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課文背誦無疑是提高語言表達能力的一條重要路徑,同時也是培養記憶力以及思維能力的一種有效方法。在小學時段,借助背誦經典課文這一方式,能夠讓同學們對課文內容的理解更深入,更好地把握文章蘊含的思想和情感。不過,背誦可絕非單純機械的重復操作,只有掌握了特定的技巧與相應的方法,才能夠達到事半功倍的良好效果。
一、理解課文內容
在著手背誦課文之前,首要的一點是理解課文的內容,而且這種理解不能僅僅局限于記住字詞,關鍵是精準地把握課文的主題,理清其中的情節脈絡,明晰人物形象特點以及領略其獨特的語言特色。
就拿《狼牙山五壯士》來說,這篇課文講的是五位八路軍戰士的英勇事跡,他們為了掩護群眾以及連隊安全轉移,與敵人展開了一場異常激烈的奮勇搏斗,最后英勇無畏地選擇跳崖,事跡非常感人。在理解這個故事的過程中,我們可以通過提問題的方式來展開更為深入的思考,比如說去思考“五壯士為什么寧可犧牲自己,也堅決不向敵人投降”“到底是什么樣的因素促使他們如此毅然決然地選擇跳崖這一行為呢”。像這樣通過提出問題的做法,能夠引領我們著重關注五壯士身上所體現出來的無所畏懼的偉大精神。
當我們深入理解課文的情節時,便能夠更為深切地體會到課文所傳達出來的精神內涵。課文中有這樣一個情節,五位戰士在撤退到了狼牙山頂之后,隨即就和敵人展開了激烈的交鋒。關于這個場景的描寫相當生動,很容易能夠把讀者代入到當時的情境之中。當我們在背誦這部分內容的時候,不妨去想象一下,壯士們在戰場上面對敵人步步逼近,心中有著怎樣的視死如歸的堅定決心。
二、分段背誦課文
分段背誦課文不失為提高記憶效率的一種行之有效的辦法,能讓我們在背誦時逐步掌握各部分所蘊含的內容以及情感。就拿《春曉》來說,這首詩借助四句簡短的詩句描繪了春天早晨的景象。為了更好地完成背誦,可以把詩劃分成兩個部分來加以記憶。背誦第一部分“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時,通過把注意力聚焦在“春眠”以及“啼鳥”等關鍵的字詞上,我們能夠捕捉到春日早上的生機與美好。第二部分“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表達的是作者急于了解經歷昨夜風雨后花落情況的心情。在背誦的時候,憑借把這兩部分各自所蘊含的意境區分開來的方式,可以牢記每一部分的特點以及所要表達的內容。
三、運用聯想記憶法
聯想記憶法能夠把新的信息與已有的生活經驗、情感或者別的知識建立起聯系,以此來讓記憶效果得到強化。如在背誦《少年閏土》這篇課文時,完全可以運用聯想記憶法把課文里的內容和生活當中的一些場景、自身的感受關聯起來,進而加深對于文本的記憶以及理解程度。
比如課文里對少年閏土的描述,提到他有著“紫色的圓臉”,還“頭戴小氈帽”,這般形象很容易讓人不禁聯想到自己小時候認識的某個伙伴。在那個時候,童年的伙伴說不定就跟閏土如出一轍,他們往往有著質樸且真誠的神情,每每總是帶著滿臉的笑容去迎接那一個個全新的冒險以及各種各樣的游戲活動。
當讀到閏土捕鳥的情節時,不禁讓人聯想到自己小時候與小伙伴們一同在田間、樹林等地方玩耍的情形。即便未曾有過捕鳥的那種經歷,可與自然相接觸、去探索新奇事物的感覺卻是相通的。而讀到閏土講述在海邊撿貝殼、在瓜田守夜等內容時,又可以進一步聯想到曾經在假期和家人去海邊游玩的過往經歷。那海浪發出的聲音、貝殼呈現的形狀,乃至太陽落山時的景象,都有助于更好地牢記閏土和大海之間的關聯,并對課文產生更為深切的情感共鳴。
