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提要】隨著新媒體的蓬勃發展,我們迎來了一個自由開放、多元平等、多向交互的時代。互聯網用戶對短視頻依賴度越來越高,短視頻對現實生活的反哺能力日益增強。在這種情況下,借助短視頻開展中華文化國際傳播,重要性尤為凸顯。本文以位于祖國北疆、全國最大的陸路口岸的滿洲里市融媒體中心為例,結合該中心對俄傳播實際,探討邊境城市縣級融媒體中心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的方式方法。通過深入研究短視頻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國際傳播過程中的重要性、獨特優勢等問題,闡明生產優質短視頻更利于將中華傳統文化傳播出去的觀點。優質短視頻生產是構建國際傳播新優勢的重要賽道,對講好中國故事有著重要作用。
【關鍵詞】短視頻" 國際傳播" 俄羅斯" 中華文化" 滿洲里市
在國際傳播格局中,傳播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已成為主流媒體提升國際話語權、增強國際輿論引導力的重要途徑。當前,文化傳播已經從傳統媒體平臺轉向到更具動態性和互動性的新媒體平臺,特別是短視頻平臺。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著力加強國際傳播能力建設、促進文明交流互鑒”[1]“要加快構建中國話語和中國敘事體系,用中國理論闡釋中國實踐,用中國實踐升華中國理論,打造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范疇、新表述,更加充分、更加鮮明地展現中國故事及其背后的思想力量和精神力量”[2]。文化不僅是國際傳播的背景,更是文化傳播的核心內容。隨著全球社交媒體平臺視頻化進程不斷加速,短視頻已經成為國際傳播的全新重要手段[3],蘊含中華文化元素的短視頻成為講好中國故事的重要載體。
一、短視頻對中華文化國際傳播的重要意義
中華文化內涵深厚,具有極強的多樣性和包容性。隨著中國在世界舞臺地位的不斷提升,世界各國對中華文化越來越感興趣。同時,隨著技術的不斷發展,尤其是互聯網和移動通信技術的持續進步,短視頻已成為當前最為流行的信息傳播和交流方式之一。與傳統的文化傳播路徑相比,短視頻具有更高的靈活性、更快的傳播速度和更廣泛的受眾,這為中華文化的國際傳播提供了更為廣闊的空間。通過以中國歷史、傳統、藝術、風俗習慣等內容的短視頻,可以向世界人民更全面、更深入地展示中國文化,增進對中國的理解和尊重。短視頻傳播能夠跨越語言和地域的障礙,以直觀、生動的方式展現中華文化的獨特魅力,激發國際受眾的興趣和好奇心,促進不同文化間的交流與互鑒,進而擴大中華文化的國際影響力,增強中國在全球文化交流中的話語權,提升國家軟實力。可以說,基于短視頻的中華文化國際傳播為加強全球文化交流、增進國際理解提供了新的平臺,其優質生產的各個環節均成為推動中國文化更好地走向世界的關鍵因素。
二、短視頻國際傳播的優勢分析
作為一種新型的視聽業態和傳播賽道,短視頻憑其多個獨特優勢,已經步入了成熟發展新階段。
(一)信息的迅速傳播
