,也是推動農業生產方式變革的重要力量。其二,高素質農業科技人才是農業技術和先進農機的推廣者、傳播者,在先進種植養殖技術、智慧農業生產、農機推廣服務、農田科學管理等農業科技服務活動中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3]由此可見,高素質農業科技人才培養不僅影響著農業新質生產力的培育和推廣,也對新時代農業生產方式變革具有深遠影響。
(三)促進鄉村產業轉型升級的關鍵支撐
隨著新質生產力的培育和發展,鄉村人口結構、社會結構等發生了深刻變化,鄉村產業轉型升級迫在眉睫。如何優化農村社會的一二三產業結構,提高鄉村產業的附加值,成為新時代鄉村振興的重要課題。當前,部分農村地區面臨著產業布局分散、產業特色不明顯、第一產業占比過高、產業附加值低等問題。例如,中西部地區多數農村仍以傳統種植業、養殖業為主,產業同質化程度高,農產品深加工、農村電商、鄉村旅游等產業發展相對滯后。從整體看,鄉村產業結構陳舊、轉型動力不足等現實問題固然與農村產業基礎薄弱、生產要素流失等有關,但關鍵還在于農村地區人才流失嚴重、高素質科技人才匱乏,難以助力具有技術優勢和創新優勢的新興農業產業發展。在此情況下,高素質農業科技人才培養不僅是鄉村振興的重要因素,也是鄉村產業轉型升級的有力保障。
一、新質生產力視域下高素質農業科技人才培養存在的問題
(一)農業科技人才數量有限,人才隊伍結構不夠合理
從發展新質生產力視角看,高素質農業科技人才培養面臨人才數量不足、數字化人才隊伍結構不太合理等現象。根據有關機構發布的調研報告顯示:“目前數字化綜合人才總體缺口在2500萬至3000萬,且在鄉村地區缺口更為突出,這一短缺現象成為數字鄉村建設的一大痛點。”[4]其一,農業生產方式轉變和農村經濟轉型升級,對于農業從業者的數字素養、專業技能和創新能力等方面提出了更高要求。然而,現階段農業科技人才培養仍存在人才總量少、招才引智難、培訓資源少、發展空間小等問題。高校、科研院所等社會機構培養的農業科技人才數量有限,特別是農業類學科帶頭人、農業創新創業人才、農業經理人等行業人才尤為匱乏;在智慧農業、農村電商、農產品加工等新興領域,具備跨學科知識、數字素養和綜合技能的高素質農業人才更為稀缺。其二,農業新質生產力的培育和發展,不僅需要一批參與智慧農業、農機化技術推廣的農業科技人才,還需要大量擅長土壤改良、科學施肥的技術型農業人才。然而,現階段我國農業科技人才培養體系還不夠完善,在培養過程中比較重視數字經濟、智慧農業、農村電商等數字化農業人才培養,在農業減災防災、農作物現代化種植、鄉村生態旅游、農副產品加工等領域,尤其是農產品品種培育、水利工程建設、品牌認證、食品安全、農村電商、家禽養殖、動植物防疫等核心專業崗位[5],仍然面臨著高素質技術型農業人才乏的狀況。
(二)農業科技人才培養質量不太高,科技創新能力不夠突出
農業新質生產力對農村居民的數字素養、創新能力、知識結構、知識視野、綜合素質等有較高要求,但現實情況與政策要求有一定差距。根據2021年發布的《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中國鄉村數字素養調查分析報告》顯示:“農村居民數字素養平均得分比城市居民低 37.5% ,且農民數字素養得分僅18.6(滿分100),比平均值低57%?!保?]同時,高?;蚩蒲性核嘁詫I教育、學科思維等方式開展農業科技人才培養,無法滿足農業新質生產力發展需要。農業類院校在整體布局、產教融合、跨學科教育、“雙師型”隊伍建設等方面仍存在一些短板,高端農業科技人才大多集中在層級較高的農業類高?;蛳嚓P科研院所,從而導致農村基層科技人才不足。另外,高校、企業及科研院所在農業高素質人才培養中,存在產教融合、科教融匯的機制不完善,產學研用的協同程度不夠,無法持續為農業類科技人才提供完善的實習實訓體系、創新創業項目等,導致農業科技人才培養質量有待提高。例如,部分農業類院校的專業設置和學科建設在智慧農業、良種繁育、農業物聯網等領域涉及較少,與農業類企業的人才培養合作力度不夠。一些農業科技類企業的研究成果轉化機制還不夠完善,普惠金融服務、創業孵化基金、農業創新平臺等方面的發展較為滯后,無法為高素質農業科技人才提供良好的科研、創新和創業平臺。[7]
