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月11日,由湖北省美術院主辦的“承流會變——曇華林油畫創作群體研究展”在湖北省美術院美術館舉辦。
中央美術學院教授、中國油畫學會理事及學術委員、展覽學術主持殷雙喜,湖北美術學院原院長許奮,湖北省美術院黨委書記李和清,湖北省美術院原院長肖豐,中國雕塑學會秘書長孫振華,湖北省美術家協會主席李乃蔚,湖北省美術院副院長、湖北省美術家協會副主席謝曉虹,湖北美術館藝術總監傅中望,湖北美術館館長冀少峰,@武漢輪值主席王心耀,湖北美術學院學術委員會主任魏光慶,合美術館執行館長魯虹,湖北美術學院中國畫學院院長郝孝飛,湖北美術學院繪畫學院院長徐文濤,中南民族大學美術學院原院長羅彬,湖北大學藝術與設計學院副院長尹朝陽,湖北省美術院原副院長劉文諶、彭志剛,湖北省中國畫學會名譽會長施江城,雕塑家、湖北省政府原參事李三漢,周韶華藝術中心主任吳軍和,武漢美術館原副館長劉宇,藝術家李默,中南民族大學美術學院教授潘偉超,湖北美術學院實驗藝術學院教授朗雪波,湖北省美術院美術館館長方志凌、典藏研究部主任朱健翔,藝術家吳良發,湖北省美術院油畫創作室全體在職藝術家,來自湖北省各高校、各藝術機構的領導及師生出席了開幕式。開幕式由謝曉虹主持。@武漢輪值主席王心耀宣布展覽開幕。
李和清表示,本次展覽是對湖北地區油畫創作脈絡的再一次深度挖掘與呈現。通過系統的策劃梳理,為湖北省美術院建院60年兩項重大活動做籌備,一是為湖北省美術院院史文獻館陳列面向社會開放打基礎;二是為“扎根人民60年——湖北省美術院文獻藝術展”在中國美術館的展覽做準備。既是對過去60年油畫創作成果的一次全面梳理、回顧、總結,更是一個全新的起點,激勵我們在未來的藝術道路上繼續奮勇前行,不斷開拓創新。
殷雙喜談道,展覽提供了了解湖北省美術院過去和展望其未來的珍貴機會。湖北油畫家在全國范圍內非常出色,每個時代都有代表性藝術家,很多經典作品都在中國美術館等重要機構收藏。改革開放以來,湖北一直是中國美術的高地之一,近年來湖北的美術生態愈發活躍。希望通過本次展覽,讓大家更加重視湖北美術力量,共同把湖北美術推向全國。
參展藝術家代表肖豐談道,曇華林是一塊藝術的沃土,在這里孕育和成就了一批優秀的油畫家,讓我們深切地感受到傳承的不易。近年來,湖北省美術院引進了一批青年美術人才,創作力量愈發蓬勃,優秀作品愈發涌現。
本次展覽是湖北省美術院自2018年起設立“湖北群體”系列研究展的第七回,聚焦曇華林油畫創作群體風格多元、守正創新的探索軌跡,全面展示他們在藝術創作領域所取得的輝煌成就。
“承流會變——曇華林油畫創作群體研究展”座談會于同日上午在湖北省美術院櫻花講堂召開,會議圍繞“湖北省美術院油畫創作的傳承與發展”“湖北省美術院油畫藝術探索的時代特質與新時代油畫創作的導向性、時代性與創新性”等議題展開討論。
據悉,展覽將持續至5月6日。■
座談會摘要(按嘉賓發言順序)
殷雙喜(中央美術學院教授、中國油畫學會理事及學術委員、展覽學術主持):曇華林有著深厚的革命歷史和藝術傳統,在20世紀中國美術史上占據重要地位,是湖北省曾經的藝術中心。湖北省美術院從1965年成立至今已60年了,培養和團結了一大批藝術家。本次參展的35位藝術家,從老前輩一直到新進院的青年創作人才,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湖北省美術院60年來油畫創作的歷程。此次座談會,一是圍繞湖北省的油畫創作進行討論,二是對今后湖北省美術院及其油畫創作的發展交流看法。通過美術館和展覽帶動一個地區的美術發展是近年來的一個突出現象,如何通過展覽的策劃來檢驗創作成果,并把我們的藝術家推介出去,就顯得尤為重要。
李默(藝術家):參展藝術家中有很多老前輩都曾經對我的繪畫生涯給予過很大的幫助,例如彭述林老師,我每次畫了畫都會請他指導,聽他講他是怎么畫畫和學習的;還有鄭昌中老師,正是他提示我要在素描上下功夫;以及我每次回國都要去拜訪的陳君凡老師等。來參加這次展覽,也是希望向老一輩畫家致敬。
肖豐(湖北省美術院原院長):策劃本次群體研究展非常具有挑戰性。某種程度上,擬定參展藝術家名單甚至比邀約參展作品更重要。根據藝術家的履歷尤其是在湖北省美術院工作的情況來擬定名單,再找適合展出的作品,這一繁瑣的工作本身就值得肯定。下一步,我們還可以就展覽的時間范圍限定,以及展覽覆蓋的地域范圍等問題做進一步的討論。
魯虹(合美術館執行館長):曇華林美術創作群體在湖北美術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藝術家們在不同的歷史時期都取得了很好的成果。尤其是在20世紀80年代,在全國范圍內都具有很大的影響力。希望未來湖北省美術院一方面抓好全國美術作品展覽的創作工作;一方面樹立學術帶頭人,不論是理論研究還是藝術創作都能有所建樹,助力推動湖北省美術事業的發展。