隨著5G網絡的普及,視頻加載速度顯著提升,用戶播放視頻的體驗也更為流暢,這為短視頻在國際傳播中創造了更多機遇。短視頻平臺可以迅速報道國內新聞,將其傳播到全球范圍內,同時也能更快地將國際新聞帶回國內。這種即時性加快了國際交流和了解的步伐,推動了文化的多元融合。目前,中國的短視頻平臺如抖音(TikTok)、快手等正在向全球市場擴張,并在海外市場上獲得了相對成功的發展,尤其受到年輕人的歡迎[4]。這些平臺通過算法分發優勢,實現了信息的精準推送,保證了信息傳播的高效性和傳播效率。
(二)超強的互動性
短視頻用戶可以邊觀看邊與其他用戶進行即時互動和評論。這種互動性使得用戶能夠更好地分享自己的意見和觀點,加深國際的交流和對話。通過短視頻平臺,用戶可以了解不同國家和地區的生活方式、文化習俗等,從而增進對別的國家和其他文化的理解和尊重。用戶還能通過互動功能提出問題并尋求解答,從而實現更深層次的交流與合作。國際傳播中的短視頻產品通過一系列鮮明、具有爭議性和趣味性的話題吸引受眾的關注和討論,并借助社交媒體工具在全球范圍內進行傳播。
(三)更多樣化的內容
短視頻的內容形式多樣,包括微短劇、紀錄片、風光片、科普片等,能夠吸引更多國際受眾,使他們更好地了解中國文化。例如,通過短視頻展示中國的皮影、戲曲、武術、民樂、書畫、詩詞等傳統文化,使這些文化以新形式植根于受眾的精神世界。隨著短視頻出口需求的增長,越來越多的內容已被逐步翻譯成多種語言版本,或采用多語種主持人、播音員出鏡、配音等方式,以滿足不同國家和地區觀眾的需求。多語言內容創作有助于跨越語言障礙,實現無國界情感交流,促進跨文化傳播。
(四)塑造國家和城市形象
短視頻作為傳播媒介,在國與國間的進一步傳播能夠在國際上營造一個生態、安全、文明、健康、欣欣向榮的中國新形象。這種形象能夠讓更多的人讀懂中國、愛上中國[5]。同時,短視頻也被廣泛應用于城市形象的傳播。通過制作展示城市風光、歷史文化、民俗風情等方面的短視頻,可以吸引更多旅游愛好者的到來,帶動整個城市經濟的發展。用戶自發上傳的內容向世界展示了中國的多元文化、現代生活和發展成就,有效提升了中國的國際形象和軟實力,促進了中華文化與其他文化的交流與融合,并增強了海外華人的文化認同感和歸屬感。
(五)精準定位與目標受眾傳播
短視頻的國際傳播采取“一國一策”“一群一策”的精準傳播策略,根據目標受眾的文化背景、種族、膚色、語言、口音等方面進行選擇,以提升短視頻的國際傳播效能。這種精準定位的策略,有助于建立有效的溝通橋梁,使敘事內容與目標受眾之間更容易產生共鳴。此外,短視頻平臺的算法分發機制,能夠根據用戶畫像、喜好和行為等數據實現精準的信息推送,如TikTok的信息流漏斗算法、YouTube的機器學習推薦機制等[6],保證了信息傳播的高效性和傳播效率,擴大信息的傳播范圍和影響力。
三、基于縣級融媒體中心實例的優質短視頻生產路徑
(一)以正能量講述實現內容創新
做好短視頻的國際傳播,首當其沖要做好內容創新。要利用好地緣優勢,結合地方特點展開創作。拿滿洲里市融媒體中心來說,我們就要依托好地緣特點,做好內蒙古北疆文化的傳播、做好滿洲里紅色文化的傳播、做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播,尤其要講好正能量故事。正能量短視頻往往以短小精悍的形式傳遞鼓舞人心、感人肺腑、勵志、感恩、社會責任等直擊人心的正能量內容,十分容易受到海外網民歡迎,抓住海外網民眼球。如我們制作的短視頻《為勇救落水老人的保安點贊》,素材來源為市民手機拍攝,畫面看似“粗糙”“不經修飾”,但呈現了最直觀、最原生態的聲音和畫面,傳遞了最真實的正能量。