(三)人才管理保障機制不夠健全,評價激勵機制不夠完善
近年來,全國許多省市高度重視農業科技人才招引工作,實行了住房補貼、科研補貼、信貸支持等優惠政策,為農業科技人才提供了科研項目經費、創業項目啟動資金、科研人員特殊津貼等待遇支持。例如,《重慶市鄉村人才振興行動實施方案(2025—2030年)》明確規定:“實施產業服務團選派項目,按照‘一鄉鎮一特色產業一服務團’的方式,每年選派100個左右團隊、1000名左右專家深人鄉村振興一線服務,并給予每個團隊5萬~20萬元經費資助?!保?]但整體而言,高素質農業科技人才的管理和激勵機制仍需完善,全國農業科技人才服務平臺、農業科技人才資源庫、農業科技人才專家庫等建設相對滯后;農業科技人才管理數字化程度較低,大數據、云計算、用戶畫像等數字技術在農業科技人才資源開發中應用不足。對于高素質農業科技人才的職稱評定、職級普升、創新創業、人才選拔等機制仍不太完善,一定程度上制約著農業科技人才投身農業經濟、農村發展的積極性。例如,農業科研經費投人存在缺口較大、片面強調職稱和學歷等不良傾向;農業職業技能大賽、農業技能比賽等活動舉辦較少,農業技能大師工作室、“農業科研項目 + ”、“高技能人才 + 科研人員”培養等還在探索階段,導致高素質農業科技人才隊伍建設缺乏有力支撐。
三、新質生產力視域下加強培養高素質農業科技人才的對策建議
(一)壯大高素質農業科技人才隊伍規模,增強人才選拔集聚效能
一要以農業類普通高校、涉農類職業院校、農業科研院所等為主要依托,以農業龍頭企業、農業創新企業等為主體力量,以農村合作社、家庭農場等為補充,建立多元參與、產教融合的高素質農業科技人才培養體系,做大農業科技人才隊伍的“增量”。二要以發展農業新質生產力、農村經濟轉型升級等為切入點,以農業減災防災、冷鏈加工、動物疫病防控、農獸藥檢測、飼料檢驗等領域的高素質科技人才為依靠,優化農業科技人才隊伍的“存量”?!蛾P于加強新時代農業農村高技能人才工作更好支撐加快建設農業強國的意見》明確提出:“加強糧油等重要農產品產業、耕地建設、農機作業服務、農業防災減災救災、動植物疫病防控等領域的高技能人才隊伍建設?!盵9]為此,不同地區要因地制宜地完善農業科技人才培訓機制,重點培養當地緊缺的智慧農業、農業減災防災、種子質量檢測、良種繁育等農業科技人才。三要以《關于進一步加強青年科技人才培養和使用的若干措施》為主要依據,健全高素質農業科技人才培養和招引機制,吸引更多大學畢業生、農業科研團隊、“新質”農業人才參與鄉村建設,不斷壯大農業科技人才隊伍;鼓勵基層農技推廣機構通過定向培養等方式,吸引具有較高素質和專業水平的青年人成為農技人員;充分發揮科技特派員作用,以“傳幫帶”模式培育更多本土新型職業農民。[10]
(二)健全產學研用一體化協同育人模式,提高人才科技創新能力
在鄉村全面振興背景下,要以發展農業新質生產力、農村經濟轉型升級等為著力點,把握產教融合、科技創新和人才培養的交會點,構建產學研用一體化的高素質農業科技人才培養體系。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的《鄉村全面振興規劃(2024—2027年)》明確提出:“強化農村職業教育和成人教育,加強農村數字人才、電商人才培育?!盵11]當前,農業類院校、科研院所等要以區域農業發展現狀、鄉村產業升級等為出發點,圍繞數字鄉村、智慧農業、良種繁育、土壤改良、科學施肥等人才短缺的專業或領域,制定高素質農業科技人才培養計劃和具體舉措。同時,以職普融通、產教融合、科教融匯等為出發點,探索區域性教育集團、中國式學徒制、創新創業孵化中心等高素質農業科技人才培養的有效方式。例如,探索“工學一體化”“ 1+X ”“校內設廠”“廠內設?!钡绒r業科技人才培養方式,實施農業科技帶頭人培訓計劃、“領軍型”農民培養計劃、“耕耘者”振興計劃、“雨露計劃 + ”等農業科技創新項目,促進教育鏈、創新鏈和人才鏈的高度融合,切實培養一批懂農業、能創新、會創業的高素質農業科技人才。此外,以現代農業示范基地、農業科研中心、高新農業創業園等作為平臺,實施農業科研項目、創業項目、農旅融合項自等,著力培養兼具創新能力和數字素養的領軍型農業科學家、農業學科帶頭人以及高新農業創業者。
(三)打造數字化農業人才服務管理平臺,完善人才評聘激勵機制
