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經濟水平的不斷提高,群眾的物質需求得到了滿足,在此背景下,群眾的精神文化需求也隨之增加。開展群眾文化活動不僅能夠滿足群眾的精神文化需求,還能夠豐富群眾的業余生活,提升群眾的文化素養。目前,群眾文化活動在取得一定成果的同時,也面臨著一些問題。為了更好地開展群眾文化活動,文化機構必須轉變發展思路,不斷推動群眾文化活動內容及形式的創新,切實提高群眾文化活動開展效果。基于此,本文首先分析群眾文化活動開展的意義,然后探討群眾文化活動創意策劃的基本方法、基本原則及開展策略,以期為相關研究提供一定參考。
一、群眾文化活動的基本特征
(一)大眾性
大眾性是群眾文化活動的首要特征。群眾文化活動面向廣大群眾,不同年齡、職業、文化程度的群眾都可以參與其中。群眾文化活動由群眾自發組織和參與,群眾能夠在活動中展現自己的才華,增進與其他群眾的交流與互動。
(二)公益性
公益性是群眾文化活動的核心特征。群眾文化活動具有非營利性,其不以營利為目的,而是以服務群眾、滿足群眾精神文化需求為宗旨,免費向群眾開放活動場館,確保群眾能夠平等地享受文化成果。例如,文化館舉辦的藝術培訓班、社區開展的文藝會演等活動,都為群眾提供了參與和體驗群眾文化活動的機會。
(三)自發性
自發性是群眾文化活動較為鮮明的特征。群眾常常基于共同的興趣愛好自發組織各類群眾文化活動,例如,社區里的廣場舞隊、合唱團、戲曲票友會等,這些活動通常沒有固定的組織者和管理者,而是依靠群眾的自發參與和自主管理,形成了獨特的文化生態。
(四)創新性
創新性是群眾文化活動持續開展的動力。群眾文化活動注重地方文化、民俗文化與潮流文化等的創新融合,強調設計新穎的主題和形式,以反映當代生活,適應群眾的多元化審美需求和文化需求。這種創新性還體現在群眾文化活動對數字媒體、互動體驗等新技術的利用上,互聯網平臺和數字技術的結合,為群眾文化活動的創新開展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使其能夠吸引更多的群眾參與其中,不斷煥發出新的生機與活力。
二、開展群眾文化活動的意義
(一)提升群眾文化素養
開展群眾文化活動有助于提升群眾文化素養。群眾文化活動為群眾提供了學習和交流的平臺,是豐富群眾精神文化生活、提升其文化素養的重要途徑。通過參與各類群眾文化活動,群眾能夠接觸到優秀傳統文化和現代藝術形式,拓寬自身文化視野,并在欣賞和創造美的過程中,增強對文化的認知和理解,提升自身的文化素養。
(二)豐富群眾文化生活
開展群眾文化活動對豐富群眾精神文化生活具有重要意義。群眾文化活動以其多樣性和廣泛性的特點,讓文化走進群眾的日常生活。通過組織和參與傳統節慶、民俗表演、書畫展覽、音樂會、戲劇演出等多種多樣的群眾文化活動,群眾能夠在工作之余接受文化的熏陶,使其業余生活變得更加充實。
(三)傳承優秀傳統文化
群眾文化活動是傳承和弘揚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途徑。開展群眾文化活動,能夠將優秀傳統文化融入現代生活,使優秀傳統文化煥發出新的生命力。一方面,群眾文化活動為優秀傳統文化提供了展示平臺。剪紙、刺繡、皮影戲、地方戲曲等傳統民間藝術在現代社會中存在著關注度較低的問題,通過群眾文化活動,其得以重新進入大眾視野,吸引更多群眾的關注。另一方面,在群眾文化活動中融入傳統文化元素,不僅能夠讓群眾切身感受到傳統文化的魅力,還能夠通過互動和參與活動的方式,使傳統文化得以傳承。在群眾文化活動中,群眾不僅是文化的接受者,更是文化的傳播者和實踐者,他們通過學習和體驗,將傳統文化融人日常生活中,使其得以延續和發展。
三、群眾文化活動開展的現存問題
(一)缺乏深入調研
