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目的"探討健康傳播效果評價研究中的理論應用,為健康傳播工作提供支撐。方法"以健康傳播、健康活動、健康科普、效果評價等為主題詞,對數據庫自建庫至2024年5月27日收錄的文獻進行檢索,通過去除重復文獻,閱讀文獻標題和摘要等信息進行文獻篩選,篩選出121篇文獻作為研究樣本。結果"大部分文獻未采納理論框架,僅有33篇文獻有理論應用,主要集中于公共衛生和傳播學領域,應用最多的是知信行理論、拉斯韋爾5W傳播模式和說服理論,整體以西方理論為主,缺乏本土化理論的應用和創新。結論"未來的健康傳播效果評價應更多使用理論框架支撐研究,借鑒和融合不同學科理論,探索本土化理論研究路徑。
[關鍵詞]"健康傳播;健康科普;效果評價;理論應用
[中圖分類號]"R193""""""[文獻標識碼]"A""""""[DOI]"10.3969/j.issn.1673-9701.2025.08.021
Theoretical"application"and"suggestions"of"health"communication"effect"evaluation"research
ZHENG"Zicong1,"XIE"Dongying1,"ZHANG"Ying2,"HUANG"Yangmei1,"WANG"Meng1,"QIU"Wuqi2
1.Department"of"Health"Education,"Hangzhou"Center"for"Disease"Control"and"Prevention(Hangzhou"Health"Supervision"Institution),"Hangzhou"310051,"Zhejiang,"China;"2.Public"Health"Strategic"Intelligence"Research"Office,"Institute"of"Medical"Information,"Chinese"Academy"of"Medical"Sciences,"Beijing"100020,"China
[Abstract]"Objective"To"explore"theoretical"application"of"health"communication"effect"evaluation"in"order"to"provide"support"for"health"communication."Methods"Using"health"communication,"health"activities,"health"science"popularization,"effect"evaluation"as"precise"keywords,"literature"collected"by"databases"from"built"to"May"27,"2024"was"searched,"and"literature"was"screened"by"removing"duplicate"literature"and"reading"title"and"abstract"of"literature."A"total"of"121"literatures"were"selected"as"research"samples."Results"Most"of"literatures"did"not"adopt"theoretical"framework,"and"only"33"literatures"had"theoretical"applications,"mainly"in"fields"of"public"health"and"communication."The"most"widely"used"literatures"were"theory"of"knowing"and"believing,"Lasswell’s"5W"mode"of"communication"and"theory"of"persuasion,"which"were"dominated"by"Western"theories"and"lacked"application"and"innovation"of"localized"theories."Conclusion"The"future"health"communication"effect"evaluation"should"use"more"theoretical"framework"to"support"research,"learn"from"and"integrate"theories"of"different"disciplines,"and"explore"localization"theory"research"path.
[Key"words]"Health"communication;"Health"popularization;"Effect"evaluation;"Theoretical"application
大眾傳播關注傳播者、受眾、信息、媒介和效果間的關系,最核心的問題是效果[1]。在健康傳播中,傳播效果是檢驗傳播活動是否成功的重要尺度,只有明確具體的效果評價方法,才能更好地實現公眾健康水平的總體目標[2]。
運用理論可幫助研究者揭示現象背后的規律及產生原因,更好地總結經驗,提出政策建議[3]。因此,本研究著眼于健康傳播效果評價的理論研究,通過梳理理論及其應用情況,提出相關對策建議,以便更好地開展健康傳播工作。
1""材料與方法
1.1""檢索策略
