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作為盤活信貸資源的有效工具,小微企業貸款資產支持證券逐漸成為破解小微企業融資困局的有效工具。本文回顧了小微企業貸款資產支持證券的發展歷程與趨勢,分析了銀行業金融機構借其賦能普惠金融發展的路徑及發展中面臨的主要挑戰,最后提出建議與展望。
關鍵詞:小微企業 微小企業貸款ABS 普惠金融
小微企業是我國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其健康發展對于促就業、保民生、推動技術創新和穩定經濟增長均具有重要意義。為盤活信貸資源,將小微企業貸款轉變成可轉讓的微小企業貸款資產支持證券1(以下簡稱“微小企業貸款ABS”)正成為破解小微企業融資困局的關鍵抓手。這一證券化操作不僅有助于通過釋放信貸額度拓寬小微企業的融資渠道、降低融資成本,還提高了資金使用效率。對投資者而言,微小企業貸款ABS拓寬了資產配置渠道,使其在獲取投資收益的同時,也通過資本傳導機制促進了實體經濟發展。
微小企業貸款ABS的發展歷程與趨勢
我國首單微小企業貸款ABS于2017年成功發行。截至2025年3月末,銀行業金融機構在銀行間市場累計發行了74單微小企業貸款ABS,總發行量超過3043億元,發起機構類型主要集中于國有商業銀行。近年來,城市商業銀行及農村商業銀行等中小金融機構有加速涉足微小企業貸款ABS市場的趨勢,主要原因在于此類金融機構長期深耕小微金融領域,通過屬地化經營積累了豐富的優質客戶資源,面對相對受限的經營資源,更有動力來盤活資產、釋放小微信貸額度。伴隨著國家對小微企業重視程度的不斷提升,中國人民銀行、金融監管總局等政府部門及監管機構多次出臺相關系統性扶持政策(見表1),微小企業貸款ABS這一創新金融產品迎來黃金發展期。
在發行端,萬得統計數據顯示2,2022—2024年,銀行業金融機構累計發行微小企業貸款ABS產品46單,發行規模達1869.68億元,發行規模年均復合增長率達26.4%。雖經歷了經濟周期波動與信貸政策調整的短期擾動,但整體發展仍呈現上升趨勢(見圖1)。特別是在重大政策利好釋放的關鍵時點,市場呈現脈沖式增長。例如,在2022年4月,原銀保監會辦公廳發布《關于2022年進一步強化金融支持小微企業發展工作的通知》之后,微小企業貸款ABS單季度發行規模同比激增96%,充分彰顯市場對其價值的高度共識。
微小企業貸款ABS優先級證券票面利率在1.6%~4.4%,AAAsf評級產品的票面平均發行利率為2.41%,與同期限國債收益率的利差約為52個基點。根據中國債券信息網的數據,微小企業貸款ABS的認購倍數穩定在2~3倍,市場化定價機制日趨成熟。
在投資端,微小企業貸款ABS具有基礎資產分散、結構化分層的內部增信等特點,這促使機構投資者的配置需求持續上升,參與主體已形成“銀行-券商-基金-保險”多元生態圈,多層次資金活水的注入正重塑市場格局,推動小微金融創新步入深水區。總體來看,我國微小企業貸款ABS市場正進入高質量發展新階段。
微小企業貸款ABS助力普惠金融的主要路徑
近年來,銀行業金融機構不斷依托微小企業貸款ABS積極探索服務普惠金融的路徑,形成了“盤活資產→資本釋放→服務普惠”的良性循環。具體來看,主要體現在以下三方面。
一是在前端篩選分散、優質的小微企業貸款,提升基礎資產質量。在微小企業貸款ABS基礎資產篩選環節,銀行業金融機構一般會根據自身基礎資產信息及相關風險指標,優先篩選單戶授信金額不超過500萬元、剩余期限不超過24個月且現金流穩定的小微企業貸款,以控制行業集中度、區域分散性和基礎資產包的逾期率水平。以常熟農商銀行2024年發行的“常興業2024-1”產品為例,其基礎資產涉及制造業、批發和零售業等14大行業,覆蓋江蘇省內9個經濟活躍地級市,單筆貸款平均余額190.62萬元,加權平均剩余期限9.03個月,展現出“小額分散”的顯著特征。
二是在中端創新設計分層和循環購買結構,對接政策紅利,降低企業融資成本。銀行業金融機構通過微小企業貸款ABS產品的結構化設計,在期限結構上匹配不同投資者的需求;通過引入循環購買結構,動態調整資產池,在產品存續期內補充到期資產,延長產品期限并提高資金使用效率。如中國建設銀行2024年發行的“飛馳建普2024-3”循環型微小企業貸款ABS,設置了近2年的循環購買期,資產周轉效率得到大幅提升。豐富的產品結構化設計可吸引多元資金、降低負債成本,疊加央行普惠定向降準釋放的低成本資金,以及小微企業貸款稅收優惠等政策,小微企業融資成本可進一步下降,在一定程度上有效解決小微企業融資貴的問題。