部分活動策劃者在策劃群眾文化活動時,沒有進行充分的調研,導致其對群眾的真實需求和文化偏好缺乏了解。在這種情況下,策劃出的活動內容往往與群眾的期望存在偏差,與群眾的審美需求不匹配,從而降低了群眾的參與熱情。此外,由于缺乏對目標受眾的深入分析,活動難以滿足不同年齡、職業、興趣等多元群體的文化需求,最終導致活動耗費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卻難以達到預期的效果,甚至可能造成資源浪費。
(二)活動形式刻板
部分群眾文化活動在策劃和執行過程中,缺乏原創性和創新性。這些活動往往有著固定的模式,在形式和內容方面都呈現出同質化現象。舞蹈、歌唱、戲曲等形式是群眾文化活動中的主要活動方式,缺乏創意元素和創新形式,導致群眾文化活動失去了應有的魅力和吸引力,難以激發群眾的興趣和參與熱情。群眾在面對重復、單一的內容時,容易產生審美疲勞,使他們參與群眾文化活動的積極性有所下降。
(三)缺乏專業人才
群眾文化活動的策劃和實施缺乏專業人才,導致活動策劃和執行水平不高,這一問題已成為制約群眾文化活動高水平開展的重要因素之一。首先,部分群眾文化機構存在專業人才短缺的問題,現有的文化工作人員也因缺乏系統的文化培訓,創意策劃能力較低,導致活動內容陳舊,缺乏創新性,難以吸引群眾的廣泛參與。其次,相關文化機構由于待遇和發展空間有限,難以吸引和留住高素質的專業人才,進一步加劇了人才短缺的問題。
(四)宣傳渠道單一
當前,部分群眾文化活動的宣傳渠道單一,主要借助傳統媒體進行宣傳,如報紙、廣播、電視等,未能充分利用社交媒體、短視頻平臺等新興傳播手段,導致活動覆蓋范圍有限。傳統媒體的受眾范圍較窄,難以吸引年輕群體的關注。此外,活動結束后缺乏后續總結和反饋機制,難以使群眾文化活動形成持續的社會影響力。許多活動的宣傳僅僅局限于活動前宣傳,缺乏在活動過程中的配合性宣傳和活動結束后的效果總結,導致群眾對活動的記憶點和關注度迅速下降。
四、群眾文化活動開展的有效策略
(一)開展深入調研
群眾文化活動的受眾是廣大群眾,群眾的參與度和滿意度是衡量群眾文化活動成功與否的標準,因此,群眾文化活動的開展應該以群眾需求為核心。為了確保群眾文化活動能夠吸引群眾廣泛參與,活動策劃者應深入調研,了解群眾的興趣愛好和文化需求。這需要策劃者具備敏銳的觀察力和調查能力,通過多種途徑收集信息,如通過問卷調查的形式,了解群眾對群眾文化活動的期望和偏好;進行社區走訪,直接與群眾交流,聽取他們的意見和建議;利用社交媒體和網絡平臺,收集群眾的在線反饋等。通過這些方式,策劃者可以更準確地把握群眾的文化需求,為活動的內容設置和形式策劃提供依據
(二)開展多元活動
群眾文化活動的內容和形式應該多樣化,以滿足不同年齡、性別、職業和文化背景群眾的文化需求,促進群眾文化活動的廣泛普及和多元化發展。群眾文化活動的核心在于服務群眾,而群眾的興趣愛好、文化需求等各不相同,因此,活動設計必須具有多樣性和包容性,確保群眾能夠找到適合自己的群眾文化活動。
首先,針對不同年齡的群眾,活動內容和形式應有所區分。針對兒童和青少年群體,文化館可以設計趣味性、互動性強的活動,如手工制作、繪畫比賽、兒童劇表演等,激發他們的創造力和藝術興趣;針對中老年群體,文化館則可以安排如戲曲表演、書法展覽、太極拳教學等活動,豐富他們的文化娛樂生活。
其次,針對具有不同興趣愛好的群體,可以設計不同的群眾文化活動。針對喜歡優秀傳統文化的群眾,文化館可以開展詩詞大會、書畫展覽、戲曲鑒賞、民間節慶等活動,使群眾既能成為傳統文化的欣賞者,也能成為群眾文化活動的參與者,為其提供展示才華的平臺;針對喜歡現代文化的群眾,文化館可以創新廣場舞、健美操、音樂演唱等活動,在其中加入流行文化元素,豐富群眾的文化體驗。群眾可以自主選擇自己感興趣的活動并參與其中,滿足自身多元化的文化需求。
通過精心設計群眾文化活動的內容和形式,可以滿足不同群眾的精神文化需求,促進群眾文化的傳播與普及,讓更多群眾享受群眾文化活動帶來的樂趣。
(三)培養和引進專業人才
