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河南小伙強子趕到蘇州高新區通安鎮,將一面燙金錦旗鄭重地交到俞建芳手中。錦旗上“公平公正、為民調解、排憂解難”的字樣,在陽光的照耀下熠熠生輝。自2009年俞建芳投身人民調解崗位以來,這樣的場景早已屢見不鮮。
堅守原則,筑牢調解根基
強子原是通安鎮一家工廠的操作工。工作過程中,他的一次失誤,導致了工友手指骨折。因事故發生在工作期間,工廠承擔了工友的相關治療費用。然而,工友卻堅稱強子是故意為之,對他不依不饒。面對工友毫無根據的指責,強子心中氣憤不已。沖動之下,他集結了一群老鄉,打算在下班路上堵住工友討個說法。就在雙方矛盾一觸即發,隨時可能激化升級時,俞建芳得知了此事,迅速介入調解。
在這種劍拔弩張的情況下,穩定雙方情緒是首要任務。俞建芳分別與強子和其工友進行溝通,傾聽他們的委屈與訴求,用溫和的話語安撫他們的情緒。待雙方情緒稍有緩和后,俞建芳又針對此次事件涉及的法律問題,對兩人進行了細致的“普法教育”。他用通俗易懂的語言,向雙方解釋在工作場合發生意外事故的責任界定以及相關法律規定。經過不懈努力,兩人最終解開了心結,達成了諒解,一場可能引發嚴重后果的沖突就此平息。
俞建芳認為,做好人民調解工作要堅守兩個原則。一是對法律法規和政策文件爛熟于心。“調解不是和稀泥,法律是調解的底線。當事人情緒激動時,生硬背法條沒用,但調解員心中必須有法律這盞明燈。”“法律并非無情,講理、講情、講法可以統一。而且,法律條文晦澀,調解時要轉化成通俗易懂的話,讓群眾理解,這樣調解就成功了一大半。”二是堅守公心。如果調解工作無法做到公平公正,不僅調解難以順利推進,更無法讓當事人信服,乃至影響公信力。曾經,俞建芳的一位發小與人發生糾紛,調解工作落到了他的頭上。考慮到自己與其中一方存在私人關系,可能會影響調解的公正性,俞建芳主動退出調解席,轉而以專業的法律知識為同事提供咨詢和支持,確保調解過程客觀公正。通安鎮企業眾多,員工大多是外地來此打工的人員。企業內部發生糾紛時,常常會找俞建芳調解,正是因為他始終秉持“不偏不倚”的態度。
探尋方法,提升調解效能
調解有法,俞建芳總結出一套實用的三步走策略。第一步是“望聞問切”探根源:通過觀察當事人神情態度、傾聽訴求與情緒、詢問關鍵細節,深入分析案件,精準鎖定分歧焦點。為掌握更全面信息,他還會實地走訪調查。第二步是“背靠背”和“面對面”調解:先分別與雙方單獨溝通,了解真實想法和底線,緩解對立情緒;再讓雙方直接對話,在他的引導下協商。第三步是“對癥下藥”:針對不同案件的特點和雙方的訴求,俞建芳會制訂個性化的調解方案。曾有一起裝修糾紛,李女士和周某因裝修款爭執激烈。俞建芳介入后,先耐心傾聽雙方陳述,安撫情緒。經調查,發現周某在其他項目上也有類似問題。俞建芳利用鄉情紐帶,情與法相結合,嚴肅告知其拖欠裝修款的法律后果。最終,周某認識到錯誤,支付了余款并道歉,雙方和解。
還有一起家族房產分割糾紛,因歷史遺留問題,情況錯綜復雜,當事人積怨已久。俞建芳接手后,走訪老人和鄰居,查找歷史依據,梳理人物關系。這一過程耗時數月,困難重重,但他始終耐心傾聽、認真記錄,從法律和情理多維度溝通,實地勘驗房產,逐條解釋法條,逐個解決問題,最終促使雙方達成一致,握手言和。
在采訪過程中,俞建芳還分享了許多調解方法和注意事項。比如避免與群體直接談判,要找出關鍵人物一對一調解;再如善于調動資源,一對離異男女定居通安多年,男方患鼻癌后,女方提出分手。俞建芳多次調解無果,后來找到雙方子女,讓子女做父母工作,成功化解了糾紛。
“人民調解工作,考驗一個人的綜合能力。”俞建芳將每個案件都視為一次考驗和挑戰,每次調解都是提升自我的實戰機會。在他看來,平凡的調解工作蘊含著大學問,而能把平凡之事做到極致,便是不平凡。
傳幫帶,推動調解事業發展
2009年,俞建芳退伍后回到通安鎮,在派出所從事人民調解工作,后調到司法所。由于調解工作出色,2019年11月,通安鎮成立了建芳調解工作室。
如今,通安鎮有99名人民調解員。俞建芳定期組織業務培訓,毫無保留地分享工作技巧、調解方法和卷宗制作經驗。在他的帶領下,許多新手成長為業務骨干。他還牽頭開展常態化矛盾排查,整合資源、優化流程,提升調解效率和成功率,讓建芳調解工作室成為化解矛盾的重要平臺。
俞建芳告訴筆者,隨著通安鎮經濟建設的快速發展和城市規模的不斷擴大,人民糾紛也呈現出新的變化。“總體來看,鄰里關系在持續向好,可以說,通安鎮已經逐步形成了睦鄰友好的居住環境。不過,勞務糾紛有所增加。這主要是因為企業數量增多,用工規模擴大,勞務糾紛的發生比例也相應提高。”他介紹道,“我們現在已經建立了一個月排查兩次的工作機制。基本上,這些糾紛都能在第一時間被發現,再結合多年積累的調解經驗和方法,就能將矛盾糾紛化解在萌芽狀態。”
十六年來,俞建芳在調解領域深耕細作,累計成功調處各類矛盾達2500余件。其中,重大疑難糾紛超過百起,化解群體性事件50余次,為當事人挽回經濟損失近2000萬元。在通安鎮,“俞建芳”三個字已然成為公正的象征。居民們提及這位金牌調解員時,總會帶著自豪的語氣說道:“這可是咱們的‘老娘舅’!”
編輯 曹宏萍 2718286610@qq.com