三是在后端盤活資產,優化表內信貸結構,釋放資本并進行再投放。商業銀行通過將表內低流動性的小微企業貸款打包為標準化ABS產品出售,將非標信貸資產轉化為標準化證券,盤活了存量資產,有效降低了風險資本占用。以常熟農商銀行披露的數據為例,2022—2024年,其通過微小企業貸款ABS釋放風險資本115.28億元。騰挪出的信貸資源通常作為“銀行產能”進行再投放,繼續投向鄉村振興、綠色經濟和科技創新等以小微企業貸款為主的普惠金融領域。由此,商業銀行可不斷擴大客群覆蓋面,實現表內信貸結構的調整與優化。
微小企業貸款ABS市場面臨的挑戰
一是小微企業的信用表現有所下降。近年來,隨著宏觀經濟環境的變化,小微企業面臨市場需求疲軟、經營成本攀升等問題,相對較高的信用風險會影響微小企業貸款ABS的違約率和回收率。中誠信國際相關統計數據顯示,2024年,微小企業貸款ABS基礎資產逾期率整體呈波動上升趨勢,不過絕大多數產品累計逾期率仍處于較低水平。
二是二級市場流動性有待提升。現階段,資產證券化產品的流動性普遍低于其他債券類產品,微小企業貸款ABS的交易量和換手率又顯著低于其他細分品類,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其市場接受度(見圖2)。
三是監管政策動態調整,市場參與機構需要及時跟進。微小企業貸款ABS業務鏈條較長,其監管政策豐富而分散,涉及實體經濟發展、商業銀行資本管理、資產證券化市場建設等多方面。近年來,相關監管政策處于動態調整階段,產品發行條件、市場準入、信息披露和稅收優惠等都在不斷變化。如在2023年10月,金融監管總局頒布《商業銀行資本管理辦法》,其中風險權重計算的修訂及信息披露新規的實施對資產證券化產品的發行和存續期管理都提出更高要求。相關發起機構和投資者需密切關注監管政策變化,及時調整發行和投資策略,以實現業務的合規操作。
微小企業貸款ABS市場展望與建議
整體來看,信貸資產盤活和資產證券化交易能夠較為顯著地減輕商業銀行表內信貸的流動性壓力。展望未來,隨著一系列支持小微企業發展的政策落地,小微企業的經營環境預計將得到顯著改善,微小企業貸款ABS市場也有望迎來更加廣闊的發展空間。銀行業金融機構應立足自身職能定位,積極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為小微企業提供專業化金融服務,當好服務實體經濟的主力軍。國有大型銀行和中小銀行可各自結合自身資源稟賦,靈活運用金融工具,通過多種方式推動普惠小微金融量增、面擴、價降。
一是全面推進數字化轉型,布局大數據風控,強化基礎資產風險識別能力。通過布局人工智能技術和大數據風控模型,銀行業金融機構可對小微企業的信用狀況、經營能力和行業趨勢等進行深度挖掘和分析,實現對基礎資產的動態監控,實時跟蹤逾期率、早償率及現金流分布等核心指標,提升風險識別的準確性和及時性,從而有效降低微小企業貸款ABS的違約率。
二是提高市場透明度和深化投資者教育,提升市場接受度和交易活躍度。發起機構、交易平臺等各方應共同努力,強化對微小企業貸款ABS基礎資產、交易結構和風險揭示等關鍵信息的披露要求,建立統一的信息披露標準和平臺,便于投資者獲取和比較不同產品的信息。市場參與機構可定期組織研討會、線上路演和投資案例分享等活動,幫助投資者深入理解微小企業貸款ABS的運作機制、風險評估方法及投資策略,吸引更多元的投資者參與,提升產品的市場接受度和交易活躍度。
三是響應政策指引,做好產品創新,提升可持續發展能力與社會責任感。銀行業金融機構在追求資本釋放、優化融資成本等經濟效益的同時,還應積極響應政策號召,重視社會效益。一方面,完善產品創新體系,聚焦科技創新、綠色金融等新興領域的差異化需求,積極探索以知識產權質押貸款、科創企業應收賬款質押貸款、研發設備貸款等為基礎資產的科創型ABS產品,以及以綠色供應鏈應收賬款質押貸款、碳中和/碳匯收益權質押貸款為基礎資產的綠色ABS產品等創新品種,以實現金融活水對于細分領域的精準滴灌。另一方面,應持續深化普惠金融,通過微小企業貸款ABS進一步拓寬金融服務的覆蓋面,降低小微企業融資門檻,特別是加大對偏遠地區、農村地區小微企業的支持力度,促進金融資源均衡配置,推動鄉村振興和區域協調發展。
(本文觀點不代表作者供職單位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