專業的人才隊伍是開展群眾文化活動的基礎。首先,相關文化機構應定期組織針對群眾文化工作者的專業培訓活動,內容應涵蓋活動策劃、人員管理、舞臺技術、新媒體應用等,提升其專業能力。同時,文化機構可以與高校合作,建立群眾文化活動人才培訓基地,為群眾文化工作者提供系統的學習和實踐機會。其次,要提高群眾文化工作者的薪資待遇和福利水平,增強崗位吸引力,并建立和完善激勵機制,對在群眾文化工作中表現突出的個人和團隊給予表彰和獎勵,激發其工作熱情。再次,要拓寬人才引進渠道,既要通過社會招聘、項目合作等形式引進相關專業人才,也要發掘本地群眾中的藝術骨干、非遺傳承人等優秀人才,以解決群眾文化活動中專業人才不足的問題。最后,相關文化機構應積極與其他地區的單位合作,開展人才交流、互訪活動,共享專業人才和技術資源,進一步提升現有工作人員的素質,推動群眾文化活動持續繁榮發展。
(四)強化宣傳推廣
宣傳推廣是群眾文化活動開展過程中重要的組成部分,關乎活動的傳播效果和覆蓋面。首先,相關文化機構要綜合利用各種社交媒體平臺,在活動開展前發布活動預告、實時動態和排練花絮,吸引群眾的關注。其次,可以在社交媒體平臺對群眾文化活動進行實時直播,讓無法來到現場的群眾也能夠參與活動,通過評論等方式與相關人員進行互動。同時,工作人員應設計線上互動環節,如線上投票、話題討論、有獎問答等,激發群眾參與活動的熱情,擴大活動的影響力。最后,在活動結束后,工作人員可以通過社交媒體平臺發布活動的精彩瞬間、視頻集錦和群眾反饋,延續活動熱度。通過多種渠道強化群眾文化活動的宣傳和推廣工作,能夠進一步增強群眾文化活動的傳播效果,并提升群眾參與度,讓群眾文化活動真正地融入群眾生活。
五、結語
綜上所述,開展群眾文化活動不僅能夠拓寬群眾文化視野,豐富群眾業余生活,而且能夠推動社會發展。因此,相關文化機構需要對群眾文化活動加以重視,切實做好群眾文化活動的組織及策劃工作,通過深入調研、開展多元活動、引進和培養專業人才、強化宣傳推廣等舉措,有效提高群眾文化活動的開展效果。
參考文獻:
[1]王昆.群眾文化活動與媒體融合推廣-以貴州省畢節市七星關區為例[J]記者搖籃,2024(12):12-14.
[2]孫蘭.新時代群眾文化藝術活動開展路徑探析——以南京江北新區文化館為例[J].新傳奇,2024(40):123-125.
[3]賈芳芳.基層文藝骨干培訓多樣化發展創新路徑與策略研究一—基于群眾文化活動發展視角[J].中外文化交流,2024(10):154-156.
[4]孫思佳.淺談展覽活動在群眾文化中的作用——以長春市群眾藝術館展覽項目為例[J].中國民族博覽,2024(19):85-87.
[5]段晶晶.多元文化藝術在基層群眾文化活動中的作用與策略——以深圳鹽田區為例[J].藝術大觀,2024(22):116-118.
[6]周曉蕓.試論新時代群眾文化活動的多元化實施策略——以金華市金東區為例[J].文化月刊,2024(07):86-88.
[7]馮庭民,郭丁瑋.以人為本、以藝為媒、以美育人、以文惠民一試析岳普湖縣“群眾村晚”文化潤疆系列活動[J].中國民族博覽,2024(10):69-71.
[8]熊紅飛.文化站在基層群眾文化建設中的作用——以蘭城街道科教文衛管理服務中心為例[J].參花,2024(13):152-154.
[9]李勤.民族歌曲在群眾文化活動中的功能與作用研究——以廣東地區為例[J].文化月刊,2024(04):105-107.
[10]陳文娣.基層文化館與群眾文化活動建設的實踐研究——以新洲區文化館為例[J].中國民族博覽,2024(07):74-76.
[11]劉冰,盧正文.群眾性戲曲活動助推戲曲文化傳承的對策研究一—以江蘇省淮安市為例[J].劇作家,2024(02):141-143.
[12]高敏.以非遺為媒打造特色群眾文化品牌一—記南通市“萬人猜燈謎全城鬧元宵”主題活動[J].文化月刊,2023(10):102-104
(作者簡介:陳麗霞,女,本科,通渭縣常家河鎮人民政府,助理館員,研究方向:群眾文化)
(責任編輯張云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