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對全球經濟或企業人來說都是變化莫測的一年。1月20日美國川普總統正式就任後,以他絕不認輸的狂傲性格,如何施展關稅武器遂行「MAGA」政見?以及是否如他放言地將收回巴拿馬運河、取得格陵蘭島、征納加拿大為美國一州、退出北約和WTO國際組織等一一付諸行動,不只已被點名的國家嚴陣以待,世界各國也都繡緊神經,國際經濟猶如巨輪駛入暗礁密佈的水域,隨時有碰撞漏水的風險,大家只能穿上救生衣邊閃躲邊觀望,為最壞的狀況做好準備。
美國因素的直接影響
中國大陸2024年全力拚經濟,在經濟總量方面,GDP為134.9萬億人民幣,按2024年平均匯率折算約18.94萬億美元,達成全年GDP增長 5% 的目標。展望2025年,挑戰仍然嚴峻,必須步步為營。外貿方面,由於美國高築關稅壁壘,學者預估若增加 10% 關稅會使大陸GDP降低 0.3% ,而若增稅至 60% ,則對大陸GDP的影響更將增至 2% ;整體而言,在美國增加關稅且歐盟關稅調整的情況下,即使有東亞、非洲等新興市場挹注,大陸外貿出口成長仍將從2024年的 4.9% 降至2025年的 1-2% 。更值得關注的是,出□下跌及國際經濟的不確定會影響國內投資及消費信心,拖累GDP增長達 0.9% 。而大陸經濟最重要的支柱一一房地產仍未恢復活力,預期在政府經濟及金融政策強力支撐下,大城市2025年可以逐漸回穩,但離全面回溫仍需一段時日。
在勞動力市場及就業方面,由於經濟與產業前景不明,工作崗位和工資的增長也有較多困難。
總之,2025的經濟大局充滿不穩定的變數,能否開低走高考驗大陸政府的智慧與決心。
大陸的應對之策
考量外部的負面因素,大陸已公佈的2025經濟政策及方向相當務實;一方面政府將實施更加積極的財政政策,松泛銀根,預估廣義赤字將增加4萬億人民幣,也將進一步降息,其幅度在 0.3%-0.5% 之間;另一方面政府將以全面提振內需作為重點工作,增加對社會福利、醫療、教育等方面的投入,並支持居民擴大消費。
在產業方面,2025的核心思維在推動轉型升級,以企業朝向新產業、新業態、新商業模式發展的動能促進經濟成長,最被看重的領域除所謂「新質生產力」外,還包括戰略性新興產業如新一代信息技術、新材料、高端裝備製造、生物產業、新能源及新能源汽車,以及6G網路、可控核聚變、類腦智能、量子信息、基因技術、深海、低空與航天開發等未來產業,這些都是在中美科技競爭中制勝的關鍵,也是未來優勢國力的基礎。
2025商機優於2024
2024年大陸臺商飽受中美貿易對抗衝擊,出口受到壓抑,而外銷轉內銷方面又因大陸內需市場不振、產能過剩導致價格惡性競爭,使獲利大幅削減,但以開局來看,2025年大陸臺商的發展機會將優於2024年:
首先,大陸在成熟半導體、人工智能、高階電子製造等方面已有相當基礎,但美國不僅限制對大陸出口晶片及高科技製品,也長臂管轄要求其他國家採行類似措施,大陸在無法滿足市場需求之下,只能以國產替代進口,轉換空間極大,也成為大陸臺資電子、AI等行業的獲利與發展機會。
其次,過去兩年大陸廠商清倉求現、終端價格大幅內卷的情況已將大量體質不佳的企業沖洗出局,未來內銷市場將逐步從谷底回歸合理經營,加上政府接連降準、降息也有助企業喘息。此外,為落實提振內需,大陸2025年1月8日公佈增加超長期特別國債資金規模,用以擴大支持工業、耗能設備、能源電力、交通運輸、物流、環境基礎設施、教育、文旅、醫療、老舊電梯的設備更新和電子信息、安全生產、設施農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設備的擴大應用。無論是城市新能源公車及動力電池、乃至老舊營運船舶、貨車、農業機械的報廢更新,和汽車及電動自行車的置換更新,都可以享有大幅度補貼,而針對平民大眾消費品的以舊換新,則對冰箱、洗衣機、電視、空調、微波爐等12類家電產品以及單件價格不超過6,000人民幣的手機、平板電腦、智能手環等補貼售價的 15% 。更在中央財政貼息 1.5% 的基礎上,對企業貸款更新設備另外再予補貼。這種史無前例的經濟刺激措施與力度將使今年的大陸內需市場趨於活絡,臺商也可望在其中發掘更多商機。

民營經濟的重要性
經過這些年的震盪起伏,大陸已深切了解厚植民營企業對健全國家經濟發展的重要性,也更理解企業對開放市場、改善營商環境的需求,而對包含臺資企業在內的投資者主動提供更多支持。2024各地烽火未息,2025年混沌與對立仍將持續,尤其2025年美國的關稅政策調整,臺灣及東南亞各地同受衝擊,震撼難免、禍福難料,而大陸經濟發展也將進入一個更深層次的結構調整期,無論是投資、消費、出口及相互之間的平衡都會有較大變動,臺資企業基於大陸內需增加及國產代替兩項趨勢,若能抓緊時機配合大陸政府利多政策積極怖局,將有助規避風險,取得更穩定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