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紙傘是閩地民間藝人憑借獨特匠心與深厚情感創造的工藝瑰寶。其造型古樸典雅,結構精巧,傘面圖案豐富多樣,形象生動,色彩柔和溫潤,工藝手法細膩精湛,蘊含著濃郁的地域文化氣息。它集中展現了福州民間藝人勤勞智慧、質樸純真的情感特質,是福州地區悠久的民俗文化與傳統手工藝文化相結合的結晶,具有鮮明的鄉土藝術風格和極高的文化與審美價值。長期以來,學界對福州油紙傘的關注多集中在工藝傳承方面,從文化內涵與藝術價值角度進行深入探討的則較為少見。本文以福州傳統油紙傘為例,解讀其工藝特色與文化意蘊,以期進一步領略福州傳統手工藝的獨特裝飾美。
福州地處我國東南沿海,是閩文化的發源地之一。自唐宋以來,隨著經濟的繁榮和文化的交流,福州地區逐漸成為多元文化交融的重鎮。中原文化、江南文化和海洋文化等在此匯聚,與本土文化相互碰撞、融合,形成了獨具地域特色的福州文化。福州地區自古就有崇尚手工技藝的傳統,這種傳統使得福州手工藝人注重技藝的傳承與創新,為油紙傘的制作提供了深厚的文化土壤。民間手工藝發達,油紙傘制作便是其中的杰出代表。在多元文化因素的浸潤下,福州油紙傘不僅是一種實用器具,更是一種承載著豐富文化內涵的藝術品。其傘面圖案常繪有寓意吉祥的花卉、瑞獸,傘骨則采用堅韌的竹材,制作工藝精湛,體現了福州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一、油紙傘裝飾的形式美
(一)對稱均衡美
在福州油紙傘的世界里,對稱與均衡宛如美的靈魂,深深扎根于其裝飾藝術之中。傳統福州油紙傘總是以一種和諧的偶數姿態呈現,六根、八根或十二根傘骨從傘頂延伸至傘柄,將傘分為傘面、傘骨與傘柄三個部分,宛如一幅精妙的幾何畫卷。這種對稱與均衡的設計被賦予了不同的名字——六骨傘、四骨傘、八骨傘,它們或簡約,或精致,卻都透著一種穩重與寧靜。例如,福州三坊七巷的油紙傘,其對稱的線條與均衡的布局仿佛在訴說著歲月的安穩與沉靜。從平面構成的角度看,傘面的圖案如同一幅幅細膩的畫作,對稱與均衡被巧妙地融入其中,分為平鋪構成與菱花構成兩大類。平鋪構成是福州油紙傘最常見的圖案語言,它以間格型、框格型、網格型、連續型、菱花型等多種形式呈現:間格型由平行的直線構成,是直紋傘面的經典樣式,簡單易做且不易積灰,線條簡潔大氣,透著質樸的美感;框格型則是同形同量的組合,如同精心排列的棋盤,展現出秩序井然的安定感;網格型更為精巧,豎骨與橫骨交錯形成 的斜方格,宛如十字錦般的圖案;連續型則更具靈動性,上下左右的線條交錯形成丁字式或拐彎式的圖案,以一定角度連續排列,構成雙向連續的圖案,如十字錦、萬字錦等;而菱花型是油紙傘圖案中的瑰寶,它或正交,或斜交,有“雙交四欖”式的精致,也有“三交六梳”式的靈動。這些紋樣活潑而不失整齊,簡潔而不失統一,以線條藝術的形式展現出一種獨特的形式美。
(二)韻律美
福州油紙傘的裝飾藝術中,韻律美宛如一縷靈動的風,賦予了傘面無盡的生機與活力。這種韻律之美源于對重復性律動節奏的巧妙運用,以基本圖形為單元,在上下左右的方向上連續重復,從而營造出一種富有節奏感與韻律感的視覺效果。這種獨特的風格正是福州傳統油紙傘幾何紋樣的精髓所在。在福州油紙傘的紋樣中,“萬字”圖案尤為引人注目。它既有直線型的剛勁,也有曲線型的柔美。直線型的“萬字”通過線條的縱橫曲折變化,勾勒出無數回旋、律動的形態。它們以二方連續的方式組成帶狀,或以四方連續的方式鋪展開來,形成了“萬字流水”與“萬字不到頭”的經典圖案。龍紋裝飾則是福州油紙傘韻律美的另一重要體現。龍,作為中華民族的圖騰,早已成為傳統文化中獨特的象征。在福州民間,龍被視為吉祥如意的化身,而“蟠龍傘”便是龍紋裝飾的典型代表。這種傘以蟠龍為首,云紋或卷草為身,通常由兩條或四條龍組合成傘狀構圖,變化豐富,極富律動感,展現出一種獨特的生命力。這種力量不僅源自圖案本身的藝術魅力,更源自福州人民對生活的熱愛與對美好未來的憧憬。
