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土情結,深深地植根于中國人的意識之中。相對而言,文人更善于表達自己濃烈的鄉土情懷。當離開故土時,他們會本能地思念熟悉的故鄉和親朋,并在自己的文學作品中通過某種方式表達出來。本期,讓我們通過《萬里投荒,一身吊影:論山谷詞的鄉土情結》一文深入感受文人所表達的鄉土情結。
非物質文化遺產鐫刻著民族記憶,是中華民族的寶貴財富。面對現代化背景下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的困境,需要積極探索更加科學、有效的發展路徑,使民族記憶得以保存和發展。《泉州木偶戲傳承現狀與文創發展對策》一文重點以泉州木偶戲為例,對非物質文化遺產與旅游文創產品的融合進行了探討,也為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與發展提供了參考。
作為晚清花鳥畫領域的杰出畫家,任伯年在繼承中國傳統繪畫技法和風格的基礎上,融合創新,形成了自己的獨特風格。《任伯年花鳥畫色彩與構圖藝術探析》一文著重從色彩和構圖兩個方面對任伯年的花鳥畫風格進行了分析,探討了任伯年在近現代花鳥畫領域中的成就與藝術價值。
本刊編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