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紅色音樂文化作為新時代的一種獨特的藝術形式,承載著深厚的歷史記憶和時代精神,具有豐富的文化內涵和重要的時代價值。它不僅是對中國革命歷史的藝術再現,更是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與創新。紅色音樂文化以其激昂的旋律、深刻的歌詞和強烈的情感表達,喚起了人們對革命歲月的緬懷和對新時代的憧憬。通過創作和傳播紅色音樂文化,我們不僅能夠更好地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和革命精神,還能夠激發全民族的愛國熱情和奮斗意志。同時,紅色音樂文化的繁榮發展也推動了我國音樂事業的進步,豐富了我國多元文化的內涵,促進了不同文化形式的交流與融合。在新時代背景下,紅色音樂文化的創新與發展,不僅是我國文化自信的體現,更是推動社會主義文化繁榮興盛的重要力量。通過紅色音樂文化的傳播,我們能夠更好地凝聚民族力量、增強文化認同,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提供強大的精神動力。
一、紅色音樂文化概述
(一)歷史起源
紅色音樂文化起源于20世紀初的革命時期,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革命根據地廣泛流傳的音樂形式。在那個烽火連天的年代,革命者們用歌聲傳遞著斗爭的信念和力量,如《義勇軍進行曲》《國際歌》等歌曲,激勵著無數中華兒女為革命事業英勇奮斗。隨著革命斗爭的深入和勝利,紅色音樂文化也在不斷發展壯大,涌現出大量優秀的音樂作品,如《東方紅》《軍民大生產》《黃河大合唱》《歌唱祖國》等,成為中華民族精神凝聚力的象征。
在社會主義建設時期,紅色音樂文化繼續發揮著重要作用。隨著國家的發展和人民生活的改善,紅色音樂作品的主題逐漸轉向贊美祖國、歌頌人民、憧憬未來等方面,如《祖國頌》《我的祖國》等歌曲,不僅表達了人民對祖國的熱愛之情,也展示了中華民族自強不息、勇往直前的精神風貌。
進入新時代,紅色音樂文化在傳承與創新中不斷發展,《春天的故事》《走進新時代》《走向復興》《領航》等一批膾炙人口的新型紅色經典歌曲層出不窮。一方面,傳統的紅色音樂作品被不斷演繹和傳承,成為連接過去與現在的精神紐帶;另一方面,新的紅色音樂作品也在不斷涌現,它們以更加多元的形式和更加豐富的內涵,繼續弘揚著革命精神和民族精神,成為新時代紅色音樂文化的新內容。
紅色音樂富有濃烈的愛國情懷和革命精神,不僅在當時那個時代鼓舞了大眾,在今日仍散發著耀眼的光芒。那些經典曲目,無一不表達著對祖國的熱愛與信心,激發了無數中華兒女的愛國熱情,增強了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是中國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二)藝術特點
紅色歌曲蘊含著豐富的革命精神和厚重的歷史文化,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發揮著極其重要的作用「,其歌詞鼓舞人心、旋律激昂動聽,充分表達了中華兒女的民族情懷。這些紅色音樂作品的主題鮮明,以革命斗爭和社會主義建設為核心,傳達出堅定的革命信念和民族自豪感;形式多樣,既有激昂的革命歌曲,也有深情的抒情歌曲,還有豐富多彩的民族民間音樂元素;涵蓋不同歷史時期的內容,音樂作品中蘊含著創作者對革命事業的深厚感情,以及對民族未來的美好憧憬,反映了中國人民在不同時代的奮斗歷程和愛國主義精神。
二、紅色音樂文化的傳承意義
(一)弘揚革命精神,傳承紅色文化
紅色音樂文化在中國近現代革命史和發展史中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對傳承與弘揚愛國主義精神、培養愛國主義情懷具有重要作用。紅色音樂文化可以引導廣大群眾銘記“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的原則,為了更好的生活而持續努力[2]。在中國革命和建設的歷程中,革命精神不僅在革命時期發揮了重要作用,在新時代仍然是激勵中國人民不斷前進的強大精神動力。而紅色音樂,正是這種革命精神最直觀的載體。例如經典紅色歌曲《東方紅》,起源于陜北一首情歌小調,后在抗日戰爭時期被改編成了抗日歌曲《騎白馬》,最終經過再次改編填詞,才正式成為紅色歌曲《東方紅》,不僅表達了中國人民對毛主席的崇敬之意,也體現了人民大眾對革命勝利和國家富強的堅定信心。這首歌曲長盛不衰,這種精神也將永世流傳。
(二)增強文化自信,發揚紅色文化
