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1世紀,伴隨著科技的迅猛進步和全球化進程的加快,人類的生存方式、價值觀和審美偏好均經歷了深刻的轉變。在這一背景下,市場競爭日益加劇,許多設計師為了追求獨特性和創新性,往往忽視了傳統文化元素的融入,導致當前圖形設計領域出現一定程度的同質化現象,缺乏文化內涵和特色。將傳統文化元素與現代圖形設計相結合,不僅能夠提升設計水平、豐富設計內涵,還能有效避免同質化現象。此外,將傳統文化元素融入現代視覺設計領域,不僅有助于傳播民族文化,還對提升國家形象具有積極意義。
一、傳統文化元素在現代圖形設計中的應用現狀
中國傳統文化元素蘊含著豐富的文化內蘊,其在標志設計、招貼宣傳、產品包裝、插畫設計等藝術設計領域具有廣泛的應用,呈現出獨特的審美意義和藝術吸引力。隨著社會的進步和科技的發展,傳統文化元素在現代圖形設計中的應用呈現出一種復雜而多元的態勢。
一方面,傳統文化元素在現代圖形設計中得到了廣泛的推廣和應用。許多設計師和企業開始嘗試將傳統文化元素融入文創產品設計、品牌形象、廣告宣傳中,以此來提升產品的文化價值和藝術感。具體來說,設計師一般通過提取重組、數字化等方式來表達傳統文化元素與現代化思維的創新和融合,如商代青銅器紋樣在現代扁平化插畫設計中的運用,以及唐代寶相花紋樣在洛陽牡丹餅包裝視覺設計中的運用等。
另一方面,傳統文化元素在現代圖形設計中的應用也面臨著一些挑戰。首先,部分傳統文化元素的形式比較復雜,不易被現代大眾理解和接受。其次,部分設計師在應用傳統文化元素時,可能過于注重形式,忽略了對傳統文化元素的深入理解和創新詮釋。再次,由于市場競爭激烈,一些設計師和企業為了迎合市場需求和消費者口味,可能會過度簡化和夸張元素內容并將其應用到包裝產品、招貼宣傳等領域中,導致其原有的文化特色和藝術價值被削弱。
總的來說,現代圖形設計中傳統文化元素的應用還有待改進,未來,我們應該更加重視對傳統文化元素內涵的研究和傳承,同時也要積極探索新的設計理念和方法,使傳統文化元素在現代圖形設計中得到更好的應用和發展。
二、傳統文化元素在現代圖形設計中的融合策略
(一)傳統文化元素的提煉與轉化
在當代視覺藝術領域,對傳統文化元素的提取與重塑成為一項關鍵性挑戰。這涉及如何從豐富的傳統文化資源中挖掘出有價值的元素,并通過創新的方式將其融入設計中,以確保其既能展現傳統文化的魅力,又能滿足現代審美需求。
因此,設計師需要對傳統文化元素進行深入的研究和理解,全面掌握其歷史背景、文化內涵和藝術特征等方面的要素。只有深入了解這些元素,才能更好地提煉出其中的核心價值,并將其轉化為現代設計所需要的形式。現代人有現代的審美、興趣和生活模式,對傳統藝術的“回歸”并非徹底回到過去,而是以現代人的視野和思考方式重新認識傳統文化元素。因此,在運用傳統文化元素的過程中,必須深刻了解人們的真實需求,根據人們的需求對傳統文化元素進行創新性轉換,做到“破”而“立”新,滿足現代人的審美需求,并實現與消費者的高效溝通。
在提煉與轉化過程中,設計師不能簡單地將傳統文化元素直接放置于圖形設計中,而是要尋找兩者之間的內在聯系,通過巧妙的設計手法實現兩者的有機結合。同時,還應在設計過程中不斷進行調整和優化,以確保最終的設計成果既能保留傳統文化特色,又符合現代審美標準。設計師需要具備高度的概括能力,對細節復雜且不太符合現代設計需求的傳統元素進行解構和重構,化繁為簡,或通過現代設計方式對其進行新穎詮釋。在這個過程中,設計師應保持開放的思維,不斷嘗試新的設計方法和技巧,以實現對傳統文化元素的創新性利用。
例如,周曉茜對唐代牡丹卷草紋花型進行再設計,對傳統卷草紋樣進行凝練概括,將呈現綻放狀態的牡丹花平面化展示,在保留原有外觀的同時加入對稱性,使圖形具有獨特的韻味和秩序美感。岳越則用扁平化的方式對青銅器紋樣進行再設計,首先對鳳鳥紋的歷史發展背景進行調研分析,其次對造型進行提取、夸張概括,突出鳳鳥的外形,去除繁雜的裝飾,僅用簡潔的線條勾勒出鳳鳥的輪廓。
(二)傳統文化元素與新時代理念相結合
中國傳統文化具有多樣性。傳統文化元素承載著深厚的文化內涵和歷史意義。如今,越來越多的設計者愿意發掘傳統文化元素的價值和意義,應當建立起傳統與現代之間的橋梁,以更好地傳遞中國傳統文化。
與此同時,當代視覺圖形設計是多學科融合發展的成果,它不能僅僅停留在常規的藝術審美層面,而應成為一種整合了哲學、設計心理學、傳播學、市場營銷等領域的綜合性藝術表現形式,這是信息傳遞過程中的一個獨特文化現象。傳統文化元素為現代圖形設計提供了多種思考的角度,設計者應從現代人的審美需求和現代發展潮流出發,結合自己的設計思路,將傳統文化元素與新時代理念相結合,傳遞新時代的精神,滿足人們的需求。在圖形設計過程中,設計者的創新思維占據主導地位,思維應多元化發展,將自然、感性、理性等多種因素融入其中,順應時代潮流,拓展設計語言,豐富表現形式。例如,劉之涵的《雙兔獸面》招貼畫設計中,對獸面紋樣進行提取重組,將兩只兔子的形象融合到獸面中。兔子在中國傳統文化中代表著吉祥、生育和長壽,設計者將兔子形象簡化概括,注重點線面的整體關系,賦予圖形設計獨特的意蘊,體現了獸面紋可以與不同形象結合的可能性,既有趣又具有強烈的藝術表現力,符合當代人的審美特點。
