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57年11月13日,《人民日報》發表了題為《發動全民,討論40條綱要,掀起農業生產的新高潮》的社論,號召批判右傾保守思想,在生產戰線上來一個大的“躍進”,正式拉開了“大躍進”運動的序幕。在接下來的形式多樣的群眾運動中,“除四害”運動被反復提及。
“四害”,指的是麻雀、老鼠、蒼蠅、蚊子。早在1955年11月,在杭州和天津分別同14位省委書記及內蒙古自治區黨委書記談論如何迅速發展農業生產力問題的時候,毛澤東就提到過“除四害”問題。《農業十七條》第十三條提出了應當在七年之內消滅“四害”的要求。此后,一場全民參與的講衛生、“除四害”運動轟轟烈烈地開展起來。1957年11月13日《人民日報》的社論發表后,全國各地紛紛開展“除四害”突擊周、突擊月運動,取得了輝煌的戰果。毛澤東多次作出批示,始終關注并親自領導了這場運動。
1957年12月7日,毛澤東看了《安徽日報》12月4日發表的社論《四害不除,決不罷休》后,寫下批語:
送胡喬木同志:
(一)此文好,轉載并廣播。(二)中央和國務院應聯合發一個指示,號召全民動員,講衛生,除四害,立即動手,分步進行;此點請你和鄧、周一商,指人起草,兩星期內務必發出。(三)接著《人民日報》寫一篇好社論。
根據毛澤東的指示,12月8日,《人民日報》轉載了《安徽日報》的這篇社論。同時,胡喬木開始著手組織起草關于“除四害”、講衛生的通知稿。
12月25日,毛澤東在審改這個通知稿時,寫下批語:
喬木同志:
除四害通知尚有缺點,不扎實,輕飄一些,這是因為沒有研究各地已經取得的豐富經驗,你腦子里對此問題還很不懂的緣故。現在有大批經驗了,可用一個星期的時間將全國各省、市、縣見于報紙的經驗一齊找來仔細看一遍,邊看邊想,形成成套思想,然后下筆成文。至少改三遍、五遍,找彭真、劉仁及北京有經驗的除害干部二三人及科學家二三人開一二次會,發表意見,修改文件,字斟句酌,邏輯清楚,文字興致勃勃。文件可以長一點,達一千字至二千字左右也可以。總之使人看了感覺解決問題,百倍信心,千鈞干勁,行動起來。內容要把人人振奮,改造國家,帶動消滅人病、牲口病、作物病的道理講清楚,這是理論。然后講辦法,也要講得入情入理,使人覺得切實可行,沒有外行話。要寫這一部分,也要認真研究,下苦功鉆一下。然后講到書記動手,報紙、刊物、廣播、定期掃除、定期檢查等事,作為結束。兩星期內寫好、通過、發出也就好了。送我看一次。
莫斯科講話(指毛澤東1957年11月在莫斯科共產黨和工人黨代表會議上的三次講話。這些講話于1958年5月作為中共八大二次會議文件印發給與會代表),請打字送我再看一次,還覺得有需要修改之處。
到濟南時,可歇一宿,認真談一下。那里的斗爭文件,工業、農業計劃,找一份帶回去,認真看一遍。
根據毛澤東的指示,胡喬木對這個通知稿進行了修改。1958年2月7日,毛澤東在審改修改后的通知稿時,又寫下批語:
即退胡喬木同志。在第六頁作了一點修改,現在許多基層單位就是這樣做的。在第七頁上加了滅臭蟲、跳蚤一句。
毛澤東在第六頁改定后的稿件是:“各基層單位(例如一個生產隊,一個工段,一條街道)的除四害講衛生工作應該每星期檢查一次,各較大單位(例如一個合作社,一個鄉,城市一個工廠,一個區)應該每月檢查評比一次,年終應該大檢查總評比一次,以便為實現長期計劃打下基礎。”毛澤東在第七頁改定后的稿件是:“向群眾提出的具體口號各地可以因地制宜,例如除四害在有血吸蟲病地區要加上消滅釘螺,有黑熱病地區要加上消滅白蛉子,有臭蟲、跳蚤的地區要加上消滅臭蟲、跳蚤,講衛生在城市中可以包括勸止隨地吐痰,在工廠中可以著重防治職業病,等等。”
1958年2月12日,中共中央、國務院聯合發出《關于除四害講衛生的指示》。次日,《人民日報》發表了這個指示,同時還發表了《一定要在全中國除盡四害》的社論。
在修改《關于除四害講衛生的指示》期間,毛澤東又結合所看到的材料對“除四害”運動作了批示。