在中國知網、萬方數據知識服務平臺和維普網中檢索與健康傳播效果評價相關的文獻,檢索時間為建庫至2024年5月27日。采用主題詞與自由詞相結合的方式,檢索策略為(健康傳播OR健康科普OR健康活動)AND(效果評價OR效果評估),文獻類型為期刊論文和會議論文,檢索范圍為有全文的文獻。采用Endnote"20去除重復文獻,通過閱讀文獻標題和摘要等信息進行文獻篩選,排除相關度較低、期刊水平較低的文獻。
2""結果
2.1""文獻檢索結果
共檢索到文獻6377篇,最終篩選后選取121篇文獻作為研究樣本。在納入的121篇文獻中,最早的文獻發表于1998年,時間跨度較長,整體數量呈增長趨勢,見圖1。2020年以后健康傳播話題關注度提高,發表的文獻數量也開始增加。
2.2""文獻理論和模型分析
在所有文獻中,應用理論和模型的文獻有33篇,集中在近5年。其中應用知信行模式的有11篇,應用拉斯韋爾5W傳播模式的有10篇,應用說服理論的有6篇,應用其他理論的有6篇,見表1。
3""討論
3.1""健康傳播效果評價研究大部分未采納理論框架,應加強理論支撐
本研究納入的121篇文獻中,超過七成的文獻未曾采納理論框架。一些學者通過調查問卷、實驗或訪談,對比活動前后公眾的健康知曉率評價健康傳播材料的傳播效果或健康活動的舉辦效果,實際上只是在評估覆蓋度、知曉率和受眾滿意度[4-5]。中國目前的評估條目,大多依靠工作經驗、行政考核指標、新媒體平臺指標確立,很少應用理論,同時大多為過程評估,缺少總結和形成評估,較難開展下一步健康干預[6]。
有學者發現,國內的健康傳播研究只有1/3的文章使用理論框架,現有研究較局限于描述現象、研究個案或簡單總結宏觀現象,缺少理論應用[7-8];而國外的健康傳播研究多在理論指導下,針對某一具體案例或傳播規律開展實證研究[9]。
3.2""現有理論應用集中于公共衛生和傳播學領域,可借鑒融合不同學科理論
中國健康傳播以1978年為開端,早期重健康而輕傳播,學者主要來自醫學和公共衛生領域[10]。在效果評價研究中,前期公共衛生領域的知信行模式應用廣泛,后期傳播學者的加入帶來拉斯韋爾5W傳播模式、說服理論、議程設置和框架理論等傳播學經典理論。理論的應用增強評估的可操作性,但總體仍以公共衛生和傳播學理論為主。
健康傳播本身具有醫學、健康教育學、傳播學、社會心理學、管理學等多學科屬性,在評價中也可采納不同領域的理論和模式[11–12]。研究表明未來健康傳播向專業化方向發展,只有加強跨學科多元化運用,才能改變理論滯后于實踐發展等問題[13]。
3.3""本土化理論的應用缺失,應加強評價理論的本土化創新
知信行模式是健康傳播效果評價中應用最廣泛的模式之一[15]。知信行模式結合認知、信念和行為,受眾可通過獲得知識和信息形成信念和態度而改變行為。學者常運用該模式設計調查問卷,通過干預調查或對比實驗探討健康傳播活動對受眾的影響。吳永翠[14]利用該模式設計問卷,調查“四川大學華西醫院”微信公眾號的健康信息傳播效果。拉斯韋爾5W傳播模式由哈羅德·拉斯韋爾在1948年提出,他認為傳播過程要考慮傳播者、內容、渠道、受眾和效果5個要素[16]。王屹峰等[17]以該模式為框架,發現政務微博、主流媒體和醫療意見領袖的三者結合,造就2022中國腫瘤學大會相關微博3.5億人次閱讀量的成果。陳晨等[18]基于該模式建立傳染病防治健康傳播模型,并通過干預實驗證實其對提升居民傳染病健康素養水平有效。該模式明確點出傳播鏈條,有助于學者評價健康傳播活動的各個環節,但仍是單向的,缺少雙向傳播和及時反饋,因此有學者將該模式引入PDCA動態循環,形成健康傳播過程的雙向反饋閉環[19]。
卡爾·霍夫蘭在二戰期間提出說服理論,認為信息來源越可靠,傳播方式越生動,信息越有說服力,包括訴諸事實和訴諸情感兩種策略[20]。肖雨然[21]以人民日報官方微博為例,闡釋健康傳播中的說服過程和說服效果。訴諸恐懼也常用于研究艾滋病、癌癥等惡性疾病中,通過描述疾病的嚴重后果,喚起恐懼情緒,促使人們積極預防和治療疾病[22]。有學者認為被說服的程度是影響人們認知、態度和行為改變的重要因素,貫穿健康效果評估的整個階段[23];這實際上是將說服理論與知信行模型相結合。
還有一些理論也被學者用于評價健康傳播效果。議程設置理論認為大眾媒介可通過不同的議程框架引導目標受眾對媒介信息的思考和討論[24]。學者認為健康傳播效果評價最根本的指標是健康政策的改變,倡導者可將健康議題放在版面的重要位置,再通過有影響力的媒體傳遞給目標受眾[25]。框架理論認為框架是媒介呈現客觀事實時所采用的準則,受到媒介立場、事件性質和傳播規律等制約[26]。知溝理論認為無論社會經濟地位高或低,媒介傳播的信息都會對其產生影響,但地位高者通常能更快獲取信息,因此擴大知識鴻溝。李鳳萍等[27]以知溝理論為基礎,發現電視使用可減小教育水平不同人群的健康知溝,但互聯網使用的影響不明顯。結構–過程–結果模型認為在評價醫療服務質量中,結構是過程執行的前提,過程是具體執行中的行為,過程執行后會產生結果[28]。
在應用理論的33篇文獻中,國外理論多,本土理論少。近些年,中國研究的問題意識和數據意識有所增強,但理論意識薄弱,西方理論模型占據主導地位,學者呼吁要建立中國理論意識,走健康傳播的本土化之路[29]。要加強本土化理論的創新,就要扎根現實,從符合中國國情的實踐出發。扎根理論作為研究路徑,可幫助研究者從現象中分析資料,發現理論。當下,互聯網+和新媒體深刻影響著健康傳播的模式,未來的本土研究或可關注互聯網技術帶來的健康傳播環境和個體行為模式的改變及其效果評估,針對特定健康傳播場景開展研究。
利益沖突:所有作者均聲明不存在利益沖突。
[參考文獻]
[1] 郭慶光."傳播學教程[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1.