進一步來看,在對云岡石窟創意圖形的研究中,設計者提取了洞窟中的樂伎動態形象,運用現代設計手法進行處理,還原石窟內樂伎的造型、樂器和動作神態,并加入現代圖形元素。扁平化處理方式使樂伎形象“萌化”,從而吸引更多年輕受眾群體。這不僅傳播了云岡石窟的文化價值,使創意圖形設計不丟失其重要的文化精神含義,還更加貼近年輕群體的審美需求。此外,還可以根據云岡石窟背后的故事,進行兒童繪本和動畫形式的創作,進一步擴大云岡石窟的受眾群體。
此外,在賦予傳統文化新時代理念的同時,設計師還需要考慮設計的實用性和商業價值。這不僅需要設計師具備良好的市場洞察力,也需要其具備一定的商業思維。設計師需要通過不斷的嘗試和實踐,找到最適合自己的設計方法和風格。
(三)傳統文化元素色彩的現代轉化
在對傳統文化元素進行現代圖形設計融合時,保持其特色的色彩至關重要。這不僅有助于維護和傳承傳統文化,還能確保其在現代社會中的持續發展和創新。
首先,作為文化傳承的載體,中國傳統色彩在不斷演變中得以延續,對中華民族的思維觀念和行為方式產生了深遠影響。然而,大部分傳統色彩的飽和度和明度相對較高,這與當前流行的簡約風格存在一定的不協調。因此,若設計師在色彩構成和搭配技巧方面掌握不足,設計出的產品將難以給受眾帶來優質的視覺體驗。對此,設計者需要對傳統文化元素的色彩進行創新性設計,但這并不意味著完全摒棄傳統色彩的特點和風格,而是要在保留其特色的基礎上,根據現代審美理念和先進手段,對其進行適當的改造和提升。通過這種方式,人們不僅能體會到中國文化的韻味,還能獲得全新的體驗。例如,在洛陽牡丹餅包裝的視覺設計中,提取了唐代器物、織物、繪畫中的色彩,并對色彩搭配、面積比例、位置和屬性等要素進行調整,使其更符合當代人的視覺心理需求。具體而言,唐代寶相花紋樣的顏色原本對比強烈,經過修改調整后,呈現出更為自然和諧的過渡,既滿足現代審美需求,又符合包裝設計標準。
其次,在現代設計實踐中,設計師可以借助計算機輔助工具,將傳統色彩體系進行系統化和數字化處理,從而將其以標識形式應用于具體的設計項目中。同時,研究人員需要通過持續實踐,提煉出既美觀又實用的指示系統,以此推動傳統色彩文化的演變,使設計呈現出色彩層次分明、效果多變的特點。不僅如此,設計者還可以利用現代科技手段,如數字技術、虛擬現實技術等,增強傳統文化元素中色彩的視覺效果和表現力。例如,絲綢紋樣的數字化創新應用,通過創新數字化表現手法,在汽車車貼、網絡手辦、快消產品中“添彩”現代生活。通過提煉傳統色彩,運用漸變等手法,重新詮釋傳統文化色彩在現代背景下的內涵,從而帶來新的感官體驗。具體來說,蘇州絲綢傳統紋樣在戶外萬花筒裝置中的數字化動態展示如圖1所示,以數字化方式點燃傳承薪火,給觀眾帶來更加真實且沉浸式的觀賞體驗,使其領略獨特的圖案魅力。
最后,研究團隊可構建一個以信息技術為核心、面向全球共享的傳統文化元素數字化信息平臺,旨在建立數字化釋讀數據庫和知識庫。該平臺通過為創意設計領域提供原始范本,同時借助數字化國際共享平臺,推動傳統文化元素的傳承與創新發展。此外,數字化技術通過將傳統文化元素轉化為數字化的形式,使其更方便地應用于各種現代設計中,從而進一步提升其吸引力和影響力。
綜上所述,傳統文化元素融合于現代圖形設計是一個復雜而富有挑戰性的過程。它需要我們既有深厚的文化底蘊和藝術修養,又有敏銳的審美眼光和創新思維。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在尊重和傳承傳統文化的同時,滿足現代社會的需求和發展。
三、結語
在研究傳統文化元素如何在現代圖形設計中實現融合與創新的過程中,需要深化對傳統文化元素的理論研究,并加強跨學科的合作與交流,邀請藝術史、文化學、心理學等領域的專家共同參與。設計者應進行多角度、多維度的分析,彌補不足之處,以便更好地理解和運用這些元素,避免出現千篇一律、復雜卻無法體現核心價值的設計。創意表現是設計者的核心關注點,他們需要緊跟時代潮流,融合個人學習與實踐經驗,以更有效地應對圖形設計領域的問題。
現代科技的發展為圖形設計提供了新的平臺和工具,設計者應積極探索如何將新技術應用于傳統圖形元素的創新與發展中,從而使設計作品更具吸引力和互動性。另外,可以通過國際會議、展覽、工作坊等形式,促進不同文化背景的設計師之間的交流與合作,共同推動全球設計產業的發展。
(西安美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