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喜歡晚飯后獨自漫行已經很多年了,路程約三五公里,時間約四十分鐘,速度不疾不徐,身體微微出汗,過猶不及,適可而止。尤其夏夜漫行,一則可飯后消食,二則可降溫解暑,三則可鍛煉身體,于我而言,還有一則就是可思想漫步。真是身心清爽,趣味良多,益處無窮。
夏夜漫行,清爽無比。飯后散步,幫助消化,活動筋骨,利于健康。作家劉紹棠說:“一來二去,往返百步,飯后百步走,活到九十九,也算養生之道。刮風下雨,大雪過膝,也不破例。”寒冬尚且如此,更何況炎夏。盛夏酷熱,煩悶異常,若待在室內需要依靠風扇、空調等方能降溫解暑。夏夜覓涼,飯后漫行,可一掃空調之風的陰冷,盡情地吹拂樹梢的自然之風,既可涼爽又可怡情,何樂而不為呢?尤其行至半坡無人之處,涼風習習,撩起衣角,風吹汗散,清爽快意。
夏夜漫行,聆聽蟲鳴合奏。我喜歡繞著小區漫行,距離固定,時間可控。小區的東路緊挨著一個城市公園的山麓,山麓下草木葳蕤,夜間蟲鳴起伏,有“居高聲自遠”的蟬鳴,有振翅而鳴的蛐蛐叫,有雨后若隱若現的蛙聲……聆聽蟲鳴風雅之聲,宛如聽一場自然美妙的交響樂,琴瑟和鳴,婉轉悅耳,穿透了夏夜的寧靜,凈化了心靈,撫慰了心緒。
夏夜漫行,縱情觀天賞樹。晴朗的夏夜,仰望星空,繁星點點,月光皎潔,和著遠處樓宇的點點燈光,絢麗多姿。獨自置身夜幕之下,頓覺人之渺小。小區的南路種著兩排高大的樹木,一排是合抱之粗的楊樹,綠樹成蔭,郁郁蔥蔥,高聳云天。另一排是碗口之徑的銀杏,夏之銀杏,枝葉繁茂,綠絨華蓋,一片片扇形的銀杏葉墨綠翠染,生機勃勃,蒼翠欲滴。最引人矚目的,還是翠綠的銀杏果,碩果累累,掛滿枝頭。眾人都愛秋天的銀杏,但我對夏天的銀杏情有獨鐘,愛綠葉送來的清涼,愛青果迸發的張力。每次從樹下經過,我都故意放慢腳步,不由自主地慨嘆夏夜的風景,折服自然的鐫刻,讓人嘆為觀止。此情此景,讓我對秦觀的“芳菲歇去何須恨,夏木陰陰正可人”有了更深的理解和感悟。
夏夜漫行,享受那份孤獨。漫行至小區的和平廣場,那里熱鬧非凡,勁爆的音樂響徹云霄,有跳交誼舞的,有跳廣場舞的,有街頭直播的,偶爾還有跳大秧歌的,各占一方,互不干擾。但熱鬧是他們的,我喜歡邊走邊想,或回顧近期的得失,或暢想未來的時光,或默默背誦一首古詩詞,或獨自哼唱一首流行歌,或構思一篇小文章,各不相同,無拘無束,信馬由韁。在這嘈雜的環境里,只有當一個人真正地沉浸下來的時候,才能如至無人之境。記得小時候在書中讀過,青年毛澤東在鬧市讀書,那時不能理解,頗為疑惑。而今,我才有切身體會,而且特別享受那份夏夜的孤獨。
夏夜漫行,讓我想起北宋秦觀的一首詩《納涼》,詩中寫道:“攜杖來追柳外涼,畫橋南畔倚胡床。月明船笛參差起,風定池蓮自在香。”拄杖出門,胡床納涼,晚風初定,蓮花送香,好不愜意自在。
“書當快意讀易盡”,讀好書如此,夏夜漫行亦如此。夏夜獨行,街頭信步,涼意悠然,身心清爽,興盡而歸,真是快哉!
(編輯 兔咪/圖 槿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