紅色音樂文化根植于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深厚土壤,具有培根鑄魂的獨特作用,是國家文化軟實力的重要組成部分[3]。同時,紅色音樂文化也是我們向世界展示中國文化的重要窗口,通過國際交流和傳播,可以讓更多的人了解并欣賞到這種獨特的文化形態。
(三)激發愛國情懷,增強民族凝聚力
紅色音樂文化蘊含著豐富的愛國情感和民族情懷。在新時代背景下,這種愛國情懷和民族凝聚力對于我們應對各種挑戰和困難、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具有重要意義。紅色音樂作品的思想積極向上、勵志愛國、自信自強,以促進人民愛國敬業、社會和諧美好、民族團結友愛、國家繁榮昌盛,引導整個社會向好向上向善發展為主旋律[4]。例如,筆者利用駐馬店市泌陽縣王店鎮馮蔣村委土門村紅25軍長征中轉地發生的真實故事創作的紅色歌曲《寄情紅軍柳》,以貼合紅軍精神為主題,以描述紅軍柳為載體,通過現代音樂元素的融人和改編,贊頌紅軍精神,表現軍民魚水一家人的親切場景,在當地廣為傳唱,受到了廣大人民群眾的熱烈歡迎和稱贊,收到了良好的社會效應。
三、紅色音樂文化發展現狀與挑戰
(一)傳統文化與現代文化的融合與創新
紅色音樂文化作為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在與現代文化的融合過程中既面臨著機遇也面臨著挑戰。一方面,現代科技的發展為紅色音樂文化的傳播和創新提供了更加廣闊的空間和更加便捷的手段。通過數字化、網絡化等現代科技手段,可以更加高效地傳播紅色音樂文化,讓更多的人了解和欣賞這種獨特的文化形態。同時,現代音樂創作理念和技術的引人也為紅色音樂文化的創新提供了更多可能性。
然而,紅色音樂文化與現代文化的融合也面臨著一些困難。一方面,由于歷史背景和文化差異的存在,紅色音樂文化與現代音樂文化在審美風格、表現形式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差異和隔閣。這種差異和隔閣可能導致紅色音樂文化在現代社會中的傳播和接受受到一定的限制。另一方面,隨著時代的變遷和社會的發展,人們的審美需求和文化消費習慣也在不斷變化。如何在保持紅色音樂文化獨特性的同時滿足現代人的審美需求和文化消費習慣,是紅色音樂文化在現代社會中傳承和創新的重要課題。
(二)國際文化交流與紅色文化的碰撞
隨著全球化的深人發展,國際文化交流日益頻繁。紅色音樂文化作為中國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也在國際舞臺上嶄露頭角。通過國際交流和傳播,紅色音樂文化不僅可以向世界展示中國文化的獨特魅力,還可以增進各國人民之間的了解和友誼。
然而,在國際交流中,紅色音樂文化也面臨著一些挑戰。一方面,由于文化背景和歷史經歷的差異,國際上可能對紅色文化存在一定的誤解和偏見。這種誤解和偏見可能導致紅色音樂文化在國際傳播中受到一定的限制和阻礙。另一方面,如何在保持紅色音樂文化獨特性的同時適應國際文化市場的需求和規則,也是紅色音樂文化在國際交流中函待解決的問題。
四、紅色音樂文化傳播路徑探索與啟發
(一)傳播途徑和傳播效果
紅色經典音樂在當代美育中具有獨特的價值和功能,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重要文化支撐,深人挖掘其文化內涵和教育意義,并不斷創新美育路徑,可以進一步發揮紅色經典音樂在培根鑄魂、弘揚愛國主義精神以及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等方面的重要作用[5]。
學校教育是傳承紅色音樂文化的重要途徑之一。紅色音樂文化在現代教育體系中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將紅色音樂文化與常規教學內容相結合,不僅可以豐富教學內容,提高學生的音樂素養,還能有效傳承和弘揚紅色文化[6]。然而,學校教育在傳播紅色音樂文化方面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一方面,由于課程設置和教學資源的限制,學校音樂教育可能無法完全滿足學生對紅色音樂文化的需求;另一方面,由于學生年齡和認知水平的差異,學校音樂教育在傳播紅色音樂文化時也可能面臨一定的困難。
媒體推廣是傳播紅色音樂文化的重要手段之一。通過電視、廣播、網絡媒體等平臺,可以將紅色音樂文化廣泛傳播到社會各界和人民群眾中。這些平臺以其覆蓋面廣、互動性強、傳播速度快的特點,極大地拓寬了紅色音樂文化的受眾范圍,使紅色旋律更加深入人心。然而,在新媒體時代,媒介技術的進步帶來先進傳播手段的同時,也使紅色音樂傳播存在泛娛樂化現象,精神內涵缺乏,部分受眾特別是年輕人對紅色音樂及其紅色文化內涵缺乏了解,再加之音樂市場化的變遷,紅色音樂的發展空間受到擠壓[7]