該視頻第一時間發布于阿科諾網站、俄羅斯VK、Facebook等主賬號,單條點擊量達20萬次,并獲得當年內蒙古好新聞國際傳播類三等獎。視頻《你在風雨中的樣子最美》拍下了滿洲里夏季大暴雨,某小學路口積水嚴重,交警和群眾在風雨中推車、背學生過路的生動場景;《生命綠色通道》講述了中俄國際貨車司機急需過關就醫,滿洲里邊檢站迅速啟動跨境救助機制開通“緊急通道”,實現跨境救助“零延遲”的感人故事。這些短視頻在短短30秒內迅速傳遞出強烈的正能量,一經發布,便在對象國的新媒體平臺上引發了廣泛反響,點擊量累計突破100萬次,使正能量得以有效彰顯。
(二)以先進技術應用實現形式創新
在全球化的浪潮中,中國文化的國際傳播愈發受到重視,短視頻以其生動形象、易于傳播的特點,在國際傳播中國文化方面展現出獨特的優勢。利用新媒體技術和創新的表達方式,有效提升了短視頻的觀賞性和傳播力,使得短視頻內容更具吸引力。滿洲里市融媒體中心創新性地推出了俄語AI主播,拍攝并制作了虛擬形象短視頻《小懿帶你游內蒙古》。該短視頻通過動畫、特效以及與中國傳統美學相結合的現代視覺設計,充分展示了中國文化的獨特魅力,并榮獲2023年度中國少數民族報業優秀案例單項獎。技術創新為我們提供了更多樣化的短視頻形式選擇。VR、AR等技術在短視頻領域的廣泛應用,使用戶能夠更近距離地體驗到現實中難以觸及的內容,讓觀眾在觀看短視頻的過程中,沉浸于不同的文化場景之中。如《沉浸式體驗游木時光》利用360度視頻、VR和AR技術,通過長鏡頭一鏡到底,為觀眾創造出身臨其境的體驗,讓觀眾“走進”滿洲里木文化體驗館,親身體驗館內的壯觀和細節之美。《黏土滿洲里》則利用高質量的視覺效果和創意的視覺表現技巧,通過人工智能技術使得觀眾獲得全新的觀賞體驗。
(三)以小切口實現國際傳播大效果
中國文化借助短視頻對外傳播要摒棄生硬、官方的表達方式,以小視角來切入,將短視頻與中國文化結合,以小切口體現大主題,以小故事進行廣闊的背景展現,將文化變得平民化、流行化,起到潛移默化的傳播效果。滿洲里市融媒體中心結合對象國俄羅斯人民的閱讀習慣和欣賞喜好,細化受眾畫像和媒體偏好分布,注重角度選取和議題設置,做到靶向性精準傳播。滿洲里市融媒體中心與尤溪縣融媒體中心合作,在對俄網站及新媒體平臺投放非遺主題短視頻《守攤人》,將鏡頭對準瀕臨失傳的傳統手工藝或非遺技藝、非遺項目,如古琴制作、蠟染、燈籠、陶瓷、民族服飾等,累計播放量達300萬次,實現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國際化傳播。
同時,以真實人物和場景為基礎的生活紀實類“小故事”,為俄羅斯民眾提供了一個了解中國社會生活面貌、深入理解中華文化的窗口。比如,《我在中國有了家》以一個跨國家庭的俄羅斯妻子為第一視角,借助短視頻分享在中國的生活,“年夜飯”“端午節”“在中國生活有多方便”“中俄新婚夫妻的幸福生活”等主題短視頻受到俄羅斯網民好評。視頻里還從中國公婆、跨國夫妻生活習慣兩個小切口出發,展示中俄結合家庭生活場景和文化融合過程。這些短視頻敘事突出“煙火氣”“人情味”,以“客觀生活記錄者”的形式,生動展現中國人文社會生活,網民們評論都說十分向往來到中國[7]。
(四)以文化為載體引發情感共鳴