1957年12月27日,毛澤東看到了《浙江日報》26日刊登的報道《人人動手家家撲打,一年四季堅持不懈,吳興南潯已成“無蠅鎮”》、特寫《王阿金老太太積極除四害》、社論《除盡四害》和9張有關的照片。他當即寫下批語:
喬木同志:
這里有一篇報道,一篇特寫,一篇社論和幾張照片,可以看一下。《人民日報》似可轉載。請告新華社注意報道除四害和衛生運動。
根據毛澤東的指示,12月30日的《人民日報》轉載了這些報道、特寫、社論和其中的一張照片,報道的題目改為《人人動手家家撲打,一年四季堅持不懈,無蠅鎮——吳興南潯》。
1958年1月2日,毛澤東收到了上海市呈送中央的一份《上海市開展冬季愛國衛生運動的情況》。《情況》中說,1957年12月18日下午,上海市人委召開了行政會議和各區電話會議,布置了開展以“除四害”為中心的愛國衛生運動,要求領導干部帶頭參加突擊。12月19日,中共上海市委、市人委、市工聯、團市委、市婦委、市衛生局等機關團體負責人和干部千余人組成了100個突擊隊,深入到17個區38個單位進行了半天的“除四害”突擊活動,在全市人民中作出了榜樣。現在全市比較顯著的蚊蠅滋生地初步進行了清除垃圾、堵竹節、挖蛹工作。各個區的衛生運動都開展得有特點、有目標。如東昌區(今屬浦東新區)的突擊點是發動戶籍警深入到每家每戶宣傳“除四害”,各辦事處均有一個重點戶帶頭示范,樹立旗幟,并已決定將每星期四作為“除四害日”。
1月3日,毛澤東為中共中央起草《關于在全國開展以除四害為中心的愛國衛生運動的通知》。通知如下:
各省委、市委、自治區黨委:
今冬必須在全國各地開始大舉進行以除四害為中心的愛國衛生運動。各地尚未動員的必須立即動員起來。杭州市已決定在兩年內基本肅清四害。上海市亦已大動起來。茲將一九五八年一月二日收到的《上海市開展冬季愛國衛生運動的情況》一份轉發給你們,請你們參照辦理。今冬除四害布置,城市一定要到達每一條街道,每一個工廠、商店、機關、學校和每一戶人家,鄉村一定要到達每一個合作社、每一個耕作隊和每一戶人家。一九五八年十二月全國各省市自治區共二十七個單位將在北京開評比會議,比較各地成績的大小。
中共中央
一九五八年一月三日

由于毛澤東的推動,“除四害”運動迅速開展起來。全國各地紛紛制定落實方案,相互之間還發起了“友誼賽”“挑戰賽”。在這一運動中,一些匪夷所思的方法也應運而生。比如,一名北京的小學生就發明了一種滅鼠的“奇招”:在老鼠的肛門里塞上一粒黃豆,然后用線縫上。黃豆膨脹后,老鼠又拉不出來,就會把一窩老鼠全部咬死。在清除麻雀時,男女老少齊上陣,敲鑼打鼓,不分白天和黑夜,攪得麻雀無法休息,直至累死。
“除四害”運動對于改善衛生狀況,提高人民的身體素質,其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但是,由于這項運動正處于“大躍進”階段,一些不顧實際、虛報成果的現象也客觀存在著。一些地方不僅要除“四害”,還要除“七害”(增加了釘螺、蟑螂、臭蟲)、“九害”(在“七害”的基礎上增加了烏鴉、豹子)。
在“四害”中,對除麻雀的爭議一直沒有中斷過。麻雀雖然會到田間啄谷,但同時也能吃掉田間的害蟲。在“除四害”運動中,由于麻雀目標最大,最容易被發現,故成了清除的重點。到1959年春,因為麻雀數量的銳減,全國范圍內出現了嚴重的蟲害。1959年11月27日,中國科學院黨組書記張勁夫就麻雀問題向中央提交了一份報告。報告說:“科學家一般都認為,由于地點、時間的不同,麻雀的益處和害處也不同;有些生物學家傾向于消滅雀害,而不是消滅麻雀。”兩天后,毛澤東將張勁夫的報告批轉給中央負責同志閱看。1960年3月16日,毛澤東在代中共中央起草的《中央關于衛生工作的指示》中明確提出:“麻雀不要打了,代之以臭蟲,口號是‘除掉老鼠、臭蟲、蒼蠅、蚊子’。”此后,麻雀的種群逐漸得到恢復。但由于在這場運動中遭到了滅頂之災,加之后來農業種植中大量施用農藥,麻雀的數量一直沒有實現有效增長。2001年8月,這種原本分布最為廣泛的鳥類,被國家林業局列入保護動物的名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