官方支持是傳播紅色音樂文化的重要保障之一。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在文藝工作座談會、北京大學師生座談會以及中國文聯十一大、中國作協十大開幕式等系列重要講話中,多次強調文藝在培育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方面的獨特作用[8]。通過政府部門的支持和引導,可以極大地推動紅色音樂文化在更大范圍內傳播和推廣。然而,官方支持在傳播紅色音樂文化時也存在著一定的局限性和挑戰。一方面,由于政府部門的資源和精力有限,可能無法完全滿足紅色音樂文化傳播的需求;另一方面,由于政策環境和制度機制的差異,官方支持在傳播紅色音樂文化時也可能面臨一定的操作性和實施性的問題。
(二)新思路方法研究
為了更有效地傳播紅色音樂文化,我們需要不斷探索和創新傳播的思路、方法和路徑。以下是在可行的傳播方法和路徑中要著重需要注意的地方:
1.教育傳承和實踐體驗
我們可以在學校教育中加強紅色音樂文化教育,比如舉辦紅色音樂文化講座和培訓班等,也可以創作各類新型的紅色文藝作品讓廣大人民群眾系統地了解和學習紅色音樂文化。我們還可以通過開展紅色音樂文化體驗活動、組織紅色音樂文化主題演出等方式,讓人們在具體實踐中感受和理解紅色音樂文化的獨特魅力和價值。
2.媒體推廣,網絡風向引導監測
為了在多元文化背景下進一步推動紅色音樂文化傳播,需要創新傳播形式和方法。例如,可以利用現代技術手段開展線上傳播,或建立專門的網站、社交媒體平臺進行紅色音樂文化的數字化傳播[9]。在媒體推廣中,要注重內容的創新和形式的多樣化。通過制作高質量的紅色音樂文化節目、推出紅色音樂文化專題報道等方式,吸引更多觀眾的關注;或者利用新媒體平臺如社交媒體、短視頻平臺等,將紅色音樂文化以更加生動、直觀的形式呈現給廣大受眾。
同時,我們還需要注重網絡風向的引導和監測:遵循網絡傳播規律,推進網絡文藝“守正創新”;加強政策法規管理,營造良好的網絡文藝生態;樹立文藝精品意識,促使網絡文藝“培根鑄魂”[10]。
3.官方支持,創新傳播形式
我們可以通過政府部門的支持和引導,推動紅色音樂文化在更大范圍內傳播和推廣。除此之外,我們還要注重政策的制訂和實施。通過制訂完善的政策措施和規劃方案,明確紅色音樂文化傳播的目標和任務;通過加強政策執行和監督檢查力度,確保政策措施得到有效落實。
同時,我們還需要注重創新形式的探索和實踐。通過舉辦紅色音樂文化節、打造紅色音樂文化主題公園等活動,將紅色音樂文化與多項產業相結合,推動紅色音樂文化與現代科技融合創新,為受眾提供更加豐富、多樣的紅色音樂文化體驗。這樣可以有效地拓展紅色音樂文化的傳播渠道和受眾群體,提升紅色音樂文化的傳播效果和影響力。
結語
紅色音樂文化是中華民族寶貴的精神財富和文化瑰寶。在新時代,我們既要“傳承”又要“創新”,還需要加強對紅色音樂文化的研究和挖掘工作,深入挖掘其文化內涵和歷史價值;不斷探索和創新傳播方法和路徑,推動紅色音樂文化在更大范圍內傳播和推廣,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貢獻力量。
參考文獻:
[1]趙艷飛,曾誠.談紅色歌曲教學與實踐的思政作用:以廣西藝術學院音樂學院音樂表演演唱專業為例[J].歌海,2020(6):81-86.
[2]黃桂香.紅色音樂文化展覽傳播價值及創新性發展研究[J].文苑,2024(6):13-15.
[3]李瑩.紅色音樂文化發展歷程、時代價值及傳承路徑[J].集美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23,26(3):77-84.
[4]董鑫,王志軍.紅色音樂價值實現路徑探究[J].藝術科技,2024,37(9):14-16.
[5]張孟杰.紅色音樂文化與音樂教學的融合研究[J].當代音樂,2024(8):193-195.
[6]周白玉,潘俊凱.紅色經典音樂的當代美育功能與價值研究[J].藝術科技,2024,37(14):23-25.
[7]唐穗豐.新媒體時代河南紅色音樂文化的傳播路徑探析[J].新聞研究導刊,2023,14(14):210-212.
[8」翰琳.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文藝育德重要論述研究[D].鎮江:江蘇大學,2022
[9]賴文麗.多元文化背景下紅色音樂文化在高等教育中的傳播及其影響[J].才智,2024(15):89-92.
[10]黃聘.新媒體時代的網絡文藝:發展態勢、傳播特征與引導策略[J].美術大觀,2020(7):132-135.
作者單位:黃淮學院音樂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