中華文明是世界上唯一沒有中斷的文明,始終吸引著全球關注的目光。為了有效地推動中國文化的國際傳播,在內容創作上應當重視文化的多樣性和包容性,具備跨文化視角的內容對國際觀眾具有很高的吸引力。選題上多一些人文傳遞,從而提升中華文化影響力,增強中國形象親和力,提升傳播價值[8]。滿洲里市融媒體中心傾情打造的短視頻《敖魯古雅的婚禮》,展現的是多年來使鹿部落少有的傳統婚禮。馴鹿馱著新娘、載著嫁妝行進在森林里,鄂溫克族人載歌載舞,好不熱鬧。敖魯古雅鄂溫克使鹿部落現存200余人,是一個古老的珍稀民族,其婚禮中貫穿著獨有的狩獵文化、馴鹿文化、飲食文化等,有極其珍貴的民族民俗文化價值。也正是這些價值,吸引了俄羅斯網民的大量點贊,視頻首發在俄羅斯網站及其新媒體平臺,點擊量超過200萬次。此外,以中餐、功夫、風景等關鍵詞為主的文化議題,在傳播效果上都很突出。其中,短視頻《這里是中國》《有一種美,叫內蒙古》點擊量超過569萬次,視頻中展現了中國壯美河山、當代人文生活和經濟發展,邀請全世界共賞中國的美。
(五)以自有平臺打造實現立體化傳播
僅通過一個視頻就讓國外受眾產生文化認知是較難的,必須通過建立傳播矩陣,長期、穩定、多端地在對外媒體平臺上就中華文化進行內容傳播,并利用短視頻社交性、話題感、娛樂化的特點,為中華文化“走出去”構建立體化的傳播空間。為此,滿洲里市融媒體中心打造了“阿科諾”中俄全媒體傳播平臺,搭建了科學完整的網、端、號架構,形成了端網并重、端做匯聚、網做引流的對俄外宣格局,實現中國文化的立體化拳頭式傳播。如,《我在中國有個家》《中華文化在滿洲里》及滿洲里市融媒體中心聯合國內外16家媒體跨平臺、跨地域聯動制作的《迎接新年第一縷陽光》等短視頻在阿科諾雙語網站、中俄雙語app、VK、Twitter、Facebook等系列海外賬號上同時發布,網友互動評論數超過30萬次。同時,以“阿科諾”品牌為載體,開展“阿科諾杯”中俄蒙線上短視頻大賽、跨境聯合采風、視頻展、媒體對話等多項活動匯聚了國際人脈、深化了與俄羅斯的民心相通,在促進交流互鑒、拓寬國際傳播渠道等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
四、結語
短視頻國際傳播是一個復雜而富有挑戰的任務,它不僅需要創新的內容制作和傳播策略,還需要深入理解國際觀眾的文化背景和接受習慣。我們相信,善用這一形式,秉持守正創新、交流互鑒理念,拓寬中華文化議題,強化多元化制作能力,推出更多精品,就能夠獲得可持續發展的源源動力,實現中華文化的更廣泛認同[9]。
參考文獻:
[1]田鵬穎.加快構建中國話語和中國敘事體系[N].光明日報,2021-06-07(02).
[2]田書為.著力加強國際傳播能力建設 促進文明交流互鑒[N].光明日報,2021-06-07(02).
[3]陳剛,高騰飛.中華文化短視頻在俄羅斯傳播的實踐探析與未來進路[J].新聞傳播學刊,2024,(2):59-69.
[4][5][6]孟靜,賈曉煊.《【觀察】短視頻在國際傳播中的運用探討》(2024-02-09)https://mp.weixin.qq.com/s/q3LaBWYW_UXEdrHLo8JT2w.
[7][9]石丁,謝曈,李佳藤,李娜.構建海外“Z世代”對華認知的三層次——以中華文化短視頻對外傳播效果為例[J].新聞戰線,2024,(13):50-53.
[8]許文廣,楊娜.短視頻賦能中華文化國際傳播“新藍海”[J].新聞傳播學刊,2024,(1):106-115.
作者簡介:徐紅梅,滿洲里市融媒體中心主任,高級編輯;林妍,滿洲里市融媒體中心調度部副主任
編輯:徐 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