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社會變革之際,花鳥畫亟待轉型。任伯年,作為海派畫家的杰出代表,其沒骨花鳥畫獨樹一幟。他深植傳統,巧妙融合中國民間美術與西方繪畫技法,擅長運用濕筆,使色墨交融,打破了舊有的風格,開創了沒骨花鳥畫的新風貌。其作品色彩恣意、水氣淋漓,在晚清花鳥畫的發展中起到了承前啟后的作用,對后世影響深遠。
任頤(字伯年),被譽為海派藝術的一代宗師。他的花鳥畫藝術啟蒙于家學,少年時期便展現出非凡的造詣。隨著年齡的增長,他在深入研究傳統六法之余,汲取了西方繪畫光影透視的精妙之處,開創了中西融匯的全新境界,讓傳統花鳥畫煥發出了新的生機。任氏的藝術革新既繼承了明清的余韻,又為吳昌碩等后世大家的崛起奠定了基礎,實乃中國繪畫從古典向現代轉型的重要樞紐。
一、任伯年沒骨花鳥畫風格的形成
任伯年早年善用雙鉤技法,造型嚴謹,技法扎實,這為他的繪畫生涯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同時,他也涉足寫意畫創作。在其早期作品《水草金魚》中,可以見到他對白、黑、紅金魚采用沒骨法進行描繪,畫面中穿插著一叢水草。畫家追求細致生動的景物再現,顯示出任伯年在這一時期仍在傳統中探索,尚未形成個人風格。然而,他對工筆雙鉤與沒骨的交替學習,為后來形成清新明快的小寫意風格奠定了基礎。
19世紀70年代到80年代中期,任伯年的花鳥畫技藝不斷發展,博采眾長,逐漸形成了自己的繪畫風格。在沒骨畫方面,他遠追徐熙,近習惲南田。其作品落款常題有“宋人設色\"(如《芭蕉繡球圖》,1882年)或“對景寫生,似南田老人遺法”(如《幽鳥鳴春圖軸》,1886年)等,可見他認真學習并借鑒了惲南田的畫風。在此過程中,他的筆墨日漸簡逸,設色雅致,形成了兼工帶寫、明快清亮的格調,開創了花鳥畫的新境界。
同時,由于任伯年生活地區的特殊性,他有機會接觸西方的文化與藝術,并借鑒了西方的色彩運用,使得他的作品呈現出溫馨明快的色彩風韻。任伯年秉持“學古而變、取洋而化”的藝術革新精神,是富有時代氣息與傳統功底的創新者。他結合中西畫法,將焦點透視、水彩技法和光感融入中國傳統沒骨花鳥畫的創作中,別開生面。此外,他還吸收了西方的造型藝術,作品中妙趣橫生的動物形象和夸張的造型力求神韻,個人特色鮮明。任伯年的藝術突破得到了虛谷的高度評價:“筆無常法,別出新機,君藝稱極也!”
二、任伯年沒骨花鳥畫的藝術特色
(一)色彩的獨特表現力
世人觀賞任伯年的沒骨花鳥畫作品,無不驚嘆于其利落灑脫的筆法和絢爛多彩的色彩運用。著名美學家宗白華先生曾稱贊任伯年的用色:“表現著精深華妙的色彩新境,為近代稀有的色彩畫家,令人反省繪畫原來的使命。”任伯年所創作的沒骨花鳥畫獨樹一幟,巧妙融合了工筆與寫意的精髓。他的作品既展現出寫意畫的瀟灑自如,令觀者感受到無拘無束的暢快;又兼具工筆畫特有的精細入微與嚴謹細膩,經得起反復品味與琢磨。尤其是在水、色、墨的運用上,任伯年拿捏得恰到好處,每一處暈染、每一筆著墨都精準至極,令人拍案叫絕。在沒骨花鳥畫的創作過程中,任伯年多采用小寫意的繪畫技巧。他筆鋒游走迅速且嫻熟,以剛勁有力的線條勾勒出物象的外部輪廓,精準呈現物象的形態特征,使畫作既具靈動之韻,又不失形態之美。