(三)色彩和諧美
在細雨如織的福州小巷,一把把油紙傘如同綻放的花朵,靜靜地訴說著這座城市的古老與精致。福州油紙傘以其獨特的色彩和諧美,成為雨中一道亮麗的風景線。那傘面的色彩如同畫家精心調配的顏料,既有大紅大綠的熱烈,也有淡藍淡紫的寧靜,更有金黃與翠綠的交相輝映。紅色是福州油紙傘中最為耀眼的色彩,它如同燃燒的火焰,溫暖而充滿生機。在紅色的傘面上,常常繪有金色的龍鳳或盛開的牡丹,這些圖案在紅色的映襯下顯得格外生動,仿佛每一條線條都在跳動,每一片花瓣都在呼吸。紅色與金色的搭配不僅展現了富貴與吉祥,更在視覺上形成了強烈的對比,給人以深刻的印象。而藍色則給油紙傘帶來了一絲清新與寧靜,那是一種深邃的藍,藍色與白色的結合如同海天一色,給人以無限的遐想。綠色是生命的象征,它在油紙傘上展現出勃勃生機。綠色的傘面上常常繪有翠綠的竹葉或盛開的蓮花,綠色與其他色彩的搭配如同大自然的調色板,給人以和諧與平靜的感覺。這些色彩的和諧搭配不僅展現了福州油紙傘的獨特魅力,更體現了中國傳統文化的深厚底蘊。
二、油紙傘裝飾的工藝美
福州油紙傘,這一傳統手工藝品以其獨特的工藝美和深厚的文化底蘊,成為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中的瑰寶。它不僅承載著福州地區的歷史文化,更是中國傳統工藝美學的杰出代表。福州油紙傘的制作工藝復雜而精細,從選材到成品,每一步都凝聚著匠人的智慧與心血。
除形式美之外,油紙傘的工藝美同樣令人稱道。福州地區盛產的優質竹子和紙張為油紙傘的制作提供了天然的材料。竹子的堅韌與紙張的柔韌使得油紙傘既堅固耐用,又輕盈美觀。傘骨的制作尤為關鍵,多采用當地盛產的竹子,經過精心挑選和處理,確保其堅固耐用。傘骨的制作需要經過精細的打磨和拼接,每一道工序都要求極高,以確保傘骨的穩定性和美觀性。傘骨的拼接采用傳統的榫卯結構,這種結構不僅穩固,而且具有極高的藝術價值。
傘面的繪畫是福州油紙傘的另一大特色。傘面的繪畫工藝采用傳統的水墨畫技法,常見的圖案有山水、花鳥、人物等,這些圖案不僅美觀大方,還富有深厚的文化內涵。繪畫師們在傘面上揮灑自如,將中國傳統的繪畫藝術與油紙傘的制作工藝完美結合,使得每一把油紙傘都成為一件藝術品。例如,福州三坊七巷的油紙傘以其精美的繪畫和獨特的設計而聞名,傘面繪畫工藝精湛,色彩豐富,圖案生動,每一把油紙傘都充滿了藝術氣息。
福州油紙傘裝飾的工藝美不僅體現在其精湛的制作技藝上,更體現在其獨特的藝術風格和深厚的文化內涵上。透雕油紙傘是福州油紙傘中的一種特殊類型,其制作工藝更為復雜。透雕油紙傘的傘面采用透雕技法,使得傘面既美觀又透氣。透雕油紙傘的制作需要極高的技藝,每一道工序都需要匠人精心操作,以確保傘面的完整性和美觀性。透雕油紙傘不僅是實用品,更是藝術品,其精美的工藝和獨特的設計使其成為福州油紙傘中的精品。