少年閏土身上展現出的勤勞、勇敢特質,還有那無憂無慮的童年生活,能讓人自然而然地聯想到自己童年時候的伙伴,以及鄉村生活那種自由自在、無拘無束的狀態。當我們把課文的內容同自身實際的生活經驗以及內心的情感緊密且有機地聯系在一起時,背誦這件事兒,就不再僅僅是那種枯燥乏味、機械性的記憶任務,反倒轉變成了一種能讓人心情愉悅的體驗了。
四、定期復習
在背誦課文期間,若能定期安排出專門用于復習的時間,對于保持對課文的熟悉程度是很有幫助的,而且還能促使短期記憶逐步轉化為長期記憶。就拿背誦《登鸛雀樓》來講,可以結合自身情況給自己制定一個復習規劃,依照天或周來合理安排復習所需要的時間。比如說可以每天清晨選定一個固定不變的時間,反復去朗讀這首詩,如此一來便能慢慢養成有規律的復習習慣。
堅持每日清晨誦讀,腦海當中的記憶能夠持續不斷地得以強化,同時還能夠深切體會到詩歌里面蘊含的那種意境以及情感。在進行復習的時候,可以試著采用多種多樣的形式,像是默背、抄寫等方式,抑或是跟朋友一同探討詩句所包含的深刻內涵。比如背誦“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這樣的詩句,大家可以依據詩里描繪的景象去聯想現實生活中的風景,進而對黃河奔騰著流入大海之時那種壯觀的景象以及詩人極目遠眺時的心境展開討論。

周末正好可當作集中回顧的時段,可以使用各式各樣的方式讓復習活動變得更有意思。就拿復習《登鸛雀樓》來說吧,可以動手繪制一幅與之相關的簡筆畫,運用簡單的線條把詩句里描繪的景象呈現出來,這樣在復習的進程中既能強化畫面方面的聯想,又有助于加深對于詩意的領會。或者也可以通過制作思維導圖的方式,將詩句包含的意象、詩人懷揣的情感以及句子彼此間存在的邏輯關系都一一繪制出來,把那些抽象的文字轉變為能夠看得見的可視化內容,進而強化記憶的聯結效果,使每一句詩都能與其背后的景象以及情感緊密地關聯起來,最終構建起牢固的記憶鏈條。
五、制作記憶卡片
制作記憶卡片是一種頗為有效的背誦輔助手段,有助于同學們快速地把握課文里的重點內容,適宜在任何時間、任何地點進行復習。比如背誦《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這首詩,可以把每一句詩的關鍵詞書寫在卡片上。像“黃鶴”“煙花三月”“孤帆”“天際”,等等,這些關鍵詞不但是詩句的精華所在,而且還有助于在回顧時迅速地捕捉到詩中的意象以及主題。通過這種方式,能夠使卡片變成記憶的提示要點,進而更為輕松地回想起整句詩的具體內容。
在設計卡片的時候完全可以靈活多變且饒有趣味,無需被格式等給束縛住。若想讓卡片更具趣味性,不妨在卡片上畫上與詩句相關聯的插圖,或者一些帶有象征意味的圖案也行。比如在寫有“黃鶴”字樣的卡片上,畫上正在飛翔的黃鶴;在提到“煙花三月”時,就在旁邊畫上春天里大片盛開的花朵。如此一來,這些視覺方面的元素便能夠喚起同學們的聯想,進而讓記憶的效果得以增強。
還可以把這些卡片依照不同的主題來分組,就像依據季節去劃分那樣,把和春天相關的詩句歸為一組,而把和秋天相關的詩句歸到另外一組。這樣在復習時,一方面能讓同學們鞏固理解詩詞內容,另一方面也能體會不同詩詞對同一季節描繪的異同之處,進而構建起更為系統的記憶網絡。
同學們可以趁著等車、坐車或排隊的工夫,隨手就把卡片拿出來進行快速的復習,讓時間能夠被充分地利用起來。
綜合來看,掌握課文背誦方面的技巧,一方面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升記憶的效率,另一方面會進一步增強對于課文內涵的感悟。我們可以通過理解課文內容,將課文進行分段然后分別背誦,運用聯想的方式來輔助記憶,按照一定的周期進行復習以及制作有助于記憶的卡片等多種多樣的方法,讓背誦這件事不再顯得那么枯燥且乏味,而是能夠充滿趣味并帶給我們滿滿的成就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