孫振華(中國雕塑學會秘書長):我從三個方面談起:一是曇華林油畫創作群體的文化傳承,可以分為歷史文化傳承和現代油畫藝術傳承兩部分;二是曇華林油畫創作群體的地方特征,比較強調民間視角和內斂的歷史感,有著市井的、人間煙火的味道;三是曇華林油畫創作群體藝術本體上的特征,在強調寫實功底的同時,也比較注重個人語言和風格的變化,同時善于借鑒民族、民間和其他藝術門類的藝術語言和表現技法。
王心耀(@武漢輪值主席):本次群體研究展有五點意義:一是構建地域藝術文化,大致呈現出湖北繪畫的表達方式和藝術樣式;二是彰顯與活化地域文化,勾起文化記憶,展現城市流動的變化;三是推動學術研究與藝術生態,填補藝術史研究的空白;四是具有社會美育和公教價值;五是形成了歷史與當下的對話,延續了藝術精神。
冀少峰(湖北美術館館長):湖北省美術院建院60年來,1965年至1976年是一個階段,1976年至1978年是一個階段,1978年至今則迎來大發展。特別是1979年至1984年間,湖北省美術院在全國美術作品展覽中取得了很好的成績,創作了很多全國知名的代表性作品,在湖北美術界擔當了重要的角色。近年來,湖北省美術院引進了一批有志青年美術創作人才,他們活躍的身影讓我們感受到湖北省美術院的變化,相信湖北省美術院會越來越好。
潘偉超(中南民族大學美術學院教授):我在湖北省美術院工作了15年。當時我剛從浙江美術學院(現中國美術學院)畢業,湖北省美術院給我提供了一個良好的創作環境,院里老一輩藝術家對我既嚴格又寬容,像對自己的孩子一樣。此次展覽推出了一批年輕的畫家,讓人真切地感受到湖北省美術院對于傳承的重視,以及在促進創作研究上下的功夫。
朗雪波(湖北美術學院實驗藝術學院教授):我是1999年來到湖北省美術院工作的。當時,我一面進行院內的創作工作,一面參與了新媒體和其他社會面上的創作活動。從此次展覽中可以看到湖北省美術院有著完整的工作室架構,有利于藝術家在專業的氛圍中開展創作。湖北省美術院油畫創作的公共性很強,比如很多老一輩藝術家很早就參與了壁畫創作。希望青年藝術家保持活躍,更多地參與到公共事務中去。
徐昊(湖北省美術院油畫創作室藝術家):隨著湖北省美術院對青年藝術家的引入,我的創作及研究也受到了一定的沖擊。希望通過參加展覽,一方面承繼前輩的優良傳統;一方面積極吸收新的觀點,進一步提升自我。
劉添(湖北省美術院油畫創作室藝術家):湖北省美術院深厚的歷史傳承對青年美術家來說既是壓力也是動力。本次展覽為青年人提供了一個很好的交流平臺,站在建院60周年的新起點上,希望藝術家能再接再厲,接住前輩的接力棒。
倪磊(湖北省美術院油畫創作室藝術家):我在高校工作時已經開始進行主題性創作,并與美術館、畫廊等平臺合作,兩條線都有發展和突破。2021年我從高校來到湖北省美術院工作,希望能挖掘自身更多的可能性,和湖北省美術院的大家庭共同進步。
陳波(湖北省美術院油畫創作室藝術家):不管是理論研究人員還是藝術創作人員,最終和最重要的落腳點都是在當下。我們在當下呈現了什么?要傳承什么?傳承后又要表達什么?這些都應該是重點關注的對象。
歐陽志(湖北省美術院油畫創作室藝術家):湖北省美術院幾代油畫家薪火相傳,發展到今天十分不容易。希望青年藝術家能更快、更好地融入湖北省美術院文脈的傳承中,持續創作出豐碩的成果。
李瑾(湖北省美術院油畫創作室藝術家):從父親李宗海和我的成長及創作經歷來看,雖然父女兩代人所處的歷史背景、創作理念、藝術視野和歷史責任存在差異,但作為新時代油畫人,其創作的意義和價值是相同的。
李和清(湖北省美術院黨委書記):為迎接2025年湖北省美術院建院60周年,湖北省美術院全面升級硬件與空間環境。改造大門、優化展廳燈光、完善停車位布局,將五號樓改建為院史文獻陳列館,豐富武昌曇華林地區文化生態。人才隊伍建設穩步推進,近三年引入一批中青年美術創作人才,有效緩解了人才斷層帶來的壓力,在第十四屆全國美術作品展覽中成績斐然,17件作品入選,五件作品進京,創近25年來最好成績。今年,湖北省美術院將在中國美術館和中國國家畫院美術館同時舉辦“扎根人民60年——湖北省美術院文獻藝術展”及“扎根人民60年——湖北省美術院文獻研究展”,集中展現作為全省美術創作與研究中心,引領全省藝術家在美術各領域所取得的輝煌成就,彰顯湖北在中國現當代美術史上的重要地位,為弘揚荊楚文化、奮力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湖北實踐、加快建成中部地區重要戰略支點貢獻文藝力量?!?/p>
(湖北省美術院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