以農業新質生產力發展為實踐導向,構建全鏈路交互、數字化運營、全要素鏈接的高素質農業科技人才服務管理系統,實現農業科技人才培養、服務和管理的可視化、智慧化和精準化。例如,以高素質農業科技人才的培養、引進、任用、評價等為重要內容,建立動態化、精準化的人才管理服務平臺;以專業特長、從業經驗、科研成果、知識結構等為重要內容,建立農業科技人才數據庫、專家庫等,精準把握和評估農業人才資源狀況,切實增強高素質農業科技人才的供需匹配度。同時,完善農業農村職業分類機制和職稱評價標準,健全農機作業與維護、動植物疫病防控、農業減災防災、農獸藥檢測、飼料檢驗等領域的職業資格認證和職稱評審制度,拓展農業科技人才的職業發展空間。另外,強化農業人才隊伍建設,完善農業人才培養及其評聘激勵機制。2025年中央一號文件中明確提出:“實施鄉村振興人才支持計劃,加強農民技術技能培訓,壯大農村各類專業人才和實用人才隊伍?!保?2]例如,暢通農業科技人才的職業發展、創新創業、技能培訓等渠道,尤其在崗位聘任、職務晉升、薪酬待遇等方面向農業科技人才傾斜;還可以將高素質農業科技人才配置作為農業農村項目招標或評優的重要標準,力求為農業科技人才提供廣闊的發展空間。國有企業或事業單位要以崗位競聘、聯合攻關、項目合作等方式,持續引進高素質農業科技人才,有力推進農業新質生產力的高質量發展。
參考文獻:
[1]中共中央黨史和文獻研究院編.二十大以來重要文獻選編(上)[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24:740.
[2]侯冠宇,張震宇,董邵偉.新質生產力賦能東北農業高質量發展:理論邏輯、關鍵問題與現實路徑[J].湖南社會科學,2024(1):69-76.
[3]王系,張一峰,薛晨霞,等.農業科研院所青年人才培養機制研究:以江蘇沿江地區農業科學研究所為例[J].農業科技管理,2023(1):87—90.
[4]人瑞人才,德勤中國,產業數字人才研究與發展報告(2023)[M].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23:4.
[5]伍萬云,褚衛東,王雅雯,等.鄉村振興視域下欠發達區域農業科技人才隊伍建設研究[J].生產力研究,2022(6):71-77.
[6]中國社會科學院信息化研究中心編.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中國鄉村數字素養調查分析報告[R].中國社會科學院信息化研究中心(CIS),2021.
[7]張海鵑,劉超,吳云超,等.吉林省農業科技人才隊伍高質量發展對策研究[J].農業與技術,2024(14) : 178-180.
[8]重慶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等.重慶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等19個部門關于印發《重慶市鄉村人才振興行動實施方案(2025—2030年)》的通知[Z],重慶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文件,2025:4.
[9]農業農村部關于加強新時代農業農村高技能人才工作更好支撐加快建設農業強國的意見[J].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農村部公報,2024(3):7-11.
[10]李明珍,勞慧敏,田甜,鄉村振興背景下加快浙江省農業科技人才隊伍建設的對策研究[J].湖北農業科學,2022(17):243-246.
[11]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鄉村全面振興規劃(2024—2027年)》[N].人民日報,2025-01-23(001).
[12]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進一步深化農村改革扎實推進鄉村全面振興的意見[N].人民日報,2025-02-24(001).
[責任編輯:潘慧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