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指導思想
本節課以《義務教育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2022年版)》[以下簡稱《義教課程標準(2022年版)》]為理論依據,堅持“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落實“教會、勤練、常賽”要求,堅持“以學生為中心”教學理念,以“任務驅動、問題引導”為主線,以“培育學生高階思維”為宗旨,注重“因材施教”,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性。創設游戲化、趣味化的學練內容和項目設置,采取“由易到難、分層分組”的教學原則,以任務單和評價單為依托,從動作的自主嘗試到完整體驗,由個人學練到小組合作,到真實比賽場景的運用,享受運動樂趣,獲得運動能力。通過主動參與,提升學生“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促進體育鍛煉的意識形成及健康行為的習慣養成,培養頑強拼搏、勇于挑戰的精神,促進核心素養的形成,進一步全面發展。
二、教材分析
本節課的教學內容選自人民教育出版社《體育與健康》水平二(三至四年級)小足球大單元教學設計第7課時。腳背外側運球是足球比賽中較為常見的運球過人突破動作技術,在水平一進行了各部位觸球、運球等技術動作學習后,通過腳背外側運球技術的學習,可進一步提升學生學習足球的興趣,豐富足球技術,為以后將要進行的組合技術學練和技戰術配合等內容奠定基礎。本單元主要鍛煉學生反應速度、抬頭觀察和決策能力,提高靈敏性和爆發力,培養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思維能力,鞏固知識和技能在實際情境中的靈活運用和處理的能力。
三、學情分析
本節課的教學對象為小學四年級學生,男、女生各20人。此階段的學生具有一定的認知思考問題的能力和自主學習探究的能力,思維活躍程度高,可塑性極強,具有一定的模仿能力,但注意力容易轉移,自我控制能力不足。通過之前對足球各種運球技術動作的學練,對足球運動以及技術動作等都有了一定的認識,但對運球過程中球的控制能力和觸球、處理球的能力有待加強。通過增加球門和降低難度等,對不同水平的學生進行分層分組學練,使每一個學生能在足球課堂中尋找到自己的樂趣,進而掌握運動技能,培養良好的運動習慣,錘煉自己的意志品質。
四、教學設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