任伯年的這種勾勒技法概括而準確,雖不及工筆畫的細致與變化,但寫意性賦予畫面快慢的節奏。在著似簡單的“涂色”上,任伯年也展現出豐富的筆墨節奏變化,將色彩以“寫”的過程體現于畫面之上,靈活且生動。欣賞任伯年的沒骨花鳥作品,可以發現其對色彩的運用具有三個顯著特點:
第一,任伯年極擅長運用濕筆進行創作。觀賞他的花鳥畫作品,觀者仿佛能直觀感受到畫面中那股恣意縱情的色彩張力,以及水氣氤氳、淋漓酣暢的獨特韻味。整幅畫作如同剛經歷一場清新的雨洗,澄澈而富有生機。無論是嬌妍的花朵還是蔥郁的葉片,在賦色上都盡顯水色交融的奇妙美感,色彩清新亮澤,宛如瑩潤的珠玉熠熠生輝。這種藝術效果與任伯年對濕筆的巧妙運用緊密相連,他將墨象的深邃之美與彩色的絢爛之美精妙融合,精準捕捉客觀物象的內在精神氣質及其外在形象在瞬間流轉、變幻時的神韻。
第二,任伯年在繪畫中善用水與用粉,展現出非凡的造詣。他運用水、粉時,能夠使其達到極致的透明質感,所繪之處仿若被賦予生命,呈現出豐盈潤澤的視覺效果。在沒骨花鳥畫的表現技法中,他常在粉、色濕潤狀態下注入適量水分使其潤化,達到水色交融的效果。如在作品《紫藤雙燕》中,他筆下的紫藤一串串含苞待放、水潤鮮嫩、色彩純凈淡雅;在紫藤花瓣藍色未干之際撞以白粉,更顯飽滿生動;他筆下的雙燕,多用白粉撞淡墨繪出身體,再以濃墨勾勒點染,神韻逼真。
第三,任伯年擅長在畫面濕潤之際持續加色、進行勾染操作。他的用色手法頗為精妙,并非讓色彩呆板地凝結于畫面之上,而是注重筆端所蘸水與色的交融,從而產生豐富多樣的色彩層次變化。用色與用墨相似,需從淡色逐步過渡至濃色,在同一種顏色中再衍生出別樣的色澤變化。憑借色彩助力墨色的光澤展現,依托墨色凸顯色彩的魅力。任伯年的沒骨花鳥畫在用色上完美詮釋了“色墨交融”的理念,畫面中的色彩銜接自然天成,彼此滲透、相互激發,使得整個畫面的色彩獨具一格、清新雅致、靈動脫俗。在用色方面,他更是精湛深邃、美妙超凡。
(二)造型與筆墨的巧妙結合
任伯年對造型的把控十分嚴謹,即便在使用沒骨法直接以色造型時,也絕不草率,這極其考驗其造型功底和對物象的細致觀察能力。在臨摹學習任伯年沒骨花鳥畫的過程中,筆者深刻體會到,在精準把控造型的同時,要兼顧干濕、濃淡的變化實屬不易。若用色過于一致,或重復勾勒,便容易失去畫面的韻味,導致畫面顯得僵化。由此可見,任伯年具備深厚的造型基礎,對畫面有著精準的把控能力?!逗I显捳Z》中記載:“任伯年作畫,煞費構思,及捉筆,則疾如風雨,勾勒法亦極精熟?!彼ㄟ^巧妙的筆墨技法,將花鳥的形態和質感與筆墨的韻味完美融合,使畫面呈現出一種獨特的藝術效果。其筆墨不僅精準表現了花鳥的形態和質感,更通過韻味增強了畫面的藝術感染力。
任伯年卓越的造型能力,與他熱衷于寫生的習慣密不可分。外出游歷時,他常隨身攜帶手折,遇到令他興致盎然的物象,便會迅速提筆,將其生動模樣繪制于手折之上,這恰似西方繪畫中的速寫作品,為他后續的創作積累了豐富的素材。正因如此,任伯年的花鳥畫在造型方面展現出對物象瞬間動態的精準捕捉,這一特點尤為突出。
(三)嚴謹考究的章法布局
任伯年的沒骨花鳥畫在構圖上極為講究,他巧妙地運用虛實關系、輕重對比,以及繁簡得宜的處理手法,使得畫面呈現出明快動人的視覺效果。他不拘泥于傳統章法的束縛,而是根據創作意圖和畫面內容靈活調整構圖形式,令作品更加引人入勝。例如,他常將禽鳥巧妙置于花叢之中,既增添了畫面的繁密感,又賦予了作品更多的自然韻味。同時,他注重花卉與禽鳥的布局,做到繁而不亂,疏而有序,整體節奏層次分明。
