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具是兒童的天使,而匠人精神則是行業從業者應肩負的使命與擔當。
在蘇州陽澄湖半島旅游度假區,一座白色獨棟建筑的落地窗前,“老頑童”藍湧正小心翼翼地擦拭一套20世紀八九十年代的鐵皮玩具。陽光透過玻璃,在發條青蛙的綠色漆面上跳躍,仿佛點亮了一段被時光塵封的中國玩具史。這位從玩具店老板轉型為博物館館長的70后,用近二十年時間,完成了從商業經營者到文化傳承者的蛻變。他的故事,始于一盒變形金剛,卻延伸至對中國玩具文明的探尋。
一場關于“玩”的覺醒
在藍湧的童年記憶中,盡管玩具簡陋,卻是最純粹的快樂源泉。幾顆表面磨損嚴重的彈珠、裝滿真實沙子且縫制得歪歪扭扭的沙包,都能帶來無盡的歡愉。隨著時代的進步,琳瑯滿目的玩具層出不窮。這些玩具不僅為藍湧兒子帶來了歡樂,也極大地便利了父子間的互動,這使得他開始關注起玩具行業。
很快,藍湧就在蘇州綠寶廣場開了一家玩具專賣店。當變形金剛、四驅車等來自國外的玩具擺上貨架時,孩子們像發現寶藏一樣涌進來。藍湧趁熱打鐵,在蘇州多個商圈陸續開了玩具專賣店。“最高峰,我們在蘇州有幾十家店。”
真正改變藍湧認知的是玩具親子活動。“最開始是應玩具品牌方的要求,我們經常舉辦各種各樣的玩具互動體驗活動。”一次水槍大戰中,他遇到了三個月沒和父親說話的初三男孩。當父親被兒子追著跑得上氣不接下氣時,兩人僵硬的表情逐漸崩解,最終笑作一團。這個瞬間讓藍湧意識到,玩具是打破親子隔閡的有效工具。
此后,藍湧和團隊在蘇州各大商場策劃了數百場以玩具為載體的親子互動活動。在一場活動中,一百多個孩子用積木搭建“蘇州古城”,家長們放下手機幫忙遞積木,現場笑聲不斷。“當時,我們設定了一個門檻,必須由孩子的父母來陪伴孩子玩耍,而不是祖輩。”藍湧說,“父母的參與不可替代,玩具是橋梁,得讓他們自己走過來。”
打撈被遺忘的中國玩具史
隨著越來越多的中國孩子被外國玩具所吸引,藍湧的困惑也日益加深:“為何中國傳統玩具只能在廟會的角落里擺個小攤?”帶著這一疑問,他翻閱了大量文獻資料,很快便找到了突破口。
1925年1月,魯迅先生在其回憶性散文《風箏》中寫道:“游戲是兒童最正當的行為,玩具是兒童的天使。”民國時期,陳鶴琴先生亦提出“玩具是兒童的教科書”。“這些觀點為兒童游戲和玩具提供了堅實的理論支撐,比國外理念早了幾十年。”藍湧闡述道,“游戲能激發兒童的創造力、想象力和團隊協作能力,使其在游戲中學習和成長。同時,作為兒童游戲的載體,玩具更是兒童成長過程中不可或缺的伙伴,能帶給他們快樂與陪伴,在玩耍中感受溫暖與關愛。”
真正令藍湧震撼的是他從舊報紙中發現的玩具“黃金時代”。1965年11月25日出版的《解放日報》刊登的一則有關“國產玩具轟動香港”的消息,令他心潮澎湃。更令他驚喜的是,1962年2月15日出版的《新民晚報》一篇題為《蘇州玩具》的文明探源文章,揭示了蘇州玩具文化的深厚底蘊。“《紅樓夢》里也寫到了蘇州玩具虎丘泥人,會翻跟頭、善于行走。”這些發現如同拼圖,在藍湧的視野中,逐漸拼湊出中國玩具的輝煌歷史。
藍湧開始有意識地收集老玩具及與中國玩具相關的文獻資料,其中最珍貴的藏品是一套“微縮園林”木雕,不足掌心大的亭臺樓閣中,蘊藏著《西廂記》的典故。“孔子遇見小兒‘筑城于路’,那堆泥巴便是最早的微縮模型,比樂高早了兩千多年。”他舉起藏品,目光炯炯。
不久,藍湧萌生了一個大膽的構想——創建一座玩具博物館,讓這些玩具重新煥發生機,成為連接過去與現在的橋梁,讓更多人領略到玩具的獨特魅力。然而,建立一座博物館并非易事,場地的選擇就歷經波折。“它不僅需要擁有足夠的空間來容納豐富的展品,更要有獨特的風格和底蘊,能夠與玩具博物館的定位相契合,以便吸引更多參觀者。”經過無數次的考察和比較,在陽澄湖半島度假區管委會的大力支持下,藍湧最終在陽澄湖畔覓得了一棟理想建筑,“蘇州玩具博物館”由此應運而生。
用玩具體現文明重量
踏入“蘇州玩具博物館”,仿佛進入一個奇妙的玩具王國。松山小軍人、濟公、劉關張、阿凡提、貓和老鼠、蠟筆小新、小馬寶莉、擎天柱、漫威英雄……無論哪個年代出生的人,都能在這座博物館中尋回屬于自己那個時代的童年記憶。除了琳瑯滿目的玩具,博物館還陳列了藍湧珍藏的與玩具有關的文獻資料。那些泛黃的文獻,無不娓娓道來中國玩具的輝煌歷史。
目前,博物館僅開放一樓,而二樓和三樓還在建設中。“未來,我們會征集玩具愛好者收藏家一起來共創博物館。”藍湧計劃將博物館打造成歷史展示、玩具陳列、體驗感受、互動交流等于一體的空間。藍湧強調,博物館會充分挖掘空間價值反哺社會。說完,他便端出一份“七巧板”——七個形狀各異的小瓷碟,分別擺放著不同的零食小吃,聚會時,可以邊聊天吃零食,邊圍繞這七個小瓷碟玩益智游戲。零食瓷碟七巧板,體現的正是藍湧對玩具的深刻洞見。“玩具不是具,具體、具象,而是玩。”“玩具不是擁有,而是體驗快樂、促進人與人之間的交流和互動。”
采訪的最后,筆者問道:“如此規模的博物館,如果全憑夢想和情懷支撐,卻不見經濟上的收益,會不會不長久?”藍湧引用其不久前在中國玩具行業大會上的演講主題“天使匠人”來回應:“玩具是兒童的天使,而匠人精神則是行業從業者應肩負的使命與擔當。”
“我們擁有深厚的歷史與文化底蘊,當前亟需傳承。如果瞻前顧后考慮太多,那就沒有人來做這件事情了。”
“即便未來虧錢辦不下去了,那又何妨?至少我已點燃這把火,我堅信,星星之火定能燎原。”
編輯 馬哲 xjjyh_326@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