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成都市成華區是成都工業文明的發源地、國寶大熊貓的城市家園。全區現有中小學幼兒園225所,在校中小學生和幼兒15萬余人,在崗體育教師700余人、足球教練員160余人。近年來,成華區認真落實國家、省市校園足球改革系列部署要求,按照“全域架構、統籌推進、全面普及、特色發展”的工作思路,構建形成橫向“
三級階梯全域覆蓋、縱向“幼一小一初-高”全學段銜接的一體化培養體系。成華區秉持“小足球·大教育”工作理念,以“動起來,讓生命更精彩”為主題,瞄準“打造城市形象新IP、開辟體教融合新路徑、創新校園足球發展新賽道、塑造對外交往新名片”四大目標,以賽事體系優化、賽事品牌推廣、足球文化浸潤等七大行動及啟動儀式暨品牌發布會、吉祥物征集大賽、“成華校超”四季聯賽等八大主題活動為載體,探索創新“14789”模式,全力打造全國首個“品牌化運營+專業化指導+特色化發展”和“賽事規模最大 + 賽程周期最長 + 覆蓋人群最廣”的區級校園足球聯賽品牌。
一、工作舉措
(一)以益智育人為核心,構建全學段校園足球培育體系
1.文化浸染,點亮體教融合 “滿天星”
成華區實施學生體育技能“一個球 + 一根繩 + 特色項目”燎原行動,構建形成“幼兒啟蒙+ 小學普及+中學運用”的K15足球課程體系,系統推行“基本健康知識 + 基本運動技能+專項運動技能”體育課程模式,推廣“日體育課 + 周足球課”教學模式,打造足球優質課堂60余節,開展攝影繪畫、啦啦操評選、足球吉祥物征集等校園足球文化活動近萬場,省級重點課題《區域推進校園足球實踐路徑與策略研究》榮獲教育部教育教學成果獎,區域校園足球創新案例榮獲全國一等獎并在全國做交流及成果展示。

2.專業培養,擦亮精英隊員 “定盤星”
成華區堅持將校園足球特色學校建設納入“滿天星”訓練營培養體系,在全市率先編制《成華區校園足球訓練指南和評價標準》,圍繞“技能 + 體能 + 品德 + 學業”四個維度,率先研制《“滿天星”精英隊員選拔標準》,系統打造“1個區級訓練總營 + 6 個片區訓練營+N個校級訓練營”的三級全域覆蓋培養體系,常態化開展“周末訓練 + 賽前集訓+寒暑假輪訓”,組建全學段校級足球隊400余支,集聚區級足球精英隊員300余人。
3.德能兼修,閃亮足球師資“啟蒙星”
成華區在全市率先探索足球教師“員額制”,制定《校園足球教練員管理辦法和教練員公約》,建立教練員獎懲和俱樂部退出機制,推行“教練員等級證+培訓合格證”雙證上崗制度,健全“主教練 + 助理教練 + 體能教練 + 守門員教練”專業化配置,聯動電子科技大學、成都體育學院等高校,共建體育畢業生實習基地,舉辦足球教練員等級培訓36場次、技能大賽13場次,全區中小學足球教練員100 % 持證上崗, 9 0 % 以上足球教練教師具備D級及以上教練員等級證書,區域內現有全國優秀足球教練員2人、全國優秀青少年校園足球特色學校(園)長4人。
(二)以培塑品牌為重點,構建全覆蓋校園足球賽事體系
1.特色化推廣校級友誼比賽
率先探索實施足球全員班級聯賽制度,創新設計“四節制 + 十分鐘 + 新陣容 + 小教練”比賽機制,定期開展班超、級超對抗賽,健全“過程性+結果性”學練賽全程評價體系,組建班級聯盟“家長志愿服務團隊”1100個,累計遴選“小教練”“小裁判”860余名,吸引32所中小學校4.6萬余名學生參與,形成“人人會踢球、班班有球隊、校校有比賽”的發展格局,班級聯賽“成華范式”改革經驗在《中國學校體育》刊載推廣。
2.品牌化打造區級超級聯賽以“動起來,讓生命更精彩”為主題,創新“政府+學校+ 社會 + 市場”推廣模式、“春夏秋冬四季貫通 + 幼小初高四段銜接+師生家社四類參與”競賽模式、“師資培訓+文化浸潤 + 融合交流 + 球迷社團”育人模式,實施賽事體系優化、聯賽品牌推廣、足球文化浸潤、精英隊員培優、師資德能提升、專業資源引智、社會力量賦能“七大行動”,開展品牌發布會、校園風采展、吉祥物征集、“東郊杯”聯賽、教練員培訓、足球文化打造、球迷社團培育、校超嘉年華“八大主題活動”,全國首創校園足球超級聯賽主題曲、專屬Logo、隊旗隊徽,借鑒蓉城刀鋒球迷模式打造全國首支專業校園球迷社團,吸引了來自成都兄弟區縣、成渝雙城經濟圈及涼山等對口合作地區的220余支球隊,全年累計開展足球賽事420余場次、參賽師生家長1.1萬余人次、線上線下觀賽9.1萬余人次,視頻公眾號播放量達300萬余次,抖音視頻話題量達125萬余次,獲《人民日報》《新華社》等20余家國家、省市媒體報道推廣,全力培塑“村超看榕江,校超看成華”品牌。
3.專業化參與足球交流競賽
高標準承辦四川省首屆“貢嘎杯”青少年校園足球聯賽、“東郊杯”成華區校園足球冬季邀請賽等賽事活動200余場,選派8支隊伍150余人參與全國青少年足球邀請賽、中國民間足球爭霸賽等國家級賽事20余場,組織4支隊伍應邀參加法國蒙彼利埃足球邀請賽、芬蘭羅瓦涅米“圣誕老人杯國際青少年足球邀請賽”等國際大型賽事,榮獲國際比賽冠軍2次,居全市前列。