[2] 匡文波,"武曉立."基于微信公眾號的健康傳播效果評價指標體系研究[J]."國際新聞界,"2019,"41(1):"153–176.
[3] 張敏,"段衛東."轉譯與突圍:"中國健康傳播的現狀與問題研究[J]."新聞傳播,"2019(22):"9–13.
[4] 周瑾,"趙艷婷,"劉熹."兩種健康傳播材料在成都市農村應用效果評價[J]."寄生蟲病與感染性疾病,"2019,"17(4):"246–248.
[5] 韓曄,"徐曉莉,"洪瑋."大型健康傳播活動傳播效果評價[J]."中國健康教育,"2017,"33(6):"538–540.
[6] 芮牮,"劉穎."健康傳播效果研究的缺失與路徑重構[J].新聞與寫作,"2020,"(8):"59–67.
[7] 王秀麗,"羅龍翔,"趙雯雯."中國健康傳播的研究對象、學科建設與方法:"基于范式建構理論的內容分析(2009—2018)[J]."全球傳媒學刊,"2019,"6(3):"34–52.
[8] 閆婧,"李喜根."健康傳播研究的理論關照、模型構建與創新要素[J]."國際新聞界,"2015,"37(11):"6–20.
[9] 李小余."健康傳播研究的現狀[J]."傳媒觀察,"2014(8):"29–30.
[10] 周裕瓊,"尹卓恒."健康傳播研究的中國意識:中外發展比較與評析[J]."全球傳媒學刊,"2022,"9(1):"112–128.
[11] LORIG"K"R",nbsp;RITTER"P","STEWART"A"L","et"al."Chronic"disease"self-management"program:"2-Year"health"status"and"health"care"utilization"outcomes[J]."Med"Care,"2001,"39(11):"1217–1223.
[12] 王晰巍,"邱程程,"李玥琪."突發公共事件下社交網絡謠言辟謠效果評價及實證研究[J]."情報理論與實踐,"2022,"45(12):"14–21.
[13] 常松,"王慧."中國健康傳播學的研究和發展趨勢[J]."當代傳播,"2021(2):"48–50.
[14] 吳永翠."醫療機構官方微信公眾號健康信息傳播效果研究——以“四川大學華西醫院”為例[J]."新媒體研究,"2022,"8(14):"26–29.
[15] 胡百精."健康傳播觀念創新與范式轉換——兼論新媒體時代公共傳播的困境與解決方案[J]."國際新聞界,"2012,"34(6):"6–10.
[16] 哈羅德·拉斯韋爾."社會傳播的結構與功能[M]."何道寬,"譯."北京:"中國傳媒大學出版社,"2013:"35–36.
[17] 王屹峰,"阮丹濃,"馬華君,"等."5W傳播模式視角下的醫療學術會議健康傳播效能研究[J]."浙江醫學教育,"2024,"23(1):"50–54.
[18] 陳晨,"吳健全,"安廣節,"等."基于拉斯韋爾5W傳播模式的傳染病防治健康傳播模型效果評估[C]."科普中國智庫論壇暨第二十八屆全國科普理論研討會論文集,"2021.
[19] 王安琪."“5W”傳播模式結合PDCA循環的健康傳播策略[J]."今傳媒,"2023,"31(5):"118–120.
[20] 王雅琴."探析卡爾·霍夫蘭的說服研究[J]."東南傳播,"2008(12):"122–123.
[21] 肖雨然."論新媒體時代健康傳播的路徑和說服效果——以人民日報官方微博為研究對象[J]."北京印刷學院學報,"2017,"25(1):"27–31.
[22] LIANG"C,"XIAO"D"Y."Using"EPPM"to"evaluate"the"effectiveness"of"fear"appeal"messages"across"different"media"outlets"to"increase"the"intention"of"breast"self-examination"among"chinese"women[J]."Health"Commun,"2018,"12:"1–8.
[23] 劉娟,"周洋."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中健康傳播的優化策略[J]."中國記者,"2020,"12:"126–128.
[24] LIU"XE,"LINDQUIST"E,"VEDLITZ"A."Explaining"media"and"congressional"attention"to"global"climate"change,"1969-2005:"An"empirical"test"of"agenda-set-ting"theory[J]."Polit"Res"Quart,"2011,"64(2):"405–419.
[25] 王帆,"傅華."公共衛生視野下的健康傳播及其效果評價[J]."健康教育與健康促進,"2018,"13(5):"381–382.
[27] 李鳳萍,"喻國明."健康傳播中社會結構性因素和信息渠道對知溝的交互作用研究——以對癌癥信息的認知為例[J]."湖南師范大學社會科學學報,"2019,"48(4):"143–150.
[28] AVEDIS"D."The"methods"and"findings"of"quality"assessment"and"monitoring:"An"illustrated"analysis[J]."J"Healthc"Qual,"1985,"7(3):"15.
[29] 劉燦威."醫生權威的消解:短視頻作為健康科普媒介的效果評價研究[J]."天府新論,"2024,"(2):"130–141.
(收稿日期:2024–11–15)
(修回日期:2025–0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