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讀范文
物理女杰——吳健雄
◎葉永烈
1956年,在美國,一位體態嬌小的中年華人婦女,每周都要從哥倫比亞大學到華盛頓去一次。匆匆而去,匆匆而歸。
她的肩上有兩副重擔:
她是家庭主婦。丈夫袁家騮出國了,她必須照料9歲的孩子——她與他結婚多年,一直處于忙碌之中,在她35歲時,才決定生一個孩子,唯一的孩子。
她又是科學家。她正領導著幾位科學家進行一項重要的實驗,實驗要在超低溫下進行,但哥倫比亞大學沒有這樣的設備。她四處打聽,得知華盛頓有超低溫設備,便趕往那里一次次做實驗。
她所進行的實驗至關重要。
當時,在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和普林斯頓大學任教的李政道博士和楊振寧博士提出“宇稱守恒定律”是不存在的,而弱相互作用中存在“宇稱不守恒定律”。
吳健雄要用精密、細致的實驗,來證實李、楊兩位博士的新創見。
實驗物理學家與理論學家攜手并進。她把放射性鈷-60放在強力磁場中進行冷處理,觀察到電子運動的方向與原子核旋轉的方向相反,這就以無可辯駁的事實證明了“宇稱不守恒定律”。
1957年,當李政道和楊振寧榮獲諾貝爾物理學獎時,吳健雄也同時為世界科學英豪所矚目。
1912年5月31日,吳健雄出生在江蘇太倉。她的父親吳仲裔是一位中學教師。吳健雄從小便學海揚帆,乘風破浪,一往無前。當她在江蘇省立第二女子師范學校讀書時,就是一名文理兼優的學生:國文老師曾在她的作文上批了“眼高于頂,筆大如椽”八個字,稱贊她的立意和文筆,而她的數理化成績也名列前茅。
1934年,當吳健雄從國立中央大學畢業時,該校“第七屆畢業生名冊”上印著她的畢業考試成績——總平均為86.3分,在全校30個系的470名畢業生中首屈一指!辛勤的耕耘,必定贏得豐碩的果實。她在1956年對物理學所做出的重大貢獻,名垂青史,也正是她多年來刻苦求學的結果。
吳健雄在談及她的成長史時,總要提及她最敬愛的人——父親吳仲裔。她說:“父親教我做人要為‘大我’,而非為‘小我’。”正是她畢生為“大我”而奮斗,所以她有著永不枯竭的搏擊的前進動力。
她是一個兢兢業業、惜時如金的人,全身心撲在科學之上。正因為這樣,她在物理學上屢建奇勛,成為當代一位“物理女杰”:她是美國科學院院士,曾有12所大學授予她名譽物理學博士學位。1962年,她當選為美國“杰出女性”。1973年,她成為美國物理學會第一位女會長,該會會員之中有40多位是諾貝爾獎獎金獲得者!1975年,美國總統福特授予她美國國家科學勛章。
1982年,吳健雄從哥倫比亞大學退休,但仍擔任該校名譽教授,常常去學校參加工作,可謂“退而不休”。她說:“我從不去想自己的年齡,而且我常和年輕學生在一起。”
她非常關心青年一代。她說:“中國學生要多動手,知識面不要太狹窄,這對自己、對國家都有好處。”
(選自《葉永烈講述科學家故事100個》,有刪改)
亮點借鑒
初中生寫記敘人物的作文,需要精選事例,在材料的選擇與提煉方面下一番工夫,然后才是運用各種表達技巧。精選典型事例,人物形象會更突出,作文會更出彩。但也需要注意以下三個方面:
1.確立中心,是選材典型的前提。作者葉永烈以物理學家吳健雄“能力超群、天資聰穎、兢兢業業”三個方面的高貴品質作為文章中心切入行文,既介紹了她廣為人知的一面,又寫了她少有人知的一面。
2.圍繞中心,是選材典型的準則。作者圍繞以上三方面的高貴品質,分別選取了三個典型事例:用精密的實驗證明“宇稱不守恒”定律(表現她能力超群);老師贊文筆畢業成績優(表現了她天資聰穎);獲得重大榮譽(表現她兢兢業業)。
3.讓事例更有代表性,是選材典型的保障。作為功勛卓著的科學家,吳健雄的實驗成果眾多,如何做到博觀而約取?作者選取了最有代表性的超低溫實驗。因為這個實驗意義重大,使她在世界物理學界備受矚目,選取這一事例進行敘寫,非常具有說服力。
右寫作文
我最感謝的人
◎雷舒涵
在我成長的道路上,得到過很多老師和長輩的幫助。但是我最感謝的人是我的媽媽。她在我求學的每個階段都給予了我極大的關心和支持。
小學四年級的一天下午,我參加學校鼓號隊表演訓練,比平時晚放學一個多小時。當我疲憊地走出校門時,一下子就看見了站在門口張望的媽媽。
她匆匆走過來,遞給我一個菜夾饃。“餓壞了吧?趕緊吃了,杯子里還有熱水。”
吃著香噴噴的菜夾饃,我喉嚨有些哽咽。媽媽的關愛總是這樣細致周到。
回到家,我就上床休息。躺下后我發覺腳疼得厲害。喊了一聲“媽媽”,她便走進來,問我哪里不舒服,得知我腳疼,她坐在床邊,抱起我的腳,放在她腿上,慢慢揉起來。一會捏捏,一會拍拍,時不時問我:“力量大了還是小了?”我的腳底舒服了,但媽媽臉上的疲憊更明顯了。
升入初中,學習科目增多,媽媽又成了我的學習伙伴。她陪我背書,為我批閱家庭作業。記錄并分析我的考試成績,和我一起思考如何進步。
一次考試,我進步了60多名。媽媽激動得像個孩子,拍著我的肩說:“看到你進步,我特別開心,這簡直就像一劑提神醒腦的靈丹妙藥。”中午放學,她為我買了一個小蛋糕,我感到驚喜又開心。她激動地對我說:“今天是一個不尋常的日子。慶祝你的進步,再接再厲!”
別人眼里的尋常進步,在媽媽看來卻是一項“壯舉”。現在回想起來,我仍感慨萬分。
媽媽給予我的關心和支持我將銘記一生。如果我在學業上取得一些成績,如果我變得做事有耐心,如果我能有目標、有計劃地生活——我都得感謝我的媽媽。
【陜西合陽縣城關中學】
點評
作文圍繞媽媽關心“我”和支持“我”兩個方面,選取了關于媽媽的幾件典型事例:接“我”放學并給“我”按摩腳,表現了她在生活方面對“我”無微不至的關懷;成績顯著進步時,她特意買蛋糕慶祝“我”考試進步,表現了她對“我”學業的支持。在媽媽關心“我”的溫暖瑣碎的小事中,小作者精心選取那次晚放學的事,以小見大,非常具有代表性。典型的事例和質樸的語言使本文中媽媽的形象可親可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