(三)以賦能發展為關鍵構建全方位校園足球創新體系
1.合作賦能拓展新機遇
依托成都友城、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對口合作等平臺搭建校園足球互促機制,華西中學、成華小學等39所中小學與加拿大、俄羅斯等17個國家111所學校締結姊妹校關系,選派10名校長、4名足球教師赴法國、芬蘭等國家學習深造,聘請10余名意大利、德國等專業足球教練任教,與丹巴縣、重慶大渡口區等地簽訂共建校園足球框架協議,與涼山州喜德縣、冕寧縣結對探索校園足球合作實踐經驗引央視關注、在全國推廣。
2.科技賦能探索新路徑
在西南地區率先實現“互聯網+”引入校園足球,研發智能助教系統聯通國家體質健康監測數據平臺,在全國區縣層面率先引進足球運動機能測試系統,構建學生個人運動機能檔案,數據化開展足球技能測試和精準分析,推動日常訓練科學化、精準化。通過運動手環實時監測學生體育課堂運動負荷數據,推動體育課堂智能化科學化可視化,連續3年全區學生體質健康合格率達 9 8 % 以上、優良率達 70 % 以上,均居全市前列。
3.社會賦能重塑新格局
探索構建“政府主導、學校主場、市場運營、社會參與”的復合型運營矩陣,出臺校園足球考評管理辦法,設立校園足球發展專項資金,完善校外專業機構進校園管理報備制度,整合區屬國有企業資源支持校園足球賽事,引進多家社會企業參與校園足球建設,近三年,全區累計投入500余萬元、吸引社會資本200余萬元推動校園足球發展。
二、取得的成績
近年來,成華區先后被評為全國陽光體育先進區、全國青少年校園足球改革試點區和“滿天星”訓練營,區域內先后涌現出全國青少年校園足球特色學校、特色幼兒園共47所,90余名精英隊員入選省級以上青少年校園足球最佳陣容,20余名精英隊員入選全國青少年校園足球夏令營總營最佳陣容,2人獲評全國“明日之星”,80余名隊員先后進入北京大學、同濟大學等高校高水平運動隊。2020年,被教育部評為“全國優秀‘滿天星’訓練營”。區域探索實踐先后在歐亞校園足球論壇、全國青少年校園足球管理培訓會、四川省青少年校園足球工作會等作交流發言,并在教育部官網宣傳。2019年,時任教育部部長陳寶生調研成華區,對成華區校園足球給予高度評價和充分肯定。當代教育名家顧明遠先生題詞“校園足球,看成都成華”。


三、下一階段工作計劃
(一)持續打造品牌化賽事,提升成華校超“影響力”
推進健康中國行動,搭建“社會體育 + 學校體育”聯合發展新平臺,創新舉辦“校超 + 社超 + 企超 + 家超”賽事,通過草根賽事吸引更多老百姓、家長參與到健身行列中。持續擴大“校超”邀請賽參與面,積極爭取國家級青少年校園足球賽事落戶成華。不斷創新成華校超品牌,逐步延展到籃球、排球等其他體育賽事,吸引更多學生參與運動,實現育體育心目標,讓更多家長參與活動了解學校、理解教育、減少焦慮,形成家校共育合力。
(二)持續創新市場化運營,打造成華校超“新樣板”
堅持一盤棋思想,繼續深化“政府主導、學校主體、市場運營、社會參與”運營模式,設立政府引導、社會資本參與的足球發展基金,鼓勵引導有情懷有實力企業公益贊助成華校超,破解經費不足等難題,推進社事城運公司與市場化企業在頂層規劃、賽事運營、文化品牌、網絡宣傳等方面深度合作,開發足球館校課程,開展足球研學實踐活動,形成可復制、可推廣的“成華新模式”。
(三)持續提升專業化水平,構筑校園足球“金字塔”
積極爭取“國家級青訓中心”“新型足?!甭鋺舫扇A,加強與省市足球協會合作,探索建立足球運動特長與文化教育相結合新型“體教融合”足球特色學校,增設足球項目班。建立“631”小初高校園足球貫通培養體系,著力探索與相關高校建立高水平隊員直升機制,打通精英隊員成長成才渠道。成立成華校園足球“共享教師中心”,支持和鼓勵專業教練員、運動員當校園足球兼職教師;支持學校向各級足協購買足球教練、足球課程服務;成立校園足球名師工作室,加速足球骨干教師、教練員培養鍛造。
(四)持續增強區域化合作,組建校園足球“共同體”
以體育助力脫貧攻堅,深化與丹巴縣、喜德縣、冕寧縣等對口合作地區交流,積極探索區域校園足球機制共建、模式共享、師資共培、精英共訓、隊伍共競“五共”合作機制。借力喜德縣與中央電視臺對口幫扶機制,助力成華校超宣傳工作。持續加強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推進成德眉資一體化發展,完善校園足球聯動發展機制,構建校園足球發展“共同體”,舉辦足球邀請賽、教練員培訓等活動,助力對口合作地區校園足球事業高質量發展。
(五)持續加強國際化交流,拓展校園足球“朋友圈”
主動融入國家“一帶一路戰略,依托成都國際友城平臺,實施校園足球“走出去、請進來”行動,開展足球交流互訪活動,積極參與國際足球邀請賽事,選派教練員到足球發達國家、地區交流學習。積極引進國際優質足球課程資源,植入智能助教系統,幫助教師學習國際先進訓練模式和技術戰術,提高現代足球教育教學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