福州油紙傘裝飾的工藝美是中國傳統手工藝的杰出代表。其精湛的制作技藝、獨特的藝術風格以及深厚的文化內涵,使得福州油紙傘成為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中的一顆璀璨明珠。福州油紙傘的制作不僅是一種技藝的傳承,更是一種文化的傳承。每一把油紙傘都凝聚著匠人的心血與智慧,承載著中國傳統文化的精髓。福州油紙傘的工藝美不僅在中國傳統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更是世界文化遺產中的寶貴財富。
三、油紙傘裝飾的寓意美
福州傳統油紙傘裝飾不僅以其精湛的工藝和優雅的外觀著稱,更蘊含著豐富的文化寓意和深刻的美學價值。它不僅是一種實用的生活器具,更是一種承載著歷史與文化的藝術品。福州油紙傘的寓意美體現在其形態、材質、色彩和圖案等多個方面,每一把油紙傘都蘊含著獨特的文化象征和美好祝愿。
福州油紙傘裝飾的形狀為圓形,寓意團圓和美滿。在中國傳統文化中,圓是完美與和諧的象征。在福州傳統婚禮中,新娘出嫁時會手持一把圓形油紙傘,象征著新家庭的團聚和幸福生活。油紙傘的傘架由竹子制成,竹在中國文化中象征著堅韌和高潔。竹的節節高升,寓意事業和學業的不斷進步,同時也象征著長壽和健康。此外,油紙傘的傘面通常繪有各種吉祥圖案,如龍鳳、花卉、山水等,這些圖案不僅美觀,還寓意吉祥如意、富貴平安。
在福州,油紙傘裝飾還具有特殊的文化寓意。據傳,油紙傘中的“油紙”與“有子”諧音,寓意多子多福。傘架為竹,寓意節節高升;其外形為圓,寓意美滿團圓。制傘技藝中的關鍵部分——桐油工藝,被認為具有鎮宅辟邪的功效。甚至有句俗語叫“包袱傘”,指人們出門所帶的包袱中都帶著一把油紙傘。凡此種種,足可見油紙傘在福州人日常生活中的重要地位。
福州油紙傘裝飾的寓意美還體現在其色彩上。紅色油紙傘代表著喜慶和吉祥,在福州民間,紅色油紙傘常被用于婚禮等喜慶場合,象征著新人生活的幸福和美滿。此外,紅色也被認為是能夠驅邪避兇的顏色,因此在一些傳統節日或宗教儀式中,人們也會使用紅色油紙傘來祈求平安和吉祥。
福州油紙傘裝飾的常用圖案也蘊含著豐富的寓意。例如,龍鳳圖案象征著權力和尊貴,寓意吉祥如意和繁榮昌盛;花卉圖案如牡丹、蓮花等,寓意富貴和純潔;山水圖案則寓意長壽和安寧。這些圖案不僅美化了油紙傘,還賦予了其深厚的文化意義和美好祝愿,有時更多地傳遞著喜慶送福的寓意,如二子吉祥、百鳥朝鳳等。
總之,福州傳統油紙傘裝飾的寓意美是其獨特魅力的重要組成部分。它不僅是一種實用的生活器具,更是一種承載著深厚文化內涵的藝術品。每一件油紙傘都蘊含著豐富的文化象征和美好祝福,體現了福州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福州油紙傘裝飾的寓意美是中國傳統工藝美學的杰出代表,也是世界文化遺產中的一顆璀璨明珠。
四、結語
福州傳統油紙傘以其獨有的裝飾美,成為中華文化寶庫中的璀璨明珠。它不僅僅是一件日常用品,更是一件藝術品,承載著深厚的文化底蘊和獨特的審美情趣。油紙傘上的彩繪如同一幅幅流動的畫卷,展現了東方美學的無窮魅力。
在新時代背景下,我們應該更加珍視福州傳統油紙傘,因為它不僅僅是一種美的體現,更是一種文化的傳承。我們在欣賞油紙傘裝飾美的同時,應不忘傳承和發揚這份寶貴的文化遺產,使福州油紙傘的裝飾美在新時代煥發出更加奪目的光彩。愿這把承載著歷史與文化的油紙傘,能夠繼續在時間的長河中綻放其獨特的魅力,成為連接過去與未來、傳統與現代的美麗橋梁。
(閩南師范大學)
責任編輯 黃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