任伯年沒骨花鳥畫的構圖精髓在于“得勢”。他打破傳統花鳥畫的取勢常規,通過巧妙的取勢布置畫面,使作品避免了死板僵硬,充滿了生動的意趣。他擅長捕捉自然界中動植物的生動形態,并通過精妙的構圖將其生動展現。在描繪鴛鴦、八哥等飛禽時,他尤為注重表現其動態與神態,使畫面洋溢著生機與活力。
為了適應所表現對象的構圖需求,任伯年在創作過程中不受時間和空間過多限制,采用了散點式構圖。這種構圖方式突破了時空界限,將不同地域、不同季節的花草巧妙地融合在同一畫面中,使作品更加豐富多彩。例如,在他的《花卉冊》中,就廣泛運用了這種透視方法,將各種花卉精妙地組合在一起,構成了一幅幅絢麗的畫卷。
任伯年在構圖時還極為注重整體與局部的和諧統一。他善于從整體上把握畫面的節奏和韻律,同時也不失對細節的精心刻畫。在他的作品中,常常出現鳥雀等小動物在花草間嬉戲玩耍的生動場景。這些場景不僅饒有趣味,而且與整體畫面完美融合,形成了和諧統一的完美境界。
三、任伯年沒骨花鳥畫與惲壽平沒骨花鳥畫的比較
任伯年的沒骨花鳥畫技法多元且獨特,他不僅繼承了惲壽平的沒骨技法,還吸納了西洋繪畫方法,巧妙地將勾勒沒骨、暈染、寫意等多種技法融為一體。其用筆與用色變化多端,整體風格偏向于寫意,蘊含“寫”的意味。在風格上,他既一變惲壽平的渲染烘托為寫意筆法,抒寫出水色交融之美,又二變其淡雅高古為酣暢淋漓,同時保留了惲壽平特有的清新明艷與空靈之感。任伯年的筆法縱橫迅速,流利運筆,與惲壽平有著顯著的不同,彰顯出他在繼承中創造出的個人風格。
在色彩運用上,惲壽平注重色彩的和諧統一,常采用淡雅色彩來表現花卉的清新與高雅,追求自然、渾然天成的效果,使畫面顯得清新脫俗。而任伯年在繼承惲壽平沒骨技法的基礎上,更加大膽地使用色彩,善于運用各種鮮艷色彩描繪花卉的豐富多彩,但其色彩運用雖艷麗卻毫不艷俗,極好地展現出花卉的生機與活力。
在表現手法上,惲壽平的沒骨花鳥畫注重渲染與烘托,偏向于工致細膩的表現,通過細膩的筆觸和色彩營造出柔和、朦朧的美感,給人以溫潤如玉的感覺,充滿了文人氣息。而任伯年則更加注重筆觸的運用和畫面的整體效果,用筆更加放逸,既有骨法用筆的嚴謹,又有寫意韻味的靈動。他的筆觸輕盈靈活,能夠精準地表現出花卉的質感和形態。任伯年在沒骨花鳥畫的色彩研究與表現上,不僅給予了我們繪畫技法上的啟示,更時刻提醒著后世畫家要敢于在繪畫風格與方式上創新。
四、結語
任伯年在前人成果的基礎上,進行了大量實踐與深入探索,獨辟蹊徑,使得自身沒骨花鳥畫的技法愈發精湛純熟。他營造的意境愈發清新爽朗、明快宜人,畫面色彩也更為繽紛多彩且協調統一,逐漸形成了獨具一格、清新儒雅的繪畫風格。在任伯年的眾多繪畫創作中,花鳥畫的成就最為顯著。就其沒骨花鳥畫而言,他在藝術技法上開創了多元表現形式,沖破了傳統花鳥畫既定的章法框架,在取勢構圖上展現出不拘一格、變化萬千的特點。他運筆如飛,流暢靈動,精準捕捉花鳥的形態神韻;用色明快絢麗,盡情贊美自然的神奇美妙與蓬勃活力。如此卓越的成就,對后世寫意花鳥畫的演進產生了極為深遠的影響,也為中國花鳥畫藝術寶庫增添了寶貴財富,使之得以更加豐富、發展與完善。
(青海師范大學)
作者簡介:張悅(1998—),女,山東泰安人,碩士研究生在讀,研究方向為中國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