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報訊 3月31日,“力學力行——天津美術學院中國畫學院教學課徒稿作品展”在天津美術學院美術館舉辦。展覽匯集了天津美術學院中國畫學院歷代藝術家的600余件課徒稿作品,時間跨度從20世紀50年代至2025年,全面展現了學院書畫教學70余載的傳承脈絡與創新探索。
天津美術學院院長邱志杰表示,中國的美術學院應在國際藝術教育體系中展現自身特色,這一特色即體現在課徒稿傳統所蘊含的師徒授受模式上。在數字化時代背景下,天津美術學院中國畫學院既要堅守傳統的藝術傳承方式,又要善于利用視頻等新技術手段,將古老的智慧轉化為當代的學術成果。
天津美術學院教授陳冬至認為,年輕學子應重視書法修養,中國畫與書法一脈相承,筆墨功夫直接影響藝術高度。他勉勵教師堅守育人責任,傳承中國畫的藝術精髓。
天津美術學院原中國畫系主任霍春陽認為,真正的創新是在傳統的基礎上深化理解,以規矩為階梯,進而實現藝術的升華。他呼吁師生回歸中國畫本源,在堅守中尋求發展。
天津市美術家協會主席王書平表示,此次展覽的課徒稿作品十分珍貴,對理解中國畫本質具有重要意義。他期待展覽能推動中國畫的教學發展,并勉勵廣大美術工作者深入生活、扎根人民,創作出更多展現時代精神的優秀作品。
天津美術學院中國畫學院原院長李孝萱表示,中國畫發展既要尊重傳統程式,也需注入時代新意,過度追求技法,易導致精神境界的缺失。藝術家們需保持清醒認知,在創新的同時,以敬畏之心對待傳統。
天津美術學院教授張京生分享了自己從國畫前輩處領悟的藝術真諦,并建議藝術家們認真學習藝術理論。他高度評價了此次展覽對藝術本質的回歸,為創作者指明了前進方向。
天津美術學院中國畫學院院長周午生表示,本次展覽系統梳理了天津美術學院中國畫學院教學文脈,展現了學院深厚的歷史積淀,為未來的教學發展提供了寶貴的文獻資料。據悉,展覽將持續至4月20日。(張湫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