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報訊 4月20日,國家藝術基金2025年度傳播交流推廣資助項目“慢生活·國際范: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新長物’主題創作作品巡展”在四川省非物質文化遺產館啟幕。四川師范大學副校長陳佑松,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研究院學術院長、文化和旅游部恭王府博物館學術委員會副主任孫冬寧,四川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館)主任李琳,項目負責人、四川師范大學美術學院·書法學院副教授吳朋波先后致辭。
本次展覽以宣傳新時代成渝生活美學、助力雙城經濟圈內涵建設為目標,結合在地文化資源、教育資源、工藝資源,圍繞“手的禮贊”“髹飾智慧”“摶土成器”“在地文創”四個板塊進行策展敘述,呈現中國式現代化萬千氣象的成渝智慧。“新長物”一詞,承襲了晚明文震亨《長物志》中“長物非必需,卻是心之所寄”的文人美學傳統,在當代語境下,“新長物”被賦予了新的文化內涵,成為延續東方生活哲學、回應現代社會審美需求與生態意識的當代表達。此次巡展既是一次對于“長物精神”在新時代背景下的系統性再詮釋——不僅僅停留在造物層面,更強調一種以人為本、審美為導向的生活方式提案。展覽將持續至5月3日。(李振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